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缭乱白玉无双
字体: 16 + -

第1章 魔星降世,白龙升天

    诗曰:

    赵家天子多风流,盛世宣和锦衣足。

    哪晓不周山倾倒,九州战火民涂炭。

    梁山一百单八将,江南方腊称教宗。

    北国狼子窥天下,西野狼烟扶轻摇。

    试问谁能扭乾坤,白玉无双任逍遥。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

    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天香里,金玉聚丹樨;仙乐中,锦衣扶御驾。待珍珠卷帘,凤尾扇开,仁宗天子端坐玉宇。宫人持鞭凌空三声脆响。文武两班层层而出,齐聚在天子殿下。

    有殿头官高声喝道:“今日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朝臣中,参知政事范仲淹越众而出,高声喝曰:“臣范仲淹,有本奏。”

    仁宗天子龙目微张,听闻范仲淹一声“有本奏”便不禁有点头疼。这范仲淹实在不是很得仁宗天子的欢心,平日里诗文誉满天下,尤其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是千古佳句,乃文人士大夫的风骨表率。但这句却隐含有天子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愿望。这天下都是他们老赵家的,哪有这士大夫来参和的道理。也幸亏仁宗天子宅心仁厚,更喜得诸大臣一个个努力工作,自己也好做个太平天子。

    今日里仁宗天子实在是人困体乏,昨日里在后宫三千佳丽中普洒甘霖。现如今五更时分还要处理早朝,心中十分期待殿头官快点高喝一句:“退朝。”那料得,这范仲淹有本奏。众所周知,范仲淹外号“范三炷”。意思就是范仲淹要是有本上奏了,一本奏折的讨论时间至少要三炷香的时间,而且事情说不清楚还不得罢休,皇帝要是没有批复就长跪不起。

    仁宗天子看见范仲淹,气不打一处来。压低声音说道:“范爱卿,请奏。”

    范仲淹手持玉笏,袖中拿出一纸奏本。殿前太监将奏本递交给仁宗天子。仁宗天子先是阅览了一遍奏折,然后将奏折放在一边。

    范仲淹见天子阅毕。高声曰道:“禀陛下,近日里天灾横行,军民涂炭。以愚臣以为,就京师禁院修三千六百分天大醮,奏闻玉皇上帝,可以保民间安康。”

    仁宗天子闻言,眉头微皱。作为天子,民间疾苦也就是自己的疾苦。但是身为天子,天天锦衣玉食,这等设祭坛祭天大典,需斋戒数日。这可苦了仁宗天子,这几日自己还正愁后宫的几位娘娘肚皮也不见有所起色,哪还有功夫去斋戒禁欲呢。要知道大宋朝老赵家可是有兄终弟及的优良传统,自己要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不努力的话,自己的那几位兄弟可是蠢蠢欲动。

    仁宗望了望满朝文武,用一种近乎期盼的眼神,深情款款的望向了宰相赵哲。赵哲心领神会,对仁宗天子肯定的点点头,表示“陛下,臣已知晓,就看臣的吧。”

    赵哲站在文官首位,正气凌然的向殿中跨坐两步。高声喝道:“陛下,范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议。”

    仁宗天子差一点没滑溜到龙椅底下,什么?赵哲你老小子脑子被门板挤坏了吧。附议。你怎么不去斋戒。朕可听说你刚刚又娶了一门小妾。

    赵哲打眼观瞧,只见仁宗天子面有愠色,便对仁宗挤挤眼睛。然后又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当着令翰林学士草诏一道,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炷,钦差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临朝,祈禳瘟疫。”

    仁宗一听,还不等范仲淹提出反对意见,急忙喝道:“赵爱卿所言甚是,准奏。”

    仁宗天子自是喜不胜收,现在有请龙虎山张天师代自己祈福,不过是花点钱而已,自己又不费什么事,何乐而不为。

    话说殿前太尉洪信乃是赵哲的亲信,听闻赵哲所言也是非常欣喜,身为朝臣,一旦封为御史钦差出巡地方,那些地方上的官僚自是殷勤献媚,自己也可赚个盆满钵满,这其中回来后自是少不了赵哲宰相的好处了。

    范仲淹闻听仁宗天子已经盖棺定论,也就不再追究下去,为民祈福本就是件好事,再说龙虎山张天师地位尊崇,代天子行祭天大典也无乎不可,此事也不再追究。

    再无琐事,仁宗天子打着哈欠退朝回宫。而接下来的所办事宜,都交给了礼部官员着手操持。

    殿前太尉洪信领了圣旨,不敢多做久留。奉了诏书,金盒承装了御香。带上数十个护卫侍从,一路上锣鼓开道,迎接郡县都是净水拨街,黄土相迎。

    一路无话,且说洪信来到了江西信州龙虎山下。在众位地方官的簇拥下,一步步走入到了上清宫门前。上清宫许多道众早已知晓天使钦差驾到,鸣钟击鼓,香花灯烛一派仙乐袅袅。

    众多道众中,为首者乃是一位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老道。老道率众多道士降阶相迎,口中宣号:无量天尊。

