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杨侗之死
第三更~~求收藏求红票~
隋军大营,杨浩的眉头,时舒时皱。.qв5 \
消息,有好有坏。
好消息就是,来整带着的骑兵消灭了幽州军的运粮队,幽州兵可能会出现断粮。
而坏消息,几乎让杨浩感受到了极大的挫折感,看着身受重伤的那人,他只能挥挥手,安慰了几句,然后让人将他送回清河,继续调养身子,事已至此,又能怎样更何况他自从跟随自己,就被派了出去,功劳不小。这件事情,虽然败了,可是杨浩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之后,也知道不怪他,毕竟,他一个人深入虎穴,在这么多人的面前周旋,也是难为他了。
是洛阳那边传来的消息。
事情要回到杨浩刚与阿史那咄苾刚对峙的时候。
自从王世充逼迫皇泰帝退位,自己登上了皇位之后,王世充变得非常的勤政。他想要用他的勤政表示他是有着雄心壮志的,是个有着抱负的明主,可惜,他一夜之间登上了皇位,高高在上,万民仰慕,可是他的执政能力,却没有因此而提升,还不足以领导一个国家。
踌躇满志的他,一心想要当一个励精图治澄清宇内的新朝天子,可他的所作所为最终只能成为人们的笑柄。
为了表现自己的勤政爱民,王世充特意命人在宫城的各个城楼和玄武门等处设置了很多御座,随时进行现场办公,亲自接受各类上表和奏章。
此外他还时常轻装简从,在街市上按辔徐行,既不戒严也不清道,也不怕有不轨之徒。面对洛阳街头的百姓,他总是满脸堆笑的对百姓说道:“过去的天子都是居于九重深宫之中,民间的情况一无所闻,而今世充并非贪图天位,只是为了拯救时局艰危。朕要像郡县的郡丞县令一样,亲揽庶务,与士庶共议朝政。同时朕担心诸位受门禁阻拦,不能够及时的向朕反应问题,所以特意在各个门楼现场处理政事,希望能够尽量听取百姓的心声,处理好百姓的事情,这才是朕所希望的。”随后王世充又下令,在西朝堂接受冤案诉状,在东朝堂接受朝政谏言。
当这些政令下达以后,踌躇满志的王世充并没有想到,他很快会后悔。
勤政爱民的措施下达以后,每天都有数百个群众响应他的号召,拥挤在宫门前上疏献策。王世充刚开始还硬着头皮,笑容可掬的应付热情的百姓,可短短几天后,一摞摞的卷宗和文书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头昏眼花的王世充立刻假借有恙,一头躲进“九重深宫之中”,再也不敢“亲揽庶务,与士庶共议朝政”了。
至于“朝会办公”,也让王世充一阵头疼。
每天主持朝会的时候,王世充都会以一副英明领袖的姿态发表长篇累牍的讲话,但是却一再重复,毫无重点,啰啰嗦嗦,千头万绪,把奏事的有关官员搞得一头雾水,让满朝的文武百官听得两眼发直,连侍卫人员也受不了他的疲劳轰炸,个个痛苦不堪。只有王世充一个人浑然不觉,乐此不疲。最后,御史大夫苏良实在是忍不住,只好直言不讳地说:“陛下说话太多,却不得要领,其实只要作出结论就可以了,何必说那么多不相干的话”
王世充默然良久,他没想到自己那些语重心长的讲话和高瞻远瞩的指示在百官心目中居然都是毫无意义的废话
但是对于许多朝臣来说,王世充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毛病倒还不是废话连篇和辞不达意,而是他的心胸狭隘和刻薄猜忌。
礼部尚书裴仁基首先受到他的猜忌。首先,这个人出身名门,是隋朝的旧臣,又是李密旧部,是在战败的情况下迫不得已投降的,所以王世充对他并不放心。而且,他儿子裴行俨此刻又在朝中担任左辅大将军,手中握有重兵。这样一对身经百战历事多主的父子,让王世充深深的顾忌
所以,他要想办法除掉他们,于是,他偷偷的买通了裴家的家仆。
