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将来怎样
字体: 16 + -

14 心有灵犀不点通

14,心有灵犀不点通

周一,季枫没来上学。这家伙成绩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并不肆意逃课。大概家中有事吧。

周二,季枫还是没来上学。女同学中开始有人窃窃私语。放学的时候,家秀也说起他来。

“南香,你听说了吗?季枫生病了。”

怎么可能?那家伙壮得很,长跑短跑都难不倒他。南香漫不经心地说道:“什么病啊?上周还好好的呢。”

“我也不知道。宋老师肯定知道,不如你去问问吧。”家秀的情报也不完全。

“我干吗去问。你想知道,你自己去问。”南香不依。

家秀扭捏了起来,说:“要不……我陪你去。唉,算啦,说不定明天他就病好回来上课了。”

明天他还是没有回来。

周四的时候,季枫终于回来上课了。人瘦了一圈。宋老师亲自给季枫开小灶补数学,并叮嘱南香要把其他科目的卷子借给季枫参照,把缺下的功课补回来。南香撇撇嘴,把自己的各科卷子整理出来,厚厚一摞纸甩到了季枫的桌子上,说:“不用还了”。

季枫看着桌子上南香的卷子,苦笑。两年多了,从高一开始,南香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白天眼里只有她,夜里做梦还是她。写给她的情书简直都比新华字典还厚了,只换回一封拒信。想想自己真是贱啊,隔壁二班的谭红已经告白好几次,就差投怀送抱了,怎么自己就是放不下南香呢?难道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她南香到底有什么好?!!

认命地打开南香给他的卷子,那些令人头晕的各种题目下面是南香密密麻麻的答案。南香用蓝色圆珠笔在题目的关键字下面画了重点线,同样的还有论述题答案的要点,也做了格外的标注。有些历史题目,还写明了答案所在的教科书的页码。慢慢地,季枫的嘴角开始上扬,甚至轻轻笑了起来。南香是特意为他做的这些标注呢。

午休的时候,杨宗保、朱遥今招呼南香一起去姜老师宿舍,南香拉着家秀一起去了。大家挤在姜德的小小宿舍里,破录音机里播放着卡朋特的《昔日重现》。这是个小圈子,大家像弟兄姐妹一样,虽然姜老师不再教他们,但是旧日情谊还在。南香在这个圈子里很放松,因为陈建业和季枫都不属于这里。音乐轻轻地流淌,卡朋特娓娓地唱着。南香要等到几年后学了英语,才慢慢懂得这首歌的歌词意境。现在她只觉旋律凄婉,歌者嗓音动听。姜老师夹着一支烟,却不抽。朱遥今和家秀在研究姜老师新买的几本书。

杨宗保坐在单人床的床头,跷着二郎腿,追问姜德最近相亲的进展。

姜德大学毕业两三年了,家里亲戚给他介绍了一个姑娘。前几天趁周末回老家相亲了,刚回来。被杨宗保逼供,他只好从皮包里拿出一张照片给大家传阅。南香拿到手上看了一眼就传给了家秀。照片上一个长辫子姑娘,站在一个水库边上,五短身材,眼神呆滞。家秀仔细看了看,说:“看起来很漂亮,性格应该也不坏。”杨宗保抢了去看,他大叫一声:“哇,美女!什么时候请我们吃喜糖啊?”

“人家姑娘不一定看上我呢。”姜老师腼腆地说。

放学回家的路上,家秀和南香交换了一下对姜老师相亲的看法。家秀为姜老师高兴,毕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南香则为姜老师不值,觉得他配得更好的。

南香认为,男人和女人一定要在精神层面相匹配才能幸福。外貌的吸引、家世的支持都只是短暂性的,只有心灵相通才能长久。至于到底怎样才算心灵相通,南香也说不清楚。有诗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如果需要点,那还不算通。真有灵犀应该是不点亦通。

家秀不服,说:“就凭一张照片,你怎么知道她跟姜老师就不能心灵相通了?”

