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国之爱
字体: 16 + -

第72章 出征

第72章出征

只见从前到后,望不到头的战车战马,盔甲鲜明,旌旗蔽日,数不清的将士列队而行,手中矛戟闪着寒光。

昭华脸上惊讶之色一闪而过,心里闪过一个猜测,安静的一声不吭,他知道文康没耐性。

文康等着他惊讶询问,见他即不惊奇也不说话,果然沉不气,主动解释:“你现在在御辇上,正随十万大军往卫国前进。”

“什么?”昭华心思敏捷,很快反应过来。“你御驾亲征讨伐卫国?”

“没错。”

昭华说不出话来。文康一心扩张齐国版图,企图称霸天下,他是知道的,继位后灭了周边小国陈国和同国后,亲政后又灭了大国燕国,然后灭了小国魏国,接着肯定会向附近的小国下手,卫国就是其一,可是没见他做什么准备,事先也没露一点口风,照旧玩乐,难道是仍有戒心防着自己吗?还是太过自大?

再看这辆御车,华丽舒适,做工精美,车身用的是檀香木,不用焚香,就有隐隐香味持久不散。特制的小几上摆着盛茶点的银制碗碟,虽经颠簸却不滑落,想是下面有磁铁。精巧的架子固定在车身,陈设着书籍珍玩,矮小的家具,躺靠用的铺陈,脚下软厚的毛毯,无不舒适到极点,真不知道是打仗还是游玩来了。

昭华默不出声望向窗外,看着外面行进的大军,远处望去是绿油油的农田。

文康见他不说话,以为他生气,道:“生气了吗?难道怪朕没有早告诉你,可是你昨天醉得那么厉害,叫不醒。或者怪朕锁着你,锁着你是为了防你不知好歹企图逃跑,被侍卫砍了。”

“陛下言重了,我是什么身份,哪里敢生气,更不敢有逃跑的念头,只是不愿见到杀戳而已。”昭华淡淡地说着,两眼仍然望向窗外。

侍卫送上点心茶水。文康端起一只碗,道:“你还没用早饭,这是你喜欢的酒酿汤团。”

“不用劳烦陛下。”

“这一路上,你都要被朕照顾了,快张嘴。”

昭华看看被铐在一起的双手,皱皱眉,只得让他摆布了。

喂完酒酿,文康又拿一只蜜饯小枣喂进他嘴里,却不把手指抽出,昭华试图用舌头把侵入的手指推出去,结果软软的舌头在他指尖舔来舔去,文康只觉一阵酥麻直透脑门,下面的兄弟不争气的翘了起来,恨不得立即进入怀里人的温热体内,一路上看他的毫无防备的睡态已经让他难以忍耐,现在更是忍不住。只是身上的盔甲太重又碍事,他索性脱了盔甲,把昭华压倒,怕他叫出声来让车外的军士听到,用帕子塞住他的嘴。

昭华抗拒不得,心里一阵悲哀,只觉得自己好象一个供人随时泄欲的器皿,或是被人玩弄的玩具一般,没有丝毫自由和尊严。

一番云雨过后,文康命人送水进来,亲自为昭华擦洗了,他自己却懒得穿回盔甲,只穿了一件宽松长袍。

到了晚间,全军安营扎寨,埋锅造饭,用完晚饭,文康又在御帐中压着昭华胡闹一番。

第二天,两人仍在御辇中。只是从早到晚,昭华极少说话,整日面无表情,只看着外面。

文康扳过他的脸对着自己,不高兴的说:“外面有什么好看的?一天到晚你绷着脸好象朕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似的。你是怪朕没有早告诉你要出征,还是怪朕强行把你带在军中?可是朕不把你带在身边,你有性命吗?上次朕只是出宫半天,你就差点死在皇后手里,这回朕出征一个月不回,你连骨头渣都不会剩下了。”

“多谢陛下想着保护我。”昭华叹口气。“我只是担心,一旦兵败如山倒,陛下自顾不暇,哪里还能护着别人。”

“什么?才出征上路第二天,你就诅咒朕兵败,看来好久没挨鞭子你皮痒了是吧。”文康怒吼,竖起剑眉,握起双拳又忍住。

“跪下,你凭什么认为朕会兵败,不说个几条道理来朕治你蛊惑军心之罪。”

“陛下。”昭华起身跪好,从容而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必得千般小心,万般谨慎。不可轻易大动干戈,出征之前,君主要沐浴斋戒,敬告列祖列宗,祭天地宗庙以示敬畏之意,祈神灵庇佑以求征战顺利,可是陛下直到出征前一天还在饮酒作乐,这分明是对军事的不重视。”

“朕派了左相国替君祭拜。”文康也知君主不亲自祭祀缺乏诚意,却仍然强辞夺理。

“再看这支军队。”昭华不理会他的强辩,继续说。“陛下身为主帅,出征前不勤勉统筹,却整日游玩。出征后白日**,晚上也不与众将士谋划军事,反而躲在御帐中,肆意取乐,太过轻慢。”

文康不服,道:“齐国才灭燕国,正是威慑四方之时,对付小小卫国,何须天天小心谋划?”

