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填词柳三变的那些事
字体: 16 + -

第7章 天赋初露

    刘氏收到柳宜的信件后,她那颗心终于尘埃落地。瑾记夫君的话,她想着给小刘三变教授一些温庭筠的诗词,但想想读温庭筠的《金荃集》很多词都是些男女之间的艳情,小孩子还是先让让他背诵理解一下杜甫的诗赋,今后又再给他们请个先生教授兄弟三人。刘氏对小刘三变很是宠爱,小刘三变长得很是眉清目秀,天生就散发着一种艺术家的气质。

    小刘三变很是聪明,对事物很细致,很多诗赋文章只要他看过几遍,就能记住。所以,刘氏很是宠爱这个小儿子。而且,小刘三变在每记住诗赋文章之后都会提出许多大人们都意想不到的问题。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引起了他对诗赋的极大兴趣。小刘三变曾问刘氏,“娘亲,杜甫不是一代诗圣吗?不是大文豪吗,为什么还住茅屋,为什么不跟我家一样住大房子呢?”

    “孩子,杜甫家贫困,没有钱怎么住的起这样的房子呢?”刘氏解释道。

    “他读了那么多书,而且还做过官,怎么会没钱,爹爹赶不上杜甫?为什么我们家这么有钱”小刘三变。

    刘氏很多时候都不知道,怎么跟他解释。

    一天,刘氏正给他读者杜甫的《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绍不知数”刘氏再给他解释道:“这里是讲的······是什么,”小刘三变

    “就是卖身的··········”母亲只好含糊的回答。

    “那他们···········,太可怜了”小刘三变

    “是啊,她们跟杜甫老先生一样,所以才会有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母亲顺势引说道。

    小刘三变,天资聪颖,很快就会了多次,而且一听就知道词的意境。有一次,刘氏坐在窗子前想念着远在治理黄河的柳宜,宜兴而至咛了一首小词。恰巧被小刘三变听到。

    “母亲又开始想念啊爹了~~~哈”小刘三变

    ”你又嘲笑您娘亲了,你不想吗?“母亲

    “想啊,可是爹爹让我学的词我还没有学完,我还不想”小刘三变

    ”变儿,你学的怎么样了,在过半年,你父亲就会回来了“母亲

    “变儿很多都会了,只不过有一地方我还是不清楚。”小刘三变

    刘氏虽然有一定的知识,但毕竟不是真正的读书人,虽会一些普通的诗文,精通女工,但毕竟不能真正的教授。

    跟远在河南治理黄河的柳宜,在书信上商量一番后,决定给小刘三变兄弟三人找个先生。柳宜家本就是一个大户人家,在当地也可以说小有地位。在加上柳宜如今以政府官员,请一个有知识的先生,不在话下。很快小刘三变,有了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这位老师叫尹轩,京都人士,曾经是南唐的最后一任状元,可惜当时正好赶上后唐灭完。后唐灭完还不是最惨的,后因为染上官司,最终逃到这里给大户人家做先生。

    一年多的时间,柳宜在河南治理黄河得到了很大的成效,后因范仲淹的亲自举荐,得到了宋太祖的重视。但毕竟柳宜还是一个降臣,仕途肯定会坎坷。离开家治理黄河的柳宜第一次会到家,他看着自己的三儿子,以初见开蒙,对诗词文章的兴趣,使他非常的欣慰。柳宜回到家的那一天,他是回来带着家眷到京都。

    柳宜:“今日回来,是受皇命来带家眷到京落户。”

    “我决定了,我先带着接儿和复儿先到京都,过个几年等事情平定下来在接你和变儿过去”。柳宜

    刘氏很是心疼自己的夫君,日思夜想的盼着回家,但最终又要离开,心里自然很不是滋味。“夫君,我们一直都相敬如宾,我也知道夫君这一次去时皇命难为,夫君在外没一个女人照顾,我着实不放心,我只希望能够照顾到夫君”刘氏

    柳宜“不可不可,你都去了,这家里的产业怎么办”

    “可你一个大男人带着两个孩子,在京都该怎么照顾自己”刘氏

    “婷婷,是我从小的丫鬟,要不让他跟你上京都照顾你”刘氏

    “不可不可,婷婷更我们一起上京都照顾我,况且她一个未出阁的女子,没名没分的照顾我,你让人怎么想,我坚决不同意”柳宜

    这时站在门前的婷婷,一下子怔住在门前,脸上露出羞涩的表情,转身踱步极快的出了门。柳宜夫妇看着婷婷出门,场面尴尬。

    刘氏不在争辩,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经决定的事情就不会和改变。

    “夫人,你放心,到京都我会好好照顾自己。”柳宜

    柳宜就这样,带着柳三复、刘三接到京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