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脱离
抗毒素的生产,离不开大型动物。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把类毒素或毒素给大动物注射,使动物血清内产生大量抗体,然后将含有抗体的动物血清精制浓缩而成。历史上贝林生产白喉抗毒素血清用的是牛,后世生产破伤风抗毒素更多用的是马,但是不管怎么说都必须要有一个农场。而约翰这次准备收购一个农场,为的就是能养牛从而生产白喉抗毒素血清。
贝林是在1890年发表的论文,约翰可以肯定会抢他们在前面,说不定等他从欧洲回来就已经可以看到写好的论文了,至于说提纯血清的话,没有埃尔利希的帮忙贝林他们会更晚。要知道,虽然这段历史的真相一直都没有确切的说法,但是1892年抗毒素血清用于临床是得到更多人认可的。
这个时间,已经足够了。
所以约翰可以肯定专利一定会落在自己手上,那么提前准备好农场和大量的牛就非常有必要了。想想看吧,如果到时候抗毒素血清一旦被证明是有用的,光是美国一年下来恐怕就需要六位数的制剂供给市场,而且必然是爆发性的需求,到时候再准备就有些来不及了。
经过了约翰的解释之后,老亨特拉尔等人立刻明白了。
白喉这种病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大名鼎鼎,每年都有无数的孩子丧命在白喉杆菌之下,所以听说约翰找到了治疗的方法,众人自然是心中大喜,老亨特拉尔当场拍板不用等到年底,立刻拿出资金去购买农场,同时也会买入足够数量的牛。对自己的外孙,没有谁比老亨特拉尔更加的有信心。根本不可能考虑他失败的可能性……
在约翰的推动下,埃尔利希和他的下属们立刻就忙碌了起来。
埃尔利希忙起来的话,就意味着这个未来的医学大牛终于可以从繁琐而简单的磺胺新药研发中脱身出来,真正投入到了有价值的工作中去。而在他的带领之下,研究所那边至少三分之一的人也都解脱了出来,当然这三分之一都是埃尔利希精挑细选出来的人。能力和学识都非常的不错。
不过这个时候,约翰却没有精力关注他们了。
经过了三个月的“繁荣”之后,亨氏综合医院终于要迎来开业以来最大的考验了——磺胺和阿司匹林的半价政策,马上就要取消了……
“情况怎么样?”
在托马斯的办公室里,约翰满怀期待的问道:“今天可是药品取消半价优惠的第一天,门诊量没有大幅度下降吧?”
“呃……这倒是没有。”
微微犹豫了一下,托马斯摇了摇头苦笑道:“不过今天一天的门诊挂号数量虽然达到了两百四十人,但是有四分之一的人一听说药品半价的优惠已经取消,马上就退掉了挂的号离开了。而剩下的其他病人也非常不满……”
“嗯,肯定是会有冲击的。”
抿了抿嘴唇,约翰无奈的叹了口气道:“所以说这两周非常的关键!如果医院的门诊量一直下降的话,说明我们这三个月的半价政策其实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恐怕就必须要想另外一个办法了。”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暗暗也叹了一口气,托马斯颇很是苦恼的说道。
最近一段时间医院的门诊量一直维持在每天两百人以上,而且还在缓慢的上升。这对于一家刚刚开业不到半年的医院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表现了。但是托马斯自己却非常的不满意。因为如果去计算一下收入和成本的比例,他发现医院的门诊量越大,账面上的亏损也越大!
很简单,投入和产出依然不成正比!
虽说医院的半价药都是由约翰低价供应的,这上面并不会亏损,但是别忘了。整个医院上上下下超过了一百人,光是这些人的薪水每天就要上百美元,更别说维持医院运营的各项费用,比如电费、水费之类也有不少,一个月下来已经接近一万美元。
平均到每一天。就是三百美元!
这还是因为医院楼顶上那行大字是由约翰来免费供应电力,否则托马斯很怀疑自己晚上到底能不能睡着觉了!
算来算去,托马斯也看不到收支平衡的希望。
如果不考虑约翰在医院建设上的一次性投资,只考虑运营费用的话,门诊量必须要突破五百才能达到收支平衡,因为五十美分的挂号费和其他廉价的药物根本赚不到多少钱,唯有每天的阑尾切除术是真正赚钱的,但是局麻药和严格的消毒等成本也很高。如果几种药品恢复原价,医院从中可以获得收入的话,门诊量也必须达到三百以上才有可能。
这个数字……
几乎可以让托马斯感到绝望了!
