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妃记
字体: 16 + -

第133章 金镶玉

    承接上章,

    且说四个侍女随着姞婠玉郡主、田嬷嬷随着天玑子的马车到了紫宸都城外的一座高山下。山间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叹赏不绝,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朝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四个侍女心里想道:“如此佳景,为何没有甚么游人?”田嬷嬷对天玑子道:“爬完那老东西的道观山,又要爬这山,老生散架了!”天玑子对田嬷嬷笑道:“高山流水遇知音,走这山算什么?”众人随着天玑子往上走,一时就到了方才山下还云雾缭绕的山腰,田嬷嬷扇着扇子,呼了口大气,对姞婠玉郡主笑道:“你可好,把你负荆请罪的事情大旨写的清清楚楚,连你那混脏师傅都卖了,老生真生气,小姐在启程路上告诉老生就好了。”姞婠郡主便走便道:“无情,生我气了,恐怕老死不相往来了。”田嬷嬷叹息道:“小姐不止是名字变了,人也变了,但老生不知小姐是何时何故而心变。小姐是给无情留了条退路,贝子不好,你姐姐再找无情去呗。老生说轩墨病了,原来无情也病了,病得不轻!”姞婠玉郡主笑道:“田嬷嬷,你倒比我更会医人,以后你就悬壶济世吧!”

    一路说着,众人到了山顶,天玑子带至一石窟内,只见外面帘子动处,老翁子已端进一盘饭来。那少年道:“就搁在这里面桌上罢。”众人随着天玑子进屋,靠窗设了一个长几,两头两个短几,当中一个正方桌,西面墙上是个大圆月洞窗子,铺着竹帘,窗前设了一张案几。中堂虽未隔断,却是一个大落地罩。老翁已将饭食列在炕桌之上,却只是一盘馒头,一壶酒,一罐小米稀饭,倒有七肴小菜,无非山蔬野菜之类,并无荤腥。老翁对少年道:“少爷请用饭,老翁我少停就来。”说着,便向西房里去了。

    众人本来颇觉饥寒,于是先次了几杯酒,随后吃了几个馒头。虽是蔬菜,却清香满口,比荤莱更为适用。吃过馒头,喝了稀饭,四个侍女舀了一盆水来,给姞婠玉郡主洗过脸。姞婠玉郡主立起身来,在房内徘徊徘徊,舒展肢体。抬头看见北墙上挂着七幅大屏,草书写得龙飞凤舞,出色惊人。草字姞婠玉郡主自然识得,仔细看去,原来是七首七绝诗,非佛非仙,咀嚼起来,倒也有些意味。既不是寂灭虚无,又不是铅汞龙虎。看那窗下,书案上有现成的纸笔,遂把几首诗抄下来,预备带回去。

    姞婠郡主将诗抄完,回头看那窗外,映着那层层叠叠的山,一步高一步的上去,真是仙境,返非凡俗。天玑子让姞婠郡主请脉。姞婠郡主请完少年的脉息道:“毒物被压,出了紫宸国就会毒发身亡,没救了。”少年笑道:“是出了紫宸国就没救了?还是我根本不敢出紫宸国?”

    姞婠玉郡主对田嬷嬷道:“田嬷嬷熟悉紫宸都城达官显贵,知根知底,或许他们有法子。小女没法子了。“说着就把金镶碎玉还了回去。老翁急地出来对天玑子道:”少爷按你学生之前的药服下,都好了一半,怎么她倒现在没办法了?我不信!“那少年头发已不披散开来,竖起冠来。仍旧惧寒,却又被需寒冷压毒。抱琴含泪上前,道:“我家小姐医术浅陋,奴婢倒有法子可解。只是你家少爷一回儿东边,一回儿西边,奴婢怕找不到你家少爷了。“说着呈上金镶碎玉,抱琴道:”不离不弃,亩发嘉禾。“

    此时姞婠玉郡主和田嬷嬷并三个侍女出了屋子,赏玩景色。

    抱琴笑道:”何以避乱?秦人旧舍。“说着用团扇指着那少年,笑道:”你是秦国人,是秦国储君!躲在紫宸国,隔山观虎斗。“那少年一听,强作镇静,道:”你个小女子……“抱琴不等说完,笑道:”小女子也怀疑,所以决定替你辨一辨!小女子待会儿让个观相师,画师好好画一张你的肖像……“

    姞婠玉郡主听见屋里有吵闹之声,知事已发,对天玑子笑道:“先生可知,儒、释、道三教,譬如三个铺面挂了三个招牌,其实都是卖的杂货,柴米油盐都是有的,不过儒家的铺子大些,佛、道的铺子小些,皆是无所不包的,’又说:‘凡道总分两层:一个叫道面子,一个叫道里子。道里子都是同的,道面子就各有分别了,如和尚剃了头,道士挽了个髻,叫人一望而知,那是和尚、那是道士。倘若叫那和尚留了头,也挽个髻子,掖件鹤氅;道士剃了发,着件袈裟:人又要颠倒呼唤起来了,难道眼耳鼻舌不是那个用法吗?’又说:‘道面子有分别,道里子实是一样的。’“

    天玑子笑道:“学生越发进益了,你说先生的先生是谁?“

    姞婠玉郡主扶住田嬷嬷的手,道:“惠施。否则先生何以通七国地理、国体、政事?这样算来,先生应该是魏国人,且是公主,‘世俗不容’,被逼来此。”三个侍女一听,吃了一惊。抱琴从屋里出来,道:“小姐,我们该下山了。”

    田嬷嬷一径人下山,姞婠玉郡主扶起面纱,田嬷嬷道:“容奴婢最后伺候小姐一次。”姞婠玉郡主含泪颔首,一路回了十七王爷府。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