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天文部(分)
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
后:君主,帝王。
《尔雅·释诂》:“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尔雅注疏》:“‘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皆天子诸侯南面之君异称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后者,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后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
(子鱼荐:现代汉字中,“后”字用的最为广泛的三个意思分别是后代子孙、后面和走在后面,而作为帝王来讲了解的反而极少。其实古汉语中“后”字是专门用来称呼君主或者君主的正妻的,作为后代子孙、后面和走在后面来讲的是“後”字。“后”和“後”为古代不同的两个字,只不过汉字简化以后,“后”将“後”代替了。)
先秦·左丘明《左传·殽之战》:“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后羿: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神箭手。夏代禹之五世孙相为帝时,后羿篡位,建国号有穷,以寒浞为相。寒浞诱使后羿成天射猎,收买后羿的左右,取得其国家。后羿射猎归来,被家众杀而烹之,寒浞自立为帝。不久即被夏之遗臣靡所杀,并立相之子少康为帝,有穷遂亡。
《左传·襄公四年》:“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髡、尨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豕壹,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豕壹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豕壹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帝王纪》:“帝羿有穷氏未闻其先何姓。帝喾以上,世掌射正。至喾,赐以彤弓素矢,封之於鉏,为帝司射,历虞、夏。羿学射於吉甫,其臂长,故以善射闻。及夏之衰,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帝相徙于商丘(今河南濮阳),依同姓诸侯斟寻。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淫于田兽,弃其良臣武罗、伯姻、熊髡、尨圉而信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伯明后以谗弃之,而羿以为己相。寒浞杀羿於桃梧,而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之,死于穷门。浞遂代夏,立为帝。寒浞袭有穷之号,因羿之室,生奡及豷。奡多力,能陆地行舟。使奡帅师灭斟灌、斟寻,杀夏帝相,封奡於过(今山东掖县北,或疑在今河南太康县东南),封豷于戈(在宋、郑间,约当今豫中偏东部)。恃其诈力,不恤民事。初,奡之杀帝相也,妃有仍氏(今任城)女曰后缗,归有仍,生少康。初,夏之遗臣曰靡,事羿,羿死,逃於有鬲氏,收斟寻二国馀烬,杀寒浞,立少康,灭奡於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遂亡也。”
清·丁耀亢《天史·卷一·大逆二十九案·寒浞杀羿》:“夏后氏时,羿之祖世为射官。天子赐之弓矢使司射。夏之方衰。自迁于穷石,号‘有穷氏’。夏太康十有九年,王畋于洛表,羿拒王于河,不能复返冀都,遂作五子之歌,都于王夏。羿篡夏政,号帝夷羿。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用伯明氏之谗,子弟曰寒浞者为己相。浞谗慝诈伪,娱羿子田,而阴取其国家。杀羿而烹之以食。其子不忍食,杀之于穷门。浞因羿室,生浇及。夏太康崩,弟仲康立。仲康崩,子相立。国浸弱,依同姓诸侯斟灌、斟氏。及寒浞杀羿,而浇既长,力能荡舟,浞乃使浇用师,灭斟灌、斟而弑夏侯,相于帝邱。后缗方妊逃出,归于有仍氏,生少康焉。少康长为仍牧正。浇使人求之,逃于有虞,为虞庖正。虞思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布德兆谋,以收夏众。少康三十九岁,夏遗臣兴师讨浞,伏诛,灭浇于过,灭于戈,有穷氏遂亡。秦少康践天子位,夏道中兴,复禹旧绩。”
(子鱼荐: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是个十分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专爱打猎。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他越打越起劲,去了一百天还没有回家。
那时候,黄河下游的夷族,有个部落首领名叫后羿,野心勃勃,想夺取夏王的权力。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猎,觉得是个机会,就亲自带兵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带着一大批猎得的野兽,兴高采烈地回来的时候,走到洛水边,对岸全是后羿的军队,拦住他的归路。太康没法,只好在洛水南面过着流亡生活。后羿还不敢自立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把实权抓在自己手里。
后羿在仲康在位期间,广罗党羽。姒仲康死后立仲康的之子相为帝,两年后的公元前2145年,时机成熟,罢黜相并将相放逐到斟灌,夺了夏朝的王位,为夏王朝第六任君王。他仗着射箭的本领,也作威作福起来。他和太康一样,四出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寒浞瞒着后羿,收买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派人把后羿杀了。寒浞杀了后羿,夺了王位,怕夏族再跟他争夺,一定要杀死被后羿撵走的相。相逃到哪儿,寒浞就追到哪儿。后来,相终于被寒浞杀了。那时候,相的妻子正怀着孕,被寒浞逼得没法,从墙洞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个儿子叫少康。
