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灭清之战(9)
自古所谓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然而夏军却以总计伤亡五千的较小代价斩杀了蒙古联军四万有余,并俘获王公以下三千余人,使得浩浩荡荡的六万蒙古精骑最终只有一万余人逃出生天、一路落荒逃往草原,因此肯定是空前的大捷。
只是一场大捷还足以彻底奠定胜局,所以夏军主帅古晋在一面派人挟此战的胜果招降周边府县的同时率领骑军主力悄然南下,直扑东昌清军后路。只有陶月宣武军第六师因为要看护伤员和看守俘虏,所以留在了固安一线休整。
不过陶月也是个胆大妄为之辈,并不想就此结束他北伐之战,没有捞够军功的他随后七拼八凑的从宣武军第六师残部中调集了三千多人的队伍,带着十二门大炮和该师所剩的大部分炮弹便连夜直扑北京而去。
夏军出现在北京城外的消息显然让城内的众多满汉文武更加急着逃命。
由于担心夏军会趁着某处城门打开之际杀入,因此北京城继续封门,只有内城东北角上的东直门还开着以便满洲贵胄们出逃。只是因为此时北京城内的秩序已经瓦解,所以城门时常被争相逃命的旗人堵塞。这些旗人平日里各个牛皮甚大,临逃命了也是互不服气,非得自己先走,结果推推搡搡之下谁都逃不出去。
不过八月十三日的傍晚,堵塞的城门终于被疏通了,御前侍卫们举着大棒一顿猛揍,什么红带子、黄带子,统统给嫔妃、阿哥、皇女的车队让路,这才使得大清朝最尊贵的一群人得以先大多数人一步逃往关外。
宫廷和阿哥们之所以拖晚了两天上路自然原因很多,譬如缺少马车骡车等运输工具、随行人员太多等等,自然也少不了主子们舍不得丢下金银财宝的原因,因此临出发了才发现光带银子了,没带服被和吃食,不得已又推倒重来。好在夏军人少不足以强攻北京城防,所以只是远远放了几炮,在守城神机营、健锐营、前锋营等旧制旗营还击的炮火来临前就撤退了,这才让主子们暂时放下了悬着的心。
然而康熙听说夏军前锋的兵力有限后倒是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于是他开出封公和抬旗的悬赏招募尚有血勇的旗兵及各府包衣出城邀战,宫廷和阿哥们撤退的行动也被他暂时压了下来,以免进一步动摇北京城内军心民气。
八月十三日一早,五千多护军、骁骑、前锋、步军等营的满洲兵及二千多各府包衣闹哄哄的杀出北京城。在这之前,清军已经打探到夏军的驻地,不远,实际就在右安门外,北京外城城墙上的清军可以目视的地方。
七千人的清军虽然远较夏军为多,但却是以老弱为主,只有些包衣看上去五大三粗的还算精壮,只是横七竖八的不成队列。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真正精锐的都已经编入内外火器和八旗新军南下作战,只有那些有门路的纨绔之辈还留在旧营里混日子,愿意出城做战的更是少之又少,其中大半要么是看在丰厚的赏赐份上勉强出战的老兵,要么是不知战争险恶只想马上求功名的十几岁少年。
清军不但看上去战力不怎么样,就是装备也乌七八糟的。有人擎刀、有人举枪,有人抱来了鸟铳,有人却携带弓箭,有人无甲,有人却穿着祖辈留下来的棉甲只是当年的八旗军将是穿双重棉甲,如今他们的儿孙穿单层还得卸去内中多半的钢片
清军中马匹也很缺,常常骁骑营的没有马,步军营的倒是骑了两匹,反而是各府的包衣们骑来很多主家的好马,但大多数人只能用以代步,真正让他们冲击夏军阵列的话,说不定在半道上就自己摔了出去。
清军也不是没有炮,只是内外火器营的好炮都带到南面去了,留下的都是难以搬动的几千斤重的城防炮,只能搁着城头放几声响给出战的清军助威,战场上实际是指望不上的。
面对种种不利的情况,主持作战的多罗顺承郡王锡保也没有了章法,但出战是康熙的命令,他也只能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出了城门,问题来了,总不能一股脑的向夏军杀去吧,那么就需要编队。