那个时候,程名振正与裴仁基紧密联系着,准备在关键的时刻打击王世充。而裴仁基也秘密联络了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和散骑常侍崔德本等人,几个人商议了之后,准备发动政变。程名振按照杨浩的想法,力劝他们,只要救出皇泰帝,然后赶赴河北就好。毕竟如今的洛阳,已经被王世充经营的很是牢固。想要发动政变,有些不太现实。
可是裴仁基自恃儿子裴行俨手中握有兵权,一心想要抓住王世充,重新立杨侗为帝。对于这件事,裴仁基是有私心的。想想看,他裴仁基就算是救了杨侗到了河北,又能怎样还能比现在的官职爵位高吗可是若是打倒了王世充,情况就不一样了,皇帝是他裴仁基立的,这是何等的功劳,何等的荣耀他裴仁基就可以做第二个李渊王世充,权倾朝野。
尽管程名振一再的告诫他,要他小心,可是裴仁基还是被人告发了。
是他家的一个家童,名叫裴寿,因为和家中的侍女沟通,被裴仁基发现,一阵痛打。那名家童怀恨在心,见裴仁基最近和很多人有勾连,就起了心眼,暗中打听,这才知道裴仁基想要发动兵变,捉拿王世充,重新立杨侗为帝。
那还了得裴寿正想找门路告发裴仁基呢,恰好王世充想要监视裴仁基,派人来买通他,两人一拍即合。深恨裴仁基的裴寿立刻答应了王世充的要求,监视裴仁基的一举一动。余下的日子,他装着改过自新的样子,非常殷勤的服侍裴仁基,其实是想探听消息,终于,在五月十五日,暗中一直准备的王世充突然发难,将正在裴家商议起事大计的裴仁基宇文儒童崔德本等人一举抓获。
知道投降也是死的裴行俨奋力抵抗,最终战死。随后,王世充将所有参与人员及其家眷亲戚全部杀死。
其时,程名振隐隐的感觉到了不妙,那一夜,他并没有在裴家。一再劝说裴仁基无果,他正在苦思,该怎么办,才能劝说他不要这样彻夜未睡,三更时分,却是接到裴家遭灭的消息,他知道事情已经败露,只得拍马急奔北门。
王世充诛杀裴家等一干人,事情很是机密,所以北门的守将并不知道。程名振诈称皇帝派他出去有要事,这才出了城门。可是随后不久,得知程名振逃脱的消息,王玄应带兵赶来,一路追杀,将他赶落山崖。王玄应以为他已死,这才领兵返回。
随后,王世充的兄长时封齐王的王世恽对他说:“裴仁基这帮人之所以谋反,是因为杨侗还在人世,不如趁早把他除掉,就可以去除了后患。”王世充深以为然,随即命他的侄子王仁则和家奴梁百年去毒杀杨侗。
五月的天气,其实并不寒冷。可是住在含凉殿的杨侗却是忍不住打了一个冷战。在他的面前,放着一杯毒酒。
“请再向太尉请示,依他当初的誓言,当不至于如此。”杨侗的声音虽然有些颤抖,可在场的人都听见了,他仍然称王世充为“太尉”,而不是称他“陛下”。尽管知道裴仁基等人已经被诛杀,可是杨侗仍然在力争。
此时此刻,就连王世充的家奴梁百年都不得不感到诧异和敬佩。因为这个看上去年轻而孱弱的已经被废除的皇帝身上似乎具有一种不可动摇的凛然气节。梁百年的心中泛起一丝恻隐,于是向王世恽和王仁则建议再请示一下王世充。
他的提议马上被王世恽否决了。
绝望的杨侗请求去和自己的母后辞别,却还是遭到了王世恽的拒绝。
杨侗沉默了。他转身走进佛堂,最后一次在佛前焚香跪拜。在王世恽急不可耐的催促声中,杨侗最后在佛前一拜,眼中流出泪水,道:“愿自今已往,不复生帝王家”随后平静地喝下了鸩酒。
可是,喝下了毒酒的他,尽管七窍流血痛苦难当,却始终没有咽气。最后王世恽命人用绢巾勒住了杨侗的脖子。杨广的孙子,又一个消失在了世间,只剩下杨倓一个人了。
这就是近期,洛阳发生的事情了。杨浩深深的闭目,想不到,他做出了这么多的事情,早早的派人前去卧底,可还是失败了啊,只是不管怎样,还是努力了,总胜过坐看杨侗死去的好。
“王爷”苏定方轻声,他看出了杨浩身子颤抖了一下。
