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
字体: 16 + -

第四章 进击的崇祯

    听了洛养性的话,崇祯皇帝面无表情,也没有开口说话,静静的坐在龙椅上沉思。

    洛养性则是一愣,实在是崇祯皇帝的反应出乎了他的预料,难不成有什么高人指点不成?在洛养性看来,崇祯皇帝年少,怎么可能会咽得下这口气?深谙帝王之术的皇帝就不会去追究魏忠贤。

    无论怎么说,魏忠贤伺候了天启皇帝那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果连一个善终也不给,岂不是说皇帝太过刻薄寡恩了?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崇祯皇帝对待魏忠贤的态度,直接决定的对待朝堂上其他人的态度。魏忠贤专权一时,朝堂上下只手遮天,现在朝堂上的人不巴结魏忠贤恐怕没有吧?要知道崇祯皇帝饶过魏忠贤的时候,多少人都松儿口气?

    轻轻的伸出手指,敲击着桌面,崇祯皇帝看着洛养性,眼睛微眯着。

    “看来这个皇帝真的不好当,或许皇上是所有人都想骗的人?”崇祯皇帝看着洛养性,心中不住的冷笑,这个洛养性果真不是什么合适的人选:“洛爱卿,你觉得这件事情该怎么办?”

    将皮球踢回给洛养性,崇祯皇帝等着看洛养性的回答,如果满意就先用几天,如果不满意,崇祯皇帝不介意让洛养性回家。

    洛养性有些迟疑,没想到崇祯皇帝又把皮球踢了回来,心中沉吟着,崇祯皇帝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做才好?崇祯皇帝登基不久,想要询问自己?又或者是试探自己?

    无论怎样,自己不开口也就是了,打定了主意,洛养性沉声说道:“兹事体大,臣请皇上乾纲独断。”

    一边的王承恩在心里叹了口气,转过头不在看洛养性,你倒是撤的干净,不沾因果,不得罪人。可是你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锦衣卫是做什么?那就是代替皇上做脏活的,说直白一点那就是背黑锅的。

    你把自己摘出去了,这个背黑锅的人就没了,那皇上还留着你做什么?

    崇祯皇帝笑着点了点头,自己前世看了很多文章,没想到那个时候憋的论文,到了这个时代倒有用了。魏忠贤看起来是被整倒了,可是朝堂上的那些人呢?大部分还是那些人,不彻底的将朝堂清洗掉,那么崇祯皇帝对朝堂还是做不到如臂使指。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就在做这件事情,可是没有心腹人,加上多疑和猜忌,结果自不用说了。一个识人不明的帽子戴在崇祯皇帝的脑袋上,绝对是摘不掉的。

    “魏忠贤!”崇祯皇帝淡然的笑了笑:“区区一个魏忠贤,还能难得住朕?魏忠贤一个老太监,朕和他计较,没得失了身份。”

    “行了,你退下去!”崇祯皇帝摆了摆手,示意洛养性出去,与这个洛养性,崇祯皇帝没什么好说的。

    洛养性再一次诧异之极,怎么这就让自己走了?难不成就这么放过魏忠贤不成?心里虽然疑惑,行动上却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毕竟崇祯皇帝已经开口了,洛养性自然不敢违逆:“臣告退!”

    对于魏忠贤一党的处置,崇祯皇帝几次改变态度,崔应元和孙云鹤这样的五彪,先是发配戍边,后来又改判死刑。

    皇帝一言九鼎,可是到了崇祯皇帝这里,朝令夕改已经是常事了。如果说这里是因为对阉党的仇恨,越想越生气,惩处一下也有可能。可是后来为了围剿流寇,崇祯皇帝先用杨鹤以抚为主,后来使用了洪承畴,在用曹文诏,再用陈奇瑜,复用洪承畴,再用卢象升,再用杨嗣昌,再用熊文灿,又用杨嗣昌。

    十三年当中,频繁的更换围剿闯军的将领,在这些将领里面,除了熊文灿外,其他的人全都表现出了出色的才干。然而崇祯皇帝用人存疑,朝令夕改,以至责无成效,皆功亏一篑。李自成数次大难不死,最后逃到了河南聚众发展。

    很多将领到了山西之后,对手下不熟悉,对当地情况也不熟悉,崇祯皇帝就让其尽快平叛。往往几月没有成效,撤职罢官就成了常事。

    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思考着自己前任的所作所为,自己要怎么才能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呢?需要心腹,与自己贴心的大臣。朝堂之上党争严重,看事情不看对错,只看是否同党。党同伐异如此严重,怎么可能做到如臂使指?

    看来成立帝党迫在眉睫啊!崇祯皇帝感叹了一句,看了一眼一边的王承恩:“锦衣卫里面,你觉得什么人可堪大用?”

