三国大咖
字体: 16 + -

第9章 茅庐结义

    王鬼等人一路疯狂的逃窜,转眼到了年末,进了年关。“哎!这曹操还真能追。直到现在才摆脱于他。”高顺感叹道。

    “是啊!过个年都不让人消停。快走吧,说不定一会又要追来了!”王鬼说道。

    刚刚说完话,便看到后方一阵尘土飞扬,不用多说,又来了。赶紧跑路吧!

    就这样,王鬼等人被曹操追赶了足足两个月,这一路非常曲折,一众人胡乱逃跑,不觉间,竟然来到了荆州的边界。此时,陷阵营也只剩下不足百人,只差一点便全军覆没了。但也正因为人数不多,才得以顺利的进入了荆州。一入荆州,众人皆不识路,只好多方打听。暂时的目的是去襄阳。据说襄阳经济实力相当强大,去那之后,靠着自己超前的知识水平,应该能让众人度过难关。可没想到,这一走又是月余。

    “好一片净土啊!”看着这貌似世外桃源的地方,王鬼发出感叹。

    “荆州很久没有受到战乱的波及,有这一片人间乐园也不足为奇。”高顺想了想说道。

    “走吧,向前去看看。”王鬼对这片区域充满好奇,这要是在后世的21世纪,这里绝对被评为世界级旅游景区。

    众人一路向前,四周都是农田,百姓们在田里耕耘,看到了王鬼等人也不害怕。王鬼等人不由暗暗称奇。王鬼一路左看右看,走了好久终于出了农田,正觉得口渴,恰巧看到前面有一茅屋,便前去讨杯水喝。

    “有人吗?”王鬼敲了敲门。不久后门被打开,看到眼前是一小童。便拱手说道:“我等路过此地,口渴难耐,想讨口水喝。”

    “既是如此,先生便进来吧。”小童回答道。

    众人依次喝完水,王鬼向小童感谢了一番,正要离去时,忽然一阵清风将后窗吹开。只见窗后一片水渠,水清天明,十分有意境。王鬼走到窗边。

    “万亩方溏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完之后,王鬼竟有些想家了,当时学这首诗的时候,自己可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诗、好诗。”

    王鬼正在回忆着自己的过去,突然被人打断,心中也是不太高兴。回头看去,只见说话这人面如冠玉,身披鹤氅,羽扇纶巾,清秀儒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不由的惊讶,这小白脸长的可真俊啊!

    “偶尔有感,让先生见笑了。”王鬼谦虚的说道,说是谦虚,可神色、态度哪有一丝谦虚的模样。分明就是在装蛋。

    “啊!哈哈...先生真乃有趣之人啊!敢问阁下姓名。”那人笑着说道。

    “在下王鬼,不知先生......”王鬼说道。心中却想到,问姓名有什么用啊,你还认识小爷不成。

    “失敬失敬,原来是王鬼先生,想必这位就是高顺高将军吧!”那人说道。

    “真知道?莫非天下真有神算子一说。”王鬼惊讶道。难不成古代人的占卜术都这么厉害?

    “哈哈,亮不过一乡野村夫,怎敢自认为神算子?”那人对答。

    王鬼心中盘算着,亮,不是绰号就是名字吧,高顺有时还自称为顺呢,该好好想想谁的名字里有亮字....王鬼突然大惊,激动的差点说不出话来。“你你,你是孔、孔明诸葛亮?”

    那人本来神色放松,可听到王鬼的话后,吃惊的眼睛差点掉下来,好久之后才平静下来。“在下正是诸葛亮,诸葛孔明。敢问先生如何知晓?”诸葛亮吃惊的问道。

    “哈哈哈哈...真的是你,我终于见到你了,太好了,哈哈...”王鬼太过兴奋,一时忘了回答。

    “王兄弟,你怎么了?”高顺担心的问道。难不成是疯了?傻了?

    “没有,我,我...你让我再笑会。哈哈哈...”王鬼说道。

    “先生此举十分怪异,不是得了疯病吧?”诸葛亮也皱着眉头。

    “孔明,我没有病,只是见到你很高兴而已。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王鬼狡辩道。看来自己太失态了,这事得搪塞过去,被诸葛亮以为自己不正常就糟了。

    一会,众人心中都平静下来。开始谈一些琐碎的小事。开始时,诸葛亮觉得不耐烦,高顺也没有兴趣,只有王鬼最为热情。可到了后来,王鬼嗓子都快哑了,诸葛亮和高顺依然问个不停。二人越来越觉得王鬼深不可测,比如什么怎么沏茶,夏天怎么避暑之类的主意当真是层出不穷。众人一直聊到天黑。竟开始称兄道弟了。

    “亮今天才知自己是井底之蛙,兄弟当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诸葛亮认真的说道。

    “既然我等兴趣相投,不如就此结拜为兄弟如何?”见二人如此有兴致,王鬼趁热打铁说道。

    “我最年长,当为大哥。”高顺是真性情的人,对王鬼很认同,也不反感诸葛亮,便率先开口。

    “这...会不会太草率了?”诸葛亮迟疑道。

    “不会不会,我等相见恨晚,早应结为兄弟。”王鬼说完,也不由诸葛亮说辞,便推着诸葛亮来到后院。诸葛亮无奈之下只好顺从。

    今夜正是满月,三人对着明月发誓,“苍天在上,大地在下,明月为证,我高顺(我诸葛亮)(我王鬼)从此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求一生肝胆相照,祸福同倚,若违此誓,天地诛之。”这些话是王鬼琢磨的,纠结了好久,虽然很在乎诸葛亮和高顺,可还是不希望同年同月同日死,毕竟自己岁数最小,不划算。当然,这些也就在心里想想,若被他二人得知,后果极有可能是,十几天无法下床吧。

    三人结拜之后大餐一顿暂且不提,从此世间多了个“顺亮鬼三兄弟。”后来被人们称作“茅庐三结义。”

    从此之后数日,三人经常在一起谈论,其中不乏军事,治国等主题。三人各抒己见,受益颇多,也为日后各自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时除了王鬼,其余二人并不知道,多年之后三人名气威震天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