年轻的锡保在另一个时空中曾经当过雍正帝的大将军,不过在这个时空里他却从来没有领过兵当然,这几年,曾经有过领兵经验的满洲王公已经大部分去世了,剩下的就算没死也奄奄一息了,所以只能矮个里拔长子让只是读了几本兵书的锡保来承担挽救清廷的重任既然没有实际的经验,锡保只好根据孙武子直解中“偏裨卒伍之分,十百千万之数,各有统制”的论述让各营分头列队。
可惜这也有问题,八旗各营都是按旗属来分的,一个营有八个指挥官,这谁指挥谁啊。不得已,锡保只好收回成命,以旗来分配兵力,结果又出现一个旗里面有几个不同的营头,彼此素来没有配合作战过,如今合在一起居然连步调都不一致。
没办法,锡保只好再度改变组织方案,以武器为分配标准,那鸟铳的站在一起,那弓箭的归在一堆,骑马的属于马队,其余的都算步队。
等锡保好不容易调度完了,并任命了临时指挥官,这日头已经不早了,被折腾了一大清早的旗人大爷们肚子饿了,不吃午饭不睡个午觉是不能出战了。
怎么办凉拌这个时候锡保只求清军能跟夏军交手,什么城下之盟都能答应。
结果拖到了未时都快结束了,一群乌合之众才慢慢腾腾的逼近了夏军的营地。
夏军早就发现清军出城邀击了,原本还看着对方人多准备打一场艰苦的防御战,结果看到清军这德行,顿时就放下了心。当然该小心的还是得小心了,万一这是清军骄敌的诡计怎么办因此夏军分兵两路,以十二个步哨、两个炮哨、三个白兵哨列在营盘之前,其余六个步哨、两个辎重哨、三个中垒哨守在营盘之内利用营墙支援、接应前军,至于两个游骑哨也远远的撒开,以警戒清军从别处攻来打夏军一个措手不及。
申初,北京城墙上的大炮开始轰鸣起来,在炮声的助威下,一众清军随即加速,其中以包衣为主的清军马队跑得最前面。然而在刚刚经历过固安之战的宣武军第六师官兵看来,清军马队的速度实在够慢,因此根本不为所动,倒是一部包衣看到自己脱离了大队,顿时慌了手脚,倒过来自行减缓马速。有人打马,有人勒缰,马队就出现混乱,此时突得最强的几人发现夏军正用看死人的眼光看着自己,这些血勇之辈便怒气冲冲的举起自己手中的弓。
横七竖八的弓箭远远射过来,根本没有射中夏军,只是在地上栽了一大堆怪异的羽树。
见到弓箭落空,突前的清军便再度伸手掏箭,这时夏军终于动了。
只见夏军炮手举火朝八分炮的火门上一燎,顿时一股硝烟冒出,接着内中的弹丸带着巨大的动能向清军阵中砸去。看到夏军开炮,清军的队形更加混乱,不少人试图躲避,只是炮弹还没砸下来,炮声已经惊得那些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宝马一个个四蹄乱跺,把好些个包衣直接摔了下来。结果炮弹没有打中目标,坠马却导致了数十人的伤亡。
观察到试射的结果,夏军各炮相继修正了弹道,接下来清军开始倒霉了,在四十华夏步的距离上,夏军弹无虚发,直打得清军哇哇大叫。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夏军的火炮数量有限,形成跳弹的也很少,这才让旗兵们逃过一劫。
可还没等那些躲过夏军并不密集的炮火的清军们暗自庆幸,夏军炮队便换上了射程较近但威力巨大的霰弹。这种一打一扇面的大杀器祭出来,清军的伤亡顿时暴增,更为重要的是,在夏军的刻意打击下,清军前队与后队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
能面对暴烈的敌人做果敢坚决冲锋的不是清军中最骁勇的武士就是那些热血沸腾的年轻养育兵,一意前冲的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那些油滑的老兵已经半途退走了,也没有注意到更多的同伴已经直接倒在了冲刺的中途。
然而就在胜利看起来触手可及的时候,夏军密集的排铳齐射让他们的希望化作了泡影就算有个别的清军骑士万分幸运的突破了夏军步铳弹的封锁,面对的也是夏军密集的铳刺林或是更加恐怖的白兵队。
当这些最勇力最热血的战士倒下后,这场战斗已经毫无悬念的结束了,惊慌失措的老兵和昏头昏脑的包衣们拉着还想再冲一次的养育兵们往后逃去,锡保更是直接逃回了王府,随后第一时间加入了夺路而逃的出城大军。