    对于洛养性这样的人,崇祯皇帝是不抱什么希望了,要不是崇祯皇帝想亲眼看看,单凭记忆中这个洛养性后来抱了后金的大腿,自己就因该把他给干掉。现在倒是不能无罪而诛,但是锦衣卫这么紧要的部门,绝对不能掌握在他的手里了。

    对于崇祯皇帝的问题,王承恩一点也不觉的意外,刚刚洛养性对崇祯皇帝的试探,王承恩怎么会看不出来?

    “皇上,锦衣卫的人选,奴婢可不好给皇上出主意!”王承恩此时不过是一个太监,很多事情他不想参与,毕竟魏忠贤的事情刚过,王承恩也是要避嫌的。

    摇了摇头,看了一眼王承恩,崇祯皇帝突然想到不是还有一个东厂。

    “曹化淳到哪里了?”对于这个人,崇祯皇帝还是比较看重的,只不过曹化淳不适合做东厂的督主。东厂的督主不但要忠心,而且要心狠手辣,更要揣摩皇上的心思。

    “回皇上,在有两天曹公公就能进京了!”王承恩见崇祯皇帝突然问起了曹化淳,对崇祯皇帝的思维大跳跃有些吃不消,还是笑着回答。

    轻轻的敲打着龙书案,曹化淳的职位崇祯皇帝早就想好了,那就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

    以曹化淳的资历和能力,这个问题是没有问题的,在有王承恩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辅佐,问题应该是不大。东厂要用谁呢?崇祯皇帝突然想起了一个人,对着王承恩吩咐:“把方正化给朕找来!”

    “是,皇上!”王承恩虽然疑惑崇祯皇帝找方正化做什么,行动上却不敢有丝毫的迟疑。

    方正化,崇祯皇帝怎么把这个人忘了,要说谁最符合东厂督主的位置,方正化绝对当人不让。只不过崇祯皇帝不够宠信方正化,因为方正化不是信王府出来的,不过这个方正化的能力和忠贞都是没的说的。

    能够一个人在军阵当中砍死几十名鞑子兵,战死在乱军当中的太监,武力绝对不下于上将军。这就是方正化,忠心有加,武力超群,至于智谋,正是崇祯皇帝要测试的地方。

    时间不长,王承恩就带着一个中年太监走了进来,三十多岁的样子,看起来很年轻。身材算不得高大,白白瘦瘦的,这样一个人能够砍死几十个鞑子兵,人不可貌相啊!

    “奴婢参见皇上!”方正化有些不知道为什么,毕竟自己不是信王府邸出来的,皇上找自己做什么?

    “方正化,朕有事情交代你去办!”崇祯皇帝看着方正化,直接开口吩咐,至于方正化的疑问,自己可没有给他解释的义务:“朕得到锦衣卫的密报,魏忠贤带了几百名护卫,以及几十车金银珠宝离开了京城。”说道这里之后,崇祯皇帝就看着方正化。

    大脑不断的思考着,方正化对崇祯皇帝可不是很了解,但是他对官场可是很了解的。

    魏忠贤如此做法就是一种态度,一种表示自己退出权力争夺,到江南养老的态度。关键是皇上想怎么样,方正化一下子就找到了点子上。自己该怎么开口呢?划过去?方正化就没想过,崇祯皇帝找自己来,恐怕就是让自己背个黑锅。

    一下子方正化就想明白了,如果皇上不想动魏忠贤,那就当做没发生就好了。既然找了自己来,那就是不能看着魏忠贤如此离开。至于为什么让自己去,道理很简单,自己和皇上不近不远,对付魏忠贤绝对会得罪人的,皇上怎么舍得让王承恩去?

    “皇上,奴婢觉得此事极为不妥!”咬了咬牙,反正也没有退路,方正化只能硬着头皮上:“魏忠贤乃是罪臣,搜刮全都是民脂民膏。皇上宽宏大量,没有处斩魏忠贤,已经是天高地厚之恩了。没想到魏忠贤居然如此不识好歹,有负皇上圣恩,奴婢愿意为皇上分忧,前去处置魏忠贤。”

    崇祯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样的人还差不多,闻弦歌而知雅意,不用废话。

    “那你就去吧!”崇祯皇帝对一边的王承恩使了一个眼色:“朕会让王承恩配合你,有什么需要,你直接和王承恩说。”

    “皇上放心,奴婢定当尽心竭力,不会让皇上失望的!”方正化神色一正,皇上没有给旨意,只是让王承恩配合自己,显然是悄悄的进行了。心里面一叹,果然是要自己背黑锅,而且还不小,逼死魏忠贤,因为这件事情,恐怕自己要青史留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