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滚刀肉
字体: 16 + -

第4章 4章:瘟疫忽起

    至元真人仿佛早料到他会如此吃惊,并未多说什么,只是淡定地望着李浩,等待他发问。

    果然,李浩震惊了片刻之后,急声问道:“那人是谁,他在哪?”

    至元真人缓缓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为师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李浩急道:“那他叫什么,长什么样儿,你告诉我,我去找他。”

    至元真人轻轻摇头,叹息道:“此人若是藏起来,任何人都找不到他,为师暂时不能告诉你他的姓名……为师劝你一句,此人你还是不见他为妙。”

    “为什么!”李浩激动大叫,“他也是从未来世界穿越来的,他是……他很可能跟我来自同样的时代!”

    至元真人缓缓道:“他曾经跟为师说过他所在的那个时代,你也跟为师说过你所在的时代,为师辨证了一下,确定你们来自不同的时代。”

    李浩急得抓耳挠腮:“你就不能把那个人的情况告诉我吗,我真的很想见他。”

    至元真人忽然露出凝重之色,肃然道:“此人性情有点偏激,喜怒无常,你若是见到他,他有可能会与你把酒言欢,也极有可能二话不说就将他一刀杀死。”

    “啊!”李浩闻言瞠目结舌,“这是为什么?我又没惹他!他为什么要杀我?”

    “因为你和他一样,来自未来世界。”至元真人淡然回答。

    李浩彻底无语,他感觉至元真人不像是在骗自己,既然另外一个穿越者是个恐怖分子般的危险人物,李浩便不敢再追问了。

    山中的日子艰苦又枯燥,李浩还要忙着种田,为啥种田,因为要他要试验自己带来的各种粮食和蔬菜种子啊,中国古代可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粮食可是大事,李浩有先进的农作物,自然要好好利用起来。

    山里的日子并不是与世隔绝的,他每个月都会跟裴渺去山下村镇里卖药材,遇到有人生病的话还可以帮忙诊治一番,裴渺的医术已经得到至元真人的真传,基本药到病除,远胜那些游方郎中,他们师兄弟二人在附近的村庄和小镇里颇有名望,村民们都称裴渺为小神医,称李浩为白眼小道长,为啥会获得这么一个奇葩称号呢,因为李浩这货没事老喜欢翻白眼。

    李浩对于这个称呼不怎么喜欢,首先是因为很不好听,其次,因为他不是道士,只是因为身材小,穿上了裴渺小时候的道服而已,他曾经不止一次要求买几件新衣服,然而裴渺一听到这个提议就把头摇成拨浪鼓,理由很简单,赚钱不容易,钱要省着花,李浩忽然发现他很有守财奴的潜质。

    一晃已经到了贞观八年,李浩也到了开始发育的年纪,身材长高了不少,脸上的婴儿肥褪去了少许,渐渐显露出棱角,越发俊气,他每次对着镜子水看自己影子,然后再翻出手机里前世的照片一对比,发现穿越之后还真的有点整容效果,比以前帅了好多,就是满脸稚气未消,这个让他很不满,于是乎,他开始养成了臭美的习惯,每天会拿着镜子照来照去,各种挤眉弄眼摆造型,乐此不疲。

    今天是个很平常的日子,李浩吃完早饭后就坐在前院手拿继续挤眉弄眼,这是他每天的日常,就跟大姨妈一样,非常准时,他正撅嘴对着镜子摆萌萌哒的表情时,裴渺从关牲口的侧院走了出来,气呼呼地道:“师弟,你今天下山一趟。”

    “干嘛?”李浩继续照镜子挤表情,眼睛都不带瞥一下的。

    “可别提了。”裴渺气恼地说,“驴蛋又不老实了,把驴棚给踹坏了,每年到这个时候就闹腾,还是大黑乖,从来都不闹。”

    大黑是他们养的一头牛,李浩耕地必备的好帮手。

    李浩一边对着镜子整理刘海,一边说:“这也不怪它啊,它这是思春想母驴了,呀,有颗青春痘!”他忽然发现刘海下面藏着一颗青春痘,有挤逗强迫症的他怎么能放过这罪恶的痘痘,搁下镜子,双手就跟脸上的青春痘开始较劲。

