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再起
字体: 16 + -

第12章 炼钢

    冯延鲁负责的疏浚河道工程完工了,连带青龙山和龙吉山码头都建成了。

    不愧是搞基建工程的老手,按照李弘冀的大概规划,他指挥一万多兵士轮班作业,把原有不利于通航的河段进行疏浚或取直,没有河道的地段就通航标准挖掘新航道,经过一个多月的不间断施工终于完成了连接青龙山煤矿和龙吉山铁矿十七公里的航道。

    冯延鲁原本为疏浚这段河道及持有异议,认为青龙山并没有什么物资矿产需要运输,在国库空虚情况下挖掘至青龙山的新航道毫无意义;龙吉山虽有铁矿,但无论是矿石运出,还是木炭运入,此矿源炼铁极为不合算,太子还特别吩咐说新渠需动迁的百姓房屋庄家损失应给予补偿,现在周朝廷岁贡还未凑齐的情况下花费几万贯给兵士补贴补发军饷挖这个几乎无用的槽渠,若是周军借此南侵怎么办?

    算了执行吧,不理解也要执行,好歹可以先给这万余兵士补发一部分欠饷。

    没想到太子竟然亲自参与规划,把很多地方改道取直,而且太子告诉他说准备把青龙山的石炭运往龙吉山炼铁用。

    北方有地方用石炭炼铁他早有耳闻,可也知道用石炭炼出来的铁无论怎么锻打还是很脆,根本不适合造兵器。太子却说他有办法提高生铁质量和产量,让他抓紧时间争取在入冬前修好航道。紧接着太子也邀请他观摩了火龙军的演示,还让他参观了解了青龙山的工程进度,让他带领工匠与打造滑道的工匠商讨衔接事宜。

    了解了详细内情的冯延鲁一改应付差事的初衷,工程进度明显加快,顺便修整了两岸河堤上拉纤的纤道和便道。

    窑炉用耐火砖烧制完成了,炼焦炉经过改造和几次试烧成品率也大有提高,耐火砖、焦炭成品等物资也陆续运往龙吉山。

    预选的炼铁炉地点不远处专门开凿了一条水渠,让木匠按照他设计的图纸专门制作了水力带动的鼓风机,并预备了几个故障时替代的大风箱,以保证不间断送风。

    做了大半辈子风箱的木匠们打死也想不到风箱还能做成圆形的、还那么大,还不用人拉而用水轮带动。水轮带动鼓风他们也略有所闻,但那些大都是用牛羊皮缝制的皮囊用水轮转动来回挤压而送风的。

    而太子指导工匠制作的鼓风机则是在主轴上安装木制风叶转动送风,太子还说等钢铁出炉后改用铁制鼓风机,主轴上还要安装轴承。什么是轴承?算了,问也是白问,看到实物以前讲的再明白也想象不出来。

    李弘冀先仿造改造了一座日产十余吨的小炼铁炉进行试验,填装铁矿石、焦炭、点火、送风。

    跟预想的一样,点火后一次成功。铁水从出铁口缓缓流出,众工匠按照李弘冀的安排拖动砂模浇铸成一个个生铁锭。

    跟传统炼铁不一样的是矿石和焦炭可以从炼铁炉上端的送料口不断填入,操作人员只是定时从废料口捅出炉渣等废弃物、定时用砂模从出铁口接盛铁水铸成铁锭。

    从几处铁矿抽调过来炼铁的众匠师从未见过这种炼铁炉和这种炼铁方式,仅仅半天功夫就浇铸出百余个百斤左右的铁锭。工部尚书章仁辅从第一炉铁水流出就惊讶的瞪大了双眼,他没想到太子竟还有如此能耐,要知道全唐(南唐)七八个大小铁场一年出铁不足二百万斤。(古代炼铁主要是用木炭,木炭生产周期长产量低是影响铁产量的主要原因。古代没有炼焦工艺,原煤直接炼铁含硫量高、铁质生脆受工艺限制无法根除故而使用不多)

    难怪圣上下旨让所有铁矿暂停生产,仅这一个炼铁炉就足以取代全唐的铁场。从太子给他看的规划图上可以知道,此处还有四座炼铁炉和两座炼钢炉。

    什么是炼钢炉?能把矿石炼成钢的炉子?真要是能直接练出精钢不就颠〇覆了“百炼成钢”吗?

    精铁已经需要靠铁匠无数次将铁回炉烧红再经过无数次锻打才能成为精铁,要想锻制精钢则需要更多次回炉和锻打。

    炼钢炉的图纸章仁辅已经看过,但是真没看明白。太子在给工匠们讲解炼钢炉构造时他也听了,却还是一知半解。他可是“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工部尚书”,也算是太子的老师之一,却不知道太子是从哪儿学来的这门绝技,这可是会踢翻全唐铁匠及烧炭百姓的饭碗的独门绝技。

    还好,当今皇上和太子宅心仁厚,在下圣旨命铁厂停工的同时还“雇佣”所有铁匠、烧炭百姓自愿来新铁场、煤矿做工,在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没有无偿征役已经是皇恩浩荡了,还有偿雇佣、还自愿。这还是自己那个冷血无情的“学生”吗?

    就连李璟也认为能知道体恤百姓是好事,问题是素来冷血的太子什么时候变成菩萨心肠了?

    更让章仁辅想不到的是炼钢炉砌成后太子竟然亲自钻进去查验,亲自指导工匠修复改正,个别地方还手把手的教授工匠操作并仔细讲解。

    炼钢炉比炼铁炉复杂的多,炉膛上端还专门用耐火砖、陶瓷管铺设的管道通向炉膛下端,太子说是利用加热空气提高炉膛温度云云,反正都是一些大家都听不大懂的道理。

    跟炼铁炉一样,李弘冀指导木工做了用于填装原料、燃料的料斗,并有灵巧的机关操作,可以使工匠工人远离炙热的炉膛。

    在炼铁炉、炼钢炉还未建造的时候太子就开始挑选操作工,并把写了几大张纸的“操作条例”“安全条例”让他们背诵,并一字一句的讲解让大家理解。太子也真有耐心,在炼铁炉点火时又让当班人员背诵讲解一遍,每逢换班都是如此。

    这不,炼钢炉就要点火了,太子让所有操作工都背诵讲解条例,并吩咐当班“炉长”时刻注意安全。

    点火、送风。

    大约一个多时辰,钢水出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