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
字体: 16 + -

第三十六章 赞赏杨维桓

    崇祯皇帝打量着一脸恭敬的方正化,手指轻轻的敲击着桌面,思考着该怎么怎样给方正化安排任务。要不要和方正化交个底?或者瞒着他?还是算了,让他去办事就可以了,没必要什么事情都让他知道。

    “方正化,那天的科场弊案你还记得吧?”打定了主意,崇祯皇帝抬起头看着方正化,沉声说道。

    果然是这件事情,方正化在刚刚崇祯皇帝提起的时候,早已经想到了这一点。方正化点了点头,声音严肃的说道:“回皇上,臣当然记得。”

    点了点头,崇祯皇帝笑着说道:“那你就去给朕查这件案子,查归查,只能在暗中查。”

    “暗中查?”方正化一愣,没想到崇祯皇帝会有这样的想法,不过也没什么大问题。以东厂的手段,查这点事情还是不是问题的,随即点了点头:“皇上放心,臣亲自去,一定将事情搞清楚。”

    “朕会派遣其他的官员在表面查,一明一暗,但是你不能让他发现你也再查。”崇祯皇帝看着方正化,玩味的说道:“要是让他把差事办得比你漂亮,朕可就没有赏赐了,反之,朕下旨赏赐。”

    方正化虽然没太理解崇祯皇帝的意思,不过还是躬身行礼道:“皇上放心,奴婢知道怎么做了。”

    “你明白就好!”崇祯皇帝似乎想到了什么,突然又严肃了起来道:“你可不能给他们拆台,你们互不干涉,明白吗?”

    “臣明白,臣不会让皇上失望的!”方正化极为有决心的表态,这次的差事对方正化极为重要,不但是第一次大的差事,而且还是和人比较。无论和谁比较,方正化都不想在这一次输掉。

    觉得差不多了,崇祯皇帝对着方正化摆了摆手:“行了,你下去吧!”

    “那臣告退!”方正化躬着身子退了出去,走到门口,见王承恩在外面,对着王承恩点了点头,便快步的离开了。

    王承恩看着方正化的背影,心中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转身走进了大殿,方正化走了,那就还是要他伺候崇祯皇帝。没想到刚走进去,便听到崇祯皇帝叫自己,赶忙快步的走上去。

    “王承恩,明日是不是又到了上早朝的日子?”崇祯皇帝看着王承恩,沉声说道。

    “回皇上,明日又到了上早朝的日子。”王承恩点了点头,心中暗想,难不成皇上要上朝了?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通知内阁,明天早上朕要上早朝,而且动静要大些。凡京城四品以上文官,三品以上武官,全都不可缺席。”

    “是,皇上,奴婢这就去传旨。”王承恩答应了一声,见崇祯皇帝点头,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这一天晚上,崇祯皇帝自己睡在乾清宫,早上起了一个早,在王承恩的伺候下用了早膳。打了一套太极拳之后,崇祯皇帝神清气爽的换上了龙袍,迈步向着金銮殿走过去,此刻崇祯皇帝的眼睛都闪着不一样的亮光。

    “皇上驾到!”王承恩站在台阶上,甩动着拂尘,大声的喊道。

    大臣们还是老样子,整齐的撩起衣服跪倒在地上,三拜九叩之后,大声的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崇祯皇帝笑着说道,语气轻缓而温和。

    等到大臣们站起来,王承恩又喊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这样规定的套路过去之后,是该到了说正事的时候了,不过大臣们没有一个站出来。今天这架势,明显崇祯皇帝是来办大事情的,谁也不想站出来当炮灰,没有弄明白情况之前,装傻才是最好的策略。

    崇祯皇帝有日子没上朝了,今天猛地上朝就叫这么多人了,肯定不正常啊!很多人的心里都在打鼓,等待着崇祯皇帝开口说话。

    “怎么都没人说话?难不成天下这么大,就没有什么事情吗?”沉默了良久,崇祯皇帝似乎有些不满,大声的说道。

    “启奏皇上,子曾经曰过:‘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说的是尧舜这样的上古明君,无为而治,只是面对着正南面坐着而已。”一个人站了出来,沉声说道:“所以现在天下太平无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转过头看着说话的人,崇祯皇帝一乐,居然是礼部尚书周道登。

    “臣觉得皇上圣明英武,乃盛世明君,堪比尧舜,才会有这般天下无事的情况。”周道登摇头晃脑的说着,最后居然还跪下了,神情颇为激动的说道:“臣为皇上贺,为天下贺,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心里感叹,拍马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显然周道登就是此道高手啊!

