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枭
字体: 16 + -

第58章听风阁

    杨荣刚说出“老夫人”这三个字,杨延朗和杨延浦脸上的神色就稍稍的变了变,显得有些难看。\ . q b5 。co \

    不过二人并没说什么,只是引着杨荣向天波府的正厅走了去。

    进了天波府,杨荣暗暗感叹,宋太宗可是太舍得给杨家花钱了,这天波府气势宏伟,庭院套着庭院,府内的宅子也是处处雕梁画栋,比寻常官员的家不知好上多少倍。

    到了正厅门口,杨延浦陪杨荣在门外站着,杨延朗则先入内通报。

    没过多会,杨荣听到一阵环佩叮当的响声,随后一股幽幽的兰花香气飘进了他的鼻孔。

    出来迎接杨荣的并不是他想象中的老迈妇人,而是一个看起来大约只有四十岁左右,穿着锦衣绣袍的中年美妇。

    在中年美妇身后,跟着一群人,这群人中有男有女,男的都要比杨延朗年岁小些,最小的看起来大概只有七八岁的年纪。

    数数美妇后面的男性,加上那七八岁的小正太,整好六个。

    而女眷则都是仆妇和丫鬟装扮,在走出来的时候,一个个低着头,连正眼都不敢向杨荣看上一下。

    “听闻杨将军是为杨家送回亡夫遗物,不知所送何物”中年美妇走出来后,对杨荣福了一福,也不寒暄直接将话题引到了正题上。

    “呃”原本杨荣还以为折氏是个老态龙钟的老妪,没想到竟是这般年轻,他愣了愣,这才双手抱拳给折氏回了一礼说道:“回杨夫人话,杨元帅临终前,曾委托末将把他随身玉玦带至麟州,交于麟州刺史杨光。只是末将一直未有机缘前去麟州,后又经折惟信将军点拨,此番恰好奉旨前来汴梁,特地将玉玦送回天波府”

    “既然亡夫临终时是与将军在一起,将军可有带回什么话来”在杨延朗接过杨荣递上的玉玦交给折氏后,折氏看了看玉玦,眼圈霎时红了,她抿了抿嘴向杨荣追问道:“亡夫应该说了是谁将他害死”

    “是杨元帅确实说了”杨荣躬着身子,对折氏说道:“杨元帅要末将带话给杨光刺史,说是庸臣误国,杨家官兵乃是死于王侁和刘文裕之手”

    “哼哼”听了杨荣的话后,折氏冷笑了两声,眼角微微抽搐了两下说道:“亡夫就没说潘美那老畜生半个不字”

    听了折氏的话后,杨荣知道,眼下的天波府杨家,恐怕是和潘美干上了,否则折氏绝对不会称呼当朝太师为“老畜生”。

    “杨元帅着实没说潘太师半个不字”杨荣躬身应了后,又从怀里摸出了潘美的那封信,对折氏说道:“这封信则是潘太师委托在下转呈夫人”

    若是寻常人家的女子,听说仇人写了信来,恐怕不是转身离去,就是接过信看也不看就给扯个稀巴烂。

    折氏毕竟是府州折家的女儿,虽说恨透了潘美,却还是接过了那封信,递到一旁的仆妇手中。

    “将军远来劳顿,今日便在舍下用餐如何”收下玉玦和信件,折氏又对杨荣福了一福说道:“妾身有些不便,先入内安歇了。由延朗代妾身招待杨将军,还望将军莫怪”

    “夫人客气了,末将还有几个伴当如今尚在客栈,今日便不留在府上做客,待日后再来拜访”杨荣躬了躬身子,朝折氏拱着手说道:“末将先行告退”

    杨荣不愿留在天波府吃饭,折氏也没挽留,只是让杨延朗和杨延浦又将他送了出来。

    这次到天波府,可以说杨荣的身份是比较尴尬的。一方面,他是为杨业送回遗物;另一方面,他又替潘美送了信。

    天波府杨家,如今是恨透了潘美,帮潘美送信,可想而知,要是留在天波府吃这顿饭,那该是多难受

    离开了天波府,杨荣骑着马,带着两个兵士在街上信步闲逛着。

    汴梁城与他以往见过的城池比较起来,要繁华了许多,也要大了许多。

    街道上熙熙攘攘的都是人,杨荣和两个兵士骑着马,竟是要经常的避开迎面走来的人。

    这在代州是根本见不到的景象,整个代州城内的人加起来,恐怕也没有汴梁城一条街道上的人多。

    好不容易走过了一条街,到了街口,杨荣犯难了。

    骑着马在街道上走,虽说不违背大宋律法,可万一战马受惊,在人群里造成了骚动,那也是个很大的麻烦。

    为今之计,要尽快找到徐保和阎真,将马匹全都寄放在阎真下榻的客栈里。

    正站在街角发呆,不知该往哪去的时候,几个官兵朝杨荣这边走了过来。

    一见到杨荣,领头的军官就朝他拱着手问了句:“敢问阁下可是侍卫马军都虞侯杨荣将军”