“陛下这态度已种下必败之因。齐国这几年,先灭陈国,同国,又灭燕国,魏国,师老兵疲,不知休生养息,反而继续向外扩张,将官疲惫,兵士思乡,战意不强,斗志不扬。而且征讨卫国又师出无名,陛下如此骄傲轻敌,好大喜功,安能不败?”

文康说不出话来,两眼冒火。

“再看将领,为贪图安逸,居然弃马乘车,而且不穿重甲。当然,这是上行下效。”昭华语带讽刺,看看被文康扔到一边的盔甲和车内舒适豪华的铺陈,又说。“再看普通兵士,步履不整,行列散乱,行进间说话聊天,嬉戏打闹,实属行为不端。打仗是国之大事,纪律不严安能成事。更有甚者,行进间不避禾苗,随意践踏农田庄稼,军纪败坏,如此扰民,怎能不败。再者,军队驻扎时本该击刁斗巡夜示警,枕戈待旦,可是昨晚一片安静,巡哨的也不多。如此轻慢大意,实乃自取死路。”

(作者插嘴:刁斗就是行军时煮饭的锅,晚上用来击敲巡夜。如果偶没记错的话。)

“砰……”文康摔了茶杯,昭华侃侃而谈,有理有据,他无话反驳,只好摔东西出气。

“陛下,迁怒于人或物,是缺乏控制力的表现。被陛下摔坏的东西累积起来可以买两座城池了。”昭华面不改色,不紧不慢地来了一句。

“你……你……”文康红头胀脑,额冒青筋,气得说不出话,想给他一顿鞭子,又正如他所说迁怒是缺乏控制力的表现。大喘几口气,恨恨道:“今天暂且记下这顿刑罚,等凯旋回朝,朕再治你妄言之罪。”

“谢陛下恩典,只是陛下别忘了曾许诺要保护我的安全,若是我在乱军中被砍死,陛下回去又惩罚谁去?”昭华微微一笑,好象认定齐军必败。

文康气得直磨牙,也不理他,自己盖了狐裘小睡,到晚间安营时,昭华忍不住出声:“陛下,还要我跪到什么时候?”

文康冷哼一声不理他,径直下了御辇,巡视一回军营,才命人把他带下车,送入御帐。板着脸说:“你说朕轻慢军事,朕方才巡视了一番军营,也没什么大不了,巡与不巡没什么两样。朕也下令不得毁坏庄稼,其实,打仗靠兵强马壮,又不是靠庄稼。”

