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绕不过去的老俗套
“爹爹、爹爹,娘亲叫你去沐浴更衣。”
下人们早已准备好了一切,众大臣刚离开东宫俩孩子便叫喊着跑了进来。
不需要刻意强调,听到孩子叫喊的一瞬间李从冀便非常自然的进入了角色——自己就是李弘冀,眼前就是他三岁的女儿梦琪、和四岁儿子仲昊(妻妾子女史书无记载纯属杜撰,李煜二子名曰仲寓、仲宣故取仲字)。有点怯生生跟在后边的是仲瀚(六岁)、梦涵(七岁),再往后是他的妻子、太子妃徐雅,侍妾、侍寝丫鬟嘉瑶、晴儿、双儿、巧儿、紫柔、紫萱。
东宫上下都知道他得了失心疯,太医们也告诉过她们殿下能不能想起往事全得看造化,也许殿下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能回想起些许往事。众女小心翼翼的簇拥着他来到后院,嘉瑶、晴儿搀扶着他进入厢房,尽管还没到冷天,屋内的木桶已然热气腾腾。
李从冀刚开始还有一丝尴尬,因为长大后还从未有人帮他洗过澡。
尴尬仅仅持续了一瞬间他便又进入了李弘冀的行为模式:自小到大一直是丫鬟们帮他洗澡的,就连在行军打仗在军营也是由书童安然、安康帮他洗的。
看来自己必须得彻彻底底的成为李弘冀,否则以后的日子还真的没法过。
他闭目遐思坐在木桶里任由嘉瑶、晴儿帮他洗浴,李弘冀的“记忆库”可以任由自己打开,就像太医帮他把脉即刻知道他是吴延绍一样,嘉瑶、晴儿帮他脱衣服时他便想起自十二岁起就由她俩服侍自己,那时她们好像才十三四岁,之前是跟着嬷嬷打下手的,也就是实习生。
安然、安康是七岁便入府陪自己读书习武的,还有几个孩子可能因不够机敏月余便被刷下。想到这里他便轻声吩咐:“拿笔来”
“殿下,这……”
好在已经洗的差不多了,嘉瑶晴儿帮他穿好衣服便直奔书房。
摊开一大张宣纸拿起毛笔、龙飞凤舞片刻功夫一张简略的南京地形图便一气呵成。
东城门距护城河吊桥三十五步,钟山主峰海拔448.9米,握笔画功、城墙、军营记忆是李弘冀的,城区卫星图、现代地图绘制记忆是李从冀的,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水乳交融没有任何障碍。
放下毛笔来到院中,看到屋檐下的兵器架也没有任何稀奇和违和感。
枪、棍、刀、剑、拿起来、舞起来都挺顺手,自我感觉绝对良好。
其余兵器也不必试了。
李从冀高兴的跳起来:“哈哈,我就是李弘冀,我是双系统了!”就地打滚然后一跃而起,接着腾空一跃就是一个后空翻。
他抱起刚满三岁的女儿梦涵亲了一口转了两大圈。
然而却没有喝彩声,连抱在怀中的女儿都有点诚惶诚恐的看着他。
他吓着女儿了!孩子们怕他!他的反常举动当然令大家不知所措。
李从冀突然想起“弘冀为人沉厚寡言”,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特别是近年的皇储之争使他更加冷酷无情。
还好,除了安然安康外没有其他下人们在场。
唉,当太子也累,时刻都得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一不留神真情流露就可能被众大臣指责为“太子失德”,轻则被父皇一顿训斥、重则太子被废。看看人家******多潇洒,白宫内一样可以躺在地上逗小孩子玩,没有人指责他有失总统身份。
晚餐后,书房。
双儿、巧儿怯生生的站在李弘冀旁边,她们发现太子醒来后说话的语气温和了许多,也不像往日那样整天紧绷着脸令人望而生畏。最反常的是太子在饭前接过晴儿递过的筷子、饭后自己端上茶杯和刚才递过毛笔时竟然说“谢谢”!这可是连太阳打西边出来也没遇到过的事情。
太子大病初愈……不对,太子自醒来后根本就不像病人!
可…一切总觉得有点怪怪的,但绝对不是太医们说的失心疯。
什么是煤?什么是玻璃?看着太子在纸上写着“青龙山煤矿、凤凰山铁矿、梅山铁矿、陶瓷厂、玻璃厂……”而且每张纸上只写一个。双儿巧儿大为不解也不敢询问,只是及时拿开写好的纸张。
“清朝时青云山一带已经有了很多小煤矿,矿脉应该很浅……”李弘冀自言自语
这些内容是以前在论坛里大家讨论穿越后如何发展时查阅过的资料,从战国到明清无所不穿,最“理想”最热门的便是唐、宋、明,也有不少嚷嚷着要救李煜小周后免遭赵广义荼毒的人。虽说当时看过就忘但这会儿都清晰的浮现在脑海里。而“李弘冀”的记忆里也非常及时的给他提供了这些地方的大概地理位置,但地貌特征非常模糊基本上没什么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些地方除了有几处破败的屋舍外大多还都是荒无人烟之地,必须得实地查看才能制定方案。
这年头没有大型机械、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所有工程都得靠人工来做,百姓的负担本来就重不能再征用劳役,可雇佣的话又需要巨额的资金。
嗯,让士兵来做!
