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双龙珠
字体: 16 + -

第4章 得天下却得不了一人心

    “朕还依希记得。这些历代皇帝都是系统爆表所产生的。都曾是朕的敌人,现今都是朕的阶下囚。还有朕满后宫的佳人,武则天,穆桂英,卫子夫,陈圆圆等人都是由系统随机选择出现的。只不过,武则天其人,权力心太重,长袖善舞,宫于心计;穆桂英性格不羁,落落大方,却不深知宫场奸险。”刘辩独自慢步,心中暗自叹气。

    “究竟朕的后宫又有多少人因为权欲而取悦于朕,真正爱自己的人又有谁,莫不过大乔,穆桂英两人罢了。”刘辩慢步中无意中走到了醉轩居。

    刘辩抬头朝醉轩居的牌子看了许久,惆怅之情又是失意万分。

    “陛下驾到。”郑和大声叫道。

    醉轩居内的长孙无垢正在教儿子李承乾写字,忽闻听到陛下驾到,连忙牵着儿子打开房门,走到刘辩面前行礼。

    “无垢拜见陛下。”

    刘辩独自走近了房内,留郑和等人在外候着。同时用眼睛示意了长孙无垢一下。

    “乾儿,你先回房去睡吧。”长孙无垢会意后对儿子李承乾说。李承乾也的确犯了困意,便奔床上睡去了。

    “陛下,有什么话就说吧。”长孙无垢在金陵待的这些年也算经历了大风大浪,说话变得十分谨慎。

    “嗯,长孙无垢,难道你对朕的印象还不如你对李世民的印象好?”

    “陛下,无垢万分感谢您对无垢的关照。但李郎在无垢心中至死不渝。”长孙无垢话说到嘴边,嘴唇又不由得丝丝翘动。

    “还记得当初,无垢与兄长在蓟县因胡人侵犯家园失去联系。无垢差点饿死在清城的路上,是李郎不嫌弃无垢的身份,亲自施食给无垢,同时又为免去无垢之苦,纳无垢为妾,却又从未动过无垢。直至皇后逝世,李郎便把皇后生前儿子承乾交由无垢养育。李郎虽然尚未动过无垢,但无垢在心里已把自己交给了李郎。”

    “够了!朕不想再听下去”,刘辩的心受到重创。眼前的长孙无垢究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朕已经说得如此明白,朕的后宫随时为你开放,但你却一次次拒朕于千里之外,朕比之李世民又有多差。

    刘辩的心在咆哮,在流血。这不是为纳一妃的问题,而是两个君王之间的对决。

    “既然你长孙无垢如此喜欢李世民,那朕就成全你。择日便送你去与李世民相聚。”刘辩极其愤怒,狠狠挥了衣袖,头也不回的奔门离去。

    “陛下,……”长孙无垢话还没讲出口,刘辩便已离开。

    “起驾回宫”,郑和大声嚷着。

    回至泰和殿,刘辩的心五味陈杂,很不是滋味。“朕得到天下,却得不到一介女子的心,真是何等失败。到不如眼不见心为快。”刘辩用手狠狠的拍向桌面。

    “三宝,传朕指令,命cd将军(宇文cd明日送长孙无垢返回大唐。”

    “奴婢尊命”,郑和也不敢多想,领了命便下去了。

    “朕倒是要看看你长孙无垢回去了又能怎样,李世民这个人,不值得你贞守一生。”刘辩暗自合了手掌,抬头疑视着题为君临天下的扁额。

    羿日,荡寇将军王进在校场上亲点了三万人马,一声令下便同巨阮二人一起向阳城驰援。

    “报,襄阳三百里急件,岳元帅(岳飞)密书。”一名斥候在澋文殿门外下了马,向主事的太监传话。

    “陛下,岳元帅密件。”郑和从主事太监处得到密件,便快速递给了刘辩。

    一览而尽,刘辩放声大笑。“岳鹏举此意正合朕意。”

    “陛下,不知岳元帅在襄阳是否有了新进展。”身为一国右丞相,刘伯温上前问道。

    “如今薛镇北已将曹操大军牵制在阳城一带,其许昌南部地区兵力不足。岳元帅欲率领十万大军攻取樊城,再同徐州刺史王猛合兵一处直取许昌。不和丞相意下如何。”

    “陛下,恕臣愚见。曹操大军虽已驰援阳城,但其新野有周亚夫镇守的五万大军,加上南阳郭嘉,满宠镇守的五万大军,我军想要占到便宜,恐怕也难。”刘伯温实事求是说道。

    “丞相言之有理,朕也不是没想过,不过朕还是相信岳元帅和王猛二人并非郭嘉,满宠之流可比。依朕来看,岳元帅此举,朕必然同意。”

    “陛下,万万不可。”左丞相荀彧出列劝道。“陛下此次大兴战争,劳民伤财。臣向来听闻百姓夸赞圣上,但也听闻某些人说陛下,四处开战,只顾战争,不顾百姓存活。故微臣斗胆建议陛下此次切莫大兴战事,应休养生息,到时平定天下指日可待。”荀彧不慌不忙的说。

    “左丞相说的有理。只不过左丞相却忘了真正的顾及百姓存活。天下只有一统,百姓在经济,地域,人文等方面才能享受真正的幸福。一个国家只是偏安一隅,若能让本国百姓快乐,倒是有所作为。但朕不同,朕乃是大汉的君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士,莫非王臣。朕既然贵为大汉君主,就有资格令我大汉天下的百姓重返安居乐业。收复许昌,剪灭曹贼,平定李唐,势必所行,须之所求。众人莫再有异。”刘辩以现代人的目光,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

    “既然陛下有如此远见,臣等原意尊从。”刘伯温确实为刘辩的话折服。

    “陛下,臣依旧请求收回成令”,荀彧依旧顽固的说。

    在刘辩来看,这荀彧也太可恶了,上次立后之事,原本打算取消曾经对武则天半年封后的期许,却没想到被荀彧等顽固派以“天子一诺千金”为由,反其道而行之,使武则天登上皇位。偏离了自己心中的策划。

    “左丞相今年应该有六十岁左右吧,”刘辩询问道。

    “禀陛下,臣今年已近六十,臣也觉已至老衰之龄,难担当大任”,荀彧已经猜到了刘辩的意思,“臣素来久居高位,无才无德。今日臣斗胆请皇上准许老臣衣锦还乡。”走到今天这一步,荀彧知道并不仅仅是自己和圣上的想法不一,更为重要的是自己的才华不出众,远逊于李靖,王猛,长孙无忌,王阳明,张居正等人,圣上只是尊重自己是早期的从龙之臣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