    看看这位,声情并茂,有理有据,说的那叫一个情真意切。崇祯皇帝在心里好奇,他说这话,他自己信不信?或者就是他的心里话?那不是读书读傻了吗?如果不信,这演技可真不错。

    崇祯皇帝突然笑了,对周道登说道:“周爱卿,朕想尧舜那个时候,肯定也有一群你们这样的贤臣,天下才大治的吧?”

    正所谓明君贤臣,大臣一时间都有些怪异,难不成这位少年天子喜欢拍马屁?怎么周道登这一番马屁,让崇祯皇帝如此高兴呢?管他怎么回事,皇上高兴的就是好事!

    众大臣连忙谦虚道:“臣等受之有愧,如此文武之功,全赖皇上洪福齐天,大明祖宗庇佑。”

    “你们也确实不配!”崇祯皇帝煞有介事的点了点头,态度认真的说道:“看来你们还挺有自知之明的。”

    一句话大臣们谁都没反应过来,刚想开口的谢皇上夸奖,瞬间憋在了嘴里。有的大臣已经喊出来了,连忙捂住自己的嘴,顿时咳嗽声响成一片。心中不由有些奇怪,皇上这是不按套路出牌啊!

    有的人反应比较快,瞪了一眼周道登,显然这位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

    “朕如此说,恐怕诸位爱卿心里还是不服啊!”崇祯皇帝冷笑着开口,伸手从桌子上拿起一份奏折:“不过没关系,今天有的是时间,朕可以慢慢说给你们听,咱们就先从这份奏折来说。”

    大臣们的心一下就提了起来,不断的盘算着,有的人冷汗都流了下来。

    “上这位奏折的,乃是都查院左都御史杨维桓杨爱卿,朕看也就杨爱卿是忠正耿直之臣。”崇祯皇帝赞许的看着杨维桓,沉声说道:“一心为国,敢于直言,不像某些大臣,整日想着溜须拍马。”

    “朕告诉你们,朕算不得什么上古明君,但是虚心纳谏的胸襟还是有的。”崇祯皇帝的脸色更加难看了,大声的说道:“君有过可以直谏,臣有过可以明参,虚与委蛇,捕风捉影,是为臣之道吗?你们是不是觉得朕年少,朕好欺负?”

    听着崇祯皇帝劈头盖脸的训斥,很多大臣都面不改色,也有一脸讪讪的。

    不过众人心里都会一个人极为不满,这个人就是杨维桓,你说你没事上什么破折子?这不是没事找事吗!你要是什么中正之臣也就算了,皇上不知道你杨维桓是什么德行,我们这些人还不知道?

    你装忠臣,你表决心,没有问题,可是你不能以邻为壑,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吧?有的人已经开始拿眼睛看向杨维桓了,不满之意极为明显。

    杨维桓也是一愣,怎么会这样?自己不过上了一份参劾冯铨的折子,写的也不是冯铨弄权而已。这样的折子一年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怎么就被拿出来说事情了?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出了。

    自己现在即便是辩解,杨维桓觉得都不一定有人相信,心中祈祷崇祯皇帝可别在说自己。

    认倒霉或许喝凉水都塞牙,杨维桓的话音刚过,他的名字再一次重崇祯皇帝的嘴里说了出来,杨维桓顿时一阵天旋地转,差点没晕过去。

    “朕要说的还是杨爱卿,忠正耿直,实心用事,敢于直言,朕非常的满意。”崇祯皇帝笑着看着杨维桓:“昨天东厂的人将抄魏忠贤家的东西送到了宫里,朕发现了一个不错的玉如意,朕就赏给杨爱卿,以示嘉奖,希望你们都像杨爱卿学习。”

    “臣等恭聆圣训!”大臣连忙说道,只不过语气略微有些怪异。

    崇祯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杨爱卿,你奏折里面说的事情,朕觉得非常重要,有必要查一查。”

    似乎没有放过杨维桓的意思,崇祯皇帝再一次将杨维桓叫了出来,手里挥舞着那份杨维桓的奏折。甚至还来了几次慢动作,很多大臣都死死的盯着那份奏折,想要看清上面写的什么。

    距离近的,眼睛好的,还真的瞄到了,虽然不知道写的什么,但是看到了名字:冯铨!

    原来如此!很多人瞬间明悟,原来这份奏折是参劾内阁首辅冯铨的。看来杨维桓是一个有想法的人,一时间大殿之上落针可闻。

    下大雪了,总是停电,先来一张,大家别忘了多加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