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院政
1265年,12月27日,日本,平安京。
“这,这就走了?”当天皇走后,李涛傻眼了,小声对陈远琪问道“就这么结束了?发布诏书、组织各国讨逆的细节呢?”
陈远琪一耸肩,小声回道“别急,静观其变。”
果然,不久后,刚才那个“文章博士”五辻长成走到两人面前,用口音略怪的汉语说道“两位东海贵客,上皇请二位去院厅一叙,还请随我来。”
陈远琪点点头,正戏终于来了,于是做出“请”的手势,说道“请带路吧。”
五辻长成略一鞠躬,便前行引路了。陈远琪带着众人也随他走了过去。
李涛莫名其妙的,跟上之后戳了戳陈远琪,问道“你们这是搞什么鬼?”
陈远琪看了一下前面的五辻长成,压低声音说道“我们现在去见的是太上皇,他才是这宫中说了算的人物……细节回头再说吧,总之先去看看。”
这段时期的日本皇室,有一种特色制度曰“院政”,也就是太上皇掌权。
天皇现在是傀儡,但这个现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开始他们也是有实权的,在逐渐沦为傀儡的历史进程中,有的天皇不甘于此,就把皇位让给年幼的儿子,让他去当傀儡,自己去当了太上皇。虽然退位,但也因此摆脱了天皇之位的诸多束缚,而权威却仍有留存,之后就可以重建一套朝廷班子加强权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夺回实权,这便是所谓的“院政”。
在镰仓幕府建立前,这套院政制度一度成功为皇族夺回了大权,持续了约百年的“院政时代”。幕府建立后,皇族再度丧失了实权,但院政传统却保留了下来。
当前在位的是所谓“龟山天皇”,而真正掌权的则是他的父亲,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后嵯峨天皇”。现在的皇室虽然没有实权,但并不是一点权力也没有,至少凭借他们的权威,在外交、礼仪、内政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只要没有利益冲突,幕府一般也会尊重他们的意见。而这么一点点权力,现在就集中在这个太上皇手里,今天去见了他,才算“上洛”成功。
众人走出正殿,穿过精致的假山和木廊,沿途的侍从和侍女看到这些全副盔甲叮当响的虎狼之士,都吓得站在一旁低头鞠躬静静等待他们走过。宫殿不大,没多久就走到了行使院政的“院厅”,见到了这位已经退位近十年的太上皇。
太上皇今年四十多岁,穿着和天皇类似款式的金色锦袍,并未戴头冠,反而戴了个宋式的蹼头,看上去身体虚浮得很,一副被酒色掏空了的样子。
所谓掌握大权,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官僚系统。相比身边只有几个侍从的正牌天皇,这个太上皇的院厅之中却有好几个跟五辻长成装饰类似的文官侍立,看来这就是他赖以维持权力的班底了。
陈远琪和李涛让护卫在厅外等候,两人进去,照常行礼自报姓名打了招呼。
太上皇没了皇位的束缚,虽然架子也不小,但是说起话来就随意多了。
他与两人简单问候了一下,打听了一下东海国和宋朝的一些情形,就开门见山地说道“两位不是我日本国人,有些话朕便可以说得直接点。汝等与北条家有隙,利用宗尊讨伐幕府,朕没有意见。但之后呢?现在幕府纠结了数万大军汹汹而来,汝等准备如何应付?”
陈远琪一愣,没想到他问得这么直白,便也直白地回道“上皇不用担心,幕府军人心不齐,不过土鸡瓦狗耳,绝非我东海大军的对手。只是击败幕府后,收拾局面需要些力气,这便需要天皇号召天下忠义之士共讨了。”
上皇对东海军的强悍略有耳闻,但毕竟没有亲眼所见,也不太相信,又说道“现在将军在洛,自然该征讨关东叛逆……嗯,能不能战而胜之先不谈,若是胜了,汝东海国毕竟与日本远隔重洋,之后在日本又该如何自处呢?”
陈远琪笑了一下,然后认真地说道“我们一开始便说了,讨伐幕府是为了‘尊皇讨奸’,讨伐成功后,自然便该‘大政奉还’,将政权归还予将军和天皇了。当然,这两位都是您的亲子,之后要如何处置,还是您说了算。”
上皇差点就要笑出来,他这辈子起起落落,好话坏话都见多了,知道最不能信的就是这些军头的话。起兵的时候一个个说得挺好,“尊王攘夷”,等到打赢了之后就该变脸了……
但是,他看着陈远琪坚定的表情,突然收住了笑容,吃惊地问道“等等,汝等莫非是认真的?”
