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小仙师
字体: 16 + -

第17章 申州书院 四

    腊月二十一,晴。一场急雪过后,天气清爽,太阳升起来后,驱散寒气,山沟里依旧温暖。

    学校大门外每天都有人来向守卫打听何时开工,看那热情劲儿估计是冲着那勺肉来的。

    李正穿着牛皮高筒靴,吱嘎吱嘎踏着积雪悠哉游哉在工地转悠,内心比谁都焦急。李瑜李俭李白李兴张新郭细君大牛二牛还有李玮等牛娃张二宝十几个徒弟没心没肺嘻嘻哈哈的跟在后面。

    一大溜高高胖胖的围窑还在冒烟,木匠、石匠、铁匠都在工棚下噼噼啪啪忙活着,做好的门窗户扇,桌椅板凳整整齐齐垛得如同小山;石匠开凿好的大小石条堆积如山;巨大的水车散件堆放好大一片;铁匠正热气腾腾打造着大量铁锹铁铲等易消耗工具。虽说铁在朝廷管制范围,那也得看是对谁,咱有皇上特别许可,自然有恃无恐。远处隐蔽的山里还建有一座巨型炼钢炉,不错,就是炼钢炉!巨大的超过十米的高炉以及周围相同高度的操作台,旁边不远是附属的焦炭炉,加上水力带动的鼓风机,把热风吹进高炉,炉温高达1300度以上,是这个时代不能涉及的温度。经李正因陋就简加入些适合的技术和原料,质量和产量大幅提升。尽管早在汉朝就有成熟的炒钢法,但多年的战乱,大小军阀们关注的是地盘和地位,谁关注民生和科技这些匠人的技术呢?

    山间的石灰窑的建立功不可没。先在大山沟建个石灰窑,刚出产就把石灰用到炼铁上。这石灰窑可不是后世那先进的转窑,而是最简单的小闷窑,就是把煤炭和石灰石混合堆放外面围土,下面点火,就不断出烧好的石灰块。水泥窑基本也是如此,只是原料不同而已。

    在铁水中简单的加石灰粉、添加其它东西炼铁是一次大革命,脱硫和加碳都有了。

    炼出来的即是精铁,也就是钢,每天也就是两三千斤,但质量却令老师傅惊讶不已。李正要求师傅们想办法扩大产能,至少先扩大十倍。原来的打铁师傅加上检选留下来的四百余人,分工别类的奔赴自己的岗位。匠师级的大将不仅要完成自己应做的工作,还要带出来更多的熟练师傅出来。

    钢水出炉那天李正没有出席,当时李瑜在场,听老铁匠称赞说钢铁质量好到天上去了,他也激动不已。具体好在哪?他也说不出子午卯酉来。遵照王叔指示,用铁汁浇铸大批各式大小铁锅和一些奇形怪状的铁器,叫他心疼不已。

    两天后李正王爷视察并发表讲话,讲话要求在人手够用的时候,至少还要再建造两个这样的高炉,以后在别的地方还要建造更多的铁厂。跟随来记录的秘书激动得直哆嗦。

    李正又看了钢铁厂的工作记录,对每天都坚持记录的住厂小书吏大加赞扬。称赞说:你别看这个工作很无聊,当别的地方再建设一个铁厂时,你的这份记录就有无比重要的指导价值。你的大名会随着这份文件传遍大唐,甚至海外。因为我们的炼铁技术是天下第一的。你应该感到自豪。

    李正从李白背的书包里拿出一叠图纸,交给翻砂倒模师傅们,浇铸几张犁铧、犁面子,考虑到螺丝问题,把二者铸为一体。铸造成功一看,还是不行,没有螺丝怎样和木把连接?又是个拦路虎。干脆连犁子下面三脚架和犁底一块铸造,虽增加铸造难度,但好处也显而易见:只把犁木扶手楔进铁孔就行了。把想法对照草图和铁匠师傅们一说,大家激动不已。这是上次犁子改进后的又一大飞跃。经过多次倒模、改模、再改模,终于成功了。最终定定型。整个犁铧,(不能叫犁铧,应该叫犁子头,)呈流线型,向后的弧度非常优美,重十四到十五斤,连扶手等附加品三十斤左右,非常轻便。

