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鸿游子
字体: 16 + -

第14章

    “你真是...和以前一模一样啊。”青衣少年拈着一枚黑色的棋子,摇着头落了下去。

    “我一直都是这样,从来没变过啊。”白衣少年手里把玩着一枚白子,脸上露出温润的笑。接着落下一子,笑容突然变得狂傲不羁,与之前判若两人。

    “就是这!哈哈,看你这条狂龙还怎么放肆!”棋盘上,黑色的龙仰天咆哮,咽喉处却横着一柄白色的利剑,完全斩断了它的脖颈。

    “等等等等。”青衣少年急忙拦住白衣少年想要提子的手,目不转睛的盯着棋盘。

    片刻,青衣少年叹息一声,将手中的棋子扔回盒中,表情有些落寞。

    “又输了,我本来还以为五年时间能再有点长进,结果还是输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输赢也不要太放在心上。”白衣少年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嘴里却在劝青衣少年看开点。

    “你这个人...唉,我也不想说啥了。”青衣少年摇了摇头。

    “你怎么能这样说我,我这次可是把你弟弟也一块带来了,怎么样,够意思吧。”

    “什么!你把他也带来了!你...你...你!”青衣少年一脸愤怒,几乎说不出话来了。

    “淡定,你们兄弟俩这么长时间不见,我这也是做了件好事啊。”白衣少年只是笑。

    “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啊。对了,话说你怎么有空来我这了?我这离你那可是有好远的的路,你怎么跑过来的?还有,你怎么跑出来了?我可是相当好奇啊。”青衣少年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

    “我交了份奏折,说我要告老还乡,就跑出来了。”白衣少年浑不在意,好像这只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这么重要的事你竟然这么随意!”青衣少年扶额,“你还敢不敢再嚣张一点?”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嚣张的人,我只说我想说的。”白衣少年打了个哈欠。

    “说起来,你到底啥时候交的奏折?如果晚了,可就不好收场了。”青衣少年伸手拿走棋盘上的棋子,随口问道。

    “算算行程,现在应该到京城了。”白衣少年耸了耸肩,“再来一局?”

    .

    京城,紫禁城。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内奸拖着尖尖的长音,皇帝端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上,脸上说不出是什么颜色。底下的大臣们互相对了对眼,然后微微摇头。

    “臣启陛下,臣有慎靓王表章奏上。”兵部尚书楚曜出列,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内监接过,呈了上来。

    “念。”皇帝摆了摆手,显然不想在这种事上浪费时间。

    “臣朗言:臣自束发以来,谨守河口,夙夜不敢懈怠。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臣今年老,深感力难为继,志气衰微,不复当年。乞解甲归田,安享晚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准臣归京。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告老还乡。诸位爱卿怎么看?”皇帝轻拍着扶手,有些漫不经心。

    “陛下,”右都御史柯陵出列,“臣以为慎靓王此表目无尊上,言辞无礼,恃宠而骄。陛下宜下诏痛责之,令其谨守本分。”他刚刚爬到这个位置,心里迫不及待得想在皇帝面前表现一番。而慎靓王这封奏折,就是一个绝佳的契机。

    “柯大人言重了。”吏部尚书沈敬谦出列,“慎靓王久在边陲,劳苦功高,上此表应该只是想求点奖赏。”

    “奖赏?”柯陵冷笑,“一等藩王会缺这个?沈大人,听说您最近和慎靓王走得很近啊。”

    沈敬谦脸色一变。柯陵这句话看似没头没脑,实际上却是一个极大的圈套。边将结交近臣,如果真的被有心人拿这个来做文章,他和慎靓王都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虽然大家一直都记得他是皇子,但他同时也是藩王。

    皇帝挑了挑眉,没有说什么。

    “不知柯大人何出此言。老朽可是听说,柯大人和文成王也走得很近。”楚曜淡淡道。柯陵顿时语塞。

    文成王是当今皇帝的第二子,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志向,朝廷中也有很多人都和他交往很深。大家主要都是为了自己往后的日子着想。毕竟,万一老皇帝那天一不小心...那啥了,上位的不是文成王就是慎靓王,而且从势力上来看,文成王还是很占优势的。

    大殿上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楚曜和沈敬谦互相隐蔽的对了对眼神,表情有些严肃。

    虽然是柯陵自己想引起皇帝的重视,但实际上也还是有一些人的影子在里面。文成王一系一直就和慎靓王一系不和,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了。

