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仙侠传
字体: 16 + -

第45章 黄飞虎讥元君

    第二天,石敢当去泰山书院读书,钟碧霞带着天虎跟随大人们上了山。钟碧霞一路上忐忑不安,心里不住地祷告:“石老虎啊石老虎,你一定要下山啊!”到了石老虎处,石老虎果然不翼而飞。钟碧霞高兴得心花怒放。

    众人惊愕之际,一人突然跪下磕头,余者齐刷刷地跪下磕头,钟碧霞一跺脚也跪下磕起头来。当钟碧霞站起来时,发现天虎还插烛般地磕着头,气得抬腿踢了天虎一脚。

    众人高高兴兴地下了山,刚到山脚下,就听到了人们争相传扬的好消息:“石老虎去了山东面,恰好就是闻知县选定的地方。”众人争先恐后地赶去,远远地就看到那石老虎盘踞在小山坡上,山坡下聚满了朝拜的民众。

    钟碧霞赶到后,费了好大的劲才挤到前面,只见石老虎下方的一平整处,安放了一张供桌,供桌上摆满了祭品,鸡鸭鱼肉、瓜果梨桃大红枣,炊饼、包子、馒头等等;香炉里插满了高香,烟雾缭绕;供桌前的瓦盆里纸钱烧得正旺。

    供桌前挤满了磕头的人,场地有限,只能容得下五六个人,一批磕完头,不等散去,便被等候的人挤得四下散开。天虎冲动地想挤进去磕头,抬头看了钟碧霞一眼,忍住了。

    众衙役分开人群,闻柏达、石世宇、霍道一来到供桌前,看着威风八面的石老虎,闻柏达笑容满面,朗声道:“祥瑞、祥瑞,国之祥瑞啊!”

    与此同时,一则消息在泰安城不胫而走:“是石敢当上山求的石老虎,石老虎才下了山。”石世宇问石敢当可有此事?石敢当只好承认。事后,石敢当埋怨钟碧霞,钟碧霞笑而不语!

    整个泰安城上上下下都在谈论着泰山神仙显灵一事,石老虎前整日人头攒动,香火旺盛,势头超过了泰山神庙。碧霞元君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正思谋着如何现身,使自己的形象深入千家万户之际,第一太保温元帅到了,温元帅带来了哥哥黄飞虎的一封信。

    碧霞元君接过信,神情颇为得意,哥哥掌管人间地狱主生死,香火尚不及石老虎旺盛,而这对我来说只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等小妹我现了真身,场面之宏大可想而知啊!碧霞元君心里窃笑不已。

    碧霞元君打开信,粗略地扫了一眼,脸上的笑容凝固了,旋即怒容满面,厉声问道:“温元帅,这信是谁写的?绝不是我哥亲笔所书!”温元帅从容不迫地回道:“赵相公执笔,泰山神口述。”碧霞元君气得浑身颤抖,温元帅告辞归去。碧霞元君把信撕了个粉碎。

    泰山神黄飞虎在信中写道:“小妹,恭喜你,你最近在泰山闹得挺欢的。先让天虎欲擒故纵,吓唬石敢当和钟碧霞,进而装神弄鬼演了一出石老虎下山的闹剧。我到那个地方看了看,吓得我毛骨悚然,香火之旺盛,丝毫不逊于玉皇庙。小妹,情何以堪?置舅舅于何处?小妹,你争泰山,显然没把我这个哥哥放在眼里,但我终究是你的亲哥哥,怎么能看着你在歧路上狂奔呢?我知道这不是你的错,你上了天虎的当啊!天虎何物?畜生也。虽然天虎现在也能变得人模狗样了,不但能讲人话,还能识文断字。但千万不能忘了他的出身啊!一个****,能有什么出息?最可恨的是他又拜了肥遗为师。小妹,你知道肥遗现在做什么吗?他降服训练了魑山魔、魅水魔、魍土魔、魉风魔、九头狐这五个超级大魔头,所到之处,湖泊干涸,江河断流,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流离失所。此皆肥遗之罪恶也。肥遗现已逼近北疆,正在蚕食中华沃土。肥遗何所图?泰山也。我敢断言,不出十载,一场神魔大战将在泰山开打。小妹,你现在该明白了吧?天虎为何出现在泰山?他不就是肥遗的卧底吗?小妹,按理说,你和我争泰山,你犯的错越大我越高兴,唉!谁让我是你哥呢?既然是兄妹之争,首先就得是君子之争,否则便要贻笑天庭。所以本月上报天庭的奏章,哥且替你掩饰一番,希小妹速速改正。切记切记!”