各军中也都拖欠军饷好几个月了,补齐军饷再适当给一些补贴比雇佣民夫省钱。从“省”下来的百万贯岁贡中拿出一半应该能够这几项工程的启动资金。
虽说李弘冀让父皇延缓周廷岁贡不必担心周军南侵,但他却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赵匡胤正在虎视眈眈寻找机会,说不定会以此为借口举兵南下,把黄袍加身的舞台换到南边也有可能,可能性虽低但不得不防。不过他还是真心希望蝴蝶翅膀别扇的太厉害,希望暂时别扰乱历史进程,他还等着李筠、李重进跟赵匡胤掐呢,只有他们两败俱伤自己才能给自己减轻点压力。
冷兵器时代拼的就是人力,扩充军队耗费钱粮不说,短时间内根本不能形成战斗力。一般的步兵最起码也得经过一两年操练才能初步达到列阵对抗,想“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没十年八年的功夫绝对不可能;骑兵则需要更长时间。当然,守城除外,只要有力气就行,像郭靖那样的弯弓射大雕也只有小说中才有。
火器兵就简单多了,经过简单训练,几个月就能成军,前提是得有合适的火器。
既然现在准备动用大量的士兵去开矿就必须得用火器来增强防务力量,比如密集发射时可以“冒充”喀秋莎的两响炮。
因时空差异激活了记忆就是方便,需要什么资料根本不用检索,无论想到什么,相关内容便一起闪现在脑海里,比电脑方便多了。
特别是刚想到穿越小说中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假想,马上便涌现出相对“科学客观”的论证、原理、可行性报告以及制造工艺。此刻李弘冀才后悔以前看的书不够多、知识面不够全面——因为他的这个“资料库”仅限于他以前看见过的书籍、浏览过的网页。
比如逃离2012穿越到后周那本荒诞小说就非常的不靠谱,迷信世界末日也就算了,还准备了那么齐全的物资,你怎么不带艘航母、造个诺亚方舟过去?但里边的升级版两响炮创意还是不错的,简单易行实用性强,在这冷兵器时代绝对是大杀器,还有他们的玻璃工艺也可以借鉴。尽管火药、钢铁、玻璃已经老俗套了却必不可少,是绝对绕不过的坎。
难,太难,真不知道那些空手穿越白手起家的人是怎么做到的,身为“大唐”太子的李弘冀拿起笔想先制定一个最简略的初步规划竟无从下手。
思索了半天,认为还是先从两响炮做起,毕竟安全防务最重要,而且原材料计划都是现成的——各军的纵火兵都常备有大量的火硝、硫磺、猛火油,无论是袭击打劫敌方粮草还是战败逃走,对带不走的巨量物资都是纵火烧毁,尽量不给对方留下。
但记忆库中并没有两响炮的制作工艺,其相关介绍和成分比例也都是小说中的,仅能作为参考,具体数据还得从试验中总结。
虽说两响炮制作并不需要精确的尺寸,成分比例用现有的量具足以解决,但作为一个操作机床八年的理工科毕业生,很清楚度量器具精度的重要性。
天平、游标卡尺自己可以画出图纸然后找手艺精巧的木工、并现场指导他们制作,但度量的基准单位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从汉代一斤250克到宋朝一斤680克;各朝代的一尺从17厘米到33厘米,差距之大根本不能用误差来形容。
无论是米原尺的“沿着地球本初子午线从赤道到北极距离的1000万分之一”还是“光在真空中299792458分之一秒所走的距离”对于李弘冀来说都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做到,水摄氏4度每升质量为1000克也就无从谈起。
思索了半宿毫无头绪。
“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半梦半醒的朦胧中,李弘冀想到了以前在网上看到的李煜的墨宝中的玉镇纸,据说李从嘉登基后曾据此改名为“李煜”。
这是李煜婚后周家送给他文房四宝时附带的两块玉镇纸之一,此物长285mm,宽35.5mm,高25.2mm,重815.85克。勉强可以做尺子、砝码的基准参照物,最起码也算是毫米级和0.1克级的参照物。
嗯,明天就去回访“六弟”,礼尚往来,不管怎么说人家也是携全家先来吊唁后来探望过的,真希望能够改变原时空中李煜畏兄如虎、如鼠见猫的状况。
(本章完)
下人们早已准备好了一切,众大臣刚离开东宫俩孩子便叫喊着跑了进来。
