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轶事
字体: 16 + -

第14章 民风淳朴的村庄

    皓月又问:“可是我们正在游方,整天居无定所,哪有时间去练习剑术?”

    赵长安笑道:“为师要教你的剑术威力很大,却很简单易学,一天只需练习两个时辰便可。”

    皓月奇道:“是什么剑术那么神妙?”

    赵长安道:“你将长剑举直,与肩齐平。”

    这剑重达十斤,寻常十岁孩童不一定能举得起来。而皓月炼气已经两年,体内已经积攒了一定的灵气。再加上在山中两年的负重爬山,对体内灵气运用颇为纯熟,举平这柄长剑自然轻而易举。

    “然后呢,师父。”,皓月依言伸展右臂,举平长剑,轻松问道。

    赵长安悠然道:“就此举平,待手臂极其酸麻难忍时再放下,换个姿势再举。一天举上两个时辰,一年之后当有成效,再过个三四年,你便将为师的剑术尽数学会了。”

    皓月点头说是。

    五岁时,赵长安让他徒步跋山涉水进山采药,用意是磨去他的娇气,外带增加他的见闻知识。

    七岁时,赵长安威胁他不学成岐黄之术不准出山,是想逼出他的潜能,让他早日通晓岐黄之术。

    八岁时让他搬石头上山,用意则是以极限透支体力的方法,扩大他的身体容错率,助他快速炼气。

    这次赵长安让他再举个几年剑,这看似无理的要求,皓月却也都习惯了,丝毫不再抗拒。正如柴丽所说,长大了自会明白师父的用意。

    师徒二人继续沿官道往东北方向走了几天,白天赶路,晚间休息。途中遇到村庄就在村庄里打尖休整,遇不到便就地驻足过夜,只吃些随身带的干粮。

    途中皓月问赵长安:“师父,我们要去哪里?”

    赵长安答:“东都洛阳。为师要找人问点事情,顺便查查你的身世。”

    皓月一直谨记赵长安的叮嘱,晚上打坐炼气,早晨早起练习举剑。

    开始他平举长剑时,只是举了半刻钟便坚持不住了,手臂酸麻,肩膀几乎没了知觉。

    休息一会儿后,他就又换成剑尖朝天斜指的姿势,再坚持不住,便再换姿势。就这样努力不辍,一天至少举上两个时辰。

    见他如此努力,也从来不叫苦不叫累,赵长安虽然嘴上不夸奖他,心中却时常感叹:此子资质悟性皆是绝顶,性情又勤奋坚毅,当真是个不世奇才!

    又走了两天,二人看到的炊烟越来越多,官道两旁枯黄的山林渐渐被青黄的麦田取代,村庄也越来越密集,竟不觉已经走到了中原地带。

    这日傍晚,师徒二人来到了一个村庄,村头有一棵老柳树,有三人合抱粗细。

    此时天气已经入秋,老柳树上的树叶都已焦黄,细一点的树枝也都干枯。但可以看得出来,若是在夏天,这棵柳树树荫足以笼罩全村。

    此刻,师徒二人正站在这棵柳树下。

    而在他们周围,抱着孩子的女人、扛着锄头的汉子、磕着烟斗的老人、追逐打闹的顽童等等,这一群人都正围着师徒二人打量。

    他们对着二人指指点点,时而交头接耳,却没有上前询问之人。

    虽然村民们只是围观,没有上前说话之人,但师徒二人明白,他们并非无礼,只是些天性淳朴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普通百姓而已。

    皓月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讷讷不言。

    赵长安面带笑意,对着人群朗声道:“无量天尊,贫道师徒有礼。”

    这时一个老者上前应答:“道长不必多礼。这村叫李家村,老朽是村中里正,敢问道长来此有何贵干?”

    这老者拄着一根油亮厚重的拐棍,有五六十岁年纪,须发皆白,浚黑的皮肤皱纹深刻,一副慈眉善目的面相。

    赵长安向那老者拱手:“贫道师徒游方到此,想整购一些饭食干粮,再寻一落脚之地。敢请老善人代为置办,酬金自不必说。”

    老者见赵长安长相端正,说话和气,皓月面带羞涩。二人都身穿道袍,头绾道髻。心知这道士师徒应该不是什么奸恶之辈,便微笑道:“这事好说,道长就先去我家里暂歇吧。”

    赵长安呵呵笑道:“如此多谢老善人了。”

    老者伸手引路,对那一群围观的男女老少驱赶道:“都散了吧,八辈子没见过外人一样,可劲的看,再吓着人家......”

