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妃记
字体: 16 + -

第12章 提审

    承接上章,且说季氏三人闻听过路人都在提燕郡新太守已到任,即刻就要提审陶驿,且公开审理,允许草民看审。

    一夜就在这茶馆的客栈三人歇下,不在话下。

    翌日,果见民众都争先恐后挤在衙门外,里十层,外十层,季氏引着秋兰、婉玉也来看,季氏又命秋兰抓紧婉玉的手,恐人这样多又走散了。

    紫宸朝廷震怒,委任封疆直隶总督亲自提审此案,以昭人心。

    彼时便有原告陶驿上来,枷号示众,颜面扫尽。

    那木枷,也是分斤两的,最轻的一种只十三斤,最重的有一百四十三斤,就是土匪壮汉,强盗力大,带上最重的也只能挨挺到十三日就到毙了。这陶驿诸恶做多,造业极多,连刑部的陶驿自己手下军劳们亦深恨之,本欲给陶驿来个重的枷锁,其中有老年军劳道:“他死了倒干净。只是那些被他害的人且无处伸冤?”众军劳快手听得有理,就给陶驿一个三十九斤的枷号。那陶驿本来体肥,又养尊处优多年,只觉得腰椎疼痛难免,双腿浮肿,头晕目眩,每日三餐只咸菜就着窝头。陶驿本欲触墙而死,却心里又巴望着紫宸朝中或有瓜葛的给他疏通关节,又记挂着家中家中几方小妾美色,又想着自己敛财留积下的十万万雪花银,那里就肯去了阎王报道?还思虑着审查此案的说不定是自己相识……便如此可笑可叹地断了自裁的心思。

    还一面骂那些军劳看守:“不长脑子的崽子,以后有你们好受!”每日叽咕骂骂才算完。

    此时陶驿看到审他的却是个不认得的,又看见外面的人群皆是愤恨兼嘲笑之音。

    “原告陶驿,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私自吞吃金殿拨下利民款项,积敛民财,欺瞒紫宸,闭塞民声,纳妓为妾,走私烟土。你可认罪?”

    堂上坐着的长龙脸的人喝道。

    “那是栽赃!没有的事!“陶驿嚷道。

    “来啊,传证人。“

    一个女人上来,头戴白花。

    “你且说来冤情。“

    那女人道:“小民老公本是开茶馆的,因为有些个人打牙牌玩,点了炮,便有人来索取点炮税。那些玩牌的人早跑了,就算在我们店头上,小民老公无奈交钱,哪知越要越多,入不敷出。便被陶驿太守,哦,不,是犯人陶驿定为地下赌场,收缴了所有,可怜我的老公被关进站笼,不到两日就死了。“这寡妇说道此,早已泪如雨下。外面听审的几十百个寡妇嚎啕大哭,哭声震天。

    “再传证人。“

    一个男子上堂道:“小的是养身堂管事的,寄养遗孤。自陶驿当了燕郡太守后,拨的款一年比一年少,最可恶是……“那男人咬唇道:“他竟让有些女婴且养起来,看到长得姿色不错,便卖给青楼,作孽啊。陶驿还吩咐小的不许说出,说了要我全家的命!”

    “再传!”

    陶驿的师爷为了生路也上了,指着陶驿道:”这个活王八,硬要我做两套账本,一个摆在明面,一个自己收着。中间怎样私吞,草民待罪之身,也是知道的,愿意作证。”

    一时堂下甩出个账本,那人道不错,就是这本暗帐!堂上的人喝到,“你可看仔细!你是想功过相抵?你们师爷不劝诫,反而为虎作伥,还想着算玩账,从轻发落?算完账,第一个砍了。”原来新太守到任时,搜出的暗账,命人每日每夜的算账,竟然比明账少了足足十万两有余。

    那陶驿盯着师爷,原来都是一丘之貉,此时才晓得脱身,那时身子干净的时候怎么不常照镜子?

    那师爷本来是求活路的,一听第一个把自己拉到菜市场砍头,竟吓的尿了出来。外面的人道:“平时看他威风惯了,居然是个贪生怕死的草包,草包还敢这样帮着贪。”

    个个有冤的,都上堂陈冤,这冤情简直是下雪似的雪花片,且越落越大,越下越紧,足足伸冤了至夜间掌灯,听的外头人群激动,秋兰骂道:“简直不是个东西!“,季氏滴泪道:“不枉我妹子白死。”,婉玉已经历过庄家人的生活,不再是原来那个娇生惯养的小姐,叹道:“真是杀之不足。”

    陶驿越听越颤,缩成了乌龟般,汗如雨下。

    一个急报模样的人上堂的,道:“我们驿站是紫宸金殿发布消息的渠道,陶驿占了,修建改成了金子打的园子,专供有些富贵人用,还几天一次一箱箱搬进的东西,也不让翻看。”

    这时堂外忽有人击鼓鸣冤,却是陶驿的四房的姨太太。

    陶驿喜之,还是来个有情有义的给自己伸冤。

    却见那陶驿四姨太上来,便一径奔向陶驿,一面死命摇着陶驿,一面鼻涕、眼泪全是,哭叫道:“老爷!我素日里抽的呢?几日不抽几口,或吃几丸,身子倒像被虫咬,老爷快来救我,你看我还能唱戏,唱你最喜欢的。”说毕,便摆起唱戏的架势,咿呀咿呀的唱曲儿。

    那堂上人怒道:“原告,条条状状,无可抵赖,姑念为朝廷命官,走私,勾结党羽的肮脏勾当,翻过燕郡的山,往紫宸内廷自己给说的清清楚楚!”

    即时画押,文书一下,民众雀跃,真是还给燕郡民众朗朗乾坤。

    季氏远远看那堂上之人却有些面善,却一时想不起来哪里见过。只是登时燕郡里又是舞狮舞龙,放鞭炮、悬彩旗……气氛比过年还热闹喜庆。

    季氏三人也去看,至申时才赶着驴家去。到庄子里,正要下车,秋兰道:“夫人,不好,家外有军劳看守!”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次分解。

    这是第一稿,以后逐一润色,望请读者海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