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出征
字体: 16 + -

第3章 王二巧计见知雪

    王二自从来到苏府,终日寻思如何见得苏知雪,多方打听,方知苏知雪住在内院。终日处理内务,勤勉刻苦。城中大小事务,需她决断,安民访乡,需她亲往。

    城中虽设五郡百县,县内事务不能决,上报郡内。郡内不能断,上报城上。百县之事,不曾都处理。然庶务繁多,勤勉而为,才能完成。自从城主前往大央王朝,一应事物全交给苏知雪打理。

    王二深知此法效率极低,成效甚差,奈何无法相见。

    “事在人为,岂可抑郁顿挫?只另寻它法便可。悠悠众口,便可传信。”王二突然想到一个计策能够见到苏知雪,开口说道。

    这几日苏知雪都未曾出远门,看着堆积的卷帙,一页页翻阅着。这审阅卷宗,甚是费精神,一丝一毫都需细细深思。有些关系民生,有些关系安危,岂可以儿戏待之。

    不知何时,丫鬟紫苑端来了一碗燕窝,看着劳累的眼前人,心里担心,“小姐,稍作休息,吃些食物吧。”

    苏知雪缓慢吃着燕窝,心内却暗想,“弟弟年幼,不通人性,还需教导几时,毕竟这城主之位迟早落入他手。”

    紫苑看到小姐整天端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想到最近几件事情,便开口说道,“小姐,最近府内多出几则趣事。一则,下人皆开始读书识字。二则,府内多了许多活动。要不,小姐也去观赏观赏。”

    “何时出现了许多趣事?我怎么无耳闻。”苏知雪疑惑不解,好奇的向紫苑询问道。

    “听说,少爷,于前日获得一书童,为少爷设谋献策,查抄了德才坊,救民于火。今日府内变化,便是此人的功劳。”

    苏知雪听闻此等趣事,心中好奇。想要见上一见,看看此人是否真有经天纬地之才,还是阳奉阴违之辈。便暂且先搁置政务,前往观赏,以消除心中烦闷。

    苏知雪轻移莲步,前方紫苑引路,不久,来到场地。只见两边五六人正在玩蹴鞠。

    此时球正被王二截获,带球过人,假动作,再过一人,来到对方球门处,脚中传力,直射球门。进得一球,众人都鼓掌喝彩。王二右手扬发,嘴角瘪笑,眼晴扫示众人,人群中立着一人,遗世独立,宛如飘仙。

    只见一身紫衣长带裙,一双珍珠眼,两宗翘首眉,将苏知雪白肤更添些凝红,质气又增许清甜。超凡脱俗,不施粉黛却胜似佳丽。

    苏知雪见到王二,心中一颤,“原来竟是这人。看我以言相难。”

    抬眼看到亲弟苏知敬的身影,大喝道,“你这书童,好生胆大。不顾主仆关系,竟然带头作乐,不尽自己本分,扰乱主子读书识字。还不快快受罚。”

    王二看到苏知雪如此这般小题大作,心中不满,却并未表现出来,缓缓施礼目视,争辩道,“吾充当书童,就尽书童本分。身壮体魄,方有余力读书。古人只知道读书识字,却不知强身健体。却不明白身体为一本分,一则宣泄情绪,二则静释浮心。”

    “好个静释浮心,只听过古人说静坐浮心,你却说静释浮心,玩物丧志,强词争辩。”苏知雪继续刁难,她今天倒要看看,这人该如何争辩。

    “哈哈哈。古有高人,人道长江前浪推后浪,今人未必不如前人强。”王二不服,大笑三声,继续争辩,。

    “好大的口气。知行合一,不知如何验证言行。”苏知雪心生一计,故作说辞,引他入套。

    “三年之内,定让少爷功成名就。”王二食指对天,怒发誓言,神色坚毅,“当着众人面,不欺众人言。”

    苏知雪见他发完誓言,偷偷暗笑。稍立片刻,便好奇相问,“不知你有何妙计,竟能让府上下人甘心识字,情愿多做活动。”

    王二万分欣喜,看来自己诡计已成,赢得佳人的注意便是初衷。“人有好奇心,我有万古事。以事印心,心心向往。人人都喜欢听趣事,正是利用好奇心,方能达成。至于活动,只要有趣,便会趋之若鹜,又有何难。”

    苏知雪听都王二所说,却道原来是这般简单,自己却从来没有试验过。得知结果后,又想到诸事繁多,便迅速回去,处理事务。

    王二见苏知雪离开,怒火慢慢散去,细想刚才的事情,忽然大拍大腿,道,“我中计了。”

    “小姐刚才为何厉声训斥?”紫苑心中有所不解,平时小姐平易近人,不轻言恶语,今日,见了他反而一反常态。

    “只为吾弟寻一导向人。我知弟弟平日所作所为,只是如今,父亲远在大央,母亲早逝,我如今琐事缠身,无法近身施教,其他所请老师,皆管束不了他。我看这人,天生机敏,又识人性。于是恶言激他,让他作了誓,也算了却我的一桩心事。”苏知雪作出解释,心中猜测,此时这人应该正在生闷气吧。

    “小姐聪慧。紫苑不及。”