少康长大后,给姥姥家看牲口;后来听到寒浞正在派人追捕他,又逃到舜的后代有虞氏那儿。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练了一身本领。他在有虞氏那里招收人马,开始有了自己的队伍;后来,又得到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帮助,反攻寒浞,终于把王位夺了回来。
夏朝从太康到少康,中间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
(子鱼荐:历史上有两个叫羿的,都擅长射箭,但事迹不同。
第一个,在尧帝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伊放勋请来了大羿,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猛兽毒蛇,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根据神话记载因为射日立下大功所以得到了天帝的褒奖,但是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所以天帝听进谗言,就把他后羿、嫦娥夫妻放逐到了人间,嫦娥应过不惯人间的苦日子,遂得灵药朝月亮飞去,后羿从此郁郁而终。
第二个,夏朝后羿,有穷氏,是有穷国国君,篡夺夏朝王位,共在位八年。当时夏王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趁夏朝统治力量衰弱的时机发难,驱逐了太康。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又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国王,这在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后羿代夏。但后羿只顾四处打猎,将政事交于寒浞打理,后被寒浞所杀。)
嫦娥:嫦娥原称姮娥、常娥,又有称其姓纯狐,名嫄娥,江苏人。神话中的人物,是后羿的妻子。其美貌非凡,后飞天成仙,住在月亮上的仙宫。据说大羿与姮娥开创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演绎出了嫦娥飞天的故事。
《淮南子·外八篇》:“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豖希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西汉·刘安《准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汉·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惊。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子鱼荐:看来不死药乱吃不得,谁知道吃了以后会变成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怪不得人们说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原来藏在了广寒宫里。)
《龟台琬琰·嫦娥》:“羿妻,逃月为虚上夫人。”
明·周游《开辟演义·平羿夫妻入月宫》:“却说平羿既立此数件大功于世,自以得意,喜气扬扬,又得封赏,朝散回家,见妻出迎,手内执药丸一颗,光焰闪的,香气袭人。羿问曰:‘卿手内所执何物?’妻对曰:‘此长生不死药也。’羿曰:‘有此佳宝,卿从何处得来?’妻曰:‘自君奉差去后,仙人西王母怜我孤身独宿,夜夜到此相伴。迟月明时,则呼侍女捣药。我问所捣何药,西王母答曰:“此长生不死药也。每一月捣一丸,一年捣十二丸,朔旦则服之,以调阴阳之畸毗。”三日前捣得一丸在此,命我收起,他去蓬莱探望东王公约,至半月后到此取讨。我见今晚月明如昼,取出试一展玩耳。’羿曰:‘卿何不吞之?’妻曰:‘他来取时,我何词以对?是欲求长生,先得短命也!’羿曰:‘既号灵药,是处可以潜形,何必拘此而自悮乎?汝试吞之,亦自有说。’其妻依夫之言,一口吞之,习习欲飞,身轻若云,遂奔入月宫之内。羿紧揽其衣,随之而去。妻为嫦娥,羿为蟾蜍。时尧帝六十二年甲辰岁八月十五夜也。”
傅说(约公元前1335—公元前1246年):辅佐武丁中兴的贤臣。武丁即位,想复兴殷朝,但没有找到辅佐之臣。因此三年不说话,政事由冢宰决定,暗中观察国家风习。武丁夜里做梦得到了圣人,名说。根据梦中所见去观察群臣百吏,都不是梦中见到的。于是就派百官到民间寻找,在傅险之地找到了说。当时说为刑徒,在傅险服事建筑劳役。说被送到武丁那里,武丁说就是他。武丁跟说交谈,起用为宰相,殷朝治理得十分好。于是就以傅险这个地名给他确定姓氏,称为傅说。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於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於傅险。见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子鱼荐:帝小乙死后,儿子帝武丁继立。帝武丁即位后,想复兴殷朝,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助手。因此三年不理朝政,政事都交由太宰决定,暗中观察国情。有一天武丁晚上做梦得到了一个圣人,名叫说。他按照梦中见到的圣人的样子察看众多的官吏,没有一个能跟他梦到的圣人的样子符合的。于是就派很多官员、画工等人在民间到处寻求,终于在傅险这个地方找到了说。当时说作为刑徒正在傅险服建筑方面的劳役。说被送到了武丁那里,武丁一见就说“就是他”。跟他一交谈,果然是个圣人,就提举他为宰相,殷朝从此被治理得非常好。于是就根据傅险这个地名来给他定姓氏,称之为傅说。)
(子鱼荐:商王武丁觉得要复兴商朝,必须做个像商汤那样的名君,还要找一个像伊尹那样的好帮手。有个叫傅说的奴隶具有非常的能力,武丁很想任用他,但由于他的奴隶身份是不能辅佐治理国家的,所以武丁想出一个办法。他假意梦中得到了先王的授意,说一个叫傅说的人能辅佐我治理好国家,便派人去寻。手下的人只好根据武丁所说的姓名和身材相貌,派出大批的人去寻找。这时候,傅说因为触犯了奴隶主,正被绳子拴着,由监工押着在做苦工。寻找傅说的人听说后,跑来一看,觉得他的身材相貌和武丁说的差不多,就立即请傅说上车,前呼后拥地直奔殷城,把他送进王宫。武丁赶快叫傅说脱掉囚衣,当众宣布解除他的奴隶身份,让他辅佐治理国家。奴隶主贵族虽然心里不服气,可一想他是先王商汤在梦中推荐给武丁的大贤人,也就不敢反对,并且都跑来祝贺,表示愿意与傅说一同把国家治理好。傅说果然有治理国家的才干,仅仅三年工夫,就辅佐武丁把商朝治理得秩序井然,商朝又一次复兴起来了。)
