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滚刀肉
字体: 16 + -

第7章 7章:神奇的汤药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刘太医的弟子岑二来禀报,说药已煎好,刘大夫挥了挥手,没有多说什么,岑二会意,这是让他给患者送去,于是便退出帐篷,盛了四晚汤药,放入食盒,送到隔离区。

    岑二自然不敢深入隔离区,而是把食盒交给看守在外面的士兵,士兵提着食盒来到距离隔离帐篷四丈远的地方,取出药碗,每隔三丈放一只,一字排开,然后退到原来的地方,对着隔离帐篷叫了声:“出来取汤药!”

    过了片刻,就看到胡大山和胡老汉夫妻先后钻出帐篷,胡大山和胡大海已确诊患上鼠疫,所以二人住在一起,胡老汉夫妻是分住不同的帐篷,一走出帐篷,胡老汉就激动得老泪横流,柳氏直接哭叫起来:“大山,大山你还好吧,大海还好吗……”说着就想朝胡大山那边跑。

    远处士兵纷纷开弓搭箭,厉声喝啸:“速速止步,否则当场射杀!”

    柳氏被这喝声一吓,再也不敢向前分毫,只能抹泪呜呜哭泣,胡大山看到父母这样,想到自己一家都染上瘟疫的惨况,不禁双泪直流,但他还不忘安慰父母:“爹,娘,我没事,大海也好着呢,就是身上没啥力气,我们都乖乖吃药的,听说这是太医开的药,那可是给皇帝瞧病的郎中,是天底下最厉害的郎中,我们很快就会好的……”

    那些士兵看到他们家的惨状,也十分同情,但他们是上过战场的军人,早已练就了铁石心肠,他们深知瘟疫的可怕,出声催促:“速速先后取药回去喝,莫要待在外面太久!”

    胡大山闻言先过去取了两碗药,返回帐篷,胡老汉和柳氏也一前一后去取了药碗,他们自然也知道瘟疫治不好,可为了那么一丁点希望,回去后还是把药喝了个精光。

    胡大海今年才十岁,正是爱玩的年纪,然而现在他只能浑身无力地躺在草铺上,身上脸上布满了灰暗的斑点,恐怖而又瘆人,胡大山的手臂上也已经出现了这些斑点。

    胡大海已无力下床行走,喝药都是由胡大山喂的,胡大海喝完药,抬头望着胡大山,满脸愧疚地说:“哥,对不起,我害你也染病了。”

    胡大山挤出一丝笑容:“笨蛋,你是我弟,你怎么会害我,不要胡说哩。”

    胡大海悠悠地望着从帐篷缝隙钻进来的阳光,悠悠地问:“哥,咱们会被烧死吗?”

    胡大山浑身一震,泪水再次奔涌而出,他终究还是怕死的,毕竟他才十二岁,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还尚未开始,竟然就要结束了,而且是以这种残忍的方式,他心中暗暗决定,倘若真要将他们烧死,他一定要想办法先杀了弟弟,然后再自杀,免得受那火烧的痛苦。

    “哥,你哭啦。”胡大海抬头看到胡大山流眼泪了。

    胡大山抹去泪水,强笑道:“哥没哭,只是沙子吹进眼睛里了,你先睡觉吧,这是太医开的药,很灵的,睡一觉醒来就没事了。”

    “嗯。”一向调皮的胡大海在生死关头终于变得乖巧起来,躺下闭眼开始睡觉,其实他一点都不困,一点睡意都没有,因为他都睡了五个时辰了,但他知道哥哥照顾自己会很累,自己睡觉的话会让他轻松点。

    不过不知道怎么回事,他躺了一会儿,真的有点犯困了,不知不觉间竟睡着了。

    当胡大海醒来的时候,已是傍晚,帐篷内显得越发昏暗,他缓缓起身,发现身体竟然有了些许力气,不像上午的时候那么虚弱了。

    此刻胡大山正在另一张木榻上休息,他似乎做了什么不好的梦,眉头一直皱着,胡大海见自己的哥哥在睡梦之中都眉头紧锁,心中愧疚之感更深,年幼的他不禁生出一个念头:是我害了我们家,我是灾星。

    原本就没有经历过什么事的胡大海一时间钻了牛角尖,轻轻下床穿上破布鞋,蹑手蹑脚地走出帐篷。

    他刚走出帐篷,外面的巡逻士兵便发现了他,立刻就有人抬起弓箭对着他,冷声大喝:“瘟疫患者,不得随意走动,回去!”

    胡大海咬了咬牙,鼓足浑身的勇气,就朝那些士兵走去,他这是找死!

    “找死”通常是用来骂人的,然而在这里不是,他就是真的想死,然而他没有自杀的工具,也没有自杀的勇气,唯有借助这些士兵的手杀了自己,他认为这是自己应有的惩罚,一个十岁的孩童生出如此想法,不禁让人觉得可悲可叹又可敬。

    “停下脚步!不然我们射箭了!”士兵大声呵斥,然而并没有什么用,胡大海紧咬牙关,一步一个脚印向前,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腿在发抖,只是简单的走路而已,却耗尽了他所有的勇气和力气,就连那些士兵都震惊了,他们不知道这孩子到底想干嘛。

    “大海!回来!”胡大山被刚才的喝叫声惊醒,冲出了帐篷,见胡大海居然做出找死的举动,大叫一声就冲了上来,一把将胡大海扑倒在地。

    胡大海勉力挣扎,口中兀自叫着:“让我死吧,都是我害了你们,我对不起爹娘,我对不起你,都是我害的,咱们家的人都要死哩……”他说到最后,已经泣不成声。

    胡大山好不容易才按住他,忽然震惊地问:“大海,你哪来的那么大力气?”

