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妃记
字体: 16 + -

第63章 启程之旧时避世与橘洲郡铁厂

    且说上章政宜一进耳房,一时田嬷嬷点了一盏蜡烛油灯,便退了出来,把耳门悄悄关了,自己在外看守,政宜一时红了眼眶,“母亲!”意欲再语,政宜此时是婉玉,便下跪,泪如雨下,三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田嬷嬷出了耳房,在外廊上靠着,满脑却是自己入宫情景,勾起往事无限,垂泪无言。

    婉玉方忍悲为笑,又看到自己的胞弟。母亲又跪到在地问安,婉玉忙道:“这是如何?披着申姓名,离家已是不孝!母亲行此大礼,女儿万万不敢。”又见自己胞弟也跟着跪。

    “愿小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一路平安。”婉玉母亲低着头,递出一个小包裹。

    婉玉方才注意到自己的母亲已是满头白发,颤颤接过包裹。这一幕婉玉方才深深印在眼底。

    婉玉忙携起母亲,又命胞弟来之跟前,摩挲着十三岁的弟弟。道:“以后家里照顾父母的重任就是你的责任,你体弱,能勤读书,勤思学就好,自己的身子也要强健起来,比不得姐姐在时,能时时照顾你。你也要好好继承父亲衣钵,悬壶济世。“

    母亲听说父亲二字,早已泪如烛滴,开口道:“玉儿啊,你父亲去了。”

    忽如晴空一个霹雳,好端端地怎么自己父亲就没了?没了?没了!

    “申老爷来信说咱们一家人被人暗害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季氏低头道:“那晚暴雨骤至,有人围了严府,这是你父亲被人绑了挣扎时,那人掉的。”

    递给婉玉,就着昏黄的灯光一看,却正面是个半边兵符,后面写着“紫宸都城刑部”。父亲的仇,我一定要去报,婉玉把这半边兵符握的紧紧的,就快握碎了,手里也浸出血来。

    “母亲和弟弟又是怎么逃出来的?”婉玉忍悲问道。“我也不知,被人点了穴,只闻到一股桃花香味。醒来时,已在一个客栈里,才敢修书一封给了申老爷,申老爷令我母子暂居他心腹鹤壁郡太守府里。我也问过客栈的人,都道是个老头付的钱。”

    这紫宸都城我季婉玉是一定要去,到底是谁索了自己父亲的命!!!哭了半日,婉玉方见家人风尘仆仆,衣衫褴褛,含泪道:“我去了。“千难万难,这一趟定要去的。

    婉玉背向二人,用手绢把泪痕逝去,掏出粉盒扑了扑腮,提一口气,定了心神,掀起门帘,在夜色中,灯影里政宜终将镇定下来,徐徐步入正室。田嬷嬷方告退。

    有词叹曰: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婉玉将小包裹视作母亲大人的替身,摆在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

    里头装着母亲的守护神本尊——一寸大小的金无垢普贤菩萨像的蜀织锦囊,针脚密密缝。

    锦囊内还有两颗雨花石。

    婉玉出生后,家里从不信这些。这定是父亲去后,母亲没有了办法,便虔诚的在鹤壁郡的庙里借了重金请主持打造一尊守护神本大日如来菩萨像,作为婉玉的念持佛。看着眼前绣着普贤菩萨像的锦囊,婉玉读出了母亲的苦心。

    母女在命运作弄下天各一方。在这真离别时,她将绣有普贤菩萨的锦囊给了自己女儿,愿佛能替自己保护女儿安康。而留在自己身旁的的大日如来也会被当做婉玉的替身,每日早晚的时时念经定不懈怠。

    眼前的佛像,仿若诉说着母亲的临别之词。母亲的心意让婉玉作为女儿感激不尽。她轻轻抚摸着锦囊,将其收入怀中。

    明日便是清明,作为季婉玉唯一能做的事便是去鹤壁郡的佛庙里给父亲点盏荷花灯,连碑都不能竖!!!换了鲜艳的衣裳,只着素衣,连一朵白花都不能簪在发髻上!!!翌日一早在田嬷嬷的带领下,无情和轩墨的陪伴中,一时进了鹤壁郡的佛庙。上书“蓬莱仙境“四字,这蓬莱庙掩映于群山叠翠之中,远近座座寺庙错落有致,似到了仙境一般。进入寺内,只见左右两侧分别有钟楼和鼓楼,正在敲钟,每日清晨敲一百零八声可以消除一百零八种烦恼,政宜真想听一下钟声,领略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意境,忘却失父之痛。