得到再次战败消息的康熙只能黯然叹息,于是清廷的撤退行动继续展开,失去了更多守备力量的北京城离彻底陷落也愈近了一步
只是一场大捷还足以彻底奠定胜局,所以夏军主帅古晋在一面派人挟此战的胜果招降周边府县的同时率领骑军主力悄然南下,直扑东昌清军后路。只有陶月宣武军第六师因为要看护伤员和看守俘虏,所以留在了固安一线休整。
不过陶月也是个胆大妄为之辈,并不想就此结束他北伐之战,没有捞够军功的他随后七拼八凑的从宣武军第六师残部中调集了三千多人的队伍,带着十二门大炮和该师所剩的大部分炮弹便连夜直扑北京而去。
夏军出现在北京城外的消息显然让城内的众多满汉文武更加急着逃命。
由于担心夏军会趁着某处城门打开之际杀入,因此北京城继续封门,只有内城东北角上的东直门还开着以便满洲贵胄们出逃。只是因为此时北京城内的秩序已经瓦解,所以城门时常被争相逃命的旗人堵塞。这些旗人平日里各个牛皮甚大,临逃命了也是互不服气,非得自己先走,结果推推搡搡之下谁都逃不出去。
不过八月十三日的傍晚,堵塞的城门终于被疏通了,御前侍卫们举着大棒一顿猛揍,什么红带子、黄带子,统统给嫔妃、阿哥、皇女的车队让路,这才使得大清朝最尊贵的一群人得以先大多数人一步逃往关外。
宫廷和阿哥们之所以拖晚了两天上路自然原因很多,譬如缺少马车骡车等运输工具、随行人员太多等等,自然也少不了主子们舍不得丢下金银财宝的原因,因此临出发了才发现光带银子了,没带服被和吃食,不得已又推倒重来。好在夏军人少不足以强攻北京城防,所以只是远远放了几炮,在守城神机营、健锐营、前锋营等旧制旗营还击的炮火来临前就撤退了,这才让主子们暂时放下了悬着的心。
然而康熙听说夏军前锋的兵力有限后倒是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于是他开出封公和抬旗的悬赏招募尚有血勇的旗兵及各府包衣出城邀战,宫廷和阿哥们撤退的行动也被他暂时压了下来,以免进一步动摇北京城内军心民气。
八月十三日一早,五千多护军、骁骑、前锋、步军等营的满洲兵及二千多各府包衣闹哄哄的杀出北京城。在这之前,清军已经打探到夏军的驻地,不远,实际就在右安门外,北京外城城墙上的清军可以目视的地方。
七千人的清军虽然远较夏军为多,但却是以老弱为主,只有些包衣看上去五大三粗的还算精壮,只是横七竖八的不成队列。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真正精锐的都已经编入内外火器和八旗新军南下作战,只有那些有门路的纨绔之辈还留在旧营里混日子,愿意出城做战的更是少之又少,其中大半要么是看在丰厚的赏赐份上勉强出战的老兵,要么是不知战争险恶只想马上求功名的十几岁少年。
清军不但看上去战力不怎么样,就是装备也乌七八糟的。有人擎刀、有人举枪,有人抱来了鸟铳,有人却携带弓箭,有人无甲,有人却穿着祖辈留下来的棉甲只是当年的八旗军将是穿双重棉甲,如今他们的儿孙穿单层还得卸去内中多半的钢片
清军中马匹也很缺,常常骁骑营的没有马,步军营的倒是骑了两匹,反而是各府的包衣们骑来很多主家的好马,但大多数人只能用以代步,真正让他们冲击夏军阵列的话,说不定在半道上就自己摔了出去。
清军也不是没有炮,只是内外火器营的好炮都带到南面去了,留下的都是难以搬动的几千斤重的城防炮,只能搁着城头放几声响给出战的清军助威,战场上实际是指望不上的。
面对种种不利的情况,主持作战的多罗顺承郡王锡保也没有了章法,但出战是康熙的命令,他也只能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出了城门,问题来了,总不能一股脑的向夏军杀去吧,那么就需要编队。
年轻的锡保在另一个时空中曾经当过雍正帝的大将军,不过在这个时空里他却从来没有领过兵当然,这几年,曾经有过领兵经验的满洲王公已经大部分去世了,剩下的就算没死也奄奄一息了,所以只能矮个里拔长子让只是读了几本兵书的锡保来承担挽救清廷的重任既然没有实际的经验,锡保只好根据孙武子直解中“偏裨卒伍之分,十百千万之数,各有统制”的论述让各营分头列队。
