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了爱了妖女新传
字体: 16 + -

第三章 奉旨就藩

    三月初一,大明皇宫奉先殿正值早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威严的端坐龙椅上,文武百官伏地山呼: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礼毕,皇上离开宝座上前两步朗声道:

    “自我大明开国以来,天下太平,百废俱兴,百姓安居乐业,然边患未除,北方时有元朝余孽犯我边境,扰我子民,北方是我大明边境重地,为了这个地方长治久安,必须挑选一位有勇有谋英勇善战的藩王驻守北平这个重要的门户,四皇儿自幼在军营里长大,深得兵法,他近年来给朕打了不少胜仗,完全可以独挡一面了,传四皇儿朱棣听旨!”

    “传——燕王——觐见!”

    听传,燕王朱棣身着华服,走进大殿,他看着龙椅上威严的父皇和伺立一旁高高在上的太子,耳边回响起十二年前,也是在这个大殿,册封他们诸皇子的训诫令:“朕惟帝王天子,居长者则必正储位,其余诸子当册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他心里五味杂陈,他的才能在哥哥朱标之上,因为出生顺序的不同,无缘太子之位,他只能做个听话守边的藩王,他是多么的不甘心!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颠覆这种格局!他把心事藏好,昂首挺胸走到玉阶前叩首:

    “儿臣拜见父皇!”

    皇上看着一脸忠厚,眼睛里暗藏着缕缕狡黯与豪霸,走路左脚微微内倾,步子一大一小,和他如此一辙,脑子里跳出四个字:“形象毕肖!”他心里很喜欢这个有本事的儿子,除了太子的位置,他把最好的资源给了这个儿子,到了成婚的年龄,给儿子赐婚开国元勋徐达的女儿…皇上走下玉阶,亲手扶起燕王:

    “四皇儿,北方边患一直是父皇的一块心病,父皇今天就要把这镇守边塞的重任正式交给你,命你三月初九离京就藩!给你点七千兵士,护你进藩,若有战事,驻边数十万兵将,任你调遣!”

    朱棣心里明白父皇是重视自己的,他心存感激:

    “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守好边境,抵御外敌!”

    皇上对儿子的回答很满意,接着道:

    “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你要牢记《祖训录》,保境安民,做个好藩王!”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皇上对下面众臣道:

    “诸位爱卿,还有什么异议吗?”

    大殿上一时鸦雀无声,众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做声,太子朱标脸色铁青,父皇对老四的偏爱超越了他,如果不是他生的好,太子之位一定是老四的,老四内心藏奸,觊觎他的太子之位,父皇今日许老四兵权,对他的未来将是最大的威胁,他上前一步道:

    “父皇,儿臣认为许四弟调动十万兵将之权不妥当,因为按大明律法只能驻边太守掌握兵权,若有战事,藩王只能听调,不能统兵,请父皇三思!”

    皇上看了太子一眼:

    “三思?朕这样做是为了边境大局着想,你休要多言!”

    “父皇,您若行此举,其他藩王必会心生怨怼,请父皇收回成命!”

    “怨怼?谁敢!你给朕闭嘴!”

    太子不敢做声,铁青着脸退到一边…朱棣狠狠的瞪太子一眼,在心里道:

    “咱们走着瞧!”

    皇上走上玉阶,再次问众臣:

    “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异议?”

    大殿上太子这边的人,虽然心存不满,但皇上明摆着偏爱老四,反正都是他们朱家的家务事,太子碰了一鼻子灰,他们哪敢妄言;而朱棣这边的人,暗自为他高兴,他们自然不会说什么,于是乎,两边的人同声道:

    “陛下圣明,臣等没有异议!”

    “没有异议,就这么定了,退朝!”

    执事太监传:

    “退——朝!”

    礼毕,朱棣随大家走出大殿,他回府后,见朝中不少官员重臣纷纷上门送礼道贺,王府着实热闹了一番…一晃两天过去了,三月初三是真武大帝的诞辰之日,传说这一日进香祈福非常灵验,这天南京城郊外的真武庙热闹非凡,不论贫民百姓或是达官贵人,都纷纷涌向这里。寺庙的方圆十几里地到处聚集着人群,各地的香客们进完香后,都要到处逛一逛,有戏台唱大戏的,杂耍的,唱民间小曲的,说书的,吆喝卖各种小玩意的…辰时,从寺庙走出一位僧人带着两个小沙弥,这僧人四十开外,身形微胖,三角眼,吊梢眉,此人便是寺庙主持道衍和尚。这位道衍和尚是个有趣的僧人,文武全才,身在红尘外,却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大明开考场为朝廷选拔人才,道衍入试,文采很得朱元璋的赏识,却不重用他,封他为僧录,令他给皇子们讲经。道衍在诸皇子中最佩服的就是燕王,和燕王走得很近。闻燕王来进香,估摸着时辰差不多,就亲自出门迎接,道衍在寺门外等的有半柱香时间,果然看到燕王的车驾走过来,道衍一脸兴奋,等车轿停下后,迎上前拘礼:

    “殿下一路辛苦,请随贫僧去喝盅茶,歇息片刻!”

