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游记
字体: 16 + -

第25章 参宿神功

    为此选址于荒城之中的一栋石头楼宇,与王自生所在的庙堂遥相对应。

    “长年累月就待在这里了。”

    楼宇颇为雄伟,历经风雨沧桑,看似破败,尚且完好,共有七层楼层,在三楼墙壁打出个破洞,便于驯化后的银灰线龙飞进飞出。

    每栋楼的走廊转角处残存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有上古的本土文字。

    站在三楼的断碑上,微闭双目,调息吐纳,放松心境,慢慢进入练功的最佳状态。

    依照秘诀,想象天地间仅存一个我,四面皆为广袤无界的虚空。

    仅存的我,无心,无思,无欲,无念,无力,无语,甚至无所依托,宛若尚在娘胎之中的婴儿,悬浮在虚空之中。

    这婴儿极其绵软,轻若羽毛,柔弱如水,柔弱到不堪承受任何打击的程度,对于广大虚空,他是完全开放的。

    在另一重外视界内,上下左右的空并非真正的空,或明或暗,其间跳跃着数不清的点状、线状、波状、团状的光亮。

    渐入佳境之时,练气宗的武者感应到的是紫气蒸腾,瑞光缭绕,而习练参宿神功感应到的仅为明与暗。

    当身边的“空”逐渐扩展开来,荒城消失了,天坑消失了,所在的大陆消失了。

    竭尽所能将神识投放到无尽的“空”之中去,穿透跳跃着的明与暗,抵达无边无际的旷远。

    这时才明白,天地无界,神识却是有边际的,这个仅存的我,凭借“心想”,目前根本无法跳出所处的星座,也便是说,“我”无法“想”得更远。

    神识刹那之间飞出,也不知几千几万里,到了不能再飞之时,又刹那之间收缩,并带走沿途那些点状、线状、波状、团状的光亮重回炼体之中。

    一呼一吸之间,神识随之放出,收缩,反复不止,深沉而悠长。

    神识的每一次向外投放带动所有玄关自行开启,一些暗黑杂乱的污秽,妨碍修炼的无形之物,自行朝虚空中排除。

    当神识从几千几万里之外向内收缩再回炼体的那一瞬间,须得保持短暂的静止状态,就像某种快速下坠的物体下坠之势将尽未尽一样,与此同时虚空中浩如烟海的光亮继续从所有玄关涌入炼体。

    似梦非梦,不知过了多久,神识之收放由被动变为自动,即便不去刻意为之,收放之节奏也不会轻易中断了。

    大约两个时辰过去,到了收功阶段,神识收缩,不再向外投放,由广袤无界的外视界转换为内视界。

    玄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相比练气宗所言的气,更具活性,更难捕捉,也更为稀薄,由神识一放一收纳入炼体还不够,须在收功阶段加以固化。

    固化之过程与魂师修魂极其相似,却绝不雷同。

    修魂界以为,人有三魂七魄,三魂,为头顶的天上幽魂,身躯的命中定魂,脚底的脚下游魂,而七魄,为七只脉轮,居于魂魄的较浅层次。

    参宿功法却认为,魂魄中的七魄是吸收和净化能量的,炼体纳入能量之后,先进入七只脉轮,催动其自行运转,而三魂具备储存能量之功能,纳入炼体之中的玄,经由脉轮吸收和净化,输入三魂储存起来,便属于修炼者的修为了。

    与修魂功法不同,以参宿功法的概念,武者的炼体和魂魄属于同一系统,仅存在层次深浅的差别,修魂的同时也在修身,修身的同时也在修魂,突破到水相以上的较高修炼级别之后,完全玄化的炼体与魂魄合二为一,就不存在层次深浅的差别了。

    头一回习练神功,收功之时,保持了先前绵软柔弱的元婴状态。

    神识收缩,仿佛一束幽光,照亮了五脏六腑。

    在内视界之中,炼体内呈现出深邃的空,便是功法中所言的玄窍了。

    除非魂师,对任何一位武者来说,七只脉轮皆为若有若无的存在。

    参照秘诀感应到脉轮的大致位置,在能量的催动之下,意念导引其右旋,宛若风暴吹动风车旋转一般。

    右旋,重要的事情提醒三遍,必须右旋。在参宿宗看来,星宇有界,形如偏平之圆盘,以匪夷所思的速度匀速右旋,只不过整个星宇体量庞大,居于其中的生灵察觉不到这种自旋。

    所有生灵最细微的基本结构都是右旋的,左旋,便是逆天而行,属于修炼大忌。

    大约一炷香功夫,经脉轮净化过后的涡流沉降至玄窍深处,缓慢的朝三魂转移。

    内视界之中,头顶的天上幽魂处形成了一道明亮的光环,开始自行右旋。

    紧接着,涡流注入了身躯中的命中定魂,以及下部的脚下游魂,也开始右旋。

    上中下三股涡流右旋的速率竟保持着惊人的一致。

    不久出了点意外,蓬莱仙丹及坟器所带来的能量原本储存于炼体之中,未经脉轮净化,忽然生成两股截然不同的乱流冲击着三魂,正常运行的涡流受到震荡变得散乱起来,速率也随之变化,运行无法同步了。

    “糟糕!”