(子鱼荐:武丁中兴,曾大力选拔人才。当时有个贤人叫说,只是个民间工匠,后经人推荐给武丁。武丁发现他果然谈吐不凡,是一个王佐之才,便把他提拔为相,并赐名傅说。由于武丁善于从各方面选拔人才,所以当时有许多有才有能的人在辅佐他。有一次武丁祭祀成汤,第二天有一只野鸡飞在鼎身上啼叫,武丁以为是不祥之兆,心里害怕,祖己便对武丁说:“请王不必担心,只要修好政事,便不用担心什么不祥。为王的首先要端正王心,然后端正祭典,祭品不要过于丰盛。”当时武丁祭祀的祭品过于丰盛,祖己担心他流于奢侈,便乘机对他进行训诫。武丁出于“德治”而接受臣下的谏言,这样就使他的臣属能够经常给他出谋划策,使政局稳定,实现“嘉靖殷邦”,“天下咸驩,殷道复兴”。——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箕尾:傅说一星,在箕星尾星之间,相传为傅说死后升天而化。后因以指游仙。
《庄子·内篇·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於列星。”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
披星戴月:身披星光,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元·郑廷玉《冤家债主·第一折》:“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沐雨栉风: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庄子·杂篇·天下》:“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
风尘:路途。
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
云出无心:白云无意识地从山洞中出来。
晋·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明·洪应明《菜根谭·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阳春有脚:唐代宋璟爱护百姓,人们称赞他是有脚阳春,形容他走到哪里,就把春天带到哪里。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明·瞿式耜《送蒋南陔补任建安·之一》:“草木也知春有脚,郊原争睹雨随车。”
(子鱼见:宋璟爱民恤物,时人称赞他像长了脚的春天,到处带来了温暖。后遂用“有脚阳春、阳春有脚、春有脚”等称颂官吏的德政。)
清·蒲松龄《又呈圃黄大宗师》:“抚婴拔薤,布有脚之阳春;止水平衡,消长乳之冤气。”
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曰全赖回天之力。
献曝:古代有个农民冬天晒太阳觉得十分舒服,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就去献给国君请赏。比喻礼物虽然不好,但态度很诚恳。
《列子·杨朱》:“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里之富室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子此类也。’”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象纬·田夫献曝》载:“《列子》曰宋国有田夫曝日而背暖,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其美者,以献吾君,必有重赏。’人皆笑之。”
回天之力:原来比喻言论正确,极有力量,影响深远。现在多比喻能够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魏书·帝纪篇末史臣总论》:“佞阉处当轴之权,婢媪擅回天之力,卖官鬻狱,乱政淫刑。”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以备巡狩。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太宗谓玄素曰:‘卿以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太宗叹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上表,洛阳实亦未宜修造,后必事理须行,露坐亦复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且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可赐绢二百匹。’魏征叹曰:‘张公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博哉!’”
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二·极谏第三》:“张玄素为给事中,贞观初修洛阳宫,以备巡幸,上书极谏,其略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且陛下今时功力,何异昔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深愿陛下思之。无为由余所笑,则天下幸甚。’太宗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玄素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且陛下初平东都,太上皇敕,高门大殿,并宜焚毁。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请赐与贫人。事虽不行,天下称为至德。今若不遵旧制,即是隋役复兴。五六年间,取舍顿异,何以昭示万姓,光敷四海?’太宗曰:‘善。’赐采三百匹。魏征叹曰:‘张公论事,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旧唐书·张玄素传》:“张玄素,蒲州虞乡人..。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宫乾阳殿,以备巡幸。玄素上书谏..太宗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且陛下初平东都,太上皇敕大殿高门并宜焚毁,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请赐与贫人。事虽不行,然天下翕然讴歌至德。今若遵旧制,即是隋役复兴。五六年间,趋舍顿异,何以昭示子孙,光敷四海?’太宗叹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洛阳土中,朝贡道均,朕故修营,意在便于百姓。今玄素上表,实亦可依,后必事理须行,露坐亦复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若此?可赐彩二百匹。’侍中魏徵叹曰:‘张公论事,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博哉!’”
