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敢死队
字体: 16 + -

第45章

    “崔参谋,你不是被俘了吗?怎么……”

    “姜连长,被俘后,敌人将我关押在东营里民房,来不及审问,就追击你们去了。第二天,敌人开始进攻大峰山游击区,特种兵忙于应付敢死队,看押人少,我就想办法……这位禹东泽班长是追随朴禹恩参谋长,被俘后逃脱了,装扮成老百姓,后来又被抓来东营里做苦力,我俩打死了守卫哨兵,抢了枪,逃了出来。”

    姜飓风瞅瞅两人:“禹班长,朴禹恩参谋长和战士们到底让敌人弄到哪里去了?敌人为什么布置一个如此严密圈套?”

    “姜连长,我真的不知道。朴参谋长率领战士们断后,大部分牺牲,只剩下他和七位战士一同被俘虏,半路上,我趁解手机会就脱了。后来重新让敌人抓来东营里做苦力时,朴参谋长他们已经不见了。”

    姜飓风站立,指着北面:“刚才,敌人又是打炮又是轰炸,肯定是进攻游击区了,美国佬一年来都不敢进攻,怎么突然就……他们是不是得到了什么情报呢?”

    “姜连长,你是怀疑朴参谋长他们当中有人叛变,给敌人提供情报?”

    姜飓风不可置否:“多个想法不是没有好处……敌人拿朴参谋长他们做诱饵,又进攻游击区,这里面有名堂不?”

    “猫咕……猫咕……”来到半山腰,姜飓风轻轻发出联络信号,一会儿,附近回应“猫咕……猫咕……”,姜飓风左找右找就是不见人……“连长,在这儿……”上面三四米处树丛,周汉山探出头来,三人攀上树枝,上到一个洞穴。

    洞穴不大,二十多平方米左右,上面是石头,下面也是石头;左右是茂密杂木林,杂木高三四米、五六米不等,遮天蔽日。

    姜飓风竖起大拇指:“这里更隐秘,敌人就是到眼皮底下,不留意,是不会发现的。”姜飓风拉过崔、禹,“崔参谋和禹东泽班长,从东营里逃跑出来,遇上了……”

    相互介绍结束,姜飓风拿起两个从敌人身上缴获来的水壶:“崔参谋、禹班长和同志们先休息,我去找些水。”

    “我也去”周汉山也拿起钢盔,“钱排长、孙利芳轮流警戒,注意,穿迷彩服,戴草冒,隐蔽观察,以免重蹈上次覆辙。”

    姜飓风手提两个水壶,沿丛林左侧走了三百多米,找到一条涧水,顺涧水下,是一个十余平方米的小水潭。潭两边是石头和杂木林,前面有藤蔓从石头上伸下来,遮挡住了。白天,阳光从藤蔓隙缝透射进来,光怪陆离。潭水深仅尺多,清凉可口。坐在潭口朝西北望,山峦起伏,林海茫茫,嫩绿、淡绿、墨绿一直漫延至天边。夕阳金辉洒在林海,金绿交织,恍若天堂。“妈的,战争真残酷,让人提心吊胆,生命朝不保夕。如果是和平年代,与亲人享受如此美丽风光,那才是真正的快乐日子呐!”

