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江夏 第1072章 再访隆中
发生在叶县和昆阳县的危机如暴风骤雨杀至,最终却如清风云淡而去,但它所造成的影响却十分深远,它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了汉军对曹魏的战争前奏,使曹汉之间本来就十分脆弱的停战状态变得更加诡异和不稳定。
刘璟并没有从南襄隘道返回关中,而是南下来到了襄阳,此时已是五月中旬,暮春的天气愈加温暖,襄阳城的空气中已经有了一丝初夏的气息。
但正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隆中的春天才仿佛刚刚换上盛装,随处可见一片片的桃红李白,金黄色的油菜花一望无际,隆中到处洋溢着芬芳的气息。
这天上午,一支百余人的骑兵队护卫着汉王刘璟缓缓进入隆中镇,刘璟已有十几年没有来隆中,隆中镇的建筑几乎还是从前一样,只是显得更加破败,镇上的人也少了很多。
隆中镇的破败倒不是因为战争影响,在赤壁大战之前,隆中镇主要是刘表用来安置南逃的北方士族,大量的北方士族聚集隆中镇,给隆中带来了繁荣。
曹军南侵时,大量隆中镇的士族逃去了江夏,后来又跟随刘璟入巴蜀,最后这些士族大多在关中定居,不少人在汉国任职,随着士族的离去,尤其是鹿门书院迁到襄阳城后,隆中便没有新的人口补充,便一天天破败了。
隆中镇的破败冷清让刘璟暗暗摇头,隆中镇已不再是从前的文人聚居之地,那么诸葛亮回来后不知会有什么感想。
过了隆中镇,又向西南方向走两里,拐上一条蜿蜒小路,再沿一条小河走数百步,前方便出现一堵白色的围墙,那里便是诸葛亮在隆中旧宅了。
这种府宅占地约三亩,被一面白色围墙包围,不过它却没有隆中镇的破败,保养的相当不错,就和当年刘璟所见到府宅完全一样,一对忠心耿耿的老仆妇一直在替诸葛亮看护着家宅。
刘璟命令士兵在远处等候,他独自一人不慌不忙向诸葛府踱步而来,“你找谁?”头顶上忽然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
刘璟一抬头,只见前面一株梨树上坐着一名穿着绿罗裙的少女,年约十四五岁,头上戴着用雪白梨花编制的花环,长得十分清秀,容颜里依稀有几分诸葛亮的影子。
刘璟笑了起来,“你是果儿吧!我是你爹爹的老友,来看看他,他在家吗?”
听说是父亲的老友来访,诸葛果儿顿时有点不好意思,她从树上溜下来,转身向家中奔去,只奔出几步,又停住脚步回头问道:“这位大叔贵姓?“
刘璟见她率真可爱,顿时有点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便笑道:“我姓刘,从长安过来。”
“刘叔父稍等,我去禀报父亲。”
她跑到门口,正好母亲黄月英挎着一只竹篮出来,拉住她笑道:“傻丫头,急急风风做什么?”
“阿娘,有个大叔找爹爹,他说是爹爹老友。”
诸葛果儿一指前方小路,黄月英这才看到前方有一人,她一时没有看清是谁,这时刘璟慢慢走近,笑道:“阿嫂还认识我吗?”
黄月英顿时呆住了,半晌才反应过来,连忙上前施礼,“参见殿下!”
刘璟笑道:“这里没有什么殿下,我是孔明老友,来看看他,他在家吗?”
“在!在!”
黄月英连忙吩咐女儿,“你去书房告诉爹爹,就说....从前的刘州牧来了。”
诸葛果虽然调皮,但她极为聪明,她早听见母亲叫对方殿下,便猜到了刘璟的身份,吐了一下舌头,一溜烟跑进书房了。
刘璟望着她的背影笑道:“长得这么大了,有十四岁了吧!”
黄月英有点不好意思道:“下个月就十四岁,还像个小孩子一样调皮,总长不大,让人着急啊!”
刘璟笑了起来,“这样的孩子才让人喜欢。”
黄月英暗叹一口气,忽然醒悟,怎么让汉王站在外面说话,她连忙道:“殿下快请进屋里坐。”
刘璟走进了院子,正好诸葛亮从屋里出来,虽然诸葛亮在交州不肯投降汉军,但不等于他会对刘璟无礼,毕竟刘璟是汉国之主,他诸葛亮是汉国臣民。
诸葛亮抱歉躬身施礼,“草民参见汉王殿下!”