    李正还把螺丝钉和螺丝帽、弹簧图纸画出来,张贴在作坊里,悬赏十万钱寻求解决办法,令无数工匠闲余时间对图痴迷。

    犁子这事儿一直忙到腊月二十六,二十六上午李正叫人还扛着新安装的犁子,牵着牛去城外试验新犁子。叫申州百姓感叹不已。仙师真是不一般啊!一点儿没有王爷架子,快过年了还想着百姓种地呢!那天许多人跟着看,看着胖胖的长史黄柏亲自轻松的独自一人操作犁地,大伙儿惊叹不已。

    在得知李正李孝正王爷宣布,这犁子成本价五十文,所有大唐农民百姓,只要拿五十八文钱或拿十五斤废铁加八文钱支付工人工钱,就可获得一张新犁子头时,全场轰动。有人道买上几张贩卖到外地,每张怎么也卖个三百五百文的,当下就有人呵斥,你没听明白,王爷说哪都是五十文,还贩卖!切!不想理你!弱智!

    当天中午这张犁被系上红绸,用八百里加急送进京面圣去了。犁子这事儿到此也算是大圆满。这事暂时搁下不提。

    却说李正带人巡视工地,基建形势大好,李正却心中焦急不堪。原因是前天下了雪,降水量中等,现在天气转暖,积雪融化,浉河水流量加大。这几天过去,势头虽然减小,但仍比秋后水量大。再开工时各种材料要大量从对岸运过来,河上临时浮桥不堪重用。

    年前这几天是动工是不可能了。年后的首要任务就是修桥,修桥计划是早已准备好的,图纸、模型技术工人都安排完毕,只有材料储备不足。马上就要过年,年后的热闹劲儿是个人都知道,手里有钱的百姓更能疯,不到十五元宵节停不下来。几十个砖窑还得两天开窑,石灰产量也不够;钢筋,只能说是地条钢,虽说积攒一堆,但那强度检测什么的,什么拉力试验、标号、强度,统统见鬼去吧!

    最头痛的是试验水泥卡脖子了。关键是筛子问题。也不知那些穿越大神们怎么解决的?别说普通水泥用130号筛子(就是在一平方英寸2.54平方厘米内有130个孔),就是80目筛子也难办到啊!用市面上磨面用的麻纱箩,从吃馒头的口感上看,估计绝对不超过80目。只是用石碾反复碾压过箩,尽可能的细,先对付着用!为了增加储存,近五百人在灰气腾腾的山内水泥窑厂敞棚里折腾着。

    同样悬赏万钱征求更细的箩。

    李浩的资料上,理论是有的,太过超前。又没有实物,也只能望洋兴叹!转了一圈,转回州府衙门处。和黄长史讨论二期工程来。

    李正夜夜在空间里看电脑,从李浩收集的资料里找出初唐的一切信息,再分门别类整理好,以备不时之需。这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官职名称隶属,还有适用又实用的技术这样拿来使用。李正身在空间,还要分心外部,万一月儿半夜来看看,自己床上没人,不大叫才怪!

    自从把月儿纳入后宫后,就不许月儿再抛头露面了,只是做自己的生活秘书。月儿对自己的依赖更强了,李正发现,这个要强的姑娘依然在坚持学习课程。不仅和雁妮柳儿一起完成课业,有时把李白等人的更高深的初中课程笔记拿来看,还向李白讨论。

    为了不暴露戒指空间秘密,李正推说自己习惯一个人睡,月儿就睡在另一个房间。柳儿和几个小丫鬟离得更远的外厢房。

    李正的戒指似乎运用熟练了,偷偷试着移动物品,也百试百爽。连院里的大公鸡和黄狗,也弄进去几个时辰。没出现什么异常。空间里永远艳阳高照,温暖如春,无风无雨,像时间静止一般。李正的电脑就那么开着,电池电量一直是满格,手机半格电量也变成满格了。原来想盖间房子的念头也打消了,反正空间里没有别人。