    裴渺走到石磨边,在李浩对面坐下,道:“所以我想让你带驴蛋下山去找母驴配个种啊。”

    他说完还小声嘟哝,“唉,真不懂,母驴有什么好的。”

    听到这话,李浩笑了,连青春痘都忘记挤了,一脸坏笑地望着裴渺:“师兄,这你就不懂了,对于驴蛋来说,老胡家的那头翠花就是个大美女,跟翠花配个种,它能激动得三天睡不着。”

    裴渺两眼一翻:“女人有啥好的。”

    李浩:……

    最后李浩还是骑着驴蛋下山了,因为裴渺要去采药,没空下山,这次是他独自一人下山的,反正这四年来他已经下山很多趟了,熟门熟路的,走不丢。

    驴蛋一路很激动,很亢奋,跑的好快,都快赶上马的速度了,李浩被它颠得七荤八素,暗叹爱情的力量果然强大,想了想又觉得不对,这似乎还算不上爱情,顶多算是以年为周期的****不对,是一日情。

    七十里的崎岖山路,被驴蛋半天就颠完了,李浩到达胡柳村的时候才刚过中午,望着背后的遥远的南陀山,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么快就到了。

    胡柳村有三十多户人家,其中十几家姓胡,十几家姓柳,所以叫胡柳村,村子南边有条河,叫金水河,金水河路过胡柳村的时候拐了个弯,通向西北边,正好把胡柳村围住,这条金水河很长,一直通到三十多里外的金水镇,金水镇因这条河而得名。

    金水河上有座小木桥,没有名字,由于年久失修,桥面木板已经断了好几根,李浩每次走在上面都感觉瘆得慌,提心吊胆地过了木桥,来到胡柳村头,迎面走来一个四十来岁的庄稼汉,这庄稼汉他认识,叫做王大黑,人如其名,皮肤黝黑,是胡柳村的外姓户。

    王大黑一见李浩,顿时开心打招呼:“哟,白眼小李道长,下山啦?”

    李浩虽然不喜欢这个称号,但他也不想得罪人,礼貌地回以微笑,点头:“嗯。”他本想说下山来给驴蛋找母驴来了,可想想这不是什么光彩事,就不说了,想说点别的,好像也没啥别的好说的,毕竟大家也不算太熟,干脆就傻笑吧。

    他虽然想应付过去,王大黑却不笨,按照以往经验,这个月份下山,还带着驴蛋,一下就猜到了李浩此行目的,笑呵呵地说:“胡老汉下地干活去了,你若想给驴配种的话,恐怕要去田里找他了。”

    李浩眉角抽了抽,顺便翻了个白眼,这人真不会聊天,干嘛非要扯掉老子的兜裆布,啊,不对,是遮羞布,咦,这两玩意有差别吗?

    经过了王打黑的好心提醒,李浩打算先去一趟田里找胡老汉,跟他先打个招呼,毕竟要上人家的驴,也得经过主人的同意嘛。

    可驴蛋一根筋,它就是要去胡老汉家,一人一驴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于是一场拔河比赛就此展开。

    李浩拉住栓在驴蛋脖子上的套绳使劲拽,驴蛋撅着屁股朝翠花的方向拖,双方力气差不多,斗了个旗鼓相当,李浩拽了半天也没拽动驴蛋半步,又气又急,破口大骂:“蠢驴!跟我走!再不听话,信不信老子让你变骡子!”

    驴蛋才不鸟他,没有人可以阻挡它去见翠花的步伐,一股狠劲充满全身,竟然拖着李浩一步一步艰难地王翠花的方向走去,那股为了约一炮而勇往直前的精神简直让人咋舌惊叹。

    就在李浩气得破口大骂的时候,后方忽然传来“哒哒哒”的急促马蹄声,只见一队衙差骑马冲了过来,足有六人。

    这队衙差策马刚过桥就看到了王大黑,纷纷掣缰勒马停下,一个领头模样的人,面朝王大黑,高声喝问:“胡柳村村正何在?”