不需要刻意强调,听到孩子叫喊的一瞬间李从冀便非常自然的进入了角色——自己就是李弘冀,眼前就是他三岁的女儿梦琪、和四岁儿子仲昊(妻妾子女史书无记载纯属杜撰,李煜二子名曰仲寓、仲宣故取仲字)。有点怯生生跟在后边的是仲瀚(六岁)、梦涵(七岁),再往后是他的妻子、太子妃徐雅,侍妾、侍寝丫鬟嘉瑶、晴儿、双儿、巧儿、紫柔、紫萱。
东宫上下都知道他得了失心疯,太医们也告诉过她们殿下能不能想起往事全得看造化,也许殿下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能回想起些许往事。众女小心翼翼的簇拥着他来到后院,嘉瑶、晴儿搀扶着他进入厢房,尽管还没到冷天,屋内的木桶已然热气腾腾。
李从冀刚开始还有一丝尴尬,因为长大后还从未有人帮他洗过澡。
尴尬仅仅持续了一瞬间他便又进入了李弘冀的行为模式:自小到大一直是丫鬟们帮他洗澡的,就连在行军打仗在军营也是由书童安然、安康帮他洗的。
看来自己必须得彻彻底底的成为李弘冀,否则以后的日子还真的没法过。
他闭目遐思坐在木桶里任由嘉瑶、晴儿帮他洗浴,李弘冀的“记忆库”可以任由自己打开,就像太医帮他把脉即刻知道他是吴延绍一样,嘉瑶、晴儿帮他脱衣服时他便想起自十二岁起就由她俩服侍自己,那时她们好像才十三四岁,之前是跟着嬷嬷打下手的,也就是实习生。
安然、安康是七岁便入府陪自己读书习武的,还有几个孩子可能因不够机敏月余便被刷下。想到这里他便轻声吩咐:“拿笔来”
“殿下,这……”
好在已经洗的差不多了,嘉瑶晴儿帮他穿好衣服便直奔书房。
摊开一大张宣纸拿起毛笔、龙飞凤舞片刻功夫一张简略的南京地形图便一气呵成。
东城门距护城河吊桥三十五步,钟山主峰海拔448.9米,握笔画功、城墙、军营记忆是李弘冀的,城区卫星图、现代地图绘制记忆是李从冀的,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水乳交融没有任何障碍。
放下毛笔来到院中,看到屋檐下的兵器架也没有任何稀奇和违和感。
枪、棍、刀、剑、拿起来、舞起来都挺顺手,自我感觉绝对良好。
其余兵器也不必试了。
李从冀高兴的跳起来:“哈哈,我就是李弘冀,我是双系统了!”就地打滚然后一跃而起,接着腾空一跃就是一个后空翻。
他抱起刚满三岁的女儿梦涵亲了一口转了两大圈。
然而却没有喝彩声,连抱在怀中的女儿都有点诚惶诚恐的看着他。
他吓着女儿了!孩子们怕他!他的反常举动当然令大家不知所措。
李从冀突然想起“弘冀为人沉厚寡言”,喜怒哀乐不形于色,特别是近年的皇储之争使他更加冷酷无情。
还好,除了安然安康外没有其他下人们在场。
唉,当太子也累,时刻都得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一不留神真情流露就可能被众大臣指责为“太子失德”,轻则被父皇一顿训斥、重则太子被废。看看人家******多潇洒,白宫内一样可以躺在地上逗小孩子玩,没有人指责他有失总统身份。
晚餐后,书房。
双儿、巧儿怯生生的站在李弘冀旁边,她们发现太子醒来后说话的语气温和了许多,也不像往日那样整天紧绷着脸令人望而生畏。最反常的是太子在饭前接过晴儿递过的筷子、饭后自己端上茶杯和刚才递过毛笔时竟然说“谢谢”!这可是连太阳打西边出来也没遇到过的事情。
太子大病初愈……不对,太子自醒来后根本就不像病人!
可…一切总觉得有点怪怪的,但绝对不是太医们说的失心疯。
什么是煤?什么是玻璃?看着太子在纸上写着“青龙山煤矿、凤凰山铁矿、梅山铁矿、陶瓷厂、玻璃厂……”而且每张纸上只写一个。双儿巧儿大为不解也不敢询问,只是及时拿开写好的纸张。
“清朝时青云山一带已经有了很多小煤矿,矿脉应该很浅……”李弘冀自言自语
这些内容是以前在论坛里大家讨论穿越后如何发展时查阅过的资料,从战国到明清无所不穿,最“理想”最热门的便是唐、宋、明,也有不少嚷嚷着要救李煜小周后免遭赵广义荼毒的人。虽说当时看过就忘但这会儿都清晰的浮现在脑海里。而“李弘冀”的记忆里也非常及时的给他提供了这些地方的大概地理位置,但地貌特征非常模糊基本上没什么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些地方除了有几处破败的屋舍外大多还都是荒无人烟之地,必须得实地查看才能制定方案。
这年头没有大型机械、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所有工程都得靠人工来做,百姓的负担本来就重不能再征用劳役,可雇佣的话又需要巨额的资金。
嗯,让士兵来做!