陈远琪点头道“自然是认真的。这次倒幕,以宗尊亲王为主导,团结了一批有功之臣,又清除了一批叛逆,那就有了威望。等到功成之后,朝廷大可将叛逆之地授予有功之臣,换取他们的忠心,之后重整朝廷与幕府制度,收回大权,收取税赋,整编皇家新军……朝廷的光辉,便可再度笼罩于日本!”
此时不只是上皇,周围听着的几个朝廷官员都大吃一惊——这太阳难道真是从西边出来了,居然有军头愿意把大权还给朝廷?
吃惊过后,上皇自然知道天下不会有白吃的午餐,略微思考了一会儿,又问道“明人不说暗话,那么,汝东海国想要什么?”
陈远琪笑了一下,果然与聪明人说话就是直接,于是把大会早就做好的决定说了出来“关东。”
实际上,经过一连串的胜利之后,东海大会对于日本的胃口已经远不仅仅是最初的那点通商权和银矿了,他们想要整个日本……才怪呢!日本大部分地方都是贫瘠的山地和小块平原,还有错综复杂的封建关系,这种烂地完全是负资产,有什么好要的?唯一能被股东们挑剔的眼光看中的,也就只有关东平原了。那里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人口不多,但潜力偏偏又非常巨大,地形平整、水源充沛、气候舒适,而且战略位置重要(虽然现在看来是世界边缘,但长远看来可不是),正是他们最喜欢的地块。
至于关西,虽然也有不少战略要地,但也没必要长久驻军控制,真有事的话直接派舰队过去就行了,何必平时就把军队放在那里费钱又碍人眼呢?这些已经有了相当程度开发的地方,还是让天皇和朝廷自己统治去吧。东海人非但没有取代他们的念头,反而还要扶上一把,这样一个虚弱腐朽而又有一定权威的政权,不正是外来殖民者最喜欢的吗?
上皇听了又是一惊“大关东还是小关东?”
关东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关东就是东京湾周围那一圈平原,而广义的关东则是关原以东,也就是大半个本州岛。呃,面积上差别很大,但其实大关东70的精华都在小关东了,实质上的差距也不大。
这时候当然要狮子大开口了,陈远琪斩钉截铁地说道“当然是大关东了,关东各国生杀予夺皆要出自于我,从此朝廷不得干涉!不过,作为回应,我们东海军也将撤出整个关西,只要朝廷不与我们为敌,我们也绝不会干涉朝廷的行政。如果朝廷需要援军,我们也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出兵帮忙。当然,我们商社在关西还有一些商行、矿山之类的产业,这些还是得保留的,但是商业归商业,绝不会参与一地一国的政事中去。”
他这么高的要价,立刻让上皇皱起了眉头,但因此也有些相信他们的诚意了。于是他又讨价还价道“原先幕府所辖的关东八国可以给汝等,但是汝等须得自己去取,整个大关东可不行。而且,汝等必须向朝廷称臣,定期朝觐。”
陈远琪一笑,面子上的问题倒是关系不大,最多这边也推个傀儡出来,让他成为名义上的关东领主,然后代替东海国这个实体去称臣呗。里子上的东西才是要争的。
他取出一张日本地图,交给院厅中的侍从,让他们举着挂了起来。这副地图是特意变形过的,放大了京都周边的比例,却缩小了其他地区尤其是关东的比例,显得东海国所要取得的部分微不足道“除了关东八国,关西的石见、出云、播磨、尾张,海外的佐渡,山北的青森这六国守护也得由我任命。哦,其中还不一样,佐渡、石见、青森三国是永久的,而尾张、出云、播磨三国只要一次就好,之后还是由朝廷治理。对了,这次倒幕,唐国来了不少义士助阵,战后要给他们论功行赏,还需要安置在各地。”
佐渡、石见两个金银产地不用说,青森是本州岛最北端,没多大价值,不过将来向北开拓需要使用此地。而播磨、出云和尾张三国是用来安置东海人的老朋友北条家和伊东家的,让他们做个缓冲地带,治权并不需要长久掌握。协会好汉们战后会产生一大批地头,大会打算把他们大部分集中在关东,另外的一部分就散播到日本各地,好掺掺沙子。
出乎意料的,上皇对此并未做出太大反对,或许在他的思维里,多几个唐人地头反而是好事。他思考了一会儿,只是说道“再议吧,若是你们倒幕有功,也不是不能考虑。不过,朕听说你们擅长炼银,而日本又出不少银矿……你们须得派遣大匠来,教习朝廷工匠炼银。”
看来他确实是个聪明人啊,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若是没有武力可以依靠,纯靠东海人去倒幕,那么这种讨价还价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如果倒幕成功了,人家自己去拿,你敢不给吗?想摆脱这种傀儡的命运,除非自己掌握可靠的武力。但庄园制度这种封建兵制已经证明不可靠(他们一家现在的状况就是最大的证据),想要有武力就只能募兵了。而募兵就需要钱,朝廷却收不上税赋,眼下能指望的,就是引发这场战乱的元凶之一银矿了。
上皇虽然提出了这个要求,但心里紧张得很,小心翼翼地看着陈远琪,毕竟谁会轻易把自己赚钱的本事送出去的?