    王大黑久居小村,见识自然小,甫一见官差,吓得就往后缩,现在还被官差问话,两腿直打颤,过度紧张之下,竟舌头发僵,说不出话来。

    “问你话呢!”那领头的官差,双眉一皱,不悦催促。

    “在……在……”王大黑竭力理顺了舌头,指着田地的方向,“在地里干活。”

    领头的官差喝令:“速速传他去村公衙!”

    “是……是!”王大黑结结巴巴回了句,相被狗撵似地飞奔而去。

    一行官差打发了王大黑,骑马超村子里走去,有两个年轻的官差看到李浩跟驴子拔河的场面,忍不住掩口偷笑。

    “啪”地一声,栓驴的绳子断了,驴蛋自由了,撒开蹄子欢叫一声,冲向胡老汉家,李浩把绳子怒丢在地上,卯足了劲在后面追。

    然而驴蛋的速度太快,转眼就冲进了村子,李浩屁颠屁颠跑到胡老汉家的时候,就听到驴鹏里传来急促的驴叫声,走近一看,驴蛋这货已经开始办事了,李浩一巴掌拍在自己脑门上,无奈叹息,为今之计只能先斩后奏了。

    驴叫声太大,传到了屋里,屋里走出来一人,是个十二岁左右的小男孩,穿着黑色旧布褂,手里捧一本破书,这是胡老汉的大儿子,胡大山,今年十二岁,胡大山见李浩站在驴棚外,走过来看了一眼,发现驴棚里多了一头驴,顿时就知道了李浩的来意,“李道长,多谢你来给我们家翠花配种。”说着还有模有样地朝着李浩拜了拜,不过动作生疏稚嫩,显然刚学会不久,而且一个小孩子,就应该天真烂漫,装得跟个老夫子似的,看着就让人不爽。

    “别!”李浩赶忙往旁边一跳,“咱说话要严谨,不是我来给你们家翠花配种,是我带驴来给你们家翠花配种。”

    胡大山眨巴着眼睛想了想:“有差别吗?”

    “当然有差别!”李浩瞪眼激动叫起来,“是我家蠢驴搞的事,不要往我头上扣屎盆子!你身为一个读书人,要讲道理对吧。”

    “额……”胡大山一脸呆萌,李浩实在太跳脱了,自己根本跟不上他的节奏,明明是要感谢他,却变成了扣屎盆子,感觉聊天无法继续了,他只能换个话题,问,“李道长,看到我爹爹了吗。”

    李浩摇头:“没瞧见,不过我在金水桥碰到了王大黑,他说你爹下地了,哦,对了,你爹好像是村正把。”

    “是啊。”胡大山点头。

    “那他现在应该去村公衙了,刚才来了一队骑马的官差,一进村便嚷嚷着要见村正,可不就是你爹么。”

    “官差!”胡大山闻言一惊,“我爹犯事儿啦?”

    “谁晓得哦。”李浩挑了挑眉,一脸坏笑,“说不定你爹偷看隔壁村的小寡妇洗澡被发现了……”

    “别胡说!我爹才不会干这般下流的事。”胡大山气得腮帮子都鼓起来了,两只大眼瞪着李浩,“你身为一个出家人,怎地这么没口德!”

    李浩见他生气,嬉皮笑脸地说:“我不是出家人,我只是穿着道袍的俗人而已,开个玩笑嘛,这么较真,太没幽默感了。”

    李浩那人畜无害的笑容瞬间让胡大山的气消了大半,李浩不忘提醒:“不去村公衙瞧瞧你爹么?”

    “哦,对。”胡大山拉着李浩就往村公衙跑去,李浩一路郁闷嚷嚷,“喂,你拉我去干嘛,又不是我爹犯事儿了。”

    村公衙在村在北边的荒地上,其实就是个破屋子,主要就是村里集合议事用的,平时都闲置着。

    村公衙的门前立着一块告示板,此刻的告示板上贴着一张告示,还印着公章,许多村民围在告示牌前议论纷纷,其实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不认识字,由村里的几个识字人告诉他们告示内容。

    李浩远远就看到这么多人,心里就猜到估计是出什么大事了,不然不可能有官府告示发到这么一个小村庄来,三两步就冲上去,拨开人群来到告示牌前,告示上的字不多,一会儿工夫就看完了,看完之后他震惊无比,良久才失神地自语了一句:“河南道闹瘟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