    “正是本将”听那军官向他发问,杨荣歪着头,愣愣的说道:“不知阁下是”

    “杨将军,我等找你可是找的好苦啊”杨荣刚承认了身份,那军官就对他说道:“我家将军在城内听风阁定了雅间,正等待杨将军前去赴宴,无奈我等到了将军随从下榻的客栈,却没见将军回去,只得在街上四处寻找,见到将军,免了我等一通训斥啊”

    “你家将军”杨荣眨巴了两下眼睛,茫然不解的问道:“你家将军是谁为何要请我”

    杨荣一脸的疑惑,在汴梁他并没有熟人,为何刚来这里就有人请他赴宴。

    “杨将军好忘性”那军官陪着笑,对杨荣说道:“早先还是我家将军帮杨将军在城门口解的围,杨将军如何便忘了”

    “是李继隆”听了那军官的话后,杨荣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既是李将军相邀,我自是要去,不过在那之前,还请几位大哥帮忙引个路,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伴当下榻在哪家客栈”

    几个宋军无奈之下,只得带着杨荣先赶往徐保和阎真下榻的客栈。

    进了客栈,杨荣问清了徐保和阎真的房间,让小二帮着把马牵到后院,也没去见早先来到这里下榻的二人,带着两个兵士,跟着那几个宋军,出了客栈朝听风阁走去。

    听风阁坐落在龙亭湖畔,总共分为三层,即便是在汴梁城内,这种三层建筑也并不是十分多见。

    进了听风阁,杨荣发现内里并不是像他想象的那么热闹,在一层的大厅里,只有稀稀拉拉的几桌客人。

    从那些客人的打扮,杨荣能看出他们大多是城内的员外和富商。

    进了听风阁,领着杨荣前来的宋军军官对他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杨将军请,我家将军在三层寒梅轩等候”

    杨荣点了点头,抬脚走上了楼梯。

    那军官并没有跟着上来,而是留在一层大厅招呼跟着杨荣一起来到这里的两个兵士去了。

    上了二层,杨荣发现听风阁的二层不像一层那样是个开放的大厅,而是有着许多包房,整体装潢要比一层稍稍的富丽堂皇些,不过这里虽然装修的要奢华一些,却并不觉得雅致,反倒给人一种庸俗的感觉。

    二层的包房里不时传来一些食客张狂的笑声,听到这些笑声,杨荣微微皱了皱眉头,继续朝着三层走了上去。

    刚上到三层,杨荣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檀香味,这里的装饰朴实却不失雅致,在四周的墙壁上,还挂着一些字画,更是给三层平添了几分儒雅之气。

    寒梅轩在三层最拐角的地方,杨荣到了门口,轻轻推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穿着墨绿色襦袄的人。

    这人身高与杨荣差不多,可肩膀却要比他宽了许多,一眼看去就给人一种健壮的感觉。

    杨荣推开房门的时候,穿着墨绿襦袄的人正面朝窗外背对着他,听到推门声,那人并没回头,淡淡的说了句:“杨将军,你来看看这冬日的龙亭湖”

    直到那人说话,杨荣才听出来,他就是今日的东主李继隆。

    虽说不知道冬天的湖面有什么好看,可是李继隆说了,杨荣也不好当面逆了他的意思,只得走到他身旁,向窗外看去。

    放眼看向窗外,一片茫茫的白色,就如同落雪的草原一般,平平整整,毫无瑕疵,除了白色,再没有其他颜色。

    “一年四季,这龙亭湖会有四种不同的颜色”望着龙亭湖,李继隆幽幽的说道:“唯有这冬天的龙亭湖,才是最让我流连忘返的景致”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望着结冰的龙亭湖,杨荣叹了一声,同样用一种幽幽的语调念了句陆游的诗句。

    当他这句诗念出口的时候,李继隆身子微微一怔,下意识的扭过头看着杨荣,脸上漾起一抹笑容,对他说道:“知我者,杨将军”

    “你我都是军人,面对这般景致,联想到的,自然都是漫天征尘”杨荣回了李继隆一个笑容,向他问道:“只是不知李将军为何要请在下。”

    “无他,只是有件事想要请教杨将军”李继隆对杨荣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杨将军请坐,对杨将军在代州连番战胜辽军,末将有些地方着实不解,还忘将军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