    练气宗武者行功之时,假若气脉逆行或内气紊乱,会有走火入魔之风险,而参宿译本也告诫行功者,出现类似情况的话,极有可能魂飞魄散。

    情急之中,浑身上下微微冒出了冷汗。

    两股乱流不能控制,不得不集中心念,迫使上中下的环形涡流回到正常的速率节奏之中。

    然而遭受冲击,运行越来越艰难,其态势犹如一位老者挥舞着沉重的大棒一般。

    不一会儿,危机说来就来说去就去,仿佛咯噔的一声,乱流忽然并入了同一线路,充分融合过后,后段的运行轻盈流畅起来。

    乱流交汇过后,上中下三道环形涡流变得蓬蓬勃勃,气势更为洪大了。

    “有了蓬莱仙丹和坟器垫底,我与十几年前刚刚入门的王自生不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了。”

    收功过程之中,玄窍更为深邃,类似外视界中那种广大的空。

    大约半个时辰过去,三魂所在的位置,三道无形的环形涡流一点点向内收缩,收缩,速率也越来越快。

    最先收缩完毕的是头顶的天上幽魂处,涡流不再运行,凝聚为一粒小得不能再小的亮点。

    这亮点缓缓的沉降,沉入了大脑所在的深邃玄窍之中。

    随后,身躯的命中定魂处以及脚下的脚下游魂处也平稳的实现了凝聚之过程,三粒小得不能再小的亮点便是当日的修炼所获了。

    依照功法译本所述,日积月累,当每天纳入的亮点将三魂所在位置的玄窍充满,即可实现相位的一次突破。一次次充满,一次次突破,炼体一次次蜕变,便是参宿神功修炼升级之过程。

    然而玄窍深广,每天纳入的一点点能量,犹如沙粒入海,难怪王自生说,寻常之武者要突破第一个黑铁位也得耗时五十年了。

    “想要提前突破,每天纳入的能量必须更多,功法更为精纯才行。”

    为投奔这冷僻门派付出太多,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修炼成功与否,除了天赋还有悟性,除了悟性还有运气,自北都应试以来,运气一直不太好,不过成功的因素除以上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便是意志。

    蒙阿曼确信自己有这样的意志,至少能熬到突破金相的黑铁位的那一天。

    ···

    ···

    一天,两天,三天······

    一月,两月,三月······

    待在天坑底下,黑云笼罩,昼夜区分模糊,每过一天,便在断碑上刻下一道短印,每过一月一道长印。

    不知不觉,断碑已刻下二十四道长印!

    随着修炼经验的增长,纳入的亮点由当初的无限小,增大到豆粒一般的大小了。

    每天一点,点点滴滴,积少成多,由亮点汇聚为一团耀眼的光亮,总算占据玄窍三成左右的空隙了。

    “照目前进度,等到玄窍充满至少还得熬四年。”

    “看来参宿神功没有捷径可走,相比王自生十几年无所突破,四年时间并不算太长。”

    每天行功完毕,登上石头楼宇的楼顶,一动不动的吸引鬼蝠。

    玄窍增持了三成左右的能量,炼体变得更为坚实,鬼蝠牙齿仅在皮肉上留下些浅浅的印痕,无从下口了,可是这些嗜血的鬼东西仍然一拨又一拨的飞来送死。

    随后线龙自天而降,大快朵颐。

    日日相伴,与之亲近,半年过去,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线龙团队。

    修炼的日子不断重复,难免有些枯燥无味,而率队飞行成了一件最为愉快的事情。

    三成左右的修为实在可怜,可是想要凌空飞渡,习练参宿神功过后,无须担心修为的衰减了。

    心念一动,不怎么作势,整个人便轻盈的飞起。

    总算拥有了初级至纯灵念之力!即便无所依托,也能够在虚空中随心所欲的完成各种飞行动作了。

    闲暇时光,引领银灰线龙在荒城之上盘旋往复,来一番定速巡航,乐此不疲。

    每日率队出行不久,对面庙宇的破洞之中很快会飞出一袭灰影,线龙紧随其后,一起飞升而上。

    仿佛是一场场赌赛一般,尽管无力腾升到黑云附近的高度,灰影却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