“刚才我对大嫂也说了,现在我是来拜访老友,这里没有汉王,孔明兄不用多礼。”
“虽这样说,但待客之礼却不可少,殿下请进!”
诸葛亮请刘璟进了书房,双方分宾客落座,刘璟打量一下书房,见书房布置得十分淡雅,墙角放着一只香炉,萦绕淡淡烟霭,除此外便只有一橱一桌,但地上却铺着厚实的木板,显得十分温暖舒适。
这时,黄月英端了两杯茶进来,她给刘璟奉上茶笑道:“陶妹现在如何了?”
一句话提醒了刘璟,他连忙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黄月英,“这是内子让我带给大嫂的信件,我险些忘了。”
诸葛亮坐在一旁淡淡笑了起来,眼中隐隐闪过一丝亮色,黄月英连忙接过信笑道:“你们谈,我不打扰了。”
她退了下去,房间里只剩下刘璟和诸葛亮两人。
诸葛亮喝了一口茶,不慌不忙问道:“现在皇叔如何了?”
“他已到长安,出任汉国太尉,只是在交州身体不好,现在府中慢慢调养,等他身体好转,我打算让皇叔主管宗庙祭祀,关、张两位将军分别去了青海和河西,他们对那边很有兴趣。”
“皇叔是该好好调养身体了,他确实很不适应交州的气候。”
诸葛亮轻轻叹息一声,话题一转,又笑着问道:“我前两天接到岳父的信件,说南阳那边和曹军起了冲突,不知现在局势如何?”
刘璟听出了诸葛亮言外之意,他并没有在南阳不问世事,还是很关注天下局势,说明他并没有对仕途心冷,还在等待复出的机会。
实际上,刘璟心里也明白,诸葛亮不肯在交州投降,是因为他心中的傲气使他放不下这个面子,当年他拒绝了自己,最后却被迫投降自己,换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接受这个结果。
所以诸葛亮才返回了隆中,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自己礼贤下士,放下身段来再请他出山,也是给足诸葛亮的面子,这种人情世故,刘璟早已驾轻就熟。
刘璟喝了一口茶,笑道:“南阳危局已经结束,我和曹操达成两个共识,一是曹操严惩强掳商人的凶手,表明了歉意,其次便是双方承诺,扩大两国贸易,准许贸易自由,不得设立人为障碍,只能说这次危局,双方都各有利弊吧!”
“哦!不知曹操利在哪里?”诸葛亮笑问道。
“至少他知道了自己防御的薄弱和不足,他下来一定会加强防御,补足薄弱点,这对他当然有好处。”
“那殿下利又在哪里?”
“我的利嘛!至少让我看到了曹军表面强大,而里面却空虚,也让我掌握了战略主动,我想这是最大的收获。”
诸葛亮点点头,“原来如此!”
刘璟又试探着问他道:“孔明兄认为我的利在哪里?”
“其实我觉得殿下的利在两个条件中的第二个条件,殿下费了那么多心机,不就是为了和曹操达成第二个条件吗?”
诸葛亮和刘璟对望一眼,一起大笑起来。
这时,黄月英端着茶壶进来,给两人茶碗里添了热水,黄月英又对丈夫笑道:“陶妹在信中邀请我们去长安做客,这是第三次了,我总觉得有点盛情难却,夫君的意思呢?”
黄月英也是一个极为聪颖的女子,她知道刘璟为何而来,刘璟以堂堂汉王身份,居然能亲至隆中恭请丈夫出山,丝毫不计往日前嫌,这种诚意,这种心胸,让他们夫妇何等荣耀,这是一个明君所为,黄月英不希望丈夫为所谓面子再度拒绝刘璟的诚意。
更重要是,丈夫年纪尚不到四十,就这样以失败收场,孤老偏乡,她知道这不是丈夫的追求,也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希望丈夫能抓住这次能得以施展才华机会,不要再一错再错。
诸葛亮明白妻子的暗示,笑了笑道:“找个合适的时间吧!”
