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缘所爱后生可畏
字体: 16 + -

第9章 死活都与我无关

    “父亲大人,此去通凉之地有三百里路程,并且通凉是个不毛之地,所以本部最为棘手的问题当为粮草,兵书曰:兵马未动,粮草当应先行,如今我们粮草本就紧缺,通凉又不能种植粮食,这番大批进军,势必要去村头借粮。”晨雾讲出自己的见解。

    “不错,但不宜多取,此处赋税也比较严重,更何况地形崎岖,粮食收成肯定很低。马赴将军。”晨辉听从了晨雾的见解,随后喊出一人。

    “在。”应声而出的是一位近九尺的男人,身材魁梧,披着银白铁甲,背后别着一把三十斤的长枪,擅长千里奔袭,晨辉的第三位猛将,单挑未曾败过他人之手,同时还掌管着晨辉的攻城部队——银枪阵。

    “去替我借2000石的粮食回来。”接下来晨辉的一句话让所有的人都未曾想到。

    “什么?”首先露出惊讶的是晨辉的儿子:晨雾,“父亲大人,还望三思啊,通凉无地可进行播种,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的多借充足的粮食,据探子来报,敌军拥有我们未曾见过的新式武器,可在百步外直接快速毙命,这种武器被称为铳,其弹药也是微乎其微,只要发射出来便是难以发现的,所以我想过了,必须要以大批量的弓箭手相对抗,而我们这次远征,只有8000铁甲和2000马匹,如果考虑战场因素的话,我们至少还需要招募四至五千的新兵来培养成弓箭手,这样就是一万五千的兵马,实不相瞒,父亲,两千石粮食只能给六千人吃一个月左右,如果我们要立刻招兵买马,至多15天,我们就没饭吃了。”

    “哦,那好吧,马赴将军,那你就借4000石的粮食吧。”晨辉又听了自己儿子的长篇大论后,面不改色的放出了另一句话,而晨辉的这种行为,恰恰又使得晨雾无可奈何。

    “父亲啊,我想你可能不明白我的意思,四千石连一个月都撑不到,这场战斗中,对方拥有如此先进的武器,再加上我们如此高调的行军,这会儿他们肯定已经在想着如何去巩固自家的城防了,而且我们只有进军的精锐,没有可以防守或者攻城的部队,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培育,持久战避不可免,依我看,我们至少要借到2万到3万石的粮食。”晨雾说完,马赴将军也赞同的点了点头,可谁知,晨辉却对晨雾的话不理不睬,反倒是对着马赴将军说道:“还不快去。”

    “父亲,您为何不相信我的话,偏要跟着自己的想法走呢,若是你有好的想法,还请告诉儿子,不要让我蒙在鼓里。”晨辉向来做事都是反其道而行之,晨雾自然也看得出来。

    “你要知道,我们是人,农民也是人,都要吃饭,附近无繁华的小镇,天已入秋,虽说粮食都已收割,但是这冬还是要过,附近只有几个无甚人烟的小村落,马赴将军光是赶路都需要数个时辰,我们不能将百姓的粮食都借过来,只能在他们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借一部分,人啊,做事总要留一步,山水有相逢,四千石够撑一段时间,而在那之后,我只有办法去挣得粮食,至于方法,你先不要知道,好好学着,将来用得到,对自己有好处。”晨辉教导着自己不争气的儿子,殊不知这一插曲又让他们走了十里。

    当夜埋锅造饭,一夜无事。

    又过了四天。

    “父亲,快看,前面是通凉之地的沙城了。”晨雾指着远处的城墙轮廓说道。

    话说这沙城其实来头也不小,虽然没有多少百姓居住在此,算不上兵家必争之地,但却也是一块战略要地。何植管理下的一大帝国,占地方圆数百万公里,内有隐患,外有强敌,沙城西边有一座城池,叫做边临城,顾名思义,这座城不远处则是与敌国的交界处,若是此城被破,那么沙城便是守护这泱泱大国的第一道铁墙。除此之外,沙城还沟通南北地段,北方长期干旱无水,南方则要以运粮的方式长期给予北方粮食,沙城是为数不多的必经之路之一。

    沙城在早些年间,被一位闲暇游人所看管着,此人生有来处,出处名曰飞笙小镇,那是一座除了本镇居民之外无人知晓的世外桃源,此闲暇游人被称呼为林欧彦,是他将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变得人头攒动,人民安居乐业,后来一伙强人来到此地,抢的抢,拆的拆,使得城中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人们在经历了那一伙强人洗劫后就再也没有见过林欧彦,有人说林欧彦被杀死了,也有人说林欧彦和那伙强人是一伙的,一起回到了山寨飘飘欲仙去了,最后的结果无人知晓,在强人洗劫这里的三天后,一场沙尘暴席卷了这座本没有沙的地方,覆盖住了所有生机,若干年以后,光帝看中了这个战略要地,见到这座处于沙漠的“城堡”,将其授名为沙城。

    “好,我们的目的地到了,弟兄们,跟我加把劲一起跑起来。”晨辉此时早已口干舌燥,喝了一口水,扭身对着自己的部下们说道。

    话说镜头另一边。

    “将军,恐怕这有些不妥吧。”此时一名看上去只有三十来岁的青年坐在小屋的椅子上,屋子的正中间还坐着一名老朽,半睁着眼睛:“将军,我也只是一村之长,这村里连我们一家四口也就六七十的户口,一年下来整个村里不过2000石的粮,当今赋税严重,这一交下来又要少去800石的粮,实在不是不愿借粮于你们,将军啊,你我不同路,你们行军打仗的,自应该有国家提供粮饷,而我们这些贱民食不果腹,天天还要让你们借粮,我丑话放在这里,这小村来来往往官军见的太多,借粮的,问路的,抢财的,却无甚益于我们,纵使天下一统,不再战争,我们也漠不关心,当民的,在乎的是天下太平了赋税还会不会减轻,会不会不用提心吊胆,会不会有一套更开明的律法,并不是在乎兵多将广,威震世界。将军若是明白,就请快回吧,眼前的利益总比看不到的利益要好太多了吧。”老村长慢慢的站起来,背过身子,侧回来半张脸,窗外的夕阳映照在老者的脸上,露出了时代的沧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