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仙国万岁
字体: 16 + -

第2章 新帝上朝

    见过母后,陪说了会儿话,楚浩出来了,留周姝荣和小梅陪母后说话。

    楚浩让几个小太监领着走遍皇宫每个角落,城墙青砖琉璃瓦,有假山林立,池塘中满荷花,竹林翠绿,花园百花齐放,楼阁殿宇,一步一景,一花一世界。

    “陛下,这是剑师大人的院子,他在里面修行,同时保护皇宫安危,没有大事是不能进入打扰的。”那个服侍楚浩的微胖小太监一直跟在身边,姓林名远清,叫小林子。

    “朕知道了,小林子,带朕出宫,要看看皇城外面朕的子民生活得怎么样。”

    楚浩好奇灵师是怎么修炼的,但不能进入里面,而且也清楚自己没有灵根,不能修炼,灵根万中无一,楚国最多也就有六百个有灵根之人,其中一大半埋没在民间,测试灵根要消耗一块灵石,一千两银子测试一次,还有失败的可能,普通百姓根本消费不起,朝廷也财政困难,这次灵石都不够上交赵国。

    这名剑师名叫杨元涛,筑基期,楚国人,年龄有一百二十二岁了,修炼的资源由皇家提供,对皇室忠心耿耿。

    修仙者等级:炼气期、筑基期、金丹期。

    元婴期、化神期、合体期、渡劫期、大乘期。

    在蓬莱大陆上,金丹期是最强者。

    想要修炼到达传说中的元婴期千难万难,至今蓬莱大陆没有出现过元婴期。

    那就出宫外面看看,楚国都城百姓生活水平如何。记忆里的前身登基后就没有出过城,当着笼中之鸟。

    “陛下最好微服私访,以免扰民。”小林子提出建议。

    “如此甚好!”楚浩高深莫测点点头,当了皇帝,这种人人俯首听命的感觉就是舒服,这就是权力,沾上就上瘾。

    楚浩乔装打扮成一个翩翩少年,带上两个奴仆,一个小林子,头脑灵活,在皇宫外走遍大街小巷。还有一个佩剑青年,练气期后期,名叫吴江,是杨元涛的弟子,一般护卫都是由他出面。

    还有十几个练气中期的修士,最小二十八岁,最大五十岁,在暗处保护楚浩安全。有几个是杨元涛的弟子,其他人是皇室养的普通修士。这十几个修士可以抵上一千凡人军队,只要不是筑基修士刺杀楚浩,楚浩的安全还是有保证的。

    从皇宫后门出发,这里是运送瓜果蔬菜鸡鸭鱼肉进入皇宫的通道,十几个百姓打扮的修士先出去混入街道人群,再出现三个锦衣青年出来,一胖一瘦一高。

    那比较瘦的少年为首,就是楚浩了。

    楚国都城建立国土中心,在淮河与白水河的交汇处,周围是一片几万平方公里的平原,除了淮河与白水河,还有无数水道分支,水路阡陌交通,良田几百万亩,百姓交通靠船。

    一都十三城,都城人口五十万,其他十三城每个人口十万以上,几千个村庄星罗棋布全国。

    楚浩走在大街上,两边酒楼林立,商贾小贩众多,码头货物堆积成山,乞丐基本不见踪影,百姓生活安康乐泰。在楚国没有重文轻武,也没有士农工商等级,有能力就是人上人,没有能力就是普通百姓。

    或许是都城繁华,在乡村可能存在衣不遮体的百姓,但至少楚国几百年来没有农民起义造反存在,人口最高峰八百万,最低的时候是五百万。

    也就是说,楚国内部本身没有问题,而是外界压力带来伤害,南面沿海有纳迦族时常入侵,东面与晋国时常摩擦,最主要是赵国那二十万块灵石压榨楚国国力。

    赵国就是一大害,晋国和纳迦族只是小打小闹。

    凡人的战争,不到灭国之战,都不会经意让灵师上场,凡人的战争由凡人解决,这是修仙者的一种默契。

    楚浩逛完都城内外,没有发现官宦子弟强抢民女或怒马奔市的情景,其实这完全因为修仙者的存在,哪怕身居高位,权力再大,都要老老实实做人。

    “五百里快马加急,阳州急报,闲人避让。”一声大喝远远传来。

    通向都城大门的官道尽头,突然一匹黑马狂奔出现,马背上是一名披甲士兵,专门送信,背后插一只红旗,说明事情紧急。

    听到五百里加急,百姓纷纷让道,同时纷纷扰扰。

    一都十三城,阳州城位于楚国东面,与晋国靠近,驻军三万,守护边境那条灵石矿脉,如今阳州加急,说明晋国犯境了,灵石翻倍上供的不只楚国,吴国晋国同样,吴国有五条灵石矿脉,还能撑几年,楚国晋国各有四条灵石矿脉,都撑不下去了。

