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
字体: 16 + -

第十九章 谁是天下最穷的人

    听了方正化的话,所有人都是心中一动,有人看了一眼李朝庆的尸体,猛然打了一个冷战。显然方正化在告诫众人,想要李朝庆死的并不是自己。

    出了方正化之外还有谁?答案不言自明,想李朝庆死的人很多,可是能够让李朝庆死的人却不多。

    “抄家?”封于修抬起头看着方正化,面无表情的问道:“家产可以抄没,人怎么办?”

    对于李朝庆家,封于修很清楚,虽然只是一个太监,可是在京城里面有大宅子。在自己的老家,田宅地产也不少,究竟要怎么做,需要一个尺度。封于修问的就是这个尺度,是做做样子抄了大宅,还是真的动手狠抄。

    方正化沉思了片刻,轻叹了口气:“先抄了大宅子,一应人等先羁押起来。”

    “是,督主!”封于修答应了一声,转身带着人走了,至于李朝庆的尸体,看也没看一眼。

    “咱家要对东厂进行一次清查,诸位准备好,咱家等一下从子科开始。”方正化目光从众人的身上扫过:“无论以前怎么办差的,现在这里咱家说的算,你们最好都记住这一点。陈凤,你带着人跟着咱家,哪里出了差错,咱家就整治哪里。”

    大堂里面落针可闻,众人噤若寒蝉,有的人额头上已经开始冒汗了。李朝庆殷鉴不远,谁也不想把命留在这里。

    “是,督主!”倒是陈凤没什么心里压力,抱拳当胸,大声的回答道。

    皇宫大内,崇祯皇帝眼睛眯缝着,静静的听着王承恩向自己奏报,直到王承恩说完,崇祯皇帝才缓缓的睁开眼睛:“临之以威,虽然是不错的手段,但是想要手下人办事,单单临之以威是不够的。”

    王承恩没有接话,他也没听出崇祯皇帝对方正化的做法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不过在这个时候,确实应该下重手,不打破旧有的,怎么建立全新的?”崇祯皇帝随即又淡笑:“看看成效再说,如果效果不错,那就让方正化施为去吧!”饶有兴趣看了一眼王承恩,崇祯皇帝揶揄的说道:“王承恩,你说太监有没有钱?”

    听了崇祯皇帝的问题,王承恩就是一愣,怎么问道太监有没有钱上来了?

    “那要看是什么钱,还要看和谁比!”王承恩心里不明白,索性刷一个滑头。

    笑着点指着王承恩,崇祯皇度佯作生气:“你是越来越滑头了,那朕就直说,你说李朝庆能有多少家产?”

    李朝庆的家产?王承恩偷眼看崇祯皇帝,见崇祯皇帝一脸揶揄的盯着自己,连忙尴尬的低下头。清了清嗓子才开口说道:“李朝庆不过是一个宦官,能有多少钱?即便是下面的人偶有巴结,也不会太多。”

    “那你有多少?”崇祯皇帝看着王承恩,突然来了这么一句,说完还盯着王承恩,一副不罢休的样子。

    说道自己,王承恩反而坦然了不少,气定神闲的说道:“奴婢当差这么多年,得到的赏赐加上俸禄,在有些下面的人送的礼,满打满算一千八百两。奴婢全都存着,想着哪一天老了,伺候不动陛下了。奴婢就拿着这些钱,买上一座宅子,买点地,回乡度晚年。”

    看着王承恩已经加深的抬头纹,崇祯皇帝走了龙椅,伸手拍了拍王承恩的肩膀:“如果人人都像你一般,天下就太平了。”

    “人和人自然是不同的,不过有一点总归是没错的,那就是要有所求。有的求名,有的求利,有的求权,总是要有所求的。”王承恩笑着接过话:“奴婢求得不过是伺候着皇上,看着皇上中兴大明,奴婢这一辈子也就没白活。”

    崇祯皇帝大笑了起来:“说的好,是人就有所求,不错,不错,这是明白话。”

    “谢皇上夸奖!”王承恩连忙躬下身子,又接着说道:“文臣所求致君尧舜上,杜甫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何尝不是杜甫的所求?皇上乃是天子,心怀天下,福佑万民,所求的才是天下太平。”

    “你可是越来越会说话了!”崇祯皇帝笑着先前走,抬腿迈出了大殿,伸了一个懒腰:“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做不到的事情,朕倒想做一做,哪怕一声都为此奋斗,朕也再说不惜。”

    “皇上生命如此,乃是天下之福,百姓之福!”王承恩连忙将马匹奉上,那神情仿佛崇祯皇帝已经是盛世明君,光耀千古了。

    摆了摆手,崇祯皇帝沉声说道:“朕刚刚登基,到现在还什么都没做,马匹就先别拍了。”

    王承恩笑了笑,不在说什么,静静的站在一边,他知道崇祯皇帝已经没有了谈话的兴致。兴致而归,皇上没了兴致,谈话也就到此结束了。

    沉默了良久,崇祯皇帝开口询问了一句:“朕的圣旨下给王在晋也有些日子了吧?他还没到吗?”