“陛下这样认为,我也无话可说。”昭华不想和他斗嘴,文康灭燕之后,骄傲自负之心极度膨胀,把谁都不放眼里,这样的人不吃点苦头受点挫折,不知道忠言可贵。

这晚,文康赌气不理他,不照顾他的生活也不搂他睡觉。

昭华在御辇内跪了好久,没穿氅衣受了寒,还没吃上晚饭,夜里春寒料峭,又不敢和文康这个人形火炉挤一个被窝,只得在他脚下蜷缩着过了一夜。

第三天,大军开拔,过了一夜,文康消了气,给昭华吃早饭,才发现他额头发烫,似是受了寒,急命随军太医熬药端来。

昭华罗列一堆理由,什么一点小病就吃药,不利用身体自身抗病。什么吃了药就没胃口吃饭,不吃饭体力就不好不利调养等等。最终,文康说不过他,一天三次服药改为一次。

第四天,昭华的风寒还是没好,怕把病气过给皇帝,要离开他身边。文康只得把他搬到另一辆车上养病,命苏送爽照顾他。昭华偷偷把药倒掉,不好好吃饭,晚上又蹬掉被子。

第五天,大军行到平安县,昭华病愈发重了,浑身发烫,骨酸筋软。文康不到晚间就下令扎营,把他带到御帐照顾。

第六天,皇帝命令大军原地待发,御帐内燃起火盆取暖,昭华又咳又喘,文康不停地给他喂水喂药喂梨汤。

第七天,大军还驻在原地。新任不久的大将军公孙昌进谏,要求大军即速开拔,不要耽误行程,以免对手多做准备。文康自负齐国大军战无不胜,不予采纳。

第八天,昭华身体好转,为避免颠簸劳累使病情反复,文康又命大军在原地停了一天。

第九天,大军终于开拔,重新朝目的地行进。

第十一天,大军抵达齐国和卫国边界。

第十二天,攻下开战以来第一座城池,守护卫国大门的永昌城。齐军欢天喜地,迫不及待摆下庆功宴,大将军公孙昌还保持头脑清醒,命令将士不许多饮,并妥善安排巡夜岗哨,彻夜巡查营盘。

第十三天,齐军又攻下一座城池,几乎没遇到什么象样的反抗。

第十四天,齐军趾高气扬,一路高歌,势如破竹,不几日又占领卫国重镇彭州,至此,拿下卫国都城指日可待。

文康喜不自胜,果然如他预计那样,半个月内攻下卫都梁城,灭亡卫国。

“陛下在想什么?笑得这么开心,难道梁城已经攻下来了?”昭华问道。

“还没有,不过快了。”文康朝他不怀好意一笑。“朕现在想的是凯旋回师后用什么法子惩罚你,得想个新鲜点的花样来治你的罪。玩点虐的如何?”

不待他回答,文康又兴致勃勃地说:“宫里有专门对付男宠的蛇皮鞭,抽上去感觉奇特,如果把你的眼睛蒙起来,你的触感会更灵,会愈发觉得又痛又痒,再辅以滴蜡,又热又痛。或者在鞭上沾着一种特制的药物,你全身都发热发红还有酥麻之感,所谓痛快,就是又痛又快乐。这种感觉你没尝过吧?还有角先生,羊肠圈,木马,你尝过没有,青楼里用的,还有个好办法,就是在你那里面放条小蛇。放心,拔掉它的牙再用布袋装着,咬不着你,只会在你那里面蠕动……”

“你兴奋的太早了点,若是我们有命回去,你才能治我的罪。”昭华懒懒地说道,打个呵欠,缩在狐裘中只露了小半个脸。

他自幼就牢记凡事不要高兴太早的道理,辱要忍,喜更要忍,现在还没开始攻打卫都,文康就喜形于色,得意洋洋,这让他很是不屑。

这时,公孙大将军进帐禀报,说明日可达卫国都城梁城,各军已经做好准备。

文康兴奋地一拍桌子,道:“先围而不攻,下令他们投降,朕是仁德之君,总要给对方一个挣扎考虑的机会嘛,如果不降,再攻城也显得我方师出有名。哈哈。”

回头一看,昭华已经蜷成一团睡了过去,文康气得拿起茶杯要扔过去,咬咬牙又轻轻放下。

第十八天,齐军耀武扬威的抵达卫都,安营扎寨,皇帝下书令卫国国君投降。

然而,卫君回书痛责齐国行不义之师,欺凌同姓宗国,违反天理,不合道义,必遭天谴。齐皇荒**无道,穷兵渎武,残忍暴虐,不配为君等等。文康气得暴跳如雷,下令三更造饭,四更攻城。

裹在一团毛皮中的昭华慢悠悠地说:“人家就拿准你这暴躁脾气,挖个坑激你出手,你还往下跳。”

“这话怎么说?”

“两军交战,实力说话,在国书上斗嘴皮骂人,有什么用,无非是激对方发怒,失去判断力罢了。现在齐军才安下营盘,立足未稳就急着攻城,明显处于不利。”

文康不同意:“我军乘胜而来,士气正旺,此时攻城,正是一鼓作风拿下卫国的好时机,若是休整两天再攻,对方也做足了准备,延迟攻城反而不利。”

“得了吧。人家要做准备还争这两天吗?齐国灭燕之后,为各国侧目,象卫国这样与齐国接邻的国家早就对齐国心存疑惧,做好了战备事宜。更何况齐军一路招摇,瞒得过谁?”

“话虽如此,卫国做好准备又如何,还不是一路溃退?”

文康不以为然,照原计划攻城。

旌旗烈烈战火起

其实看盗文的读者真的没必要看盗文,在晋江看文又不需注册登陆,还可以留言和作者交流,还能看到插图,看正版不好吗?只要戳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