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妃记
字体: 16 + -

第179章 风暴

    承接上章,

    春暖阁内,花仲眉战战兢兢、汗流浃背、立意疏词。“微臣救驾来迟,请太后治罪。”易太后把丹青放入盒中,背着道:“救什么驾?治什么罪?你分明是让我和圣上母子疏远!”花仲眉唬地从垂首侍立忙跪在地,跪的太快,膝盖隐隐作痛,不觉又伏下身子,用从娘胎里混到现在的情感里取款,硬是挤出一行老泪:“微臣无状,微臣该死。”易太后端详起地上的泪水,闪过花仲眉下放边捶二十年间的经历,他给家人的书信不断透露着他的愤怒、苦痛、无奈和报仇雪耻的信心。

    起初,在安心郡,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精神恍惚的新的地方官员,放佛刚从一连串祸事中走来。而花仲眉自己的感觉是:自己就像树上的小鸟,飞出去了,也找到了点食儿,但忽然遇到老鹰,要吃点它,赶忙逃回来,安定在熟悉的老树上,哀鸣几下,终于寂静无声了。最初几年最为恐惧,他不知道自己的拜把子兄弟眉仲瓶等是否人放过他,他害怕紧接其次的无情追杀。

    “你早就该死!”易太后雷霆滚滚,太后被围困,心里想看的是申中堂和眉仲瓶斗,哼,眉仲瓶把持朝政,迟早会出岔子,这个功劳该让申中堂去领。花仲眉愈发垂下头,“话又说回来,你无功,但也有过。把我儿子围我的禁军诛十族,一个不留。”花仲眉难为地哭道:“谨遵慈训。”易太后又要火了,“我刚才的话是对你说,事儿是你做,后果你承担,不要谨遵我的慈训,我还被围着呢,怎么见得了我啊?”

    三宫六院早就乱成一团,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阵仗,只有圣上为宸妃抄宫寻玉时启动过女官们,现在的情形是两队禁军兵戎相见,刀刀见血,你死我活,血染窗纸。有的侍女躲不开,被拦腰斩死,死者尸体堆积,情状恐怖。只有德妃和淑妃睡得深沉,贤妃和兰妃彻夜未眠,其余者更不用提。

    太极宫内,易太后铁青着脸,端坐着黄缎的龙椅上。她的右边前几排,跪着庆王、军机大臣、御前大臣等宗室王公和二品以上的官员,稍后,三品和四品的官员则一直跪到了大殿的门槛边。

    她的左边,孤零零跪着一个紫宸国圣上。

    易太后御座前,触目惊心摆放着两根长约八尺,沉重的木杖,这是“家法”。

    所以,纵然是为庆贺易太后复出垂帘听政,满朝文武,穿的花团锦簇,但非但看不出什么喜庆气氛,反而有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

    易太后开口了,一开口,便是疾声厉色,直指圣上:“这紫宸国的天下,是祖宗的天下,这半年,你都搞出什么啦?铁厂缺钱产不出质量过硬的铁水,你不办,前线士兵缺饷,你不办。”易太后说时,一个侍女把一筐又一筐的奏折全部一齐倒在地上,“哼,申中堂上了多少折子,要置办新武器,你不办!”圣上低着头,嘴唇咬得紧紧的,任娘责骂,但这些倒出来的折子,圣上确实没看见过。

    整个太极宫被易太后天威震慑,雅雀无声。

    圣上终于冒出一句:“这几框折子儿臣确实没见过。”嗯,这就对啦,易太后心里笑了。

    偏偏跪在右边的王公大臣不知谁嗓子眼发痒,忍不住咳嗽一声。

    易太后马上把脸转过去,将满腔的怒气倾泻在他们头上:“圣上无知,被人蛊惑,被人蒙蔽。你们怎么不力谏,以为我真不管,听这些个蛊惑圣上的亡国败家?现在,辛亏我还康健,要是我有什么山高水低,看你们怎么得了?他是我拥立的,他若亡了国,其罪在我,我能不问吗?你们不力谏,你们也有罪!”易太后眼光扫来扫去,始终找不到眉仲瓶,这个老狐狸。

    大臣们被骂得一个一个趴在地上,大气儿也不敢吭。

    此时公孙梅领着宸妃跨过众位大臣,公孙梅立刻习惯地伺候起易太后,宸妃在太极宫的跪着的圣上旁边,行礼后,道:“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妾身归来,听闻太后在此,儿媳赶来请太后金安。”

    满朝文武全部一惊,一个小小后妃怎么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太极宫!而且正顶在易太后的怒火上,找死也不是这样找的啊。

    易太后柔和道:“回来就好。”宸妃仍旧半蹲半弯着腰行礼,护甲却不颤抖,似乎有话还要说,公孙梅悄悄耳语易太后几声,易太后望着宸妃:“有话快讲,我还有正经事儿要办。”宸妃不卑不亢,启口道:“圣上说过这些折子并没有见过。太后也说圣上是被人蛊惑,被人蒙蔽。“说着宸妃硬要搀起跪着的圣上,继续道:“到底是谁在蒙蔽圣听,堵塞言路?妾身认为这里头大有文章,才是关键。否则以后这种小人也会蒙蔽太后,太后金贵无比,怎能被这些个小人所蒙蔽?”

    好一个宸妃,好一个口齿伶俐,丝丝入扣的分析,一面把儿子围困娘的话题四两拨千斤,一面直指易太后的心头大患。

    所有王公大臣不禁陡然一惧,这个小小后妃不得了,三言两句切中要害,平息风波。易太后盯着宸妃,道:“圣上岂能轻易被人操纵玩弄?还是有过!不动圣上家法,你个丫头就顶上。”

    一行老侍女抬起沉重的木杖向宸妃缓缓而来。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