《新唐书·张玄素传》:“张玄素,蒲州虞乡人..。(唐太宗)贞观四年,诏发卒治洛阳宫乾阳殿,且东幸。玄素上书..帝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同归于乱。臣闻东都始平,太上皇诏宫室过度者焚之,陛下谓瓦木可用,请赐贫人,事虽不从,天下称为盛德,今复度而宫之,是隋役又兴。不五六年间,一舍一取,天下谓何?’帝顾房玄龄曰:‘洛阳朝贡天下中,朕营之,意欲便四方百姓。今玄素言如此,使后必往,虽露坐,庸何苦?’即诏罢役,赐彩二百匹。魏征名梗挺,闻玄秦言,叹曰:‘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
(子鱼荐:公元630年,唐太宗下诏重修洛阳宫乾阳殿,张玄素认为此举不当,就上书力陈不妥。唐太宗接受规劝就立即下令停建,并赐给他彩绸200匹,表彰他的直言劝谏。魏征听说此事后,赞叹张玄素的话真是有回天之力,是仁人之言。)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象纬·回天》:“天者,君象;回者,言挽回君心也。唐太宗欲修洛阳宫,张玄素谏,止之。魏徵曰:’张公有回天之力。‘”
(子鱼荐: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杀前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诵再生之德,曰二天。
再造:重新给予生命。多用来表示对于重大恩惠的感激。
《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二天:头上有两个天做主。对重大恩惠的感激之词。
《后汉书·苏章传》:“苏章字孺文,扶风平陵人也..。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奸臧。乃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次。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章曰:‘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遂举正其罪。州境知章无私,望风畏肃。”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象纬·二天》:“后汉苏章为冀州刺史,行部。有故人清河守,赃奸,章至,设酒叙欢。守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章曰:‘今日与故人饮,私恩也;明日冀州按事,公法也。’遂正其罪。”
明·张岱《夜航船·选举部·郡守·二天》:“后汉苏章为冀州刺史,有故人为清河令,以赃败,章乃设酒款之。故人喜曰:‘人有一天,我独有二天。’章曰:‘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酒,私情也。明日,冀州刺史白奏事,公法也。’遂举正其罪,郡界肃清。”
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
冰山: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太阳出来冰山就会融化,比喻实力已经到了微末。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杨国忠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张彖者,陕州人,力学有大名,志气高大,未尝折于人。人有劝彖令脩谒国忠。彖曰:‘尔辈以谓杨公之势,依靠如太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太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尔。’后果如其言。”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十一年》:“或劝陕郡进士张彖谒国忠,曰:‘见之,富贵立可图。’彖曰:‘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天壤:天与地。比喻差别之大,如天与地相隔之远。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而其贤愚邪正,好丑修短,清浊贞淫,缓急迟速,趋舍所尚,耳目所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较),冰炭之乖矣。”
《南齐书·陆厥传》:“一人之思,迟带天壤;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晨星谓贤人寥落,雷同谓言语相符。
晨星:早晨的星星。
寥落:稀少。
南朝·齐·谢眺《京路夜发》:“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映漭。”
唐·韩愈《华山女》:“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子鱼注:韩愈反对宗教,而唐代又盛行宗教,对此他写诗进行讽刺。《华山女》写的是佛、道两教争取信徒的情形。华山县城里佛教势力大,佛教徒讲经时,听者很多;道教与之相反,听者甚少。为了改变此种状况,华山女道士亲自出马,在讲演道经时以卖弄色相吸引信徒。诗里描写道教徒讲经:“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意思是说着黄衣的道教徒讲演经文时座下的人少得像早晨天空的星星,寥寥无几。)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象纬·晨星》:“刘禹锡曰:’落落如晨星之相望。‘谓故人寥落,如早晨之星,甚稀少也。”
雷同:人言而附合之,曰雷同,如雷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子鱼注:我国古时有一种说法,打雷时万物都同时响应。)
《礼记·曲礼》说:“毋剿说,毋雷同。”汉·郑玄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
(子鱼注:打雷时万物都有回声,但人应该用自己的心去判断其是非,不要取他人之说以为己语,像万物闻雷声惧怕而回应那样。)
《论语谶》:“雷震百里,声相附也,谓言语之符合,如闻雷声之相同也。”
《楚辞·九辩》:“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
《后汉书·桓谭传》:“略雷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李贤注:“雷之发声,众物同应,俗人无是非之心,出言同者谓之雷同。”
唐·杜甫《前出塞·之九》:“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子鱼注:看电视剧时,经常会看到“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字幕。在文艺评论中,“雷同”一词多用来批评那些缺乏新意、千人一面的作品。)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杞人忧天:比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或担心。