    燕王还礼:

    “多谢!”

    “贫僧为殿下准备了一间干净的禅房,请!”道衍恭敬的引着燕王绕过几座禅院,来到一处干净的禅房,落座后,道衍对一个小沙弥道:“快去沏茶,用我前日刚得的新茶。”

    “是,师父!”小沙弥应声退下,少顷,捧着茶盘进来,道衍亲手将茶盅递给燕王:

    “这茶名曰山顶寒翠,是我一位道友差人送来的,听说此茶生长在极北的苦寒之地,总共十来株,常年受雪水滋养,十分难得,贫僧看着不错,特意留着孝敬殿下。”

    燕王含笑的接过茶盅碰唇,寒香扑鼻,赞不绝口:

    “好茶!好茶!”

    “殿下喜欢我给您送去府上。”

    “大师客气了!”

    道衍突然跪地行大礼:

    “殿下,听闻皇上已经下旨令你离京就藩,贫僧愿意追随殿下效犬马之劳,肯请殿下带着贫僧去北平!”

    朱棣起身扶起道衍:

    “大师,请起来说话,你我本就投缘,本王带着你便是。”道衍附在燕王耳边压低声道:

    “贫僧送殿下一顶白帽子!”

    “王”字上面一个“白”字,不就是“皇”字吗?朱棣会心的一笑:

    “圣上令本王离京的日子定在三月初九,到时候本王会差人来接你。”

    “好!好!好!”

    道衍连叫三声好字。

    这时进来一个小沙弥恭敬拘礼:

    “那边传话,大殿的香客已经全挡在外面了,请殿下进香。”

    道衍对小沙弥道:

    “你去传话,殿下马上到,让他们准备伺候着。”

    “是,师父!”

    小沙弥应一声一溜跑出去了,朱棣起身由道衍一路引着,来到香烟雾绕的大殿,上完香,朱棣对着真武神君的法相虔诚叩头:

    “神君助我!有朝一日本王成为这天下的主人,一定为神君塑金身!建大庙!四海万民朝拜,香火永盛!”

    朱棣进完香,告别道衍,回王府后,已近夜晚掌灯时分,用晚膳后,朱棣觉困倦,早早上床睡下,很快如梦:梦见自己正在和人下棋,好大一盘棋,对手太厉害了,下着…下着…朱棣感觉棋局上险象环生,心生恐惧,额头上冷汗直冒,不知下一步如何落子,忽然见真武神君带着金童玉女降临,望着他笑道:

    “勿怕!勿怕!本君送你两个子!”神君长袖一挥,但见黑白两颗棋子飞落他手中。第二天,朱棣醒来回想梦中之事,觉得很神奇,真武神君有助他之意,只是黑白棋子的寓意是什么,他一时想解不开,总之,大吉梦!

    三月初九,皇上钦点的七千甲士前面开道,朱棣拜别父皇母后,带着道衍和家眷,离开南京一路向北。阳春三月,南方春意盎然,气候宜人,到处一片欣欣向荣,越往北走,越过淮河后,便是另一番天地,寒气袭人,大地一片苍茫,有人唏嘘:

    “北方真不是什么好地方,山上一棵草都不长,光秃秃的,天空灰蒙蒙的,除了盘旋的乌鸦没有生灵…”朱棣哈哈大笑:“南方水润灵秀,是物华天宝之地,但北方苍茫大地不失豪迈呀!这里天宽地阔,我们背后是侵我边境的强弩,有仗打,在这里大家一定会有一番作为的,本王就喜欢这里!”朱棣的一番话,大家都不做声了,越过淮河后又走了几日,大家走到一处空旷之地,道衍见天气尚好,建议停下来歇息一番,朱棣应允,大家下马后,只听长空一声清啸,众人抬头见蓝天白云下,一只雄鹰展翅飞翔,道衍激动的喊起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殿下您就如同雄鹰一样,展翅高飞!”

    “是的,我们的燕王殿下就像这雄鹰…”朱棣谦逊的一笑:“大家过奖了。”歇息半个时辰后,又上路了,一路奔波,十几天后,终于到了藩地北平。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