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工业革命
字体: 16 + -

第96章 董卓身死

    董卓出郿坞前,心情大好,对李肃道:“我如果当了皇帝,就让你当执金吾。”李肃假装惊喜的拜谢董卓。

    董卓离开时前去向母亲辞行,其母问道:“我儿你准备去哪?”

    董卓道:“我就要受到汉室禅让,母亲到时候就是太后了!”

    其母道:“我近来肉颤心惊,恐怕不是什么吉兆。”

    董卓道:“你就要成为国母了,又怎么会没有预感。”随即告辞母亲。

    临行前董卓又对貂蝉道:“我当了皇帝,你就是贵妃了。”

    貂蝉早已知晓此事其中蹊跷,装着高兴的拜谢董卓。

    董卓出了郿坞上车,队伍前呼后拥的一大群人,就这么往长安去了。

    走了不到三十里,董卓所乘的车架忽然折断了一个轮子,于是董卓下车骑马。谁知又走了不到十里,他那坐骑犹如疯癫一般的咆哮嘶鸣,连马头上的辔头都被挣断了。董卓这是心里也觉得有些不妥了,于是问李肃道:“车折断了轮子,马挣断了辔头,这些征兆是什么意思?”

    李肃道:“这代表太师接受了汉室禅让之后,弃旧换新,就要乘坐玉辇,骑乘金鞍的征兆。”

    董卓现在一心想着登基,李肃的这些屁话,他居然全都信了。

    第二天,队伍前进时,忽然狂风骤起,昏雾遮天。董卓问李肃道:“这又是什么祥瑞之兆?”

    李肃道:“主公龙登九五,必然有红光紫雾随行,以壮天威”

    董卓听了又毫不怀疑的高兴了。

    到了长安城外,百官仍旧在城外迎接董卓,只有李儒抱病在家,未曾出迎。

    董卓回到长安的相府,吕布入内恭贺。董卓道:“我登上九五之位时,你就总督天下兵马。”

    吕布拜谢,就在董卓帐前过夜。半夜时,远处有十几个小孩唱童谣,风将歌声吹入帐中,歌声唱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戚。董卓问李肃道:“这童谣代表什么吉凶?”

    李肃道:“也是说的刘氏灭亡,董氏兴起的意思。”

    第二天一早,董卓摆列仪仗入朝,忽然见到一个道士,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面缚了一块一长长的布,布的两头各写了一个扣口字。

    董卓问李肃道:“这道士什么意思?”

    李肃道:“这是他心里不舒服了。”说罢唤来将士,将那个道士赶走。

    董卓入朝,群臣全都身着朝服,站立在路旁迎接。李肃手持宝剑,跟着董卓的车架。

    到了北掖门时,随行军士都被挡在了门外。只有驾车的二十多人一同入内。

    董卓远远地见到王允等人各自手持宝剑,站立在殿门外。

    董卓大惊,问李肃道:“他们手持利器,这是什么意思?”

    李肃也不回答。驾着车就往前径直走去。

    王允大喊道:“反贼至此,武士何在?”

    王允说完,两边回廊转弯处转出了两百余人,各持兵器就照着董卓招呼过去。董卓被击伤手臂掉到了车下大喊道:“我儿奉先何在?”

    吕布从车后转了出来,厉声道:“奉诏讨贼!”说罢一下就将兵器刺入董卓咽喉。李肃随即上前割下董卓头颅。

    吕布左手持着方天画戟,右手从怀中掏出诏书道:“奉诏讨贼臣董卓,其余不追究其罪过。”

    而后吕布又道:“助董卓为恶的只有李儒,谁愿意前去将其捉拿,”

    李肃应声愿往。忽然听到朝门外发出喊声,入内禀报的侍卫道:“李儒已经被其家奴绑了送到了宫外。”

    王允下令,将其绑到菜市口斩首示众。而后将董卓和李儒的石首仍在大街上。

    王允又命吕布和皇甫嵩、李肃领兵五万,到郿坞抄没董卓家产、人口。

    另一边,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听说董卓已死,而吕布又快到了,便带着飞熊军连夜逃往凉州去了。

    吕布入了郿坞,便先去寻找貂蝉去了。皇甫嵩下令将坞中所藏良家子女,尽数释放。而董卓亲属,不分老幼,全部诛杀。董卓的母亲也在其列,董卓的弟弟董旻、侄儿董璜都被斩杀。而后抄没郿坞中的藏物,黄金数十万两,白银数百万,绮罗、珠宝、器皿、粮食,不计其数。

    回去禀报王允,于是王允下令犒劳军士,在都堂设宴,召集众官,饮酒庆贺。

    就在他们饮宴时,忽然有人来报道:“董卓暴尸于市,忽然有一人趴在他尸体上大哭。”

    王允闻言怒道:“董卓伏诛,天下百姓无不庆贺,那是谁,竟敢独自哭泣!”

    随即换来武士,令其将那人捉来。

    不久,那人被押了进来。众官员一看,无不惊骇,这人竟是侍中蔡邕。

    王允喝道:“董卓逆贼,今日伏诛,乃是国之大幸。你是汉臣,为何不庆反哭?”

    蔡邕伏罪道:“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心向董卓?只是一时之间有感其知遇之恩,不知不觉便为其哭泣了起来,我自知有罪。请司徒大人开恩,让我续成汉史,以赎其辜。”

    百官惜才,全出力想要保住蔡邕。太傅马日磾暗中对王允道:“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且其孝行素来著名,如果就这么杀了,恐怕会失了人望。”

    王允道:“昔日孝武皇帝不杀司马迁,而后让他写史书,才导致其留下记录诽谤皇帝。如今国力微弱,朝政错乱,不能让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让我等蒙受其非议。”马日磾无言以对,私下对众官道:“王允的后代大概要灭绝了!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如何能够长久?”

    当下王允不听马日磾之言,命人将蔡邕在狱中缢死。一时之间听闻此事的官员,尽皆为其悲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