可惜这也有问题,八旗各营都是按旗属来分的,一个营有八个指挥官,这谁指挥谁啊。不得已,锡保只好收回成命,以旗来分配兵力,结果又出现一个旗里面有几个不同的营头,彼此素来没有配合作战过,如今合在一起居然连步调都不一致。
没办法,锡保只好再度改变组织方案,以武器为分配标准,那鸟铳的站在一起,那弓箭的归在一堆,骑马的属于马队,其余的都算步队。
等锡保好不容易调度完了,并任命了临时指挥官,这日头已经不早了,被折腾了一大清早的旗人大爷们肚子饿了,不吃午饭不睡个午觉是不能出战了。
怎么办凉拌这个时候锡保只求清军能跟夏军交手,什么城下之盟都能答应。
结果拖到了未时都快结束了,一群乌合之众才慢慢腾腾的逼近了夏军的营地。
夏军早就发现清军出城邀击了,原本还看着对方人多准备打一场艰苦的防御战,结果看到清军这德行,顿时就放下了心。当然该小心的还是得小心了,万一这是清军骄敌的诡计怎么办因此夏军分兵两路,以十二个步哨、两个炮哨、三个白兵哨列在营盘之前,其余六个步哨、两个辎重哨、三个中垒哨守在营盘之内利用营墙支援、接应前军,至于两个游骑哨也远远的撒开,以警戒清军从别处攻来打夏军一个措手不及。
申初,北京城墙上的大炮开始轰鸣起来,在炮声的助威下,一众清军随即加速,其中以包衣为主的清军马队跑得最前面。然而在刚刚经历过固安之战的宣武军第六师官兵看来,清军马队的速度实在够慢,因此根本不为所动,倒是一部包衣看到自己脱离了大队,顿时慌了手脚,倒过来自行减缓马速。有人打马,有人勒缰,马队就出现混乱,此时突得最强的几人发现夏军正用看死人的眼光看着自己,这些血勇之辈便怒气冲冲的举起自己手中的弓。
横七竖八的弓箭远远射过来,根本没有射中夏军,只是在地上栽了一大堆怪异的羽树。
见到弓箭落空,突前的清军便再度伸手掏箭,这时夏军终于动了。
只见夏军炮手举火朝八分炮的火门上一燎,顿时一股硝烟冒出,接着内中的弹丸带着巨大的动能向清军阵中砸去。看到夏军开炮,清军的队形更加混乱,不少人试图躲避,只是炮弹还没砸下来,炮声已经惊得那些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宝马一个个四蹄乱跺,把好些个包衣直接摔了下来。结果炮弹没有打中目标,坠马却导致了数十人的伤亡。
观察到试射的结果,夏军各炮相继修正了弹道,接下来清军开始倒霉了,在四十华夏步的距离上,夏军弹无虚发,直打得清军哇哇大叫。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夏军的火炮数量有限,形成跳弹的也很少,这才让旗兵们逃过一劫。
可还没等那些躲过夏军并不密集的炮火的清军们暗自庆幸,夏军炮队便换上了射程较近但威力巨大的霰弹。这种一打一扇面的大杀器祭出来,清军的伤亡顿时暴增,更为重要的是,在夏军的刻意打击下,清军前队与后队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
能面对暴烈的敌人做果敢坚决冲锋的不是清军中最骁勇的武士就是那些热血沸腾的年轻养育兵,一意前冲的他们根本没有注意到那些油滑的老兵已经半途退走了,也没有注意到更多的同伴已经直接倒在了冲刺的中途。
然而就在胜利看起来触手可及的时候,夏军密集的排铳齐射让他们的希望化作了泡影就算有个别的清军骑士万分幸运的突破了夏军步铳弹的封锁,面对的也是夏军密集的铳刺林或是更加恐怖的白兵队。
当这些最勇力最热血的战士倒下后,这场战斗已经毫无悬念的结束了,惊慌失措的老兵和昏头昏脑的包衣们拉着还想再冲一次的养育兵们往后逃去,锡保更是直接逃回了王府,随后第一时间加入了夺路而逃的出城大军。
得到再次战败消息的康熙只能黯然叹息,于是清廷的撤退行动继续展开,失去了更多守备力量的北京城离彻底陷落也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