战国·列御寇《列子·天瑞第一》:“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气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子鱼注: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夸父追日: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自不量力。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子鱼注: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子鱼注:传说“夸父”本是一个巨人族的名称,族人个个都是身材高大、力大无比的巨人。他们想让太阳永久高悬在天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于是他们从本族中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他的名字就叫“夸父”。夸父决心不辜负全族父老的希望,一定要把太阳追回来。于是他跨出大步,风驰电掣般朝西方追去,一直追到禺谷,那一轮又红又大的火球就展现在眼前。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他口渴难忍,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黄河、渭河里的水。两条河的水顷刻间就喝干了,还是没有解渴,他就又向北方跑去,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但他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虽然夸父失败了,但他的这种精神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
(本章完)
后:君主,帝王。
《尔雅·释诂》:“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尔雅注疏》:“‘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皆天子诸侯南面之君异称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后者,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后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
(子鱼荐:现代汉字中,“后”字用的最为广泛的三个意思分别是后代子孙、后面和走在后面,而作为帝王来讲了解的反而极少。其实古汉语中“后”字是专门用来称呼君主或者君主的正妻的,作为后代子孙、后面和走在后面来讲的是“後”字。“后”和“後”为古代不同的两个字,只不过汉字简化以后,“后”将“後”代替了。)
先秦·左丘明《左传·殽之战》:“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后羿: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神箭手。夏代禹之五世孙相为帝时,后羿篡位,建国号有穷,以寒浞为相。寒浞诱使后羿成天射猎,收买后羿的左右,取得其国家。后羿射猎归来,被家众杀而烹之,寒浞自立为帝。不久即被夏之遗臣靡所杀,并立相之子少康为帝,有穷遂亡。
《左传·襄公四年》:“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髡、尨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豕壹,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豕壹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豕壹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帝王纪》:“帝羿有穷氏未闻其先何姓。帝喾以上,世掌射正。至喾,赐以彤弓素矢,封之於鉏,为帝司射,历虞、夏。羿学射於吉甫,其臂长,故以善射闻。及夏之衰,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帝相徙于商丘(今河南濮阳),依同姓诸侯斟寻。羿恃其善射,不修民事,淫于田兽,弃其良臣武罗、伯姻、熊髡、尨圉而信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伯明后以谗弃之,而羿以为己相。寒浞杀羿於桃梧,而烹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之,死于穷门。浞遂代夏,立为帝。寒浞袭有穷之号,因羿之室,生奡及豷。奡多力,能陆地行舟。使奡帅师灭斟灌、斟寻,杀夏帝相,封奡於过(今山东掖县北,或疑在今河南太康县东南),封豷于戈(在宋、郑间,约当今豫中偏东部)。恃其诈力,不恤民事。初,奡之杀帝相也,妃有仍氏(今任城)女曰后缗,归有仍,生少康。初,夏之遗臣曰靡,事羿,羿死,逃於有鬲氏,收斟寻二国馀烬,杀寒浞,立少康,灭奡於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遂亡也。”
清·丁耀亢《天史·卷一·大逆二十九案·寒浞杀羿》:“夏后氏时,羿之祖世为射官。天子赐之弓矢使司射。夏之方衰。自迁于穷石,号‘有穷氏’。夏太康十有九年,王畋于洛表,羿拒王于河,不能复返冀都,遂作五子之歌,都于王夏。羿篡夏政,号帝夷羿。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用伯明氏之谗,子弟曰寒浞者为己相。浞谗慝诈伪,娱羿子田,而阴取其国家。杀羿而烹之以食。其子不忍食,杀之于穷门。浞因羿室,生浇及。夏太康崩,弟仲康立。仲康崩,子相立。国浸弱,依同姓诸侯斟灌、斟氏。及寒浞杀羿,而浇既长,力能荡舟,浞乃使浇用师,灭斟灌、斟而弑夏侯,相于帝邱。后缗方妊逃出,归于有仍氏,生少康焉。少康长为仍牧正。浇使人求之,逃于有虞,为虞庖正。虞思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布德兆谋,以收夏众。少康三十九岁,夏遗臣兴师讨浞,伏诛,灭浇于过,灭于戈,有穷氏遂亡。秦少康践天子位,夏道中兴,复禹旧绩。”
(子鱼荐: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是个十分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专爱打猎。有一次,太康带着随从到洛水南岸去打猎。他越打越起劲,去了一百天还没有回家。
那时候,黄河下游的夷族,有个部落首领名叫后羿,野心勃勃,想夺取夏王的权力。他看到太康出去打猎,觉得是个机会,就亲自带兵守住洛水北岸。等到太康带着一大批猎得的野兽,兴高采烈地回来的时候,走到洛水边,对岸全是后羿的军队,拦住他的归路。太康没法,只好在洛水南面过着流亡生活。后羿还不敢自立为王,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当夏王,把实权抓在自己手里。
