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宋
字体: 16 + -

第五百六十七章 晋封汉王

    德昭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岳云等人终于回到了临安。从四月出兵防御刘琦末尾,到如今历时整整七个月了。他终于削平了刘琦和吴璘这两个割据政权。一统了南宋。如今全国曾经平定了上去,应该是思索疗养生息和如何反攻金国了。

    临安皇宫大殿内,岳云向赵琢和朝中群臣述说了一下平定刘琦和吴璘的大致经过。

    早在一个月前,临安便得到了岳云与辽国达成协议,辽军北返关中的音讯。虽然此役没能收复大散关——阳平关一线的重要关隘,但可以经过谈判,兵不血刃地发出剑门关、汉中等地,曾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毕竟岳云的部队从四月进入池州末尾,到如今曾经整整作战了半年以上,虽然屡屡获胜,但部卒却也伤亡惨重,疲惫不堪。新收复的荆襄及四川之地还要驻扎大量人马,以防金军和辽军南下。同时,许多地方的官员都已逃亡,也需求大力补充。这一系列成绩都要渐渐来处理。

    赵琢在听完岳云的讲述后,也赶紧夸奖了他一番,然后册封岳云为汉王,加太尉衔,并赐尚方宝剑一柄。赏银万两,绸缎一千匹。一切西征的犯罪将士,皆有封赏。

    殿内官员们见赵琢如此厚赏,均纷纷向岳云道贺,恭祝他成为大宋难得的异姓王。岳云不得不逐一行礼。虽然他嘴角含笑,心中却是肉痛,暗忖赵琢哪有钱封赏,国库里都能养老鼠了。封赏的钱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得本人掏腰包。

    看着一众官员向岳云道贺,刘子羽、何铸、王居正等却在一旁冷眼旁观,默不作声。三人对视了片刻之后,神色皆非常阴沉,然后悄然点了点头。

    刘子羽这时便出列向赵琢躬身说道:“陛下。眼下我大宋既已平定藩镇之乱,全国一统,当以恢复民生,安定地方为当前之要务。现各地官员多有逃亡,而安置流民,重建各地府衙,组织税收。也需大批官员。微臣建议,重开科举。以为朝廷选拔人才,方能保我大宋百年安定!”

    他此话一出,众臣皆纷纷点头称是。如今荆襄、四川、江南等遭受了兵祸之地,官员不是被杀就是逃走了,地方政权陷于瘫痪。全赖驻扎当地的岳家军维持次序。但是由军队不断扮演管理地方的角色显然不太适宜,就算是岳云本人,也不情愿过多的让本人属下的将领去充当地方官的角色。他可不想树立一个军政府。

    只不过。对于刘子羽提出的,重开科举之事。他并不太赞同。这些经过科举考下去的学子,大多注重诗词文采,让他们吟诗作画,出口成章,那是拿手好戏。但要他们管理地方,发展经济、为一方谋福,却可以一定,大多数皆不堪用。

    这时,赵琢见刘子羽发问。心忖,你问朕有什么用?朕还不是得听岳云的。

    于是,他便将头转向岳云,和颜悦色道:“不知汉王有何意见?”

    岳云见赵琢如此“上路”,倒也悄然点头,他亦行了一礼道:“启禀陛下,臣以为,眼下官员缺乏。举行全国考试以选拔官员是一项必要措施。只若要按以往科举考试那样,以诗赋、经义定名次,本王却是不敢苟同!如此选拔下去的官员。恐怕多数尴尬大用!”

    王居正一听,当即使怒火万丈。由于他就是经过科举思索,成为状元,再得赵鼎赏识,才一步登天的。听岳云这意思,莫非本人还成了不堪大用之人了?

    他也顾不得是岳云将他从琼州那个偏远地方救出来的。立刻便反唇相讥道:“汉王倒是别出心裁。这科举制度乃是从前隋末尾,沿用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了。我朝也从科举之中,选拔出了不少人才,真宗朝时的寇准、神宗朝的王安石、哲宗朝时的司马光等名相,谁不是科举选拔而来的?怎样会多数尴尬大用呢?”

    他这话一出口,众臣皆是吓了一大跳,心想当着岳云的面这样说,岂不把这位独揽大权的汉王给得罪到底了?岳云只需使个眼色,只怕赵琢就会将王居正拿下,革职查办。

    岳云眼中闪过一丝不快,但却依然悄然一笑,毫不在意道:“王大人有此想法也属正常。毕竟科举制度推行了这么久,曾经不得人心。要突然否定它。王大人定会觉得难以忍受。但其实,它的弊端亦是分明之极。岳云请问王大人一句:在王大人当年参加科举之时,考试的是什么科目?”

