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妃记
字体: 16 + -

第136章 告读者

    诸位读者,容作者慢慢禀来此小说。此小说乃雾霾所出,作者是理科生,但喜文。所以鄙人写小说可能跟其他小说有些个不同、不通,那是贻笑大方之家啊!一日作者做完实验,被雾霾逼的三点一线。或者巴不得把床都从宿舍搬到实验室不出来了,宿舍的人开玩笑,此小说来自,呼吸不自由。这个雾霾把作者困在实验室的时间长了,做完正事,想写个小说得了。作者喜欢中国古典小说,有读者就问:“怎么小说人物全是对话撑起来啊?要多些细节描写!”作者想了想,细细再翻了《红楼梦》阅览,一看就发现林黛玉,这个大问题来了,曹公就是不写她穿了什么衣裳,这林黛玉活的是口气。作者拟好大纲,设计实验一样,要有实验目的,这就是小说的结局。作者又是个一严肃起来,就要搞学术研究,那就要对得起导师,要对得起教育厅!现在就是要对得起读者。所以作者是小心下笔,闲来去看看文科生怎么写小说。这一旁听又听出个问题,怎么作业全是批判小说的呢?还要和名家一致?作者虽不通,就疑惑,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怎么能一致呢?这一疑惑,作者做完正事,又要有搞起学术研究。这一搞起研究,作者就拿手了。

    东方文学理论,西方文学理论,那是两套系统。这下作者算是入了点门。这一入门不要紧,入了门发现两套系统的规矩多,条条框框把人框地不敢不能下笔。索性作者就不管这些条条框框,按照写论文来写作!写论文就要设计实验,查阅文献,做预实验,再做实验,统计数据,得出结论,后大数据统计出:实验目的与实验结果误差,p值。错了又要仔仔细细思考哪里出错了?要不然翻倒这个实验设计,再寻新题目。最后导师三堂会审,再行发表。

    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青蒿素是不是抗生素呀?作者对这青蒿素本来感兴趣,细细想想,哦,青蒿素不是抗生素!青蒿素是破坏疟原虫的线粒体,跟现在抗生素的定义是两码事。屠呦呦先生的青蒿素有生物化学的理论支持。生物化学和基因x……,那是每天都在变,一年一大变,看文献,作者都要与时俱进地阅读。

    拟好主旨,写好大纲,结局有了。作者就按照论文写!

    东方文学讲究“形散神不散”,作者自己觉得好,省下多少笔墨!要写个帅哥,要写个型男,要写霸道总裁……那就好办,不就是论文后面的文献综述嘛!举一例子,作者写先王,易太后之舞,为什么偏偏要用《十面埋伏》,一个原因就是张艺谋的电影啊!女主角政宜跳的就可能是读者看过的章子怡在《十面埋伏》里所舞,先王长什么样?那就可能是《十面埋伏》里金城武的样子吧。请读者自行脑补。这就是论文后面的文献。

    西方文学系统太成形了,讲究“形来写神”,形,神都不能散。作者觉得也有理,所以又细细搜了西方文学系统来研究,这搞研究,作者太拿手了!看出了个道道来。

    作者喜看推理,所以此小说兼具了古典探案。

    作者喜欢“草灰蛇线,伏延千里”,处处是伏笔,处处行明线,处处行暗线。

    作者做完正事,闲来无事,就写了这本小说。

    作者觉得,人物的性格塑造需要连续,否则成何文字?难怪有些续集就续得把人续都走样了。那是性格塑造出了问题。

    “挖掘人物的性格是作者的终生修行。“作者是修行不了啊,此乃业余爱好。

    农历新年将至,作者打算速速至结局,走出象牙塔,到外面去溜达溜达。

    此小说是呼吸不自由,雾霾所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