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大汉
字体: 16 + -

第3章 大汉武苑

    长安这些年衰落的厉害,但是从大唐与大食不兴刀兵之后,丝绸之路的起始点长安又慢慢的恢复了发展。刘去病到达长安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随意的在城外找了个小店凑合了午饭,一行人就急匆匆的去往武苑。

    沿着城墙向北,转过弯后就看见了大明宫,隆兴帝刘浩麟在位时修建的,毕竟皇帝已经是空壳子了,皇家无权却有钱,皇室仍然保有庞大的产业,有钱自然要花,于是就造了个大大的宫殿,原本叫未央宫,后来由于夜间宫殿群在龙首原大放光明,索性改名大明宫。绕过大明宫,越过龙首原,就能看见大汉的三大书院,大汉书院,大汉武苑和大汉弘文馆。原本是没有武苑的,新政二十年经过内阁商讨,觉得戎乃重器,于是将大汉书院的武研院分离出来,成立了大汉武苑。六月底正是三大书院招生的时候,招生从六月中旬一直到七月中旬,勋贵和地方书院毕业生都有资格报名,统一参加七月中旬的考试,七月底放榜,八月初入学,按照所学不同,学习时间也不同,最后毕业由书院开出毕业证明。这些事情刘去病早已经见怪不怪,跟后世的相似的东西多了去了,小到肥皂牙刷,大到各种建筑与雕像,这么多年都适应了。

    按照新政三年颁布实施的新汉律,公爵荫补子弟免试入学,这是对有功于帝国的人的一种奖赏,虽然三大书院加起来每年都能招收三万多名学生,但是对于有着上万万人口的大汉来说,名额太有限了,哪怕是有很多新兴的书院帮着三大书院分担,名额依旧万金难买。

    刘去病远远的看着三大书院,一圈城墙将三大书院紧紧的护了起来,这是重修的旧长安城墙,墙外包砖,比长安城墙好看多了,城门进进出出的人群都是报名的学子或者家属,威武的兵士在巡逻、站岗,显得格外威严庄重。这里已经成了一座新兴的城市,一座年轻而且活力四射的城市,新政二十年,当这座城市基本建设完毕后,被命名为学城。武苑最靠近渭河,在学城北面,这里看不清,弘文馆是个学习经学,哲学的好地方,在学城东面,大汉书院是学城乃至大汉最大的书院,书院主区在学城西面。学城人口不算多,有十几万学生,还有一些先生,军人,仆役,商人等等,总人口二十多万,城内大片大片的绿色,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建筑,也有些成片的建筑,总之,这里就是一个大学城。还说啥,进城!打马向北,从安门进城,再被城门守卫警告不得纵马疾驰后,只好慢悠悠的沿着宽阔的道路继续向北,左边是大汉书院的院墙,右边是大汉弘文馆的院墙,半腰高的墙上面是一人高的铁栅栏,在路上就能看到穿着特色袍服的学子和水泥修建的高大建筑。学城中间是紧挨的东西二市,在东西二市北面就是武苑。武苑大门修的气势恢宏,大汉武苑四个大字金光闪闪,这里的院墙也别具一格,跟城墙一模一样,进门之后有一个用汉白玉雕出来的大大的雕像,高祖骑在马上眺望南方,以武止戈四个大字刻在雕像基座上,这是校训。继续往里走,是五层的武苑图书馆,图书馆后面是办公区,在这两片区域之间,是报名的地方,有很多穿着红色戎服的武苑学子在进行登记,这都是来赚钱的,也有很多兵士维持秩序。刘去病是不用去这里的,因为他免试,虽然他经过了十多年的贵族生活熏陶,但是骨子里的土鳖基因还是让他飘飘然,哼着小曲顺着指示牌就去了办公区,很快,他就顺顺利利的拿到了通知书,然后又游览了武苑,心情大好的哼着小曲回了长安。

    时间匆匆而过,刘去病到底还是将便宜老爹的话当成了耳旁风,在兴化坊住了一个多月,等到了便宜老爹一封一封的信,一箱一箱的书,一车一车的礼物,收到了便宜老爹的关心,也听他的话去拜会了长安的勋贵们以及帝国名义的统治者彰化帝。夜里,刘去病也会想家,离家千里,才能体会到家的温暖,体会到便宜老爹无言的关怀,确实,自己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了,刘去病如是的想。

    新政六十九年八月初一这天,刘去病起了个大早,匆匆吃过早饭,就直奔武苑而去,今天是武苑开学的日子。想到放榜那天的人山人海,刘去病就不禁冷汗大冒,担心小小的城门进不了那么多的人。还好只是他想多了,人虽多,但是进出有序,刘去病和家将老黄很快就进了武苑,在一些老生的带领下,两人领了被褥,用具,然后到了宿舍,西区丁字搂三三一号,一切都跟大学报道一模一样。新生入学持续三天,刘去病是第一天到的,也是第一个到的,收拾完之后又去领了学员证,上了军籍,于是刘去病就从大汉河南道青州临淄人变成了大汉陆军关内道武苑骑兵科六九级一班学员,御侮校尉也被注销了,他现在成了一名大头兵。一切都收拾完之后,刘去病将老黄打发了回去,毕竟自己是上学,带着家将算什么,很多人看自己的眼神都是富二代的怪怪的,跟自己前世看富二代的眼神一模一样,他们大概在骂我生儿子没p眼吧,这是刘去病在武苑第一夜睡前的念头。

    为什么总感觉有错别字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