    洪信不敢怠慢,连忙上前拱手施礼。口中言道:“下官殿前太尉洪信,拜见张天师,今日得见,实在是下官三生有幸。”

    洪信拱手施礼,却见老道哈哈大笑。那老道还礼说道:“非也非也,贫道乃此间三清殿主持监宫。非乃天师真人。”

    洪信闻言,心中不禁有些不自在,便向主持真人问道:“敢问真人,张天师何在?”

    主持真人拂动白须娓娓道来:“这代祖师号‘虚靖天师’,性好清高,倦于迎送,自主在龙虎山顶,结一草庐,修真养性,不问世事。”

    洪信也不好说什么,都说牛鼻子道士牛气哄哄,想不到这个天下道士的头头儿更是摆谱大的没边。但是也没有什么办法,自己乃是奉仁宗天子的圣旨办事,这件事要是办不好,虽说仁宗天子仁厚不会说什么,但是那满朝的文官的弹劾可是让人不寒而栗。

    洪信耐住性子,虚心向主持真人请教道。“敢问真人,如今天下瘟疫横行,生灵涂炭,今天子令下官为使,着请天师进京祈福,救济万民于水火。如今天师清高,如何得见?”

    主持真人面带微笑,禀言道曰:“如见天师,需得太尉拿出一点至诚心,戒斋沐浴,更换布衣,休带从人,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太尉若办成此事,对天下万民也是一件无量的功德。”

    洪信心中虽有不悦,但也无可奈何。于是当夜住在上清宫,按主持真人的指点焚香沐浴,换上一件新鲜布衣。待得五更时分,洪信携带丹书御旨,持一根竹杖,亦步亦趋,徒步上山。

    话说这高人所居之所,居室崎岖难至,隐虎藏狼,期间怪风呼啸,云隐风淡。丛林中是不是传来几声虎啸狼吠。这洪信本也是武将出身,虽说不能力劈猛虎,但是多有几番武将的凶煞之气。洪信闻得猛虎之声,根据经验判断此山中猛虎离自己甚远,心中也就战战兢兢的快步前进。林中偶尔也会传来沙沙之声,洪信判断此乃林中巨蟒挪动之声。这龙虎山名曰龙虎,想必期间更是有青蛇白虎之类的异物。洪信虽然征战沙场数年,但多年来身居殿前太尉养尊处优,虽仍有武将的悍勇,但也是心惊胆战,步步惊心。

    披星赶月山中行走,不觉间洪信已经行至一处盘坡轻径处。此处小溪潺潺,绿竹丛丛。忽然闻得笛声淼淼,放年望去,一个身骑青牛的道童,沿着山路缓缓而来。待道童走到近前,洪信仔细端详道童模样,只见得道童唇红齿白,头挽双髻,一袭青衣,手持一根铁笛,倒是与一般道童有所不同。

    洪信见道童前来,连忙上前招呼,不敢失了礼数,正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这龙虎山中的道童想必也是不凡。

    洪信对道童说明了来意,表明求见张天师的意图。只见那道童不闻不问,只顾得吹奏铁笛。洪信不禁有些恼怒,连声盘问。只见那道童哈哈大笑,指着洪信说道:“你此间来意,张天师已经知晓,天师已经驾鹤乘云去你那东京汴梁,见你那天子陛下去也。”

    洪信那肯听信一介小童的儿戏之言,心中多有恼怒,于是便不再多言,转身离去。道童乘骑青牛也自顾远去,远处笛声悠扬,待洪信转过几个山坳,便再不闻笛声。

    话说这洪信在龙虎山中转悠了一日,山中崎岖难行,悬崖峭壁。最后实在找不到任何上山之路,便也死了心思。再寻得旧路,奔下山来,寻找那主持真人盘问一二。

    话说洪信下山来到上清宫中,主持真人早已经备好香茗,迎接洪信归来。主持真人问道:“太尉可曾见得天师?”