黄月英明白丈夫已经让步了,她心中暗喜,向刘璟施一礼,缓缓退了下去。
时机已经成熟了,刘璟便将话题转到此行的正事上,他沉思片刻道:“去年我攻灭江东后,特地将汉国五相扩大为七相,由张昭出任一相,至今还是六相,还有一相我打算留给交州或者钟繇,我想利用钟繇来拉拢曹魏的士族,但钟繇被曹操挽留住了,如果先生不嫌汉国贫弱,不嫌刘璟愚钝,请先生接受汉国的第七相。”
说完,刘璟将一方相印放在桌上,目光期待地望着诸葛亮
刘璟并没有从南襄隘道返回关中,而是南下来到了襄阳,此时已是五月中旬,暮春的天气愈加温暖,襄阳城的空气中已经有了一丝初夏的气息。
但正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隆中的春天才仿佛刚刚换上盛装,随处可见一片片的桃红李白,金黄色的油菜花一望无际,隆中到处洋溢着芬芳的气息。
这天上午,一支百余人的骑兵队护卫着汉王刘璟缓缓进入隆中镇,刘璟已有十几年没有来隆中,隆中镇的建筑几乎还是从前一样,只是显得更加破败,镇上的人也少了很多。
隆中镇的破败倒不是因为战争影响,在赤壁大战之前,隆中镇主要是刘表用来安置南逃的北方士族,大量的北方士族聚集隆中镇,给隆中带来了繁荣。
曹军南侵时,大量隆中镇的士族逃去了江夏,后来又跟随刘璟入巴蜀,最后这些士族大多在关中定居,不少人在汉国任职,随着士族的离去,尤其是鹿门书院迁到襄阳城后,隆中便没有新的人口补充,便一天天破败了。
隆中镇的破败冷清让刘璟暗暗摇头,隆中镇已不再是从前的文人聚居之地,那么诸葛亮回来后不知会有什么感想。
过了隆中镇,又向西南方向走两里,拐上一条蜿蜒小路,再沿一条小河走数百步,前方便出现一堵白色的围墙,那里便是诸葛亮在隆中旧宅了。
这种府宅占地约三亩,被一面白色围墙包围,不过它却没有隆中镇的破败,保养的相当不错,就和当年刘璟所见到府宅完全一样,一对忠心耿耿的老仆妇一直在替诸葛亮看护着家宅。
刘璟命令士兵在远处等候,他独自一人不慌不忙向诸葛府踱步而来,“你找谁?”头顶上忽然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
刘璟一抬头,只见前面一株梨树上坐着一名穿着绿罗裙的少女,年约十四五岁,头上戴着用雪白梨花编制的花环,长得十分清秀,容颜里依稀有几分诸葛亮的影子。
刘璟笑了起来,“你是果儿吧!我是你爹爹的老友,来看看他,他在家吗?”
听说是父亲的老友来访,诸葛果儿顿时有点不好意思,她从树上溜下来,转身向家中奔去,只奔出几步,又停住脚步回头问道:“这位大叔贵姓?“
刘璟见她率真可爱,顿时有点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便笑道:“我姓刘,从长安过来。”
“刘叔父稍等,我去禀报父亲。”
她跑到门口,正好母亲黄月英挎着一只竹篮出来,拉住她笑道:“傻丫头,急急风风做什么?”
“阿娘,有个大叔找爹爹,他说是爹爹老友。”
诸葛果儿一指前方小路,黄月英这才看到前方有一人,她一时没有看清是谁,这时刘璟慢慢走近,笑道:“阿嫂还认识我吗?”
黄月英顿时呆住了,半晌才反应过来,连忙上前施礼,“参见殿下!”
刘璟笑道:“这里没有什么殿下,我是孔明老友,来看看他,他在家吗?”
“在!在!”
黄月英连忙吩咐女儿,“你去书房告诉爹爹,就说....从前的刘州牧来了。”
诸葛果虽然调皮,但她极为聪明,她早听见母亲叫对方殿下,便猜到了刘璟的身份,吐了一下舌头,一溜烟跑进书房了。
刘璟望着她的背影笑道:“长得这么大了,有十四岁了吧!”
黄月英有点不好意思道:“下个月就十四岁,还像个小孩子一样调皮,总长不大,让人着急啊!”
刘璟笑了起来,“这样的孩子才让人喜欢。”
黄月英暗叹一口气,忽然醒悟,怎么让汉王站在外面说话,她连忙道:“殿下快请进屋里坐。”
刘璟走进了院子,正好诸葛亮从屋里出来,虽然诸葛亮在交州不肯投降汉军,但不等于他会对刘璟无礼,毕竟刘璟是汉国之主,他诸葛亮是汉国臣民。
诸葛亮抱歉躬身施礼,“草民参见汉王殿下!”
“刚才我对大嫂也说了,现在我是来拜访老友,这里没有汉王,孔明兄不用多礼。”
“虽这样说,但待客之礼却不可少,殿下请进!”
