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乱北宋
字体: 16 + -

第279章 蓑衣怪人

    李爷收住悲伤,阴沉沉一笑,已然成竹在胸:“他能拿我的聚宝盆,难道我就不能劫他的粮吗?”矮子只觉一股冷火烧来,直寒入骨髓,身子一阵哆嗦,却也不得不替师父能想出这个好法子而高兴:“以粮食换宝盆,好计!”

    “嗯,算你还不太笨,能猜到为师的心意,罢了,你也辛苦了几天,下去好好歇息,只等今晚一举成功!”

    矮子应诺,抽身即退,李爷收拾了碗筷,洗刷干净,才回房打坐,就等今晚三更,能否换回聚宝盆,成败在此一举,虽然他的武功和法术都练得不错,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也不敢大意。

    光阴流转,耳听更鼓敲了三下,又见两位老人深睡梦乡,即唤起徒弟,一齐往外走。

    矮子揉了揉眼眶,有几分睡意,数日来一直注意着庞昱一伙的动静,都没有好好安稳地睡上一觉,好不容易入了梦乡,又被师父拉醒了,虽有万分不甘,却也不敢埋怨,只道:“师父,咱们能不能换件衣服?”

    李爷大恼,赏了他一颗栗子吃:“做贼要换什么衣服?”

    矮子争辩道:“正因为做贼,所以才要换夜行衣啊!”

    他也知道是这个理,但此不比彼番,他劫粮是要换回聚宝盆,要是蒙着面,庞昱怎能知道粮是他所劫,觉得麻烦,于是干脆不伪装。

    拉扯之间,离苏家米店有些近了,他想在这里设伏,然后一举制服,就听矮子扯住他的衣角低声问:“师父,你看那是什么?”

    李爷闻说,抬头,远见前方灯火如昼,一群人围在那里说话,这时下跪向一穿蓑衣、戴斗笠的人磕头:“多谢大恩人,多谢大恩人!”心想:“现在又非那下雨天,这人戴着斗笠,穿蓑衣想干什么?”

    见蓑衣人在这些人心中颇有名声,想必也不是什么坏人,正想过去认识认识,却听那人朗朗笑说一声:“我不是你们的恩人,救你们的菩萨来了,请他为你们伸冤吧!”说着这话,身子一摇,翻个筋斗,早遁入夜色之中,消失了个无影无踪。

    真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轻功之利落,身手之矫捷,李爷真想赞一声:好俊!

    众人一番跪拜谢恩,然后翻身爬起来,冲这边瞻看,丛中忽有人惊呼:“那不是财神爷吗?”

    “啊,是他,真的是他,财神爷怎么来了?”兴奋着一窝拥来。

    李爷在想那人的话,伸冤?伸什么冤?观那人远去的背影,好生熟悉,对,一定在那里见过,凭他的记忆不该不记得,而且声音虽笑得爽朗,却有几分沙沉的味道,似乎有意压着本音。

    这么一想,明显是认识的人,如果对方跟自己不认识,用不着伪装。

    还没往下继续深想,就听得人声鼎沸,一齐向他拜倒:“财神爷,请替我们伸冤,请替我们做主呀?”原来拥在一起的人,竟是附近的一些老百姓,问刚才走的那位是什么人,民众纷纷摇头,皆称不识。

    只说今夜二更时分,听得狗吠不止,更夫前去查探,却见路中躺着一地苏家米行的人,一旁停放着数量大车,车上装载米粮。这时闪出一位穿戴蓑衣、斗笠之人,对更夫喊话,说请附近的百姓出来有事商议。

    知道事情严重,更夫不敢不从,喊醒附近百姓围拢一处,那人才说,这些原本乃朝廷下发给灾民的赈灾米粮,奈何庞昱贪得无厌,与米商勾结,欲悄悄转入米店再以高价卖给老百姓。

    庞昱的专横,此地百姓早有领教,对那厮也是恨之入骨,奈何对头家族势力遍布朝野内外,谁有那个胆量敢去触及虎须,皆敢怒不敢言。百姓们经过一阵商议,正要请蓑衣大侠带头上告朝廷揭发庞党的阴谋,跪拜恳请之时,那端李爷来了,这人便将这份烫手山芋推给他,然后溜走。

    李爷上前查看几辆大车,上载的米粮果是朝廷所下发的赈灾需用,麻包上还烙有官凭,想必苏员外还来不及入库转换,已被蓑衣人截住,又翻查倒地之人,见只是被人点了昏睡穴,当中并无苏炙沉员外在内。

    “财神爷,你来了就好啦,请替我们做主?”

    李爷为难了,他本意劫了粮食拿去跟庞昱谈判,看能不能以物换物,眼下照这番情形看来,此计是行不通的了,不免把目光扫向矮子,这矮子也惫懒得紧,只把双手一摊,两肩抖动:“我只是个小徒弟,这种事别来问我。”

    按他的思量,什么上告朝廷揭穿庞昱贪污赈灾款之类的废言,也比不上一尊聚宝盆,然而这话不便直说,怕惹师父生气。

    无奈之下,李爷只得顺从民意,暂时抛开聚宝盆一事不管,且平息了民怨再说,但他既非官府中人,又无实权,想那庞昱乃皇亲,又添侯爷之职,今奉为赈灾钦差,权大势大,他一个修道的出家人如何斗得过人家,心中一动,想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话,主意渐生。

    把朝廷比作舟,老百姓比作水,欲以民意撼动天威。

    命人先将粮食推回农舍去,老夫妻被惊醒,吓得爬下榻来,出门迎客,见了一众乡邻,寒暄几句,外头风大,请入屋中作客。

    财神没有发话,他等不敢没有规矩,李爷淡然一笑,虎步先迈,众人才随后跟进。

    说起这一次之事,心想有财神爷出手,就算多几个庞昱也不畏惧,谈起如何上告朝廷,揭发庞昱罪状一事,人人眉飞色舞,可就苦了李爷俩师徒,心事重重。

    矮子也不管事,只在一旁睡懒觉,要拿粮食换宝盆的时候再来叫他。

    李爷把苦往心里吞,也不敢有丝毫的埋怨,带着笑意应付民众,思前想后得了一个妙计,那便是先前想了很久很久的“舟”和“水”的典故,最终落实要这么做。

    摆开文房四宝,割破指头,用鲜血挥笔写了一道万民书,揭穿庞昱在陈州所为的种种恶行,上告朝廷,末尾需要老百姓的签名。听说要签名,有些百姓怯惧了,告的是庞昱,皇亲国戚啊,不比一般州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