所有药品半价的时候,门诊量才刚刚维持在两百人的水平线上,现在恢复了原价人数不大跌就算不错了,怎么可能涨上去?
看着托马斯一脸不安的样子,约翰当然知道对方在担忧什么。
自从上次约翰和托马斯明说不久后将会卸任院长一职,由他来担任之后,这个野心勃勃的外科医师就已经开始转变自己的位置了。毕竟医院里谁都知道,日常的管理和运营亨特拉尔先生是从来不干涉的,所以他现在已经开始履行事实上的院长职能了。因此如果医院的门诊量开始急速下跌,首当其冲最着急的必然是托马斯,反而是早就做好了亏损准备的约翰不会太过烦恼:反正其他产业的收入足以支撑起医院的发展。
静静的思考了一会儿之后,约翰终于开口安慰起了自己的头号大将:“托马斯,你也别太担心了。咱们医院不管是硬件条件还是医师的水平,都比纽约其他医院优秀很多,比那些独立开业的医师们更是有很多的优势,相信这三个月的宣传肯定还是会有效果的……而且我现在也在筹划着一些事情,一方面降低医院本身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的话,也是要解决一下如何吸引更多病人前来就诊的难题!”
“哦?你想到了什么?”
托马斯眼前顿时一亮,急忙追问道。
“第一个,减负!”
伸出了一个手指,约翰微微一笑道:“我刚和埃尔利希先生谈过了,准备把他和他带领的研究所从医院分出去,单独成立一个机构。当然,办公的地点依然是在医院的研究楼里面,而且他们以后也将继续为医院提供实验室的服务,但是所有的开支将会由我另外提供,不再由医院负责!”
“啊?”
听到这个决定后先是一惊,托马斯随即大喜!
埃尔利希和他的研究团队有多出色,托马斯自然是非常明白的,但是他听到这个消息后依然大喜过望。很简单,埃尔利希他们的工作不管再出色,终究不会给医院带来一点儿好处,反而每个月都要花费一大笔钱:薪水加实验经费超过三千美元,这对亨氏综合医院的院长来说可是不小的负担!
“唉……”
看到托马斯欣喜的样子,约翰也只能是无奈的暗暗摇头。
这年头哪怕像托马斯这样出色的医师,依然也看不到基础研究对医院的巨大影响,也看不到未来他们能够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就像埃尔利希已经开始的抗毒素血清研究,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让托马斯后悔不迭了。
似乎也觉得自己的反应有些过分,托马斯有些不好意思的干笑道:“那,那埃尔利希先生他们以后……”
“以后,他们将会是医学院的一部分!”
没有任何犹豫,约翰立刻开口答道:“三年之内,医学院一定会成立,那些人将会成为医学院的教师,同时兼职实验室的工作!”
既然敢开口把埃尔利希他们从医院剥离出去,约翰自然早就想好了应对的办法。事实上他们大多数都是柏林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同时又是实验室里的专家,作为未来医学院的教师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听了这番解释之后,托马斯顿时恍然大悟。
筹建医学院的事情托马斯当然是知道的,而且他也知道亨氏综合医院早晚会成为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像自己这些人也早晚会成为教授或者讲师,但是他没想到约翰现在就把埃尔利希他们给划拉了过去。
不过这对医院是好事儿,至少目前托马斯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当然不会反对。想了一下之后,他开口问道:“那么第二条呢?你刚才说会想办法把病人们吸引到医院来,是什么办法?”