诸葛亮请刘璟进了书房,双方分宾客落座,刘璟打量一下书房,见书房布置得十分淡雅,墙角放着一只香炉,萦绕淡淡烟霭,除此外便只有一橱一桌,但地上却铺着厚实的木板,显得十分温暖舒适。
这时,黄月英端了两杯茶进来,她给刘璟奉上茶笑道:“陶妹现在如何了?”
一句话提醒了刘璟,他连忙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黄月英,“这是内子让我带给大嫂的信件,我险些忘了。”
诸葛亮坐在一旁淡淡笑了起来,眼中隐隐闪过一丝亮色,黄月英连忙接过信笑道:“你们谈,我不打扰了。”
她退了下去,房间里只剩下刘璟和诸葛亮两人。
诸葛亮喝了一口茶,不慌不忙问道:“现在皇叔如何了?”
“他已到长安,出任汉国太尉,只是在交州身体不好,现在府中慢慢调养,等他身体好转,我打算让皇叔主管宗庙祭祀,关、张两位将军分别去了青海和河西,他们对那边很有兴趣。”
“皇叔是该好好调养身体了,他确实很不适应交州的气候。”
诸葛亮轻轻叹息一声,话题一转,又笑着问道:“我前两天接到岳父的信件,说南阳那边和曹军起了冲突,不知现在局势如何?”
刘璟听出了诸葛亮言外之意,他并没有在南阳不问世事,还是很关注天下局势,说明他并没有对仕途心冷,还在等待复出的机会。
实际上,刘璟心里也明白,诸葛亮不肯在交州投降,是因为他心中的傲气使他放不下这个面子,当年他拒绝了自己,最后却被迫投降自己,换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接受这个结果。
所以诸葛亮才返回了隆中,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自己礼贤下士,放下身段来再请他出山,也是给足诸葛亮的面子,这种人情世故,刘璟早已驾轻就熟。
刘璟喝了一口茶,笑道:“南阳危局已经结束,我和曹操达成两个共识,一是曹操严惩强掳商人的凶手,表明了歉意,其次便是双方承诺,扩大两国贸易,准许贸易自由,不得设立人为障碍,只能说这次危局,双方都各有利弊吧!”
“哦!不知曹操利在哪里?”诸葛亮笑问道。
“至少他知道了自己防御的薄弱和不足,他下来一定会加强防御,补足薄弱点,这对他当然有好处。”
“那殿下利又在哪里?”
“我的利嘛!至少让我看到了曹军表面强大,而里面却空虚,也让我掌握了战略主动,我想这是最大的收获。”
诸葛亮点点头,“原来如此!”
刘璟又试探着问他道:“孔明兄认为我的利在哪里?”
“其实我觉得殿下的利在两个条件中的第二个条件,殿下费了那么多心机,不就是为了和曹操达成第二个条件吗?”
诸葛亮和刘璟对望一眼,一起大笑起来。
这时,黄月英端着茶壶进来,给两人茶碗里添了热水,黄月英又对丈夫笑道:“陶妹在信中邀请我们去长安做客,这是第三次了,我总觉得有点盛情难却,夫君的意思呢?”
黄月英也是一个极为聪颖的女子,她知道刘璟为何而来,刘璟以堂堂汉王身份,居然能亲至隆中恭请丈夫出山,丝毫不计往日前嫌,这种诚意,这种心胸,让他们夫妇何等荣耀,这是一个明君所为,黄月英不希望丈夫为所谓面子再度拒绝刘璟的诚意。
更重要是,丈夫年纪尚不到四十,就这样以失败收场,孤老偏乡,她知道这不是丈夫的追求,也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希望丈夫能抓住这次能得以施展才华机会,不要再一错再错。
诸葛亮明白妻子的暗示,笑了笑道:“找个合适的时间吧!”
黄月英明白丈夫已经让步了,她心中暗喜,向刘璟施一礼,缓缓退了下去。
时机已经成熟了,刘璟便将话题转到此行的正事上,他沉思片刻道:“去年我攻灭江东后,特地将汉国五相扩大为七相,由张昭出任一相,至今还是六相,还有一相我打算留给交州或者钟繇,我想利用钟繇来拉拢曹魏的士族,但钟繇被曹操挽留住了,如果先生不嫌汉国贫弱,不嫌刘璟愚钝,请先生接受汉国的第七相。”
说完,刘璟将一方相印放在桌上,目光期待地望着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