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的真相
字体: 16 + -

第3章 开发轻功

    十二岁的张清已经不再热衷于打斗了。或许是意识到自己没有正经师父学跟不到真功夫。从学前班的特级战犯,到一年级的甲级战犯,再到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自己的战斗意志越来越薄弱。性格变了,与其说是个小男孩,更像个小姑娘。张清好斗的意志淡化了,但是男孩子那种向往“高来高去”的江湖情结依旧狂热。轻功,是他的梦。估计所有好动调皮的小男孩都有这个兴趣。

    张清自认为的轻功是怎样的呢?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上墙爬屋。

    张清家楼后有一排小平房储藏室中间间隔着围墙。大约两米六七的高度。水泥平顶房三米高,水泥房檐平整伸出来半米。若想上屋顶需要先上墙。张清第一次上墙并不成功,因为手指头和手臂没有力气。后来练了好几天,手指皮都磨的带血印了,最后手掌的皮磨厚了,手指也有劲了,才慢慢适应了小学生上墙的“伟大事业”。他不需要脚底踩东西垫高,只需要踩一下墙跟的围子,再纵身一窜,一只手勾住墙沿把自己吊住,再使劲把另一只手勾住。这样双臂使劲往上一拉,再侧位抬起一条腿,如同狗撒尿的姿势攀上墙沿。最后陆陆续续的“大功告成”。墙上行走,对于恐高的人来讲就是噩梦。张清自一开始也害怕,但后来总在墙上玩耍习惯了也就习惯了。张清是个孩子头,身边总有几个忠心的小弟一块玩耍。在张清的压迫式要求下,小朋友们都继承了他翻墙的技巧。有时放假在家,一下午都是在房顶上度过的。甚至于一群孩子在墙上跑着追逐打闹也不在话下。不过,这可苦了孩子们的家长,每日提心吊胆。幸好一直没出什么意外,不然张清作为孩子头儿“罪魁祸首”可就惹下大祸了。

    第二:跳水沟。

    跳水沟是张清童年最大的享受。张清家往北一公里有条三米宽的小河,正逢河道治理的时候,挖掘机从小河里挖出许多泥土堆在河两边,造成了南边低、北边高的地势,南岸北北高度相差有两米多。张清一直带着小朋友玩耍,经常到河边,以他的天性,见到河道窄的地方就想跳过去。超过两米的河道就无能为力了。但是由于施工造成的南北落差,张清登上北岸土坡的一刹那,突然感觉自己能够跳过这段三米宽的新河道。由于南北高度落差很大,平常情况是不敢跳的。很容易把腿脚震伤甚至摔断,但南岸的土堆是极其松软的。张清虽然有火箭般的冲动,但内心也是犹豫。“太高了,想跳,又不敢跳,万一掉河里怎么办?回家咋跟爸妈解释?肯定挨揍!又觉得自己能跳,反正土是松的,应该没问题,只要跳过去就能让小弟们刮目相看了。”张清想来想去,下了决心。简单的助跑,“搜”的一下实现了人生第一次冒险的飞跃。结果如张清所想,安全“飞跃”到了对岸。与其说落地,倒不如说是整个人前倾式“拍”在了对岸的土堆上。张清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在这样高的空中“漂浮”过。所以自身重心很难把握。这么“露脸”的事,有第一次就有无数次。最后张清终于掌握从起跳到落地的平衡。那一瞬间的“轻功”,对他而言,美不可言。

    第三:攀滑陡坡。

    在张请家附近有个大土坑,几十米高的陡坡通向坑底,许多行人都避开那里害怕掉下去,张清的妈妈也时常警告张清不要去哪里玩,太危险!张清也很听话,自从妈妈嘱咐了,从不靠近大坑。妈妈也很欣慰。岂不知张清早就带着小伙伴们把这里玩烂了。他一直把大坑的陡坡当成一个大滑梯。只要放假在家闲的难受就跑去打滚。爬上去滑下来,爬上去滚下来。坐着滑、站着滑、躺着滑、斜着滑、倒着滑,甚至直接滚下去,在七十五度以内的斜坡,张清直接前滚翻滚下去,速度很快,没人敢尝试。之所以张清能做到,是因为他知道如何刹车!自高处向下一滚,越滚越快,只要心里记着,滚到后背时两腿伸直就躺在下坡上,变成整个身体背面摩擦向下滑,身体会因摩擦力太大而慢慢停下来,安全的很。

    第四:跑墙。

    跑墙分横着跑墙和竖着跑墙两种,竖着是为了怕。横着是好玩。横着跑弄不好脚底打滑或控制不好角度,人会横着坠落拍地上或者落地崴脚站不稳。竖着就是为了爬上墙,免得自己再去踩墙沿,跑不好脚底打滑就上不去了。若是冲猛了,脚底一滑自己的脸会拍在墙上。所以小孩子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张清的极限就是在墙上蹬一脚,在脚打滑之前赶紧攀住墙沿,像块腊肉一样挂在那里,再慢慢爬上去。

    第五:跳高。

    张清的跳高是从高处往下跳,并不是从低处往上跳。从低处往上跳能跳半米就很费劲了,若是再高,不仅上不去还会有风险。因为一次张清在上学的路上遇到几个学生围观一个正在跳高的高年级学长,这位学长并腿纵身一跳就跳到了一米高的水泥台上。众人连连称赞。谁知道这个孩子人来疯,别人一夸就来劲了,非要挑战一米二的水泥台,二话没说,纵身一跳,这一跳不要紧,没上去,膝盖“砰”的一声重重的磕在水泥台的棱角上。这个疼啊!谁看着都疼!所以自此张清直接打消了由低处往高处跳的念头,专心练习从高处往低处跳。从一米往下跳开始练习,最高水准是从三米的高墙上跳下来。至于每次外出玩耍喜欢从树上往下跳的习惯,顽皮的孩子都会有,张清也不例外,跳的太多不做讲述。有一次是水泥地,张清穿了一双布鞋,没有在意,直接纵身跃下,完美落地。但脚后跟的减震技巧没在意,直接砸在地上,把脚后跟震伤了。瘸了半个月。后来好了,不服气,觉得自己受伤是技术问题不是鞋子的问题。所以吃一堑,还不长记性,又跳,于是旧伤复发,又养了半个月。最后总结出唯一的经验就是:从高处往下跳最好是土地,不伤脚。从高处往下跳最好穿厚底鞋子,不伤脚。

    第六:翻铁门。

    无论是铁管竖条焊接的铁门还是铁板铁门,不超过三米的,张清都能翻过去,其翻越的姿势与部队里的翻木墙是一样的方法,无非就是爬到门顶,双手支撑半身,悬空两腿前面贴门,然后再将身体上半身前倾头朝下,肚子压顶住横梁,留出一只手下探或抓住身下的铁管,另一只手扶在顶沿,两脚在空中甩个半弧,当两脚往地上坠的时候直接松手就完美的翻越落地了。只不过此前张清并不知道部队里也是这么翻越的,后来在电视上见到这种训练才知道,原来部队的翻墙方法和自己的差不多。但在张清心里,嫌弃部队的翻越方法太粗糙,没有自己研究出这种方法华丽优美。总的来说就是大体相似,细节不同。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