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夫
字体: 16 + -

第63章 池中鲤 纯粹

    那弥天压来的剑势在一瞬间消失无形,剑招无剑势,即使再名贵的剑与屠夫的杀猪刀何异。

    龙雀睁开眼睛,她没有出手,因为她知道那是徒劳,实力相差太过悬殊。他们与李寒山大战,虽然受伤不重,但想要真正拦下一心前进的李寒山,是何其难。不去想他是否已为圣人,就凭他是一位如道教神仙、佛家禅子一般无二的炼气士,就凭他们几个武夫是战胜不了他的,这世间毕竟只有一个郭子仪,以纯粹武夫的身份力压其余三人。难得不是成为一个武夫,难得是「纯粹」二字。

    炼气士窃天机自专,虽然受到种种限制。对于李寒山来说,诸如那些条条框框的利益规矩;对于道教神仙来说,诸如那些敏敏之中的天意;对于佛教禅子来说,诸如虚无缥缈的佛法大道。但只要他们在规矩条框之内,一般武夫在面对他们时,便承担着天然劣势的。当然炼气士并不是天下无敌,他们短板便是不擅长近身搏杀,今日魏钩八剑恰恰抓住这样的弱点,但成效依旧不显著,说到底还是硬实力上的差距。宋光义毕竟不是江湖中人,江湖一流高手和大宗师不是一个概念。

    这江湖妙就妙在不只有武夫,所以江湖中人最讲究机缘。「机缘」二字不可说,也说不得。有人天赋异禀,如那李太白,一剑扫平天下事;有人深得个中三昧,如那李寒山,读书读出了一个大宗师,只凭一腔浩然气行走天下;又有人起初不得其法,但耐下性子钻研,如那郭子仪,外家拳转修内力,一跃成为天下第一,无人置喙。

    但更多还是庸碌之辈,一辈子在江湖上摸爬滚打,却不如某些人几年修行来的武艺精进。这就像科场考试,十二岁名中状元,和八十岁考取同进士,是不一样的。

    所以,江湖的妙,在于机缘之妙不可言。

    龙雀正是看清了这点,相比较其余七人,更看得开,以后的路少了些阻碍的心魔。这不是「认命」,而是「识势」。就算他们八人配合再完美,也不能阻挡李寒山一盏茶的时间。他们是皇帝的狗不假,为皇帝效命死则死矣,可是面对李寒山这样传言一是半圣之体的存在,想去死都难,所以还不如干脆什么都不做。

    自古判断一国朝廷气数,只需看江湖即可。

    若江湖武学天才辈出,儒释道三教青年俊秀各领风骚,则江湖强盛,朝廷羸弱。

    数百年前,扶摇阁还评定武学百人的年经,当时大隋立国数十年,可是在守备森严的皇宫依旧不能彻底阻拦江湖势力的窥视。传说,大隋朝廷抓捕一位扶摇榜第十的江湖武夫,历时三个月,将京城搅了个天翻地覆也没有将那人抓住。事后,那名江湖武夫在皇城根城墙上那一支毛笔写下了几个大字——

    「我猛不。」

    自此,大隋王朝颜面扫地。

    而后来的大梁朝廷继承中原正统,在面对江湖势力时多是已招抚为主,无数江湖人士入驻王侯公卿家中担当供奉。只不过在大梁后期,江湖势弱,最明显的表征在于扶摇阁不再评定天下英雄,只排列天下公认的四位最强者,而且名次没有前后。

    而大魏则接着这种大势,重整江湖山河,设立魏钩,不仅监察百官,同时审视江湖所有门派。以至于,许许多多的江湖门派开始撤离中原搬到天南,最后就连稷下学宫都迁移到剑陵江以南以示不满。

    说到底,江湖是无法之地,而朝廷则非要用所谓的王法管制整座天下。在朝廷士大夫眼中,江湖和朝廷是一座天下。而在江湖武夫们的眼中,江湖是江湖,朝廷是朝廷。

    因为这两者的矛盾,所以争斗不休,只是在这一回合,大魏朝廷胜了。而且胜的干脆利落。

    这不仅在于国朝趁刚刚立国之势以气吞山河之姿震慑宵小,更在于与前朝相比,国朝似乎找到了与江湖对抗的方法。具体其中秘辛,外人难以得知。但世人看到的是,郭子仪虽是天下第一,但是只得困守天斗山。李寒山虽然穿梭于皇宫内院如过街游廊,但终究无法与宋氏撕破脸皮。慧能大师只读一本《金刚经》就立地成佛为朝廷忌惮,但佛学依旧是末流之学,排在儒道两家之后,近年灭佛之论甚嚣尘上,甚至有人早早断言,灭佛只是时间问题。而自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之后,道家一脉天师府一家独大,虽然天师府这代掌尊道长道法冲天,甚至有传言可与郭子仪一战,但这位掌尊姓宋。

    实难否认,眼下江湖异彩纷呈,武儒道释,四家豪杰行走天下,但一切都在朝廷的可控范围之内,似乎再不会有李太白这样无牵无挂可以肆意妄为的谪仙人。

    这其中关键和隐秘,我们有时在翻阅历史旧档也可窥探其中一二。

    前朝设立司天局以掌天时星历,测定国祚气运。大魏沿袭旧制设立,并更名为钦天监。和前朝不同的地方在于,前朝司天局以太史令兼管,从属于中书省,而国朝的钦天监则从中书省之中独立出来,与六部并立的同时,钦天监有独一套的运转机制。

    钦天监,设有监正,春夏秋冬四宫正,属官有五官灵台郎,五官保章正,五官契壶正,五官司历郎,五官司晨郎。官员品级七品到九品。虽然品级不高,但属官庞杂,五官正之下,分科设吏。所属官吏竟达到百人之多,是前朝两倍不说,钦天监官员由皇帝钦命。钦天监监正品级太低,无法立朝议事,却有秘奏之权。国朝开国二十年,兴起多次的巫蛊案牵涉诸多豪阀贵族,其源头皆出自于钦天监。久而久之,钦天监成为继魏钩之后,又一可令小孩止啼哭的存在。

    钦天监府衙如魏钩的衙署一般,门外冷冷清清,唯有高挂的黑底鎏金牌匾如天君一般巡视整座人间。这日一袭大红蟒袍的宋长路突兀的出现在钦天监内。这位被称为皇宫「御猫」的大内总管心情有些糟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