南香答不上来。她想说什么,但是心里知道无法说服家秀。在南香心里,没有人能配得上姜老师。

家秀得理不饶人,说道:“我看你跟陈建业心灵最相通了。”

南香闻言一惊,以为家秀看出了什么端倪,待要辩解,就听家秀继续说道:“你们不必讲话就能沟通,哈哈哈哈哈。”接下来是魔鬼般的笑声。

南香的脸早红成猪肝色,索性紧蹬几脚,不理家秀。家秀笑够了,追了上来,说:“哎,别生气嘛。谁不知道你跟陈建业是冤家,老死不相往来的。明明是文科班成绩数一数二的人才,怎么你们俩从来不讲话呢?果然是‘文人相轻’啊。”

南香这才松了口气,文人相轻虽然不是什么好话,起码比她的心事更见得光。于是她缓缓地说:“也没什么可说的。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话那么多。”说完自己也笑了。

家秀突然沉默了一会儿,小声问:“你真的觉得我话太多?”南香促狭地说:“没关系,将来一定有一个男生会专门喜欢话多的女生。不怕不怕,哈。”

这下子轮到家秀脸红了。不过也就是一分钟的脸红,很快她就找到了新的话题,忘了这个茬儿。

家秀说:“我今天问过季枫了,他是肠胃出了毛病,住了三天医院,昨天才出院的。”

“哦。”原来如此。

“你没看他比上周瘦了吗?肯定没少吃苦头。”

“……有吗?”有,而且脸色发黄。

“还好是现在生病,离高考还远着呢,耽误几天课也不要紧。要是高考的时候拉肚子,南香你说该怎么办啊?”家秀似乎很忧虑高考呢。

“平时饮食小心点儿,注意锻炼,应该就没事儿吧。”到底多严重的肠胃病啊,还至于住院,太小题大作了。

南香他们高考的时候,同考场一个女生前一天患了急病,是用担架抬进考场参加考试的。不知道她后来考得怎么样。

高考是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从小学起算,凉桌子热板凳寒窗苦读十二年,最后都是用薄薄几页纸的卷子来分个高下。你必须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回答那张卷子上面的试题。你发烧了、你紧张了、你迟到了、你马虎了,对不起,你明年再来考吧。残酷吗?有人称之为“公平”。

高中最后一个寒假,四中只给高三学生放假十天,从腊月二十六到正月初五。如果没有春节,恐怕是一天都不给放假的。南香倒是无所谓,她喜欢上学。在家里也是无事可做,徒增烦恼。

南香有一个姑姑住在黑龙江,她建议南香的父亲从东北买进一些特产来贩卖。这个假期,南香就帮着父亲去市场上摆摊卖木耳。

快过年时候的东北农村,天寒地冻。集市上有很多采买年货的人。南香考察了一圈,市场上除了他们,还有三家卖木耳的,问了价都要每斤22元。南香拿几粒干木耳,跑去附近人家,过了一会儿回到父亲的摊位,手里拿着一个纸箱和一碗水。

父亲不知道南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见她拿出笔来,刷刷刷在纸箱上写上“东北野生黑木耳”,下面又写“26元/斤”。然后又拿了一粒干木耳放进那碗水里,把碗放在纸箱边上。父亲笑了。

很快,干木耳吸收了水分,就膨胀起来,大到快要从碗中溢出来。

这时候有一个老年妇女在他们的摊位停了下来,看了看碗里泡发的木耳,说:“呀,这木耳真好。”再一看价钱,又摇摇头走了。

父亲小声说:“咱卖太贵了吧?”南香不以为然:“爸,不怕,一定有识货的人。现在快过年了,会有人愿意出高价买质量好的木耳。那几家木耳我看了,都不如我们的好。”

南香说得不错,陆续有人货比三家之后,选择了从她那里花高价买好货。南香也学着别的卖家吆喝:“买木耳啦,正宗东北野生黑木耳,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啊”。

南香的父亲反倒不好意思吆喝,看着女儿,纳闷她一个姑娘家怎么脸皮这样厚。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天,南香父女在集市卖完了全部木耳。

南香不知道,陈建业随母亲来集市上买东西,远远看到南香吆喝,就怕尴尬绕路走了。

南香也不知道,季枫也看到了她,回头逼着母亲独自去南香的摊位买了三斤木耳。三斤啊,够他们家吃两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