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妃记
字体: 16 + -

第170章 争天下

    承接上章,

    “看,一夜就堆了这么多雪!”大雪纷飞,久不放晴;时值紫宸宫中正值斋戒期间,不宜出门,人人连日笼避室中,已避不祥。雪夜异常岑寂,在宸妃殿上侍奉的人不多,比平日更为闲静。宸妃移灯进案,正在看一件绣好的白狐狸貂的毛,这毛出的极好,此乃尚衣局的女官孝敬。

    宸妃握着手里的赤金簪,记得自己赤身裸体地站在姞缘王面前,无处躲藏。她就这样被他欣赏着,她伸出手臂却不知向何处求助。屋子里的灯光温暖辉煌。那光柔和地撒在宸妃身上,使得她如仙女下凡。然后她被姞辕王轻轻抱起。她随着那个男人旋转着。再然后,她被放到床上,床上的褥子很松软,使她觉得飘在水上。然后,她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那个男人的身体,那么年轻的男人的身体,修长的,白皙的,泛着青春的光彩,那身体令她炫目又令她陶醉。至到那一刻,宸妃才知道,其实她是多么渴望这样的身体。很多年,很多年,很多年了。于是宸妃便也发疯地抱住了那个身体。

    这便意味了生命。此刻姞辕王正以无限青春的力量,冲撞着那个同样充溢青春的女子。青春与青春碰撞,便闪出了最美丽动人的光彩。热烈的心连着热烈的心的喘息声,还有热烈的冲撞与呻吟。

    在那一刻他们都无比投入。宸妃温柔地躺在他身边,抚摸着他寒湿的身体。

    后来宸妃明白了,姞辕王在那一刻,长的似乎是申轩墨的样子,她无力反抗。

    宸妃顶着风雪例行给易太后请安,在火炉旁,易太后端坐凤椅,宸妃行礼后,久久不闻太后请起,她的笑意凝滞在靥上。易太后目光凌厉如箭,恨然道:“公孙梅出去。”

    一把扇子丢出来,猛地狠狠打在宸妃头上,把她头上的绾发的银簪打地点点碰着脖颈,落了几枝银簪子,头发也散了一缕。“好一个病美人,胆敢于紫宸后宫建立通往前朝的信息通道!有多少信息是你捏着拽着,瞒天过海,啊?!”易太后火了,“别学错了路子!那股赤金簪你也敢接?你有这个能耐嘛?!”宸妃垂首道:“太后有这个能耐,做儿媳的自然有。只是学不来太后的路子。”气氛瞬间凝滞住了,“淑妃该杀,保她做甚!”宸妃当着易太后的面,把头发拢好,簪起,回敬道:“就当给婆婆您积大德罢,给你儿子积点德罢。”接着宸妃抛出一句:“后宫夜晚,最近常闻笛音哀婉,就算给先王死去的宸妃告慰罢。”易太后颓然坐在凤椅上,“哼,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看来这紫宸后宫太埋汰你这个才女,了不得!要飞出真龙来了。”

    宸妃瞧着太后案上的狼毫,就那一日这么一扫,易太后练习的书法是眉仲瓶的。一切在易太后眼里都是制衡的手段,借力打力,左右弹压。易太后何尝想真清流?宸妃觉得易太后就像赌桌上摸骨牌的庄家,申中堂、眉仲瓶都是她的赌注,只是眉仲瓶做大,需要出张牌来压一压,一张不行,打两张。申中堂独揽军权,易太后也防着他做大。易太后却永远高高在上,看戏一样看着他们互相咬得你死我活。一旦易太后驾马的缰绳出了问题,她会毫不犹豫地换了缰绳,如果对驾驭它的人显示不服从,甚至要把马上的人摔下来,她一定会紧紧收住缰绳,把它关进马厩里,甚至,宰杀了它!

    紫宸国不能亡在善于玩弄权术的易太后手里。宸妃一早决定紫宸国的权柄一定要下移,归政给当今圣上,再彻底扫除眉仲瓶与之朋党。

    “宸妃,你活腻味了!?”

    “儿媳觉得我的日子还长,您的日子更长。一棵树长歪了,难道修剪枝叶就能使树长正吗?要连根拔起。”

    说话间,春暖阁早被禁军围了铁桶一般,宸妃起身对冲进来的禁卫道:“就让春暖阁成为一座寂静的坟墓。“

    易太后依旧端坐凤仪,指着宸妃远去的背影,笑道:“权力是无形的东西,要掌握权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一旦开始瓦解,就覆水难收了!你个小丫头呀,真难为你了。“

    宸妃出了春暖阁,对随行的禁卫军统领无情道:“春暖阁在太后五十大寿前,哪怕一只鸟都不许飞出飞进。”

    易太后跨过门坎,独自跪在先王丹青前,行了三次大礼,眼含泪水,颤巍巍道:“夫君,您的王后给您请安了。打进宫那会儿,我就听宫女私底下传说,在月黑风高的晚上没有人敢呆在您爹的甘露殿,那些鬼话编的可是有眉有眼呢。像什么,听见您爹叹气了,又撞见您爹自言自语在花园儿遛弯儿了。还有人说有天晚上他当差的时候困极了,打瞌睡,是您爹一脚把她踹醒的呢。可如今我满心希望叹气的、遛弯儿的、踹人的真是您爹。”说着一低眉,“如果真是您爹,可不可以,可不可以,请您爹显显灵,要不您就拖个梦给我也行啊。如今的紫宸国强敌环饲,圣上又还那么年轻,里里外外就我一个人扛着,没人帮我呀!儿媳求您,给我指引一条明路吧。“

    说着掏出一首诗来念到:

    “春去春来,云聚云散,至坚至脆,龙隐龙飞,玉兮石兮莫能测,得兮是兮莫奈何。“

    易太后跪在丹青前,全身哆嗦,祈祷般双手合十,哭喊着:”我求您爹告诉儿媳,这首歌谣什么意思?它是不是真的隐藏着一个龙玉下路的秘密,您的魂魄是否还徘徊在紫宸宫中,日夜守护着姞姓子孙呢?如果是的话,您就赶紧告诉我呀,龙玉到底在哪里?得龙玉者得天下,紫宸国需要它呀!“

    不知何故,这首诗被传到其余六国,“得龙玉者得天下!”对,从尧帝之手,连绵不断地从各位逐鹿中原的霸主手中传承下来,周天子的鼎里传说就是藏的龙玉被盗,才搞的周朝没落。

    宸妃一路踏雪折梅,这出戏,易太后演得真好。乱了六国,紫宸国就能暂缓一口气。趴下身子,安静等待,这才是躲避暴风的唯一方法。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