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夫
字体: 16 + -

第86章 溯逆流 肃州

    宋鲤展颜一笑。

    「三炮台产自哪里,窦公子应该晓得吧。」

    窦余年答道:

    「肃州。」

    窦余年说完慢慢品出宋鲤的问话的味道。

    北骊境内辖三州之地,凉州、幽州和燕州。

    再往西靠近十万大山,红烛镇以南还有一州,那就是肃州。

    肃州是无主之地,肃州在地势堪舆图上呈狭长的匕首状,它靠近妖族十万大山,同时又接壤大魏与北骊,从某种程度上,它又与柔然接壤。

    这块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流放刑徒之所。

    每年有数万刑徒流民在这片诸侯混杂的土地上惨死,然后每年又有各地犯了刑法的刑徒流民会被流放在这里。

    肃州是一片绝地,因为西面是十万大山,东面更是有兵力强大的北骊虎视眈眈,但凡有人想要从肃州越境闯入北骊,都会被北骊士卒给绞死在城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这片绝地上,仍然诞生了无数势力,他们相互争斗,可是任何一支势力都没有形成一统肃州的实力。

    而北骊与大魏似乎达成了某种约定,对肃州不闻不问,任由它自生自灭。

    窦余年终究不是那些北骊将种豪阀出身的纨绔公子哥,他是有抱负的,他想着将来有一天可以统兵十万驰骋沙场,成为那彪炳历史的大将军。

    所以,他平日里钻研兵法,要么整日埋首在堪舆室,要么带人穿梭于边境内外。

    可是徒有屠龙之术,无施展的余地。

    冼马关地处西线,西线历来少有兵戈,即使有也不过是规模刚刚到达千人的战斗。

    再加上,自己头上有自己老爹压着,更没了出头之日。

    穷则思变。

    所以,窦余年才想着连通柔然,只要可以带兵打仗,至于自己站在那边窦余年都无所谓。

    窦余年反复念叨「肃州」二字,忽然他明白了。

    肃州之所以不受各方待见,很简单,因为它是四战之地,无论妖族北骊大魏柔然,其中任何一方占据肃州,都会受到其他三方的围攻。

    但是妖族那边已经传来消息,即将封闭白帝城,这样肃州在西面来自十万大山的威胁将会消失,同时大魏南方川蜀起义不断,大魏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南方。

    这样无论是北骊还是柔然将肃州占据,那样就真的成为一把捅向对方的匕首。

    而且肃州对北骊犹为重要,一旦北骊占据肃州,将会扩展战略纵深,将来无论面对柔然还是大魏都有许多可以回旋的余地。

    前几年,肃州一地方势力坏了规矩,仗着自己是肃州地头蛇,趁北骊与柔然大战正酣时,偷袭北骊西线。

    窦余年原本以为北骊会像前几年一样,顶多就是将这方势力赶出北骊辖境,谁知北骊竟然发兵征伐肃州,将那个肃州地头蛇直接从这片土地上抹去,最后班师回境,自那以后肃州再也不敢涉足西线半步。

    让窦余年奇怪的是大魏的反应,大魏选择了无视。

    北骊如此做,很明显已经有讲肃州作为自己辖境的意思,大魏的态度说明它已经放弃对这个地方争夺,以后肃州姓什么,你们谁拳头大谁说了算。

    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窦余年渐渐明白大魏的用意。

    即使大魏占据肃州,那也是一片常年被战火蹂躏的土地,大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进行建设,这对有广袤国土面积的大魏来说得不偿失。

    但是对北骊和柔然来说就不一样,只要占据肃州便占到与对方斗争的地利优势,一旦两方大战再起,位于西线的肃州若突出一队万人骑兵一定会起到决定一场大规模战争走向的作用。

    因此,对北骊和柔然,此地是必争之地。

    大魏适时推出,一来是自己不愿投资大量金钱,二来,会让柔然与北骊斗争更加尖锐化,无论谁胜,柔然与北骊在势力上都会大大削弱,那么大魏即可坐收渔翁之利。

    对北骊来说,这是一个坑。

    但是北骊还必须非跳不可。

    每一次开疆拓土,北骊高层官场都会多出来几把椅子,至于谁能抢到就各拼本事。

    浏阳城的东方烁当年就错过那样一次机会,肃州那伙势力叛乱,他明明可以派一队千人骑队进行突袭,可是他偏偏选择按兵不动。

    若换做他窦余年是当年的东方烁,他一定不会像东方烁那样,好好的功劳摆在面前不去抢,就如一位欲火焚身的少女摆在太监面前没什么两样。

    这次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一旦北骊决心吞并肃州,靠近肃州的冼马关将会有极大便利,窦余年有信心攫取一份莫大功劳,叫所有人都不敢小觑自己。

    他已经厌烦了在冼马关这样一个小地方耀武扬威,他要去更大的地方。

    宋鲤观察他的表情,显然已经想通其中的关节。

    宋鲤为何不直接返回北骊,俗话说的好——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他一个愣头青年,没有任何战功,凭着自己老子和李寒山竟然跨过王梨成为北骊的主人,自然会引起这些年来跟随王梨的那拨人敌视。

    只要宋鲤胆敢第一时间返回北骊继承王位,他敢保证,不出三天就会暴尸于街头。

    倒不如听李寒山的,一路来收拢不入北骊都护府眼的北骊边缘势力,只要自己有了立足北骊的基础,宋鲤就不担心王梨那一派的突袭。

    东方烁、吕轻侯、窦宇斌、圆月山庄再加上窦余年,宋鲤狐假虎威打着李寒山的招牌四处为自己招兵买马,当然靠这点人根本没有办法与王梨正面相抗。

    但是书要一点一点读,一点一点抄,饭要一口一口吃,这点道理,宋鲤还是明白的。

    一路走来,宋鲤收拢工作做得很顺利,有足以充任边关大将的东方烁和窦宇斌,有擅长骑战偷袭的吕轻侯,有圆月山庄这样的北骊本土势力。

    而窦余年是宋鲤最为看重的,不仅仅是因为两人从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像窦余年这样的北骊年轻一辈象征着北骊的未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