    到达天王殿,殿内向门有一座憨厚可爱、肥头丰颊、大腹便便的弥勒佛,婉玉转过来看到一尊身穿甲胄的金甲武士,手持金刚杵,指向前方。持的金刚杵只有御用寺庙才可以指向天上的。威风凛凛的武士站在这里是要保卫前面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四大天王,各护一方天下,如风调雨顺。到了香阁,婉玉便跪下拜了。婉玉一径人往北走,到大雄宝殿,大殿上悬挂的“大雄宝”和“金轮法界”云龙横匾,时值清明香客极多,殿内正中供奉了释迦牟尼、弥勒、迦叶三座佛,是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是金漆木雕,大殿两侧有栩栩如生、神采奕奕的十八罗汉像,也是金漆木雕,大殿内还有一些壁画。大雄宝殿前有二个配殿,东配殿原供有大黑天、功德天、吉祥三尊木雕护法神,西配殿内供有文殊、观音、普贤三大士。到了普贤的香阁,等路人拜过捐了香火钱,婉玉跪下拜了。

    一径女眷已是大汗淋漓,轩墨道:“你在这儿休息一下吧。”婉玉摇摇头,继续向前,

    终于到了大乘之阁,檐下悬挂的“大乘之阁”、“鸿庥普荫”云龙匾额,走进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的大殿,一尊巨大的佛像马上映入眼帘,木雕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一时婉玉燃了盏荷花灯来,放入殿外的流水曲觞,望着它越漂越远。

    只有一个老僧在外煮粥,及至婉玉正要下山,那僧念到:“偏从末世来,末世来,家败不怨天,选恩君?选恋人?两难选。清明涕送江边岸,千里东风一梦遥。”婉玉如雷彻骨,仿佛在哪里听到过,轩墨上前施礼,但那老和尚既聋且昏,齿落舌顿,答为所问,只得作罢。

    第三日长安太守携全家跪拜。今晨,特意安排婉玉母亲混入家眷中,等侯载有主人的轿子。

    梳洗过后,行程越发紧张,不容许坐轿落地,只得在门口短暂逗留。

    太守家眷内一妇人跑去执事一侧,两侧五十四名执事刚一喝到:“启程!”妇人便突然跪倒在地。

    “愿小姐身体康健,长命百岁,岁岁如意。”她低着头。

    婉玉胸口一热,按捺住情绪,望着帘外乌压压的众人,没等她找到母亲,鼎儿发轿出了号令,队伍再次缓缓移动。

    婉玉很清楚,女儿家总有一天要离开娘家的。可她万没想到,自己会和真正的娘家相隔千山万水,紫宸都城必须去,父亲的仇定要报的。

    上了船,此时已是政宜,政宜在女眷舱内唤来田嬷嬷,令她命无情把碧绦、倚云、萍碎并清笛带到别处舱室,只留抱琴和田嬷嬷服侍,又唤来轩墨。轩墨来了,却见政宜并不出轿,隔着轿帘,一声冷冷的语气:“无心我问你,你当真是孤儿?你的师傅是何人?你一路尾随我到底有何目的?”

    那轩墨摸不着头脑,据实已告:“我是孤儿,我师傅就是那用桃花点穴的老者,我是一路尾随你,不是说过你去哪我就去哪!”

    还是冷冰冰的声音:“十三年前,有江湖人士刺杀先王王后,才有后来的灭江湖惨案,你师傅敢一路跟到紫宸都城,莫非就是参与当年刺杀先王王后,当今太后的人士之一?”

    轩墨更晕了:“我师傅是护着我,你也看到了,可不准随便给我师傅叩帽子。”

    “扣不扣帽子轮不到我。轩墨,你是跟定我了?”

    “是。”这一回答的斩钉截铁。

    田嬷嬷奉上一把剪刀,帘内政宜道:“你跟定我,很好,自己把舌头剪了。”

    轩墨看着明晃晃的剪子,伸出舌头要下狠手,政宜忙出了帘子道:“你不要命了?!剪了舌头还能活!还能跟着我去紫宸都城?”一时用扇子打掉轩墨手里的剪刀,“你出去休息罢。”

    等轩墨出去,田嬷嬷道:“小姐怀疑这小子?”政宜冷笑道:“经过几次事件,不曾怀疑,只是他师傅够我们怀疑,十三年前田嬷嬷还伺候在宫里,你说刺杀先王的王后是怎么回事?”