后羿在仲康在位期间,广罗党羽。姒仲康死后立仲康的之子相为帝,两年后的公元前2145年,时机成熟,罢黜相并将相放逐到斟灌,夺了夏朝的王位,为夏王朝第六任君王。他仗着射箭的本领,也作威作福起来。他和太康一样,四出打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寒浞瞒着后羿,收买人心。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寒浞派人把后羿杀了。寒浞杀了后羿,夺了王位,怕夏族再跟他争夺,一定要杀死被后羿撵走的相。相逃到哪儿,寒浞就追到哪儿。后来,相终于被寒浞杀了。那时候,相的妻子正怀着孕,被寒浞逼得没法,从墙洞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个儿子叫少康。
少康长大后,给姥姥家看牲口;后来听到寒浞正在派人追捕他,又逃到舜的后代有虞氏那儿。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练了一身本领。他在有虞氏那里招收人马,开始有了自己的队伍;后来,又得到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帮助,反攻寒浞,终于把王位夺了回来。
夏朝从太康到少康,中间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
(子鱼荐:历史上有两个叫羿的,都擅长射箭,但事迹不同。
第一个,在尧帝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伊放勋请来了大羿,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猛兽毒蛇,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根据神话记载因为射日立下大功所以得到了天帝的褒奖,但是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所以天帝听进谗言,就把他后羿、嫦娥夫妻放逐到了人间,嫦娥应过不惯人间的苦日子,遂得灵药朝月亮飞去,后羿从此郁郁而终。
第二个,夏朝后羿,有穷氏,是有穷国国君,篡夺夏朝王位,共在位八年。当时夏王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东夷族有穷氏首领后羿趁夏朝统治力量衰弱的时机发难,驱逐了太康。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后羿又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国王,这在史书上称作太康失国、后羿代夏。但后羿只顾四处打猎,将政事交于寒浞打理,后被寒浞所杀。)
嫦娥:嫦娥原称姮娥、常娥,又有称其姓纯狐,名嫄娥,江苏人。神话中的人物,是后羿的妻子。其美貌非凡,后飞天成仙,住在月亮上的仙宫。据说大羿与姮娥开创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演绎出了嫦娥飞天的故事。
《淮南子·外八篇》:“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豖希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西汉·刘安《准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汉·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四》:“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惊。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子鱼荐:看来不死药乱吃不得,谁知道吃了以后会变成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怪不得人们说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原来藏在了广寒宫里。)
《龟台琬琰·嫦娥》:“羿妻,逃月为虚上夫人。”
明·周游《开辟演义·平羿夫妻入月宫》:“却说平羿既立此数件大功于世,自以得意,喜气扬扬,又得封赏,朝散回家,见妻出迎,手内执药丸一颗,光焰闪的,香气袭人。羿问曰:‘卿手内所执何物?’妻对曰:‘此长生不死药也。’羿曰:‘有此佳宝,卿从何处得来?’妻曰:‘自君奉差去后,仙人西王母怜我孤身独宿,夜夜到此相伴。迟月明时,则呼侍女捣药。我问所捣何药,西王母答曰:“此长生不死药也。每一月捣一丸,一年捣十二丸,朔旦则服之,以调阴阳之畸毗。”三日前捣得一丸在此,命我收起,他去蓬莱探望东王公约,至半月后到此取讨。我见今晚月明如昼,取出试一展玩耳。’羿曰:‘卿何不吞之?’妻曰:‘他来取时,我何词以对?是欲求长生,先得短命也!’羿曰:‘既号灵药,是处可以潜形,何必拘此而自悮乎?汝试吞之,亦自有说。’其妻依夫之言,一口吞之,习习欲飞,身轻若云,遂奔入月宫之内。羿紧揽其衣,随之而去。妻为嫦娥,羿为蟾蜍。时尧帝六十二年甲辰岁八月十五夜也。”
傅说(约公元前1335—公元前1246年):辅佐武丁中兴的贤臣。武丁即位,想复兴殷朝,但没有找到辅佐之臣。因此三年不说话,政事由冢宰决定,暗中观察国家风习。武丁夜里做梦得到了圣人,名说。根据梦中所见去观察群臣百吏,都不是梦中见到的。于是就派百官到民间寻找,在傅险之地找到了说。当时说为刑徒,在傅险服事建筑劳役。说被送到武丁那里,武丁说就是他。武丁跟说交谈,起用为宰相,殷朝治理得十分好。于是就以傅险这个地名给他确定姓氏,称为傅说。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於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於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於傅险。见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子鱼荐:帝小乙死后,儿子帝武丁继立。帝武丁即位后,想复兴殷朝,但没有找到合适的助手。因此三年不理朝政,政事都交由太宰决定,暗中观察国情。有一天武丁晚上做梦得到了一个圣人,名叫说。他按照梦中见到的圣人的样子察看众多的官吏,没有一个能跟他梦到的圣人的样子符合的。于是就派很多官员、画工等人在民间到处寻求,终于在傅险这个地方找到了说。当时说作为刑徒正在傅险服建筑方面的劳役。说被送到了武丁那里,武丁一见就说“就是他”。跟他一交谈,果然是个圣人,就提举他为宰相,殷朝从此被治理得非常好。于是就根据傅险这个地名来给他定姓氏,称之为傅说。)
(子鱼荐:商王武丁觉得要复兴商朝,必须做个像商汤那样的名君,还要找一个像伊尹那样的好帮手。有个叫傅说的奴隶具有非常的能力,武丁很想任用他,但由于他的奴隶身份是不能辅佐治理国家的,所以武丁想出一个办法。他假意梦中得到了先王的授意,说一个叫傅说的人能辅佐我治理好国家,便派人去寻。手下的人只好根据武丁所说的姓名和身材相貌,派出大批的人去寻找。这时候,傅说因为触犯了奴隶主,正被绳子拴着,由监工押着在做苦工。寻找傅说的人听说后,跑来一看,觉得他的身材相貌和武丁说的差不多,就立即请傅说上车,前呼后拥地直奔殷城,把他送进王宫。武丁赶快叫傅说脱掉囚衣,当众宣布解除他的奴隶身份,让他辅佐治理国家。奴隶主贵族虽然心里不服气,可一想他是先王商汤在梦中推荐给武丁的大贤人,也就不敢反对,并且都跑来祝贺,表示愿意与傅说一同把国家治理好。傅说果然有治理国家的才干,仅仅三年工夫,就辅佐武丁把商朝治理得秩序井然,商朝又一次复兴起来了。)