“呵呵,这个嘛……”
呵呵一笑,约翰淡淡的一笑道:“这就是我这次回欧洲之后,要请人帮忙解决的事情了……”
……
这本书,是我写的最累的书了。
倒不是写起来难度有多大,关键是正好碰到了今年我各项事情挤到一堆的时间段,每天挤时间码字真的好累。更让我纠结的是,这样的情况下更新质量真的不高,拖拖拉拉的自己看了都烦。
好在终于差不多熬过去,接下来准备逐渐增加更新量。
刚开始可能会有些不稳定,两更只是偶尔的能做到,不过慢慢地会稳定在一天两更上的。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非常感谢!(未完待续。。)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把类毒素或毒素给大动物注射,使动物血清内产生大量抗体,然后将含有抗体的动物血清精制浓缩而成。历史上贝林生产白喉抗毒素血清用的是牛,后世生产破伤风抗毒素更多用的是马,但是不管怎么说都必须要有一个农场。而约翰这次准备收购一个农场,为的就是能养牛从而生产白喉抗毒素血清。
贝林是在1890年发表的论文,约翰可以肯定会抢他们在前面,说不定等他从欧洲回来就已经可以看到写好的论文了,至于说提纯血清的话,没有埃尔利希的帮忙贝林他们会更晚。要知道,虽然这段历史的真相一直都没有确切的说法,但是1892年抗毒素血清用于临床是得到更多人认可的。
这个时间,已经足够了。
所以约翰可以肯定专利一定会落在自己手上,那么提前准备好农场和大量的牛就非常有必要了。想想看吧,如果到时候抗毒素血清一旦被证明是有用的,光是美国一年下来恐怕就需要六位数的制剂供给市场,而且必然是爆发性的需求,到时候再准备就有些来不及了。
经过了约翰的解释之后,老亨特拉尔等人立刻明白了。
白喉这种病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大名鼎鼎,每年都有无数的孩子丧命在白喉杆菌之下,所以听说约翰找到了治疗的方法,众人自然是心中大喜,老亨特拉尔当场拍板不用等到年底,立刻拿出资金去购买农场,同时也会买入足够数量的牛。对自己的外孙,没有谁比老亨特拉尔更加的有信心。根本不可能考虑他失败的可能性……
在约翰的推动下,埃尔利希和他的下属们立刻就忙碌了起来。
埃尔利希忙起来的话,就意味着这个未来的医学大牛终于可以从繁琐而简单的磺胺新药研发中脱身出来,真正投入到了有价值的工作中去。而在他的带领之下,研究所那边至少三分之一的人也都解脱了出来,当然这三分之一都是埃尔利希精挑细选出来的人。能力和学识都非常的不错。
不过这个时候,约翰却没有精力关注他们了。
经过了三个月的“繁荣”之后,亨氏综合医院终于要迎来开业以来最大的考验了——磺胺和阿司匹林的半价政策,马上就要取消了……
“情况怎么样?”
在托马斯的办公室里,约翰满怀期待的问道:“今天可是药品取消半价优惠的第一天,门诊量没有大幅度下降吧?”
“呃……这倒是没有。”
微微犹豫了一下,托马斯摇了摇头苦笑道:“不过今天一天的门诊挂号数量虽然达到了两百四十人,但是有四分之一的人一听说药品半价的优惠已经取消,马上就退掉了挂的号离开了。而剩下的其他病人也非常不满……”
“嗯,肯定是会有冲击的。”
抿了抿嘴唇,约翰无奈的叹了口气道:“所以说这两周非常的关键!如果医院的门诊量一直下降的话,说明我们这三个月的半价政策其实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恐怕就必须要想另外一个办法了。”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暗暗也叹了一口气,托马斯颇很是苦恼的说道。
最近一段时间医院的门诊量一直维持在每天两百人以上,而且还在缓慢的上升。这对于一家刚刚开业不到半年的医院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表现了。但是托马斯自己却非常的不满意。因为如果去计算一下收入和成本的比例,他发现医院的门诊量越大,账面上的亏损也越大!
很简单,投入和产出依然不成正比!
虽说医院的半价药都是由约翰低价供应的,这上面并不会亏损,但是别忘了。整个医院上上下下超过了一百人,光是这些人的薪水每天就要上百美元,更别说维持医院运营的各项费用,比如电费、水费之类也有不少,一个月下来已经接近一万美元。
平均到每一天。就是三百美元!
这还是因为医院楼顶上那行大字是由约翰来免费供应电力,否则托马斯很怀疑自己晚上到底能不能睡着觉了!
算来算去,托马斯也看不到收支平衡的希望。
如果不考虑约翰在医院建设上的一次性投资,只考虑运营费用的话,门诊量必须要突破五百才能达到收支平衡,因为五十美分的挂号费和其他廉价的药物根本赚不到多少钱,唯有每天的阑尾切除术是真正赚钱的,但是局麻药和严格的消毒等成本也很高。如果几种药品恢复原价,医院从中可以获得收入的话,门诊量也必须达到三百以上才有可能。
这个数字……
几乎可以让托马斯感到绝望了!