    看到众人纷纷散去,赵长安微笑摇头,与皓月跟随老里正去了。

    在这山野乡村,房舍院墙都是泥胚所造,房顶则都是覆盖着茅草。

    进了老里正家里,只见两个七八岁的孩童正在打闹,一个中年妇人正在收拾装满针线布匹的箩筐,一个老妇人正在驱赶一群鸡子入圈,一个中年汉子正挟着一捆劈好的干柴送进厨房,一条老黄狗慵懒的卧在院内打着哈欠。

    在夕阳的余光里,这户人家完美的诠释了太平盛世、和气美满的含义。

    老里正一一介绍:“这是贱内,这是儿子儿媳,这两个小子是我孙子。”

    赵长安师徒一一点头见礼。

    到吃饭时,老里正特意让老伴给师徒二人杀了一只肥鸡,又让孙子去村里酒坊沽了一壶酒来,赵长安道谢入座。

    因为俗世的规矩,家主宴请正客的时候,家里女人孩子是不能上桌的。

    所以入乡随俗,赵长安给皓月盛了一晚鸡肉,拿了两个馒头,示意他找个地方去吃,此刻桌上便只剩下老里正父子和赵长安三人。

    老里正为赵长安斟酒,笑眯眯道:“道长从何处来,又要往何处去啊?”

    赵长安收袖挡壶以示礼貌,道:“贫道带徒儿下山游方,自郦州城来,要去东都洛阳。”

    老里正举起酒杯,点头称赞:“道长辛苦,老朽敬道长一杯。”

    赵长安连忙举杯迎合,两人仰脖一饮而尽,老里正儿子忙为二人添酒。随后三人侃天说地,聊得甚是心欢。

    再说皓月端着碗拿着馒头,正不知去往哪里时,老妇人从厨房探出头来,笑容慈祥对他招手道:“小道长,快过来坐。”

    皓月面色微红的走了过去,见老里正的儿媳和两个孙子都在里面,围着一个小桌而坐。

    皓月低头吃饭,不言不语。

    老妇人温言问他:“小道长几岁了?老家是哪里的?”

    皓月抬头道:“十岁。自小与师父在山中修行,无父无母,山里道观便是家乡。”

    老妇人脸上满是心疼表情:“哎呦,好可怜的孩儿......”

    这时其中一个小男孩问老妇人道:“奶奶,你不是说出家人不吃肉的吗?为什么这两个道士吃肉?”

    皓月连忙解释道:“道门中人只有太清宗不吃荤腥,其余道人荤素不忌。我们是玉清门人,是可以吃肉的。”

    另一个小男孩开口问道:“道士都会捉鬼,你会吗?”

    皓月答道:“我暂时还不会,但我师父会,我正在跟他学。”

    那小男孩瘪嘴道:“吹牛。”

    小男孩母亲连忙轻拍他的后背叱责:“吃饭也堵不住你的嘴.......”

    这一顿饭吃了半个时辰之久,吃完之后时间已然到了接近戌时。

    赵长安拱手行礼,谢过老里正的款待。又从包裹里拿出一锭十两白银,对老里正道:“烦请老善人再为贫道师徒准备些干粮。”

    老里正是种了一辈子地的农人,哪里一次见过那么多钱财,连忙推辞不接。

    几番推让之后,老里正才愧然接受,连忙让老伴儿媳赶制干粮。

    不多时,老妇人提过来一包袱的面饼和两挂熟肉干,皓月接过。

    俗世人虽然都对出家人以礼相待,但也对出家人有所忌惮,认为留出家人过夜会给家里带来灾难。之前能在张府过夜,乃是他们对张敬仕恩同再造,张敬仕自然不会赶二人出府过夜。

    所以赵长安自然知道老里正也没有留宿二人的意思,便开口问道:“老善人,这附近可有什么避风挡雨的落脚之处,还请老善人指路。”

    老里正收了他那么多银钱,态度自然和善:“道长往东走个七八里,便有一条河流,河边田埂上有座龙王庙,那庙里常有人歇脚过夜,可是个避风避雨的好去处。”

    赵长安拱手道别:“贫道师徒这便去了,再谢善人款待。”

    小半个时辰后,师徒二人便已经到了老里正说的那坐龙王庙里。

    只见这庙十丈见方,只有单独一间庙殿,供奉着一尊三丈高的龙王像。

    赵长安左右环视那龙王庙,只见殿中所供神明是一个法相威严的中年男子,头戴帝冠,身穿龙袍,左手捏着一个诀印,右手握着一颗珠子,当是四海龙族中的某位真龙。

    殿里左侧墙角铺有稻草,应该是过往行人在此留宿时寻到的。赵长安微微点头,心道此庙修缮甚好,确是一个行人留宿的好地方。

    二人坐到墙角。

    皓月一如既往的打坐炼气。

    赵长安侧身以手作枕,和衣躺卧在稻草上,闭目不言。

    其实闭目侧躺并不是睡觉,他修成元丹,已然褪去了凡体,只等功德圆满,白日飞升了。说是半个仙人也不为过。所以每日只需运行几个周天就可以驱除疲劳,不必刻意去睡。

    侧躺是三清道人炼气养神的一个正统体位,他此举也只是在运行周天修炼灵气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