    洪信气急败坏的大声诉说了一路上所见所闻,至于偶遇道童之事,便也一五一十的娓娓道来。主持真人一声叹息:“太尉真乃无缘之人,那道童正乃天师,此代天师,道法惊奇,四方显化,极为灵验。今太尉有缘得见天师化身,却肉眼凡胎不识真人,可惜可叹啊。但是天师既然承诺已去东京,想必此时已经到了,太尉的使命也算是大功告成,待太尉回到京城,想必祭天大典已经完成,太尉也可放心处之。”

    洪信此时也是无可奈何,既然主持真人都这么说了,自己也就再说不成什么了。当日,上清宫内大摆斋宴,款待洪信等一众官员随从。

    次日无事,洪信便在主持真人的陪同下游历龙虎山风光,上清宫胜迹。待转便了所有宫殿之后,洪信闲庭信步走到了一处僻静之所,只见此间宫殿与其他不同,整座宫殿具是黑铁铸造而成,大殿顶上一块锈迹斑斑的匾额大书“伏魔之殿”。紧闭的殿门上,一道道符咒层层叠叠。

    洪信问旁边的主持真人,“此间是何所?”

    主持真人答道:“此间乃先祖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之所,历经数代天师,每一代都要添加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莫不敢擅自打开。”

    这洪信在龙虎山数日,心中多有烦闷,对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也便起了轻蔑之心。这龙虎山处处装神弄鬼,如今一座破败宫殿便说镇压着魔王妖怪,这使得洪信如何肯信。

    洪信多不耐烦,便要求主持真人打开此间殿门。主持真人费劲口舌,这洪信就是不听。洪信一声令下,身边几个侍从三下五除二便死掉了殿门的符咒。而后用蛮力撞开殿门。只见得整座大殿黑洞洞地,昏昏暗暗,阴风阵阵令人肌肤汗毛竖起。众人一起进到店内,伸手不见五指,洪信叫人举起十几个火把,将来打一照亮。

    只见得,殿内空无一物,中央一个石碑,高约五尺,下面石龟趺坐,半只身子陷入了泥土里。石碑上大书四个字:遇洪而开。

    洪信哈哈大笑,对主持真人言道:“尔等可看到,遇洪而开,岂不是上天让我打开此石碑,我且要看看,这下面的魔王到底是何模样。”

    不由分说,不管主持真人如何的阻止,洪信命手下人,撬开石碑,打翻石龟。当石龟被掀翻到一旁,只见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一股强大的黑风从石龟坐处拔地而起,呼啸声中,鬼哭狼嚎,一时间人人捂住了耳朵,蜷缩在地板上。

    不多时,黑风在大殿中盘旋数周,然后一溜烟的夺门而去。黑风一飞冲天,在天空中化作了一声炸响。化作了点点金光,往四面八方而去。

    正所谓:

    千古幽居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

    话说那洪信此时被吓得脸色煞白,知道自己已经做下了祸端。此间龙虎山之行古怪异常,洪信也不敢多做逗留,带着几个侍从连滚带爬的跑出了伏魔之殿,马不停蹄的离开了龙虎山上清宫。

    伏魔之殿内,主持真人一声叹息,心说此间魔头已经放出,且不知天下还有几日的太平光景。

    就在此时,门外一声鹤啸之声,一个道童居然乘鹤而来。青衣道童缓缓地走进了伏魔殿。望得地上一片狼藉,便已知晓发生了何事。主持真人见得青衣道童前来,连忙磕头叩首,口称弟子万死。

    这道童便是此代的天师虚靖天师。话说虚靖天师在东京汴梁代皇帝完成了祭天祈福大典。刚刚礼毕,心头一阵思潮,便知龙虎山定有祸事发生。虚靖天师驾鹤一日千里,紧赶慢赶也没能阻止住这一场祸事。

    虚靖天师面似秋水,对主持真人说道:“你也休怪自己,此乃天数使然。此间乃是天罡地煞一百零八颗魔星,魔星出世,天地自然有一场祸事,但是天道循环,相克相生,既有魔星降世,必有救星临凡。此石碑乃是先祖洞玄祖师所立,此石碑能镇压魔星数百年,期间必有玄妙,你等且看我的手段。”

    说罢,虚靖天师向石碑拜了三拜,然后手捏法诀,脚踏七星。待万事俱备,天师咬破左手食指,在右手掌心画了一道九天应元天尊雷符。天师右掌运力,一掌拍在了石碑之上。

    只见得一声爆响,金光四射,一阵凤鸣龙吟之声破碑而出。石碑化为灰灰,只见金光散去,一条白龙冲天而起。白龙一头顶破伏魔之殿的房顶,绕梁数周,然后一飞冲天,隐没在九天虚空之中。

    虚靖天师,一声叹息,口号无量天尊。

    魔星出世,白龙升天。群雄并起,武动乾坤。

    要知后事如何,且看六壬书新书《水浒缭乱,白玉无双》。

    第一章一上来就4500字,酣畅淋漓。这本书是作者花费近半年时间构思整理的一本新作。开篇虽借用《水浒传》的一些故事,但是后文绝对和你知道的《水浒传》完全不同。而且作者写书有个习惯,就是绝对不以字数限制内容,凑字数的码字是对读者的不负责。在此立誓声明,望众看官监督。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