    明亮的月光下,碧霞元君站立在石老虎上方的山坡上,天虎恭恭敬敬地立在她身旁。碧霞元君冷冷地问道:“天虎,你觉得这个石老虎怎么样?”天虎高声道:“挺好啊!香火比玉皇庙还盛!天虎时时刻刻盼望着这个石老虎变成泰山圣姑,那该多好啊!”这句话正戳到了碧霞元君的疼处,碧霞元君不及细想,举掌发力,石老虎顿时碎裂,变成一堆碎石,堆积在山坡上。

    天虎的脑袋“嗡”地一下懵了,立即“扑通”跪下磕起头来:“泰山圣姑恕罪!天虎罪该万死!天虎罪该万死!”

    碧霞元君灵机一动,厉声叱问道:“天虎,你可知罪?”天虎呆了,战战兢兢地回道:“天虎罪该万死,但天虎真不知哪儿得罪了泰山圣姑,天虎对泰山圣姑忠心耿耿,虽肝脑涂地亦不能报之万一!”

    碧霞元君扑哧笑了,道:“起来吧!”天虎战战兢兢地站起来。碧霞元君笑道:“天虎,我有话要问你,你可要实话实说啊!”天虎道:“在泰山圣姑面前,天虎敢不说实话?”

    碧霞元君问道:“天虎,我听你说话越来越顺耳了,跟谁学的?”天虎想了一瞬,朗声道:“香客!香客见了牌位就下跪,话都是捡最好听的说,真可谓好话说尽啊……还有就是草民啊,草民见官便下跪,什么话好听说什么!”碧霞元君着实吃了一惊,心道:“还真不能小看了这天虎,肚子里有点东西啊。”随即笑道:“你也很会下跪啊!”

    天虎道:“下跪不吃亏啊!”碧霞元君道:“想不到你离了天庭,变化这么大!”天虎伤感地说道:“逼的!”碧霞元君道:“听说你能识文断字?谁教的?”天虎道:“师父和师母教的。”

    碧霞元君明知故问:“谁是你的师父?谁是你的师母?”天虎郑重地回答道:“肥遗是我的师父,青鹤是我的师母。天虎为能有这样的师父、师母无比自豪!”碧霞元君讥笑道:“一根长虫,你也自豪?”

    月光下,天虎泪流满面,碧霞元君看了心里一软,自思道:“想不到这个畜生也还有情有义啊!”口气不由自主地软了下来:“你师父打算什么时候来夺泰山?”天虎矢口否认:“师父从来没有打算夺取泰山……而且我断定……师父也不敢夺泰山!”

    碧霞元君松了一口气,问道:“给我个理由!”天虎道:“师父敬重天尊,每次来泰山都要到黑龙潭边跪拜天尊,这是其一;其二,当师父听说许多神仙都觊觎泰山之时,笑话他们不自量力。”

    天虎的话引起了碧霞元君的极大兴趣,迫不及待地问道:“你师父认为他们没有资格领封泰山吗?”天虎道:“师父说,事情明摆着的,谁能领封泰山?天尊说了算,是你想争就能争来的吗?身为上仙,如此暗昧,可悲可叹!”