    学习制作洗衣皂的走了。剩下的学生有李孝恭送来的五十名,牛娃张二宝带班;李观送来给自己的二十名小屁孩奴隶学生,名字虽被很没品的称为李一到李十几,和李观带来的一班家生子学生共四十四人由济南郡王李哲之子李玮带班;加上早期在李家庄的李瑜李俭李白李兴张新郭细君大牛兄弟、柳儿的弟弟柳三郎、账房之子胡保纯等十二人,由李瑜带班。总共八十九人。李正把他们分班施教,李玮那个家族班为小学一年级;牛娃那个军人子弟为学生二年级;李瑜班为三年级。后院的雁妮等人水平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

    李玮年纪虽小,却和李正同辈,他父亲李哲是李安的庶出弟弟,也就是李孝恭兄弟爷爷李蔚小妾所生,虽说十五六岁,李瑜李俭也得见面叫一声王叔。不过尊敬就只是在面前吧,嫡出和庶出的差别就是如此。

    李瑜李俭已被李正挣钱手段折服了,工坊里那些日益增多的产品越来越多。来了一个车队就全部拉走了,日后结算之日,那可都是值钱的钱串子啊!夹尾巴做人的京城纨绔子弟李玮却不以为然,从繁华京城被发落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心理却实安定的。与其在家族里做个不受人待见的边缘小郡王公,整日靠家主施舍些微薄月例,吃不饱。饿不死的,还不如远离。聪明心思是有的,现在天高皇帝远,又在任人唯能力的小仙师王兄手下,不正是如鱼得水。

    当日在老头子整日训斥下,李玮不情不愿跟随李观掌柜来到申州,第一天见到便宜王兄李正,不也是两个肩膀抗一个脑袋,长得还没有自己好看呢。看他匆匆忙碌的样子,再看李观恭恭敬敬的,忽然想起他来申州的目的来,若是第一下留下不好的印象,说不定以后没有好果子吃,收起轻视的嘴脸,小心翼翼地观察周围。

    几天后,由于限制新学员外出,李玮在福祥商号后院溜达了白糖作坊、家具作坊、粉笔作坊、铁器铺、铜器铺之后,加上老熟人李瑜李俭的煽动,在内心已经和众人热络起来。

    那一声炸雷响起,李玮多方打听怎么回事,人人都闪烁其词,最后还是从李俭口中得知,这是王叔搞出来的动静,事关重大,其它的你就别打听了。好好学习,以后就有机会亲自摆弄它。

    啊!忽隆一声震天响,大山被削去半边,这是多大的事儿啊!这可是蛮刺激啊!李玮心里对某些东西好奇起来。端正了态度,又做了一年级班长,李玮开始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来,为的是得到王兄青睐,能参与那霹雳作坊的活计。

    三个班级里,李正只教授三年级,再由三年级的柳三郎李白胡保纯等人整理笔记,李正修订后,由李俭李瑜张新郭细君几个大青年轮流给低年级授课。

    三年级的学生住在新宅厢房,一二年级被福祥号掌柜安排在后院作坊住。这是学校建成之前的临时住所,吃饭和读书在南湖日化旁边的院内。每天早晨,孩子们被早早叫起来,收拾洗漱,列队出门,沿着空旷大街跑步四里地。统一服装的队伍喊着响亮号子让申州百姓耳目一新。也有百姓教训子弟,喊出来跟着队伍一起跑。等学生们跑得热气腾腾时,直接返回,和另一路三年级的小队伍汇合后进入南海日化吃饭,开始一天课程。

    教室照例得有黑板,木板刷是黑色生漆,效果不是太好,聊胜于无。粉笔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早就被制造出来。石膏加石灰,浇进模具,哈!粗了点,也没关系。

    制约学校发展的还有纸张。学习数学和纯粹的读书不同,它需要大量的演算验算,需要大量纸张。市面是买来的纸差强人意,不够理想。李正就考虑建一个造纸作坊。把想法和十二名高年级弟子一说,得到一致赞同。于是一番调查设计开始了。

    腊月二十六,除了特殊岗位上的工人外,李正宣布放假,正月初六回来上班。又派人为留守工人和那队士兵送去酒肉,该尽的心意还是要表示一下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