    在崇祯皇帝身边这些日子,王承恩早就已经习惯了崇祯皇帝的跳跃性思维,想了想关于王在晋的事情,王承恩开口说道:“快了,应该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虽然别曹公公晚了一点,也不会晚太多。”

    轻轻的点了点头,崇祯皇帝沉声说道:“一旦王在晋到了京城,就让他到宫里来,朕要见他。”

    “是,皇上,奴婢记下了!”王晨恩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加了一个心眼,回去要好好的了解一下王在晋这个人了。皇上不但下旨把他掉进京城,还第一时间就要见这个人,看来这个人不简单啊!

    对于启用袁崇焕,崇祯皇帝心里满是疑虑,更多的却是不放心。

    辽东是什么局面,崇祯皇帝心里非常的清楚,根本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打破的僵局。孙承宗在辽东虽然经营的有生有色,可是每年耗费的钱粮都在四百万左右。袁崇焕就更不用说,每年耗费的钱粮达到九百万之巨。

    虽然一部分是辽人屯田的军饷,可是另外一大部分还是来自于辽饷,每年五百多万两的加征,让百姓苦不堪言。

    小冰川期又是一个多发灾难的时期,百姓已经是苦不堪言了,朝廷还要加饷。朝堂上的官员,起居八座,田宅奢豪,吃一顿饭够老百姓活一年的。他们不交税,整日里管朝廷要钱,让百姓加饷。

    “如果穿越过来不是皇上,恐怕第一个造反的就是我啊!”崇祯皇帝沉吟了半晌,在心里轻叹了一句。

    王在晋!崇祯皇帝再一次想到了这个名字,大明已经烂到根子里面了,此时还纠结一个辽东,真的有意义?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每年耗费的辽饷就是五百万两,辽东耗费粮饷差不多一亿两白银。

    在三饷当中,辽饷最重,甚至一年加征了七百八十万两,剿饷一年三百万两。至于最后面的练饷,是一个让崇祯皇帝哭笑不得的一笔加饷。

    练饷,顾名思义是用来练兵的,朝廷那么多钱粮养兵,还要有一大比银子用来编练新军。到崇祯皇帝上吊自尽,恐怕也没见到新军出力。

    “王承恩,你说谁是天下最穷的人?”崇祯皇帝知道王在晋的事情急不得,满嘴苦涩的说起了钱的话题。

    “谁是最穷的人?”王承恩有些疑惑,皇上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沉吟了片刻,王承恩才说道:“奴婢还真没想过,要说天下最穷的人还真不好说,或许乞丐是天下最穷的人吧!”

    崇祯皇帝看了一眼王承恩,没有说话,转身向后走去,见王晨恩跟了上来,直接开口说道:“不用跟着朕,朕今天去田妃那里。”

    走出去几步,崇祯皇帝又停了下来:“你好好去帮皇后,要是皇后有什么差池,朕唯你是问!”

    “皇上放心,奴婢这就去!”原本还有些失落,可是一听到崇祯皇帝让自己去周皇后那边,王承恩顿时心花怒放,连忙躬着身子退了出去。

    来到慈宁宫,王承恩跪倒在地上给周皇后请安:“奴婢王承恩,见过皇后娘娘。”

    周皇后抬了抬手:“起来说话,是皇上叫你来的?可是有什么事情交代?”

    自从和崇祯皇帝谈过皇宫裁员的事情之后,周皇后一直都在制定计划。几日下来,可以说心力交瘁,幸亏崇祯皇帝早有预料,让周皇后去找张皇后等人帮忙,不然还真的忙不过来。

    “皇上怕皇宫事情繁多,特意派奴婢来给皇后娘娘打下手!”王承恩笑着一边从地上站起来:“皇后娘娘,奴婢有一件事情想问皇后娘娘。”

    对于崇祯皇帝的问题,王承恩心里还是没底,觉得还是要问问周皇后的好。作为崇祯皇帝的贴身太监,如果弄不明白崇祯皇帝在想什么,好日子也就到头了。看到周皇后,王承恩觉得问问周皇后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说说看!”周皇后看了一眼王承恩,也有些好奇,以前王承恩可不是这样,怎么这次如此表现?一时间到让周皇后有些好奇了,坐直了身子,等着听王承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