    ……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柳枝抽丝,桃花十里飘香,让人昏昏沉沉的。

    东风只把游人唤,春意暗来施迷香。

    王二悠闲躺在屋顶上,嘴含杂草,头举青天。看到这天上云展云舒,双燕比翼飞,心中烦闷,嘴里吟道,“古往圣人皆寂寞,今来王二独游乐。双目尽是春色景,単鼻皆是桃花香。若问谁人知我心,青天明月诉清风。内心几处热血滚,苦笑三声寄长空。”

    王二沉吟几声,内心真情流露。谁知我心,唯有这清明长空。可这长空却不能言,只能倾耳相听。

    王二无聊地在苏府闲逛,不经意间来到,开满桃花的院子。看到盛开的桃花,他双手置后,两手交叉,缓步而走。时而发笑,时而哀叹。

    行走不过百步,看到几个丫鬟正在窃窃私语。正是他心无聊时,满心惆怅有处诉,嬉笑道,“先去调戏几番。”

    “暗地非议主子,是何居心?”王二其实并没有听清什么,只看到几人鬼鬼祟祟,大声喝到。

    “谁在哪里?”

    王二右手扬发,嘴角憋笑,缓缓而出。

    丫鬟们看到王二,都掩嘴而笑,“原来是小小书童。吓死我了。”

    王二听言便感到不高兴,敢拿书童不当官,“书童虽小,怒火也能中烧。只要我将你们今日所言,添油加醋诉于少爷,再传到大小姐耳中,就是你等遭罪的时候。”

    丫鬟们早就听说了王二的事迹,今日听了他的恐吓,心中恐慌,“二哥哥莫要多说,我们也是一时嘴误。在这儿给二哥哥讨个不是。”

    其中一个丫鬟依次在几个丫鬟耳边耳语几句,每个丫鬟都不情愿地掏出身上的银钱,合作一处,由一人递送到王二的手中,“请二哥哥,多多美言。”

    “好说好说。”王二呵呵一笑了之,“今日没有其他事,由于你们诚心,我呢,见到这银子心情好,就给你们讲个故事。以尝你们八卦之心。不过,之前你们需要告诉我你们刚才说了些什么,给我也尝尝鲜,缓缓神,解解闷。”

    “二哥哥,你真是坏死了。欺诈我们几个弱小。我们也是为小姐分忧,小姐自从老爷远去,一直兢兢业业,累坏了身子。我们担心她,才说为小姐找个如意郎君,替小姐排忧解难,你倒好,出来吓我们。”

    “看来你们也是一片赤诚。大小姐真是有幸。”王二看到这群丫鬟,不禁感叹,谁道女子心,蛇蝎病。我看是女子心,温柔情。

    “大小姐心善好为,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一个丫鬟露出难色,心里一想到这几日小姐繁忙的身影,甚是焦急。

    “大小姐心中早已有意中人。就是那位方公子,等他回来就好了。”

    “都走一年有余,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

    丫鬟们都摇摇头,失望之色尽显如脸。

    王二心中一听到这个姓方的,就暗暗为自己下个决心,定要见上一面,看看是何人,竟能得佳人倾心相对。

    “不谈这个了。听听二哥哥讲的故事吧,换个口味?”众人鼓掌表示赞同。

    “听我的故事,需准备三尺白巾?”王二打趣道。

    “二哥哥就会开玩笑。快说,快说。撩的人心,一动一动的。”

    “你们说的。到时珠泪尽洒,可不许恼我。”王二见众人点头,缓缓开口,“话说,那梁山伯与祝英台本是一男一女,这祝英台却女扮男装,……”

    ……

    苏知雪处理政务完毕后,正散步游走,忽听得几声时断时续的啜泣声,转向问紫苑,“你可听得人哭声?”

    “紫苑也听得见了。”紫苑循声而寻,“应该在桃花院内。”

    “我们过去瞧个缘由。”

    徒步来到桃花院内,只见几个丫鬟,泪水湿巾。嘴里不时嘀咕着,“都怪这二哥哥,好好的讲这惹人泪的故事。”

    “你们这是怎么了?”紫苑来到身边,亲切询问因果。

    众人看到大小姐到来,都施礼相待,止泪清眼,恢复如初。

    “谁欺负你们了,娓娓道来,是不是少爷又做了糊涂事。”苏知雪看到他们哭相,势要为他们申冤,不禁想到了弟弟。

    “不关少爷的事情。都怪王二。惹人泪如雨下。”

    苏知雪听到原来竟是这王二胆大行此调戏之事,怒火中烧,喝斥一声,“大胆书童,狗仗人势,竟行此事。”心想自己识人不明,将亲弟所托非人,辜负父亲谆谆教诲,后悔极了。又问,“王二现身何处?”

    “身在天地阁。”

    苏知雪探知王二所踪,片刻不做休息,前往天地阁。

    “大小姐,其实也不关王二……”一个丫鬟正要为王二辩解,却被旁边另一个机灵的丫鬟阻档,示意她不要多说。双眼见苏知雪并紫苑离去,那个阻挡的丫鬟坏笑一声,“看这个王二如何应之,以消欺骗之恨。”

    众丫鬟皆竖拇指以赞之,抱着看好戏的心态。

    ……

    正是:施小计反中计,戏丫头遭祸头。

    正文结尾两句都是对这一章的内容做个整体的总结或点评,希望读者看完每一章后,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感觉这一章确实说了点事情,而不是囫囵吞枣式的读完。下一章,我要写诗了,不好之处,还望见谅。或者,提出你自己的建议,合适,我可以修改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