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工业革命
字体: 16 + -

第73章 丁原死、少帝废

    李素在吕布营地外被吕布的手下的士兵围住之后,李肃道:“快去禀报吕将军,有故人来见。”

    士兵禀报吕布之后。李肃见到吕布道:“贤弟别来无恙!”

    吕布拱手道:“多年不见,不知道你现在居于何处?”

    李肃道:“我现在是虎贲中郎将。听闻贤弟匡扶社稷,我十分高兴。我有好马一匹,可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来献给贤弟,以助虎威。”

    吕布便命人将赤兔牵过来,一看果然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红,无半根杂毛;从头到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

    吕布见了这马大喜的感谢李肃道:“兄长赠我如此龙驹,我该用什么报答你?”

    李肃道:“我为兄弟义气而来,又怎么会指望你的报答!”

    吕布令人布置酒菜宴请李肃,席间李肃道:“我与兄弟你男的相见,你父亲他回来吗。”

    吕布道:“兄长醉了!先父去世多年,怎么能与兄长相会呢?”

    李肃大笑道:“不是!我说的是如今的丁刺史。”

    吕布惶恐道:“我在丁建阳那,也是出于无奈。”

    李肃道:“贤弟有擎天驾海的才敢,四海之内谁不敬佩?功名富贵,对你如探囊取物,怎么说因为无奈才在人之下?”

    吕布道:“只恨不得明主啊。”

    李肃笑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若不见机行事,悔之晚矣啊。”

    吕布道:“兄长在朝廷,看什么人为当世之英雄?”

    李肃道:“我遍观群臣,全都不如董卓。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最终必定能成大业。”

    吕布道:“我想投靠他,可惜找不到门路啊!”

    李肃取金珠、玉带摆在吕布面前。吕布惊道:“怎么有这些东西?”

    李肃让吕布挥退左右陪宴的人,告诉吕布道:“这是董大人久闻贤弟大名,特地让我将这些东西送给贤弟。赤兔马也是董大人所赠。”

    吕布道:“董大人如此厚爱,我该怎么报答他?”

    李肃道:“如我这般无才之人,都可以做虎贲中郎将;贤弟你如果到了董大人手下,则贵不可言啊。”

    吕布道:“只恨没有什么功劳,当作投效的礼物啊。”

    李肃道:“这功劳就在咫尺之间,只看你想不想拿了。”

    吕布沉吟良久道:“我准备斩杀丁原,领军归顺董卓,你看怎么样?”

    李肃道:“贤弟如果能这么做,那真就是莫大的功劳啊!但是事不宜迟。”

    .......

    吕布与李肃二人相约在明日行事。

    当夜二更时分,吕布提着刀径直走入丁原帐中。丁原正在借着烛光看书,看见吕布到来,丁原道:“我儿深夜来见,有何要事啊?”

    吕布道:“吾堂堂丈夫,安肯为汝子乎!”

    丁原道:“奉先为什么突然如此?”

    吕布也不回答,径直向前,一刀砍下丁原的首级。而后又提着丁原的首级在营中大喊:“丁原不仁,我已将其斩杀。愿意跟随我的留下,不愿意的自己散去!”当夜丁原旧部便散去大半。

    第二天,吕布带着丁原的首级,前去见李肃。

    李肃就带着吕布去见董卓。董卓卓大喜,令人布置酒席款待吕布。

    董卓先拱手拜道:“我董卓如今得到将军的助力,就像干旱的许久的庄稼得到雨水一样。”

    吕布扶起董卓道:“大人如果不嫌弃,我吕布想拜大人为义父。”

    董卓又送了吕布金甲、锦袍,双方畅饮后各自散去

    董卓得了吕布自然是威势大涨,自己领了个前将军不说,还封了弟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又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

    李儒劝董卓早日顶下废立的事情。董卓便在宫中设宴,汇集群臣。又让吕布带着上千甲士守卫在左右。

    宴会当日,太傅袁隗与百官全部到齐。又是一顿酒菜吃喝,待酒菜吃的差不多了,董卓按着腰间的宝剑道:“如今皇上懦弱,不能侍奉宗庙社稷。我准备依着伊尹、霍光的旧例,废去当今皇上的帝位,另立陈留王为帝。不从者斩。”

    群臣惶恐不敢与之对视。

    中军校尉袁绍挺身而出道:“如今圣上即位时间不长,并没有失德之举;你想废嫡立庶,不是造反是什么?”

    董卓怒道:“天下之事决议在我!我今日的所做所为,谁敢不从!你当我的宝剑不锋利吗?”

    袁绍也拔剑道:“你的剑锋利,我的难道就是钝的吗!”

    董卓正准备斩杀袁绍,被李儒拦了下来。李儒道:“大师未定,不可随意杀人。”

    于是袁绍辞别百官后,将符节悬挂在洛阳东门上,便离开了洛阳,去了冀州。

    袁绍走后,董卓对着袁隗道:“你这侄儿太过无礼,我看在你的面子上今天先放过他。废立之事怎样?”

    袁隗道:“太尉所言有理”

    董卓道:“胆敢阻碍大事者,军法从事!”

    群臣震恐,都同意了废立之事。

    宴席结束之后,董卓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道:“袁绍去哪了?”

    周毖道:“袁绍忿忿而去,如果急着捉拿他,恐怕事情有变。而且袁氏乃是四世三公之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倘若广收豪杰聚众起兵,各方英雄也必然随之而起,山东之地恐怕就不在主公的掌控之内了。不如赦免他,拜为一郡太守,这样袁绍会喜于免罪,则没有什么好但有的了。”

    伍琼道:“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不过加封一方郡守之职,的确可以收拢民心。”

    董卓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当日便命人拜袁绍为渤海太守。

    九月初一,请少帝在嘉德殿大会文武。

    董卓拔剑在手,对群臣道:“天子暗弱,不足以君临天下。如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于是董卓命令李儒宣读策文:“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