所有药品半价的时候,门诊量才刚刚维持在两百人的水平线上,现在恢复了原价人数不大跌就算不错了,怎么可能涨上去?
看着托马斯一脸不安的样子,约翰当然知道对方在担忧什么。
自从上次约翰和托马斯明说不久后将会卸任院长一职,由他来担任之后,这个野心勃勃的外科医师就已经开始转变自己的位置了。毕竟医院里谁都知道,日常的管理和运营亨特拉尔先生是从来不干涉的,所以他现在已经开始履行事实上的院长职能了。因此如果医院的门诊量开始急速下跌,首当其冲最着急的必然是托马斯,反而是早就做好了亏损准备的约翰不会太过烦恼:反正其他产业的收入足以支撑起医院的发展。
静静的思考了一会儿之后,约翰终于开口安慰起了自己的头号大将:“托马斯,你也别太担心了。咱们医院不管是硬件条件还是医师的水平,都比纽约其他医院优秀很多,比那些独立开业的医师们更是有很多的优势,相信这三个月的宣传肯定还是会有效果的……而且我现在也在筹划着一些事情,一方面降低医院本身的负担,另外一方面的话,也是要解决一下如何吸引更多病人前来就诊的难题!”
“哦?你想到了什么?”
托马斯眼前顿时一亮,急忙追问道。
“第一个,减负!”
伸出了一个手指,约翰微微一笑道:“我刚和埃尔利希先生谈过了,准备把他和他带领的研究所从医院分出去,单独成立一个机构。当然,办公的地点依然是在医院的研究楼里面,而且他们以后也将继续为医院提供实验室的服务,但是所有的开支将会由我另外提供,不再由医院负责!”
“啊?”
听到这个决定后先是一惊,托马斯随即大喜!
埃尔利希和他的研究团队有多出色,托马斯自然是非常明白的,但是他听到这个消息后依然大喜过望。很简单,埃尔利希他们的工作不管再出色,终究不会给医院带来一点儿好处,反而每个月都要花费一大笔钱:薪水加实验经费超过三千美元,这对亨氏综合医院的院长来说可是不小的负担!
“唉……”
看到托马斯欣喜的样子,约翰也只能是无奈的暗暗摇头。
这年头哪怕像托马斯这样出色的医师,依然也看不到基础研究对医院的巨大影响,也看不到未来他们能够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就像埃尔利希已经开始的抗毒素血清研究,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让托马斯后悔不迭了。
似乎也觉得自己的反应有些过分,托马斯有些不好意思的干笑道:“那,那埃尔利希先生他们以后……”
“以后,他们将会是医学院的一部分!”
没有任何犹豫,约翰立刻开口答道:“三年之内,医学院一定会成立,那些人将会成为医学院的教师,同时兼职实验室的工作!”
既然敢开口把埃尔利希他们从医院剥离出去,约翰自然早就想好了应对的办法。事实上他们大多数都是柏林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同时又是实验室里的专家,作为未来医学院的教师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听了这番解释之后,托马斯顿时恍然大悟。
筹建医学院的事情托马斯当然是知道的,而且他也知道亨氏综合医院早晚会成为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像自己这些人也早晚会成为教授或者讲师,但是他没想到约翰现在就把埃尔利希他们给划拉了过去。
不过这对医院是好事儿,至少目前托马斯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当然不会反对。想了一下之后,他开口问道:“那么第二条呢?你刚才说会想办法把病人们吸引到医院来,是什么办法?”
“呵呵,这个嘛……”
呵呵一笑,约翰淡淡的一笑道:“这就是我这次回欧洲之后,要请人帮忙解决的事情了……”
……
这本书,是我写的最累的书了。
倒不是写起来难度有多大,关键是正好碰到了今年我各项事情挤到一堆的时间段,每天挤时间码字真的好累。更让我纠结的是,这样的情况下更新质量真的不高,拖拖拉拉的自己看了都烦。
好在终于差不多熬过去,接下来准备逐渐增加更新量。
刚开始可能会有些不稳定,两更只是偶尔的能做到,不过慢慢地会稳定在一天两更上的。
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非常感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