各军中也都拖欠军饷好几个月了,补齐军饷再适当给一些补贴比雇佣民夫省钱。从“省”下来的百万贯岁贡中拿出一半应该能够这几项工程的启动资金。
虽说李弘冀让父皇延缓周廷岁贡不必担心周军南侵,但他却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赵匡胤正在虎视眈眈寻找机会,说不定会以此为借口举兵南下,把黄袍加身的舞台换到南边也有可能,可能性虽低但不得不防。不过他还是真心希望蝴蝶翅膀别扇的太厉害,希望暂时别扰乱历史进程,他还等着李筠、李重进跟赵匡胤掐呢,只有他们两败俱伤自己才能给自己减轻点压力。
冷兵器时代拼的就是人力,扩充军队耗费钱粮不说,短时间内根本不能形成战斗力。一般的步兵最起码也得经过一两年操练才能初步达到列阵对抗,想“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没十年八年的功夫绝对不可能;骑兵则需要更长时间。当然,守城除外,只要有力气就行,像郭靖那样的弯弓射大雕也只有小说中才有。
火器兵就简单多了,经过简单训练,几个月就能成军,前提是得有合适的火器。
既然现在准备动用大量的士兵去开矿就必须得用火器来增强防务力量,比如密集发射时可以“冒充”喀秋莎的两响炮。
因时空差异激活了记忆就是方便,需要什么资料根本不用检索,无论想到什么,相关内容便一起闪现在脑海里,比电脑方便多了。
特别是刚想到穿越小说中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假想,马上便涌现出相对“科学客观”的论证、原理、可行性报告以及制造工艺。此刻李弘冀才后悔以前看的书不够多、知识面不够全面——因为他的这个“资料库”仅限于他以前看见过的书籍、浏览过的网页。
比如逃离2012穿越到后周那本荒诞小说就非常的不靠谱,迷信世界末日也就算了,还准备了那么齐全的物资,你怎么不带艘航母、造个诺亚方舟过去?但里边的升级版两响炮创意还是不错的,简单易行实用性强,在这冷兵器时代绝对是大杀器,还有他们的玻璃工艺也可以借鉴。尽管火药、钢铁、玻璃已经老俗套了却必不可少,是绝对绕不过的坎。
难,太难,真不知道那些空手穿越白手起家的人是怎么做到的,身为“大唐”太子的李弘冀拿起笔想先制定一个最简略的初步规划竟无从下手。
思索了半天,认为还是先从两响炮做起,毕竟安全防务最重要,而且原材料计划都是现成的——各军的纵火兵都常备有大量的火硝、硫磺、猛火油,无论是袭击打劫敌方粮草还是战败逃走,对带不走的巨量物资都是纵火烧毁,尽量不给对方留下。
但记忆库中并没有两响炮的制作工艺,其相关介绍和成分比例也都是小说中的,仅能作为参考,具体数据还得从试验中总结。
虽说两响炮制作并不需要精确的尺寸,成分比例用现有的量具足以解决,但作为一个操作机床八年的理工科毕业生,很清楚度量器具精度的重要性。
天平、游标卡尺自己可以画出图纸然后找手艺精巧的木工、并现场指导他们制作,但度量的基准单位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从汉代一斤250克到宋朝一斤680克;各朝代的一尺从17厘米到33厘米,差距之大根本不能用误差来形容。
无论是米原尺的“沿着地球本初子午线从赤道到北极距离的1000万分之一”还是“光在真空中299792458分之一秒所走的距离”对于李弘冀来说都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做到,水摄氏4度每升质量为1000克也就无从谈起。
思索了半宿毫无头绪。
“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半梦半醒的朦胧中,李弘冀想到了以前在网上看到的李煜的墨宝中的玉镇纸,据说李从嘉登基后曾据此改名为“李煜”。
这是李煜婚后周家送给他文房四宝时附带的两块玉镇纸之一,此物长285mm,宽35.5mm,高25.2mm,重815.85克。勉强可以做尺子、砝码的基准参照物,最起码也算是毫米级和0.1克级的参照物。
嗯,明天就去回访“六弟”,礼尚往来,不管怎么说人家也是携全家先来吊唁后来探望过的,真希望能够改变原时空中李煜畏兄如虎、如鼠见猫的状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