    胡大海被他一问,竟忘记了哭泣,抹泪道:“我本来就这么大劲儿啊。”

    “我不是这个意思!”胡大山想了一下措辞,又问,“你不是因为瘟疫浑身无力吗,都不能下床走路了,现在怎地有力气了?”

    胡大海懵懂摇头:“我也不晓得。”

    就在这时,三个官差提着几只食盒远远走来,老远就高声道:“吃饭了,吃晚饭了。”

    三个士兵迎了过去,接过食盒跑了回来,留下两只食盒做晚饭,另外三个送到帐篷区,这是胡家四口的晚饭,其中有个食盒是他们该喝的药。

    胡大山和胡大海拎走一只食盒,端走两碗汤药,剩下的两碗没过一会儿,胡老汉和柳氏出来端回了帐篷里。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巡逻士兵们刚刚换岗不久,就听到胡大山的声音从帐篷里传过来:“太好了,大海,我们身上的瘟斑褪了!”

    接着便只见胡大山兴奋地冲出帐篷,对着十几丈外的帐篷高叫:“爹,娘,我们身上的瘟斑褪了!”

    这句话就像在平静的河面丢入一颗石子,溅起层层涟漪,胡老汉和柳氏全都兴奋地冲出帐篷,站在门口激动地问长问短,而刚换班的士兵们则是一脸懵逼状,领头的那个士兵让其中一个兄弟去向刘太医报告情况。

    这边离医帐很近,刘太医和另外两个大夫一听说这事,赶忙放下手里的事情,赶忙穿戴上防疫装备,火急火燎地冲到了隔离区,果然看到胡大山还有胡大海正跟父母隔着老远聊天,那精神头完全不像染了瘟疫的人。

    刘太医打断了他们的聊天,走近一些,仔细观察胡大海,发现他身上瘟斑果然消退了大半,颜色也变淡了许多,这正是疫病减弱的征兆。

    刘太医心中一激动,加紧往前几步,来到胡大海的跟前,抓起他的手腕诊脉,胡大海看出来他是大夫,眨巴着眼问他:“老先生,我的病是不是快要好了?”

    过了一会儿,刘太医忽然松开胡大海的手,双眼发光,激动自语:“那药果然管用!果然管用!”

    说完一路狂奔回来,边跑边叫:“成了!成了!这药果真管用!”

    曹大夫和洪大夫一听这话,顿时激动得老泪直晃,连声直呼:“太好了,太好了,有救了!大唐百姓有救了!”

    刘太医跑到他们面前后,先对岑二交代:“多煎点这药,给他们改成一日三剂,同时,给村士兵和乡亲们也服用此药,有疫治疫,没疫也可以防万一。”

    “是!师父!”岑二颔首领命。

    洪大夫想了想,提议道:“刘太医,既然这汤药如此神奇,咱们不如奏报上去吧。”

    刘太医仔细想了想,捋须缓缓道:“请功还为时尚早,咱们再等一两日,且看后续效果如何,若是报错了喜讯,只怕咱们三人全都人头不保。”

    洪曹二人闻言纷纷点头,暗叹刘太医果然是官场中人,对于此道要比他们精深得多,看得也比他们透彻。

    其实刘太医说得确实在理,瘟疫不是一般的疾病,有些药虽然能使瘟疫症状减轻,却不能根治,也就是常说的治标不治本,倘若他们把喜讯报上去了,最后却没能治好瘟疫,大喜大悲之下,李世民不剁下他们的人头压压惊那就不叫天可汗了。

    刘太医说完又道:“虽然还不能确定这药是否能根治鼠疫,不过目前来说情势喜人,希望还是很大的,这献方之人,有必要见上一见。”

    曹大夫点头微笑:“说得对,我也很想见一见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呢。”

    “走,先回医帐。”刘太医说完带着他们回到医帐,然后唤来士兵,让他通知王元泰,带献方之人来见自己。

    李浩正在睡懒觉,被一阵激烈的砸门声惊醒了,就听到王元泰在门外急切叫唤:“李浩,李浩,开门!快开门!”

    李浩起身,揉着惺忪睡眼打开门,只见王元泰一脸焦急站在门外。

    王元泰一看到他,就惶急地问:“你的药不会有问题吧,刘太医要见你。”

    李浩不满地说:“你不咒我就要死是吧,你的药才有问题呢!”

    王元泰瞪大眼:“那为何刘太医要见你?”

    “或许是我的药生效了呢!”

    “你别闹了,这可是瘟疫啊!你以为你的药是仙方吗,这么快就生效……”

    “别哔哔了。”李浩不耐挥手打断他,“带路,我去见见那个刘郎中。”

    “是刘太医!”

    “这么较真干嘛,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