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私家侦探
字体: 16 + -

第944章 六国论

    一个人站了出來并且说了一番话当花郎听到那番话的时候他突然停了下來无论温梦怎么拉他他都沒有动

    按理说一个人说出一番话不应该让花郎这个样子的可这个人说出这番话后花郎就是这个样子了

    站出來的那个人大概三十多岁模样比花郎要大一些从他的脸上隐隐能够看出一些阅历來而且还可看出一丝英俊气质此时的他正在接着说自己刚才提出的观点: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这人说完本來争吵不休的讨论突然停了下來大家相互望了一眼然后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來很明显他们这些人都对这个人的论点折服了

    花郎知道这是六国论是苏轼的父亲苏洵所作他所提出的观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而苏洵虽是在论六国之破灭其实也是在说大宋朝的事情他觉得宋朝向西夏辽国每年送那么多布匹金银与古时六国贿秦并无多少分别

    花郎是及其赞成这个观点的只是大宋朝崇文抑武武将想要上战场杀敌要受许多的限制以大宋目前的兵力根本无法与西夏辽国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花郎想着这些看着那个提出这个论点的人他很奇怪这个人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苏洵吗

    花郎知道苏洵是四川眉山人可这里的长安长安离四川是有很远距离的难道苏洵就因为这里有个诗词大会就來长安城

    就在花郎对这人的身份疑惑的时候那些士子书生中的一个向那人拱手道:“明允兄的六国论果真精辟我等自叹不如佩服佩服”

    原來那人叫明允可是很快花郎突然暗笑自己的愚笨苏洵字明允眼前这个做六国论的人不是苏洵是谁

    这个人是苏轼的父亲他苏家父子三人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自己的女儿苏小妹更是嫁了秦观为妇这苏家可谓是一门人才花郎之前偷了他们这许多诗词來炫耀如今见了苏洵怎么着也得表示表示才行

    这番想着花郎突然上前拱手道:“这位仁兄的六国论果真是见解独到另辟六国论之先河啊在下花郎不知可否请仁兄到客栈楼上稍作休息呢”

    花郎提出自己名号之后那苏洵顿时一惊道:“阁下是花郎”

    花郎连连点头:“仁兄认得在下”

    “花公子名号整个大宋朝都是知道的如今遇到花兄弟这客我请走”

    花郎浅浅一笑:“还是我请这楼上我都已经叫了酒菜了请请”

    见花郎这么客气苏洵也就不再推脱道:“好花兄弟痛快”

    说着花郎拉起苏洵便向客栈走去温梦跟着后面皱着眉头嘟着嘴她有些不明白刚才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花郎为何突然对一个书生士子如此礼遇呢

    上得楼花郎将苏洵介绍给大家他是这样介绍的:“这位是我大宋散文写的最好的才子苏洵也是我一直都非常仰慕的人”

    阴无措等人听得花郎仰慕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都有些哑色他们很是不能理解花郎为何要如此礼遇这个苏洵而这个时候苏洵连连表示谦虚道:“花兄弟这样说就折煞在下了我哪里是什么才子不过是读了几本书罢了”

    听苏洵这样说花郎连连摇头:“苏兄二十七岁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说你是才子一点不为过的”

    听花郎说完这些苏洵有些惊讶道:“在下二十七岁前整日无所事事只知到处游玩之后受家兄所托为苏家定族谱这才发现自己胸有万言却无法跃之纸上心知才学不济这才刻苦用功只是这事倒从不与外人说过花兄弟是怎知晓的而且在下家在四川这长安城才第一次到啊”

    听到苏洵的这些话后花郎心头暗骂自己怎么这么嘴快这些都是苏洵名声大噪之后后人对他的总结这个时候消息很是闭塞他的那些事情谁人知道

    想到这里花郎连连笑道:“苏兄名声在外在下自然是听说过的不然苏兄刚來长安怎么也听说过在下呢”

    对于花郎刚才说的话苏洵也并未深究所以微微笑后道:“花兄弟说的也有道理只是你是真的名声在我而则闭门苦读刚刚出來而已像花兄弟刚才说的什么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等都是不作数的”

    花郎不想跟苏洵在这方面多聊不然聊着聊着就要露馅了于是连连笑道:“请苏兄上來是喝酒吃饭的怎站在这里说起这些來了坐坐”

    苏洵坐下之后那范同已经急匆匆跑了上來花郎见了他吩咐道:“再端來些酒菜”

    范同连连应着然后急匆匆的又跑下去了

    花郎与苏洵这番交谈真是谈的十分投机直到很晚花郎他们该回去了这才约定那日有空再坐下详谈

    从客栈离开之后温梦有些嗔怒:“那个苏洵是什么人怎么以前从來沒有听你说起过他就这么有才”

    花郎浅浅一笑:“当然有才了说句夸大的话他的才识比之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怎么能不算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