    其实也很正常,毕竟那个位置只能有一个人。以现在的局势来看,四位皇子中希望最大的就是文成王和慎靓王。论威望,自然是慎靓王为先;但若论势力,还是文成王。毕竟,慎靓王一直呆在边疆,和朝廷里几乎不联系,几乎没有多少大臣与他深交。单就说十大家族,就有五家是站在文成王一方的,而慎靓王却只有三家的支持。但,文成王一系却从来没有轻视过慎靓王一系。

    慎靓王的功劳实在太大。十五从军,征战五载,屡次以少胜多,甚至勒石燕然。从这些战绩上足可看出慎靓王的才能。而这么有才能的人一旦上位,一定会打破现在的格局,世家大族的势力也势必会受到极大的损害,皇帝的权力也会提高到一个极高的地位,而那些世家大族是绝对不想看见这种事发生的。那些支持慎靓王的家族,要么就是看中他的才能,要么就是与慎靓王关系好。当然,这些都是表面上的理由。真正的理由,那三家从来没有人提起过。

    “陛下,老臣有话要说。”一直沉默地站在最前列的老者缓缓走出。随着他出列,所有人都默默地回到了队列中。

    三朝老臣,内阁首辅,谢行易。

    谢行易人如其名,他的青云之路一片顺利。庆元十五年,也就是他二十二岁的时候中状元;二十四岁任翰林院编修;二十九岁任吏部文选司郎中;三十一岁任右春坊右谕德,担任当时的东宫太子、后来的至和帝的讲师;等到至和帝登基,他继续扶摇直上,三十三岁入阁,同时任吏部尚书;三十六岁成为首辅,兼任礼部尚书;一直到至和帝驾崩,他一直都是首辅。

    等到现在的皇帝即位的时候,他又成了顾命大臣,资格极老,地位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然神速的升迁背后有谢家的帮忙,但与他自己的才能是分不开的。大尧在他的手上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即使是现在才高气傲的皇帝都敬他三分。

    “吾师有言,直说无妨。”皇帝的语气也有所变化,谢行易不仅是他爹的老师,也是他的老师。

    “老臣以为,慎靓王此表,其实无关紧要。老臣另有一事启奏。”谢行易微微拱身,“东宫至今无主,此乃国之本,陛下不可不急。”

    果然,是这件事!皇帝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一直在回避这个问题,但现在终于避不过去了。

    “将慎靓王的奏折驳回,另下一诏重赏;至于立太子一事,以后再议。”沉默了半晌后,皇帝做出了决定,接着也不管殿下所有大臣们的表情和感受,拂袖离去。内监急忙喊一声:“退朝。”

    所有人心里都是松了一口气。文成王一系虽然人多势众,但真正能说上话的人并不多,反而慎靓王一系掌握的权力更多一些。两派的正面交锋,必然会引起大规模的动荡。

    慎靓王一系的人并不多,有分量的只有三个:兵部尚书楚曜,吏部尚书沈敬谦,以及,内阁首辅谢行易。

    相比之下,文成王这边就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了。虽然尚书的数量差不多,但都是些刚刚上来的,地位并不稳固。慎靓王这边,楚曜已经当了二十年的兵部尚书,沈敬谦已经干了十八年的吏部尚书,谢行易就更不用说了。

    大臣们互相看了看,山呼万岁后就退了下去。虽然今天的交锋没什么用,而且并没有得出什么让人满意的结果,但却是揭开了文成王与慎靓王之间较量的序幕。

    一场腥风血雨,已经避无可避了。

    .

    “不来了,下不过就是下不过,再来几局也没啥意思了。怎么,你不去去见见老爷子?”青衣少年盖上了棋盒,含笑看向白衣少年。

    “我其实是不想去的,实在太麻烦了。一见面就‘嘘寒问暖’的,我是真受不了。”白衣少年苦着一张脸。

    “真是难得啊,竟然看见你这么无奈的一面。”青衣少年调笑道。

    “在你面前没隐藏过。”白衣少年笑笑,站了起来,“我去见见老爷子,顺便和他聊聊。”

    “那可真是要祝你好运了啊。”青衣少年有些怜悯地看着白衣少年,隐隐散发出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

    “对了,秦华那小子答应会在我离开后半个时辰来找我。算算路程,你只剩半炷香的时间了哦。”白衣少年转身离去,潇洒的声音随着风飘了过来。

    “你小子,是不是已经算好时间了!”青衣少年有些恼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