但没想到,陈远琪听了这个要求却格外痛快,拍着胸脯说道“没问题,炼银之术,我们一定倾囊相授!”
虽然在一般人的旧式思维中,这种“点石为银”的办法能赚大钱,一定得好好守着才行。但东海人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自己组织人去挖矿炼银还要派兵保护,辛辛苦苦才能赚几个钱?不如就把炼银技术公布出去,让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去自发地采银,等到大量的银矿变成了白银涌入了市面上,把它再赚过来的办法不是多的是?所以炼银术就算他们不要,东海人也会主动公布的,更别说现在还能当筹码用了。
既然谈妥,院厅之中的气氛很快融洽起来。上皇的脸上挂起了笑容,大臣们也开始用汉话奉承了起来……虽然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熟习中华文化,仰慕上国风采,但有朝一日,真的是一群来自唐国的人在他们的土地上横冲直撞,还给他们带来了梦寐以求的权力,这种感觉还真是五味杂陈呢。
正当他们相谈甚欢的时候,一个侍从却急匆匆地进了院厅之中,见到这么多大人物略一慌神,然后便走到上皇身边,告罪之后附耳说了几句。
上皇听了之后脸色骤变“什么,持明院不见了?”
陈远琪听了这个名字,眼皮一跳。
他之前也了解过,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先后出现了三任天皇。其中第一任就是眼前这位上皇;他做了没几年天皇,就退隐到幕后,让儿子久仁即位;又过了几年,掌权的上皇更偏爱自己的小儿子恒仁,便让久仁退位,让恒仁即位,也就是刚才他们见过的那位龟山天皇。
而久仁退位之后,便出家为僧,法号“持明院”。这一切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被老爸强迫的,所以他对此非常不满,一直试图复位。
后世,这两兄弟的后人形成了两系法统,在幕府的支持下相互争位,并最终导致了日本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
若是说这位前天皇“持明院”不见了,莫非是趁着倒幕军上洛的混乱时机从京中遛走了?啧啧,若是他到了幕府手上,这可就奇货可居了啊……
陈远琪心中快速盘算着,这事乍听似乎对倒幕不利,但仔细想想,对于东海国在日本的长远利益也未必没有好处,只是看如何应对了。
但是上皇此时已经沉不住气了,一反刚才的镇定——毕竟战利品怎么分都是别人碗里的东西,但要是皇位不在自己控制中了,那可就什么都没了——一下子从榻上站了起来,对陈远琪说道“事不宜迟,那就如陈君所言,朝廷立刻下旨诏令天下诸侯共同讨逆!之后,朕再与北条家约战,就在关原一地一决雌雄!”
。
“这,这就走了?”当天皇走后,李涛傻眼了,小声对陈远琪问道“就这么结束了?发布诏书、组织各国讨逆的细节呢?”
陈远琪一耸肩,小声回道“别急,静观其变。”
果然,不久后,刚才那个“文章博士”五辻长成走到两人面前,用口音略怪的汉语说道“两位东海贵客,上皇请二位去院厅一叙,还请随我来。”
陈远琪点点头,正戏终于来了,于是做出“请”的手势,说道“请带路吧。”
五辻长成略一鞠躬,便前行引路了。陈远琪带着众人也随他走了过去。
李涛莫名其妙的,跟上之后戳了戳陈远琪,问道“你们这是搞什么鬼?”