    田嬷嬷方把自己当年所见所闻,回忆起来一字不落的回了政宜。政宜听了,叹道:“我有五分把握,果然是这样。这个误会大了!我不该再试探轩墨的。”

    吃饭时也不管田嬷嬷约束,便出了船舱,上了甲板,摇摇摆摆,正站不住脚,却被后面一双手抱紧,双臂有力。月光下,映出高大的身躯,手指白皙长长,听道:“政宜,离紫宸都城近了,愿意跟着我去避世吗?”他的呼吸几乎贪婪地吐在她的后颈,政宜一阵心动,却道:“轩墨,你放手,我是一定要去的。”那双手报的更紧,连胡茬都感觉到了,压的政宜喘不过气,“为什么?那紫宸都城有什么好?”政宜狠心道:“紫宸名门一种富贵闲散,且是你个无根基的二哥哥懂的?”

    那双手才慢慢撤开,“我不信你政宜是个贪图享受的女子。”轩墨思绪凌乱地结成一张网,越网越紧,直达心脏,一阵隐隐作痛之后,方才罢休。两人互相喜欢没有错,错就错在喜欢一个喜欢自己却不能相守的人。月残了,风凉了。

    有诗赋曰: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粗襆,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且说紫抱冰那头,橘洲铁厂的从高坡望下去,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遮蔽了大半个天空,“总督大人到。“随着一身呼喊,紫抱冰在铁厂主管官员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地来到炼铁炉前,那些脚蹬木屐,穿短裤,光着黝黑的上身,肌肉鼓壮的匠役们抬着铁水罐,正为出铁水的准备工作紧张忙碌,这时,见了橘洲总督,在管事的率领下,忙一个个趴在地上,跟着扣头道:”叩见总督大人!“紫抱冰笑容可掬:”都快起来!忙你们的事,忙你们的事!“管事的一一介绍炼铁技师,指着一个眼睛透着精明的人说道:”这是新任荣大人推荐来的魏国炼铁炉专家,兰珠子先生。“

    “当当当!“出铁水的钟声响了。出铁水了,炉门筏一开,沸腾着,发出刺目的火焰,火星四溅的铁水从炉膛至泻而下,股股热浪灼人,使所有人不由自主往后推了几步。铁水奔流,紫抱冰看得那样迷醉,溅起的火星落到他身上,毫无察觉。这奔流的铁水,映红了他那褶子纵横的脸孔。

    江空水天一线,紫抱冰在观嫁亭招待各位技师,高山流水遇知遇,觥筹交错,格外喜庆,碰酒杯,一饮而尽。紫抱冰转向兰珠子,问:“兰先生前几日特意从长安郡赶来,此时出了铁水,听说你们魏国在验铁水上很在行,才穷兵黩武今如此。“兰珠子摇摇头道:“不必揶揄我的国家,我的消息恐怕是要大人失望,这煤矿每日能为铁厂供应焦炭不过二千千余石,且含磺多灰……”

    紫抱冰眼里闪过一丝忧虑,旋即又从容笑道:“不碍事,老夫已向紫宸金殿上奏,拨下款子来,请求再开多些橘洲之煤,解决铁厂的焦炭供应之需……”一名官员急急地来,禀报道:“大人,铁水的质量……”紫抱冰摆手制止他,兰珠子虽在饮酒,也觑着他们,紫抱冰看了那官员一眼,走至旁边,那官员赶忙跟了过去。

    这边紫抱冰的儿子紫香涛正在和各个技师谈天论地,这时紫抱冰缓缓走了过来问道:“小兔崽子,你跟各位先生谈什么呢?“紫香涛笑道:“谈以后怎么弄用咱们出的铁水造武器。”

    紫抱冰道:“这以后恐怕不能谈了。刚才为父得知,这次出的铁水仍然不行,炼出的钢材容易断。那个兰珠子是这方面的专家,你问问他,能否查出原因?“

    他儿子紫香涛道:“这兰珠子是魏国人,对这个很在行,可是荣大人是申貌辨才提携起来的人,兰珠子也是荣大人的人,父亲就不忌讳?”

    一个神色惊慌的侍从惊慌跑过来,“噗通!”一声在紫抱冰前跪下,道:“大人不好了,橘洲铁厂出、出事了!”橘洲铁厂不再哄鸣了,烟囱不再冒烟了,偌大的地方,一片死寂。

    预知政宜命运如何?橘洲铁厂究竟出了什么大事?且听下章分解。

    此为第一稿,周休再逐一修改润色,望读者海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