(子鱼荐:武丁中兴,曾大力选拔人才。当时有个贤人叫说,只是个民间工匠,后经人推荐给武丁。武丁发现他果然谈吐不凡,是一个王佐之才,便把他提拔为相,并赐名傅说。由于武丁善于从各方面选拔人才,所以当时有许多有才有能的人在辅佐他。有一次武丁祭祀成汤,第二天有一只野鸡飞在鼎身上啼叫,武丁以为是不祥之兆,心里害怕,祖己便对武丁说:“请王不必担心,只要修好政事,便不用担心什么不祥。为王的首先要端正王心,然后端正祭典,祭品不要过于丰盛。”当时武丁祭祀的祭品过于丰盛,祖己担心他流于奢侈,便乘机对他进行训诫。武丁出于“德治”而接受臣下的谏言,这样就使他的臣属能够经常给他出谋划策,使政局稳定,实现“嘉靖殷邦”,“天下咸驩,殷道复兴”。——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箕尾:傅说一星,在箕星尾星之间,相传为傅说死后升天而化。后因以指游仙。
《庄子·内篇·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於列星。”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
披星戴月:身披星光,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元·郑廷玉《冤家债主·第一折》:“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沐雨栉风: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庄子·杂篇·天下》:“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
风尘:路途。
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
云出无心:白云无意识地从山洞中出来。
晋·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明·洪应明《菜根谭·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阳春有脚:唐代宋璟爱护百姓,人们称赞他是有脚阳春,形容他走到哪里,就把春天带到哪里。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明·瞿式耜《送蒋南陔补任建安·之一》:“草木也知春有脚,郊原争睹雨随车。”
(子鱼见:宋璟爱民恤物,时人称赞他像长了脚的春天,到处带来了温暖。后遂用“有脚阳春、阳春有脚、春有脚”等称颂官吏的德政。)
清·蒲松龄《又呈圃黄大宗师》:“抚婴拔薤,布有脚之阳春;止水平衡,消长乳之冤气。”
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曰全赖回天之力。
献曝:古代有个农民冬天晒太阳觉得十分舒服,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就去献给国君请赏。比喻礼物虽然不好,但态度很诚恳。
《列子·杨朱》:“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里之富室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子此类也。’”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象纬·田夫献曝》载:“《列子》曰宋国有田夫曝日而背暖,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其美者,以献吾君,必有重赏。’人皆笑之。”
回天之力:原来比喻言论正确,极有力量,影响深远。现在多比喻能够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
《魏书·帝纪篇末史臣总论》:“佞阉处当轴之权,婢媪擅回天之力,卖官鬻狱,乱政淫刑。”
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以备巡狩。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太宗谓玄素曰:‘卿以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太宗叹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上表,洛阳实亦未宜修造,后必事理须行,露坐亦复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且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可赐绢二百匹。’魏征叹曰:‘张公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博哉!’”
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二·极谏第三》:“张玄素为给事中,贞观初修洛阳宫,以备巡幸,上书极谏,其略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且陛下今时功力,何异昔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深愿陛下思之。无为由余所笑,则天下幸甚。’太宗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玄素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且陛下初平东都,太上皇敕,高门大殿,并宜焚毁。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请赐与贫人。事虽不行,天下称为至德。今若不遵旧制,即是隋役复兴。五六年间,取舍顿异,何以昭示万姓,光敷四海?’太宗曰:‘善。’赐采三百匹。魏征叹曰:‘张公论事,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旧唐书·张玄素传》:“张玄素,蒲州虞乡人..。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宫乾阳殿,以备巡幸。玄素上书谏..太宗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且陛下初平东都,太上皇敕大殿高门并宜焚毁,陛下以瓦木可用,不宜焚灼,请赐与贫人。事虽不行,然天下翕然讴歌至德。今若遵旧制,即是隋役复兴。五六年间,趋舍顿异,何以昭示子孙,光敷四海?’太宗叹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洛阳土中,朝贡道均,朕故修营,意在便于百姓。今玄素上表,实亦可依,后必事理须行,露坐亦复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若此?可赐彩二百匹。’侍中魏徵叹曰:‘张公论事,遂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其利博哉!’”