“不碍事,定方,继续讨论如何破敌”杨浩的声音非常坚定。
隋军大营,杨浩的眉头,时舒时皱。.qв5 \
消息,有好有坏。
好消息就是,来整带着的骑兵消灭了幽州军的运粮队,幽州兵可能会出现断粮。
而坏消息,几乎让杨浩感受到了极大的挫折感,看着身受重伤的那人,他只能挥挥手,安慰了几句,然后让人将他送回清河,继续调养身子,事已至此,又能怎样更何况他自从跟随自己,就被派了出去,功劳不小。这件事情,虽然败了,可是杨浩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之后,也知道不怪他,毕竟,他一个人深入虎穴,在这么多人的面前周旋,也是难为他了。
是洛阳那边传来的消息。
事情要回到杨浩刚与阿史那咄苾刚对峙的时候。
自从王世充逼迫皇泰帝退位,自己登上了皇位之后,王世充变得非常的勤政。他想要用他的勤政表示他是有着雄心壮志的,是个有着抱负的明主,可惜,他一夜之间登上了皇位,高高在上,万民仰慕,可是他的执政能力,却没有因此而提升,还不足以领导一个国家。
踌躇满志的他,一心想要当一个励精图治澄清宇内的新朝天子,可他的所作所为最终只能成为人们的笑柄。
为了表现自己的勤政爱民,王世充特意命人在宫城的各个城楼和玄武门等处设置了很多御座,随时进行现场办公,亲自接受各类上表和奏章。
此外他还时常轻装简从,在街市上按辔徐行,既不戒严也不清道,也不怕有不轨之徒。面对洛阳街头的百姓,他总是满脸堆笑的对百姓说道:“过去的天子都是居于九重深宫之中,民间的情况一无所闻,而今世充并非贪图天位,只是为了拯救时局艰危。朕要像郡县的郡丞县令一样,亲揽庶务,与士庶共议朝政。同时朕担心诸位受门禁阻拦,不能够及时的向朕反应问题,所以特意在各个门楼现场处理政事,希望能够尽量听取百姓的心声,处理好百姓的事情,这才是朕所希望的。”随后王世充又下令,在西朝堂接受冤案诉状,在东朝堂接受朝政谏言。
当这些政令下达以后,踌躇满志的王世充并没有想到,他很快会后悔。
勤政爱民的措施下达以后,每天都有数百个群众响应他的号召,拥挤在宫门前上疏献策。王世充刚开始还硬着头皮,笑容可掬的应付热情的百姓,可短短几天后,一摞摞的卷宗和文书就堆成了一座小山。
头昏眼花的王世充立刻假借有恙,一头躲进“九重深宫之中”,再也不敢“亲揽庶务,与士庶共议朝政”了。
至于“朝会办公”,也让王世充一阵头疼。
每天主持朝会的时候,王世充都会以一副英明领袖的姿态发表长篇累牍的讲话,但是却一再重复,毫无重点,啰啰嗦嗦,千头万绪,把奏事的有关官员搞得一头雾水,让满朝的文武百官听得两眼发直,连侍卫人员也受不了他的疲劳轰炸,个个痛苦不堪。只有王世充一个人浑然不觉,乐此不疲。最后,御史大夫苏良实在是忍不住,只好直言不讳地说:“陛下说话太多,却不得要领,其实只要作出结论就可以了,何必说那么多不相干的话”
王世充默然良久,他没想到自己那些语重心长的讲话和高瞻远瞩的指示在百官心目中居然都是毫无意义的废话
但是对于许多朝臣来说,王世充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毛病倒还不是废话连篇和辞不达意,而是他的心胸狭隘和刻薄猜忌。
礼部尚书裴仁基首先受到他的猜忌。首先,这个人出身名门,是隋朝的旧臣,又是李密旧部,是在战败的情况下迫不得已投降的,所以王世充对他并不放心。而且,他儿子裴行俨此刻又在朝中担任左辅大将军,手中握有重兵。这样一对身经百战历事多主的父子,让王世充深深的顾忌
所以,他要想办法除掉他们,于是,他偷偷的买通了裴家的家仆。