    赵国一直想要一片沿海地区,建立港口码头与取盐都方便,如今只要一国交不上灵石,那就是发动战争的最好借口,灵石收多少也不是赵国定的,而是仙门要求,赵国国土面积广,几十条灵石矿脉是有的,大国一百万,小国二十万。

    晋国已经被逼狗急跳墙,晋国皇帝可没有自杀谢罪的想法,活着才是硬道理,必须抢到楚国边境那条灵石矿脉,死道友不死贫道。

    举国一半兵力,发兵十万攻打阳州城,不拔掉这颗钉子,那条灵石矿脉就拿不稳。

    紧急事件,皇帝当然要召集群臣商量,什么时候派兵援助,兵力多少万,谁来领兵,谁做先锋都要一一商量。

    楚浩立马回皇宫,文武百官也聚集皇城门口,等待皇帝招见。

    ………………

    皇宫议政大殿,楚浩高高坐在龙椅上,俯视两排文武百官。

    “阳州急报,晋国十万兵马进入阳州地界,众卿觉得该如何支援。”楚浩平静的问道。

    “陛下,情况危急,臣觉得派三万北营支援。”兵部尚书齐薛站出来说道。

    “北边无军防赵国,岂不是很危险?”周公瑾站出来反对。

    “赵国不会在此时入侵北方,他们出兵需要借口。”齐薛分析说道。

    “哎!也只能如此了,如今国境艰难,吴国没有借给我们灵石,晋国又要打来,事态炎凉啊!”周公瑾叹气道:“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朝廷两个大佬都没办法,一群官员也没什么办法,纷纷附和。

    “臣反对!”

    等一群官员安静下来,一个响亮的声音响起。

    坐在龙椅上的楚浩看过去,一个四十多岁的文官站出来反对。

    刘霜,刑部尚书二品官员,在朝堂上仅次于周公瑾齐薛的第三个大员。

    “刘爱卿有何妙计?”楚浩玩味的看着他。

    “陛下,赵国狼子野心不可不防。臣认为,可以请吴国出兵相助。楚吴两国素来交好,借灵石固然困难,但借兵应该不会拒绝,军饷兵器粮草抚恤由我国出。”刘霜想了想说道。

    “此计甚好,诸位爱卿以为如何。”楚浩问道。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周公瑾和齐薛纷纷觉得妙计,不怕吴国军队假装答应,在楚国腹地暴乱。

    吴国皇帝是楚浩的舅舅,两国联姻,铁杆盟友。吴国的灵石自己刚够,借给楚国自己也完蛋,只要不借灵石,借其他都好商量。

    “好,马上派使臣出访吴国借兵。”楚浩点头答应。

    皇帝答应,阳州一事有了解决方案。

    又商量其他民事后,退朝了,群臣散去。

    没有党派相争的局面,很好,都是忠臣。楚浩满意今天的第一次朝会。

    “周大人,齐大人,刘大人,三位大人留步,陛下请三位大人到御书房商量国事。”小林子得了楚浩吩咐,叫住了三个人。

    “国事?”

    周公瑾,齐薛,刘霜三个人面面相觑,皇帝才登基多久,哪里懂什么国政,国家大事都是几个人一起商量的,楚浩也没表现出英明君主模样,谁的建议好就采纳谁,只要不胡乱下令就很好了。

    三人早看出楚浩和太上皇一样,都是守成之君。

    怀着疑惑的心情,三个大臣一起进入御书房,楚浩给三个大臣赐坐,三人扭捏推辞了几下才坐下来,坐半个屁股,像小学生一样双手放在膝盖,表现恭恭敬敬。

    “陛下,您招见臣等几人,有何要事。”周公瑾恭敬问道。在这里,没有老丈人与女婿之分,只有君主与臣子。

    齐薛与刘霜看着皇帝,等楚浩开口。

    “周爱卿,国库今年是否无法上交灵石?”楚浩坐在龙椅上问。

    “回陛下,正是如此!臣无能请陛下责罚!”周公瑾老泪纵横,从凳子上下来匍匐跪下。

    楚国没有灵石,传承了三百年,十几代皇帝,这次是要亡国在自己这一代人手里,深深的耻辱和负罪感,死后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臣无能!”

    “臣也无能!”

    刑部尚书刘霜,兵部尚书齐薛也跟着跪下,恨不能为国分忧,辅佐新帝。

    “乃是赵国霸道,咄咄逼人,非尔等无能,三位爱卿快快请起,你们都是国家栋梁,朕还需你们辅佐。”楚浩起身过来扶起三个大臣,这三人都是忠心赤胆,我还需要你们帮忙解决难关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