    碧霞元君问道:“你师父认为谁最有希望领封泰山?”天虎摇头道:“师父没有说,不过师父说,天尊既然说了如果天庭征求他的意见,他将建议天庭选一个最适合泰山的神仙来掌管泰山,显而易见,在天尊的心中黄飞虎并不是那个适合领封泰山的神仙。”碧霞元君欲言又止。天虎继续说道:“九头狐问师父为什么?师父说,如果天庭有意让黄飞虎领封泰山,那么在封泰山神时,就会一并赏给他了。”

    碧霞元君听了心花怒放,蓦的心头掠过一丝阴影,冷笑道:“你师父的消息这么灵通啊?”天虎道:“全仗九头狐上下打探。”碧霞元君道:“九头狐来过泰山?”天虎道:“肯定来过。”碧霞元君皱眉道:“九头狐道行这么高深?”天虎道:“来无影,去无踪,魑魅魍魉也奈何不了她!”

    碧霞元君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真如哥哥所言,不出十载,神魔大战在泰山打响,魔头的道行高深莫测,如何是好?”碧霞元君问道:“天虎,你师父既然无意争夺泰山,为什么还在不断地蚕食北疆,步步向南紧逼。”天虎道:“泰山圣姑,您绝对误会了。师父南下,皆因病情所致,不饮水,命将不保,奈何奈何?”

    碧霞元君道:“你这样一说,我倒有几分相信了。天虎,你为什么离开肥遗来泰山?”天虎道:“师父让我离开的。师父说,我待在他身边也没有什么进益了,他帮不了我了,解铃还须系铃人,让我寻找观音菩萨,希望观音菩萨能够再教化于我……”

    碧霞元君心中疑虑顿消,她相信了天虎,心道:“以观音菩萨的修为,不可能看不透将来的大趋势,如果天虎是个奸细,观音菩萨怎么能让我收在身边使用?”碧霞元君茫然若失地盯着下边那堆碎石,问道:“天虎,这件事如何收场?”

    天虎道:“天虎恳求泰山圣姑恢复石老虎,若不恢复,恐伤泰山百姓的心啊!”碧霞元君伤感地说道:“天虎,恢复石老虎举手之劳,难的是逃不过泰山神的眼线,恐怕现在这儿的土地正盯着我们。”接着,碧霞元君把温元帅送信一事告诉天虎。

    天虎夸张地吼道:“泰山圣姑,您上了泰山神的当啦!泰山神手下人才济济,有十太保、蒿里相公、冥府十王、五道将军、四值功曹……而泰山圣姑您只有我这么一个小跟班的,泰山神还要加以离间,太过分啦!”

    碧霞元君信了天虎的说辞,心中懊悔不迭。天虎又道:“更可恨的是,泰山神故意激怒于您,让泰山圣姑您击碎石老虎,使香客心生怨恨和恐惧,疏远泰山圣姑,使您远离民众,最终将泰山恭手相送!”

    天虎这话说得碧霞元君心悦诚服,她打量着天虎,心道:“从此不能小觑了他,也不可一味地欺压他,得小心驾御才是。”想到这儿,冲天虎一挥袍袖,天虎变成了一位英俊青年。天虎受宠若惊,双腿发软,几欲跪地叩头歌功颂德,终究还是立住了。他清楚,泰山圣姑的这份恩德,是因为他的灵机应变和巧言令色,不是下跪和乞求。

    碧霞元君冲天虎莞尔一笑,袍袖一挥,天虎又变成了“猫”样。碧霞元君冷冷地说道:“天虎,好好干,我是不会亏待你的。”说完这话,碧霞元君飘然而去。

    第二天,石老虎变成碎石的消息迅疾传开,震惊了整个泰安城。人们蜂拥而至石老虎处,看到石老虎变成了一摊碎石,人们立即下跪叩头,乞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安!

    闻柏达、石世宇、霍道一带着一班衙役、捕头来到石老虎处,仔仔细细地勘查了一遍,确定不是人为破坏。什么原因,大家都不说,但心知肚明。

    闻柏达心中万分沮丧,在自己的任内,至高无上的泰山天降祥瑞,这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如今陡然转为凶兆,未来之事,实难预料!几天来,心中酝酿了上百遍的上书朝廷的奏章全然无用,现在只求朝廷风闻此事不要追问,就是千恩万谢啦!

    这件事像一块石头,沉甸甸地压在人们的心头,恐惧笼罩了泰安城,传言四起:有的说泰安礼神不周,神仙降罪;有的说泰安必有一场大灾难来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