那个时候,程名振正与裴仁基紧密联系着,准备在关键的时刻打击王世充。而裴仁基也秘密联络了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和散骑常侍崔德本等人,几个人商议了之后,准备发动政变。程名振按照杨浩的想法,力劝他们,只要救出皇泰帝,然后赶赴河北就好。毕竟如今的洛阳,已经被王世充经营的很是牢固。想要发动政变,有些不太现实。
可是裴仁基自恃儿子裴行俨手中握有兵权,一心想要抓住王世充,重新立杨侗为帝。对于这件事,裴仁基是有私心的。想想看,他裴仁基就算是救了杨侗到了河北,又能怎样还能比现在的官职爵位高吗可是若是打倒了王世充,情况就不一样了,皇帝是他裴仁基立的,这是何等的功劳,何等的荣耀他裴仁基就可以做第二个李渊王世充,权倾朝野。
尽管程名振一再的告诫他,要他小心,可是裴仁基还是被人告发了。
是他家的一个家童,名叫裴寿,因为和家中的侍女沟通,被裴仁基发现,一阵痛打。那名家童怀恨在心,见裴仁基最近和很多人有勾连,就起了心眼,暗中打听,这才知道裴仁基想要发动兵变,捉拿王世充,重新立杨侗为帝。
那还了得裴寿正想找门路告发裴仁基呢,恰好王世充想要监视裴仁基,派人来买通他,两人一拍即合。深恨裴仁基的裴寿立刻答应了王世充的要求,监视裴仁基的一举一动。余下的日子,他装着改过自新的样子,非常殷勤的服侍裴仁基,其实是想探听消息,终于,在五月十五日,暗中一直准备的王世充突然发难,将正在裴家商议起事大计的裴仁基宇文儒童崔德本等人一举抓获。
知道投降也是死的裴行俨奋力抵抗,最终战死。随后,王世充将所有参与人员及其家眷亲戚全部杀死。
其时,程名振隐隐的感觉到了不妙,那一夜,他并没有在裴家。一再劝说裴仁基无果,他正在苦思,该怎么办,才能劝说他不要这样彻夜未睡,三更时分,却是接到裴家遭灭的消息,他知道事情已经败露,只得拍马急奔北门。
王世充诛杀裴家等一干人,事情很是机密,所以北门的守将并不知道。程名振诈称皇帝派他出去有要事,这才出了城门。可是随后不久,得知程名振逃脱的消息,王玄应带兵赶来,一路追杀,将他赶落山崖。王玄应以为他已死,这才领兵返回。
随后,王世充的兄长时封齐王的王世恽对他说:“裴仁基这帮人之所以谋反,是因为杨侗还在人世,不如趁早把他除掉,就可以去除了后患。”王世充深以为然,随即命他的侄子王仁则和家奴梁百年去毒杀杨侗。
五月的天气,其实并不寒冷。可是住在含凉殿的杨侗却是忍不住打了一个冷战。在他的面前,放着一杯毒酒。
“请再向太尉请示,依他当初的誓言,当不至于如此。”杨侗的声音虽然有些颤抖,可在场的人都听见了,他仍然称王世充为“太尉”,而不是称他“陛下”。尽管知道裴仁基等人已经被诛杀,可是杨侗仍然在力争。
此时此刻,就连王世充的家奴梁百年都不得不感到诧异和敬佩。因为这个看上去年轻而孱弱的已经被废除的皇帝身上似乎具有一种不可动摇的凛然气节。梁百年的心中泛起一丝恻隐,于是向王世恽和王仁则建议再请示一下王世充。
他的提议马上被王世恽否决了。
绝望的杨侗请求去和自己的母后辞别,却还是遭到了王世恽的拒绝。
杨侗沉默了。他转身走进佛堂,最后一次在佛前焚香跪拜。在王世恽急不可耐的催促声中,杨侗最后在佛前一拜,眼中流出泪水,道:“愿自今已往,不复生帝王家”随后平静地喝下了鸩酒。
可是,喝下了毒酒的他,尽管七窍流血痛苦难当,却始终没有咽气。最后王世恽命人用绢巾勒住了杨侗的脖子。杨广的孙子,又一个消失在了世间,只剩下杨倓一个人了。
这就是近期,洛阳发生的事情了。杨浩深深的闭目,想不到,他做出了这么多的事情,早早的派人前去卧底,可还是失败了啊,只是不管怎样,还是努力了,总胜过坐看杨侗死去的好。
“王爷”苏定方轻声,他看出了杨浩身子颤抖了一下。
“不碍事,定方,继续讨论如何破敌”杨浩的声音非常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