《新唐书·张玄素传》:“张玄素,蒲州虞乡人..。(唐太宗)贞观四年,诏发卒治洛阳宫乾阳殿,且东幸。玄素上书..帝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殿卒兴,同归于乱。臣闻东都始平,太上皇诏宫室过度者焚之,陛下谓瓦木可用,请赐贫人,事虽不从,天下称为盛德,今复度而宫之,是隋役又兴。不五六年间,一舍一取,天下谓何?’帝顾房玄龄曰:‘洛阳朝贡天下中,朕营之,意欲便四方百姓。今玄素言如此,使后必往,虽露坐,庸何苦?’即诏罢役,赐彩二百匹。魏征名梗挺,闻玄秦言,叹曰:‘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
(子鱼荐:公元630年,唐太宗下诏重修洛阳宫乾阳殿,张玄素认为此举不当,就上书力陈不妥。唐太宗接受规劝就立即下令停建,并赐给他彩绸200匹,表彰他的直言劝谏。魏征听说此事后,赞叹张玄素的话真是有回天之力,是仁人之言。)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象纬·回天》:“天者,君象;回者,言挽回君心也。唐太宗欲修洛阳宫,张玄素谏,止之。魏徵曰:’张公有回天之力。‘”
(子鱼荐: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杀前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诵再生之德,曰二天。
再造:重新给予生命。多用来表示对于重大恩惠的感激。
《宋书·王僧达传》:“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二天:头上有两个天做主。对重大恩惠的感激之词。
《后汉书·苏章传》:“苏章字孺文,扶风平陵人也..。顺帝时,迁冀州刺史。故人为清河太守,章行部案其奸臧。乃请太守,为设酒肴,陈平生之好甚次。太守喜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章曰:‘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遂举正其罪。州境知章无私,望风畏肃。”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象纬·二天》:“后汉苏章为冀州刺史,行部。有故人清河守,赃奸,章至,设酒叙欢。守曰:‘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章曰:‘今日与故人饮,私恩也;明日冀州按事,公法也。’遂正其罪。”
明·张岱《夜航船·选举部·郡守·二天》:“后汉苏章为冀州刺史,有故人为清河令,以赃败,章乃设酒款之。故人喜曰:‘人有一天,我独有二天。’章曰:‘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酒,私情也。明日,冀州刺史白奏事,公法也。’遂举正其罪,郡界肃清。”
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
冰山: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太阳出来冰山就会融化,比喻实力已经到了微末。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杨国忠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张彖者,陕州人,力学有大名,志气高大,未尝折于人。人有劝彖令脩谒国忠。彖曰:‘尔辈以谓杨公之势,依靠如太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太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尔。’后果如其言。”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十一年》:“或劝陕郡进士张彖谒国忠,曰:‘见之,富贵立可图。’彖曰:‘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天壤:天与地。比喻差别之大,如天与地相隔之远。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而其贤愚邪正,好丑修短,清浊贞淫,缓急迟速,趋舍所尚,耳目所欲,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较),冰炭之乖矣。”
《南齐书·陆厥传》:“一人之思,迟带天壤;一家之文,工拙壤隔。”
晨星谓贤人寥落,雷同谓言语相符。
晨星:早晨的星星。
寥落:稀少。
南朝·齐·谢眺《京路夜发》:“晓星正寥落,晨光复映漭。”
唐·韩愈《华山女》:“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子鱼注:韩愈反对宗教,而唐代又盛行宗教,对此他写诗进行讽刺。《华山女》写的是佛、道两教争取信徒的情形。华山县城里佛教势力大,佛教徒讲经时,听者很多;道教与之相反,听者甚少。为了改变此种状况,华山女道士亲自出马,在讲演道经时以卖弄色相吸引信徒。诗里描写道教徒讲经:“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意思是说着黄衣的道教徒讲演经文时座下的人少得像早晨天空的星星,寥寥无几。)
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象纬·晨星》:“刘禹锡曰:’落落如晨星之相望。‘谓故人寥落,如早晨之星,甚稀少也。”
雷同:人言而附合之,曰雷同,如雷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子鱼注:我国古时有一种说法,打雷时万物都同时响应。)
《礼记·曲礼》说:“毋剿说,毋雷同。”汉·郑玄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
(子鱼注:打雷时万物都有回声,但人应该用自己的心去判断其是非,不要取他人之说以为己语,像万物闻雷声惧怕而回应那样。)
《论语谶》:“雷震百里,声相附也,谓言语之符合,如闻雷声之相同也。”
《楚辞·九辩》:“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
《后汉书·桓谭传》:“略雷同之俗语,详通人之雅谋。”李贤注:“雷之发声,众物同应,俗人无是非之心,出言同者谓之雷同。”
唐·杜甫《前出塞·之九》:“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子鱼注:看电视剧时,经常会看到“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的字幕。在文艺评论中,“雷同”一词多用来批评那些缺乏新意、千人一面的作品。)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杞人忧天:比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或担心。
战国·列御寇《列子·天瑞第一》:“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气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子鱼注: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地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再说即使真地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夸父追日:夸父拼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自不量力。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子鱼注:这是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讲的是夸父奋力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
夸父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人,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后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载天山上。他双耳挂两条黄蛇、手拿两条黄蛇,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变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子鱼注:传说“夸父”本是一个巨人族的名称,族人个个都是身材高大、力大无比的巨人。他们想让太阳永久高悬在天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于是他们从本族中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他的名字就叫“夸父”。夸父决心不辜负全族父老的希望,一定要把太阳追回来。于是他跨出大步,风驰电掣般朝西方追去,一直追到禺谷,那一轮又红又大的火球就展现在眼前。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他口渴难忍,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黄河、渭河里的水。两条河的水顷刻间就喝干了,还是没有解渴,他就又向北方跑去,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但他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虽然夸父失败了,但他的这种精神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