    王居正愣了一下,随即使信口开河道:“当然考贴经、诗赋、墨义这些内容了。下官出身清贫,也是熟读《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等五部大经,以及《论语》和《孟子》两部兼经,并经州试、省试和殿试之后,才入朝为官的!假设不是参加科举,王某如今只怕还在家务农呢!”

    岳云摇了摇头道:“王大人曲解我的意思了。我并不是将科举制度全盘否决。象科举规则,任何人皆可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是相当好的制度。让王大人这样为代表的贫困书生也无时机为官。可是岳某却以为,这科举中考试的内容,却不免太不合适宜了一些。其他暂且不说,就以王大人当年所考的内容来说。您在实践为官进程中,有多少工夫,多少事务会用到考试中的那些内容?”

    王居正登时一下子被问住了。他是从一个九品的莱阳县主薄一步步升下去的,当过县令、知府、主事等职,最后才成为了兵部侍郎,而如今更是成为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自然对官场中的大小官职,往常所从事的工作非常清楚。

    可要说这当中有几次能用到诗赋、经义的,那还真没几次。要展现他吟诗作画,舞风弄月的才华时,多半都是在青楼勾栏等场所,与一干妓女打情骂俏。用这些诗词来打动那些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

    而官场中的事务,大多都是统计、报告、计算、审讯,以及处理一些突发的如救灾、抢险、济民、收税、安置等工作。《诗经》、《周礼》、《论语》之中虽然也有一些处事准绳的内容,但都是大而空的实际知识,想要用这些经书来管理地方,所谓的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完全是无稽之谈。

    王居正一张老脸登时涨得通红,思索了半天赋强辩道:“诗赋考验的是文采,经义考验的是为人的道德准绳,有了这些,才谈得上治国安邦,人若连这些根本礼义廉耻都不知道,一篇文章和诗词都写不出来,又如何为官呢?”

    他虽然仍在据理礼争,但众臣都听得出来他的曾经哑口无言。

    岳云这时也蓦然醒觉,知道要完全推行改革,阻力甚大,这王居正算是本人从海南请回来的被贬官员,对本人应该算是比较感激涕零的了。连他都反对废除科举,可想而知其他官员会如何对待改革了。

    想了一会后,岳云方说道:“既是如此,那便可将科举考试多设一些科目。不光是考诗词经义,同时也要考算术、外语、武功、工艺制造等内容。以为朝廷选拔出不同的人才……”

    “比如兵部,就要懂战争策划、排兵布阵的人员,否则如何制定对敌作战方案?而军部,则需求武功高强、擅长临场指挥作战的胆小鬼;礼部,时常要接待本国使节,选拔懂外语的人才便是重点。而工部,多从事武器制造,以及建桥造房,自然就得选拔在修建、制造有出色天赋的人员。这些考试完全可以列入科举之中,成为其中一科目,让考生本人选择报名!”

    岳云这一番话,犹如默默无闻普通。武将倒还好说,在武唐时期,武则天也搞过武举,有人还为此中过武状元。但在以往,工匠都是被划为“匠户”一类,是上不得大雅之堂的。可听岳云的意思,这些工匠、通译居然也可以堂堂正正地参加科举,并担任正式官职。真实是有些匪夷所思了。

    刘子羽和王居正对视了一眼,也不由大为惊奇,感觉这样一来,科举就搞成了一锅大杂烩了,什么人都能来考。懂算术的,以那些商人掌柜为最多,武功嘛,不用说了,那些小兵、江湖好汉都是武功高强之人……然后匠户、通译都来参加了……堂堂文人居然和这些斗升小民,粗鲁武夫一同参加考试?

    可两人却又提不出反对意见,由于这些人才的确是朝廷急需的,特别是火器研发上,一名纯熟的火器工匠,工部开出的俸禄都堪比一个五品知府了。还专门派人对其家人停止保护。难道自古以来的“士、农、工、商”排名,居然要就此颠覆了吗?

    赵琢见众大臣皆不再反对,于是便赶紧说道:“既然众卿皆不反对,那便按汉王的意思办吧!礼部先草拟出一个方案来,然后交由汉王过目,过年后,再予以实施!如今退朝!”rq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