    坐在石头上,姜飓风突然想起师父:“……无明缘行,众生对佛法真理、对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状态。正因为无知,由此产生行,即盲目的冲动,亦即意志活动。有意志活动,因而产生心识,识即精神活动,指按照意志活动投生后产生最初的意识。由于心识活动而形成精神和物质的胎质。眼、耳、鼻、舌、身、意导致胎质逐渐成熟。世间缘爱,在不断感受的基础上产生分别心,有爱恶之情。因为有了贪爱,到了成年以后,爱欲强盛,开始对外界执着追求。因为有了业,这种业必然产生未来的果报,使人在死后重新投胎受生,从而导致来世的再生。有了生则必然招致老、死。十二个环节辗转不断地生死轮回,互为因缘,即是十二因缘。由此可见,众生之所以有生死轮回种种痛苦烦恼,根源在于无明,即对生活真实的无知。反之,只要破除无明,就可以灭除生死轮回的痛苦而获得解脱。佛说:无明的起源不可见,不可假定在某一点之前没有无明。佛又说:凡是真正见到苦的,必也见到苦的生起,必也见到苦的止息,必也见到导致苦的止息之道……佛教将涅盘分为有余依涅盘和无余依涅盘,或略称有余涅盘和无余涅盘。前者虽然烦恼,但肉体仍然存在;后者是灰身灭智之状态,肉体已灭,生死之因已尽,众苦永寂……涅盘分为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无住处涅盘四种。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指一切事物的本来相即是真如寂灭之理体,亦即真如、实相;无住处涅盘,或略称无住涅盘,指依于智慧,破除无明,远离烦恼、所知二障,不滞生死之迷界,又因大悲救度众生而不滞于涅盘之境地,即所谓不住生死,亦不住涅盘。涅盘具足常、乐、我、净,谓之涅盘四德。涅盘境界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涅盘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涅盘境界自由自在、毫无束缚,谓之我;涅盘境界无烦恼之染污,谓之净。南本《涅盘经》卷称,涅盘具足常、恒、安、清净、不老、不死、无垢、快乐,谓之涅盘八味。以涅盘八味配涅盘四德,则常、恒为常,安、快乐为乐,不老、不死为我,清净、无垢为净。师父是不是想告诫我:涅盘是一种超越生死轮回之迷界而获得觉悟、解脱的绝对境界,它虽然是修因感果而得,但不是由因缘和合而成,因而是唯一不变的、永恒的。这种境界是佛教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一种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超越人天福报的终极存在状态。而且,涅盘境界并不是只有死后才能达到。只要证得这种境界,生与死的分别对证道者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不管是在生还是死后,他都将永远处于没有烦恼、没有迷惑的大自由、大自在中……那么,为了正义、自由,追求、奋斗,牺牲了肉体,精神还应该存在呀……师父懂得真多!回国后,找一块像这里的世外桃源,仔细参详。像师父一样,享受江上之清,沐浴山中之日月,念佛诵经,吟诗作赋,引人向善,超度众生,此生足矣,乐矣。”

    突然,侧面一阵“悉索”声传来……“是谁?”姜飓风拔刀在手……“连长,是我。”周汉山冒出头来,“我找不到水,转到这边来了。”

    两人坐下,“连长,刚才你在念什么?”“听到了?”“听到了,一点儿也不懂。”“师父教的,是佛教谒语,小时候,我也不懂。后来,慢慢才懂了。”“你师父不是教你武功么?怎么教佛教谒语,想让你做和尚?”“不是做和尚。佛教与武功有极大渊源。比如,《金刚般若经》既是佛教经典,又是武功集大成精髓。刚才我念的是佛教中开悟人的谒语。人的修为达到这种境界,什么苦难、什么纠结都烟消云散了。武功,尤其是内功,修炼到随心所欲境界,就能飞花伤敌,摘叶杀人,那是武功至臻化境。”

    “连长,你刚才念:‘……涅盘具足常、乐、我、净,谓之涅盘四德。涅盘境界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涅盘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涅盘境界自由自在、毫无束缚,谓之我;涅盘境界无烦恼之染污,谓之净……涅盘具足常、恒、安、清净、不老、不死、无垢、快乐,谓之涅盘八味。以涅盘八味配涅盘四德,则常、恒为常,安、快乐为乐,不老、不死为我,清净、无垢为净……’又是什么意思?”

    “你记性真好,听过一遍,就记得了不少!那是佛教至上境界,达到了这种境界,生死便看透了。当下,地狱敢死队处于绝境,生和死只隔半步距离。如果看不开生死之道,便缠绕纠结。用佛教谒语参详生死轮回,人就能够永远处于没有烦恼、没有迷惑的大自由、大自在中,生就是死,死就是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