陈远琪看了一下前面的五辻长成,压低声音说道“我们现在去见的是太上皇,他才是这宫中说了算的人物……细节回头再说吧,总之先去看看。”
这段时期的日本皇室,有一种特色制度曰“院政”,也就是太上皇掌权。
天皇现在是傀儡,但这个现象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开始他们也是有实权的,在逐渐沦为傀儡的历史进程中,有的天皇不甘于此,就把皇位让给年幼的儿子,让他去当傀儡,自己去当了太上皇。虽然退位,但也因此摆脱了天皇之位的诸多束缚,而权威却仍有留存,之后就可以重建一套朝廷班子加强权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夺回实权,这便是所谓的“院政”。
在镰仓幕府建立前,这套院政制度一度成功为皇族夺回了大权,持续了约百年的“院政时代”。幕府建立后,皇族再度丧失了实权,但院政传统却保留了下来。
当前在位的是所谓“龟山天皇”,而真正掌权的则是他的父亲,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后嵯峨天皇”。现在的皇室虽然没有实权,但并不是一点权力也没有,至少凭借他们的权威,在外交、礼仪、内政等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只要没有利益冲突,幕府一般也会尊重他们的意见。而这么一点点权力,现在就集中在这个太上皇手里,今天去见了他,才算“上洛”成功。
众人走出正殿,穿过精致的假山和木廊,沿途的侍从和侍女看到这些全副盔甲叮当响的虎狼之士,都吓得站在一旁低头鞠躬静静等待他们走过。宫殿不大,没多久就走到了行使院政的“院厅”,见到了这位已经退位近十年的太上皇。
太上皇今年四十多岁,穿着和天皇类似款式的金色锦袍,并未戴头冠,反而戴了个宋式的蹼头,看上去身体虚浮得很,一副被酒色掏空了的样子。
所谓掌握大权,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官僚系统。相比身边只有几个侍从的正牌天皇,这个太上皇的院厅之中却有好几个跟五辻长成装饰类似的文官侍立,看来这就是他赖以维持权力的班底了。
陈远琪和李涛让护卫在厅外等候,两人进去,照常行礼自报姓名打了招呼。
太上皇没了皇位的束缚,虽然架子也不小,但是说起话来就随意多了。
他与两人简单问候了一下,打听了一下东海国和宋朝的一些情形,就开门见山地说道“两位不是我日本国人,有些话朕便可以说得直接点。汝等与北条家有隙,利用宗尊讨伐幕府,朕没有意见。但之后呢?现在幕府纠结了数万大军汹汹而来,汝等准备如何应付?”
陈远琪一愣,没想到他问得这么直白,便也直白地回道“上皇不用担心,幕府军人心不齐,不过土鸡瓦狗耳,绝非我东海大军的对手。只是击败幕府后,收拾局面需要些力气,这便需要天皇号召天下忠义之士共讨了。”
上皇对东海军的强悍略有耳闻,但毕竟没有亲眼所见,也不太相信,又说道“现在将军在洛,自然该征讨关东叛逆……嗯,能不能战而胜之先不谈,若是胜了,汝东海国毕竟与日本远隔重洋,之后在日本又该如何自处呢?”
陈远琪笑了一下,然后认真地说道“我们一开始便说了,讨伐幕府是为了‘尊皇讨奸’,讨伐成功后,自然便该‘大政奉还’,将政权归还予将军和天皇了。当然,这两位都是您的亲子,之后要如何处置,还是您说了算。”
上皇差点就要笑出来,他这辈子起起落落,好话坏话都见多了,知道最不能信的就是这些军头的话。起兵的时候一个个说得挺好,“尊王攘夷”,等到打赢了之后就该变脸了……
但是,他看着陈远琪坚定的表情,突然收住了笑容,吃惊地问道“等等,汝等莫非是认真的?”
陈远琪点头道“自然是认真的。这次倒幕,以宗尊亲王为主导,团结了一批有功之臣,又清除了一批叛逆,那就有了威望。等到功成之后,朝廷大可将叛逆之地授予有功之臣,换取他们的忠心,之后重整朝廷与幕府制度,收回大权,收取税赋,整编皇家新军……朝廷的光辉,便可再度笼罩于日本!”
此时不只是上皇,周围听着的几个朝廷官员都大吃一惊——这太阳难道真是从西边出来了,居然有军头愿意把大权还给朝廷?
吃惊过后,上皇自然知道天下不会有白吃的午餐,略微思考了一会儿,又问道“明人不说暗话,那么,汝东海国想要什么?”
陈远琪笑了一下,果然与聪明人说话就是直接,于是把大会早就做好的决定说了出来“关东。”
实际上,经过一连串的胜利之后,东海大会对于日本的胃口已经远不仅仅是最初的那点通商权和银矿了,他们想要整个日本……才怪呢!日本大部分地方都是贫瘠的山地和小块平原,还有错综复杂的封建关系,这种烂地完全是负资产,有什么好要的?唯一能被股东们挑剔的眼光看中的,也就只有关东平原了。那里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人口不多,但潜力偏偏又非常巨大,地形平整、水源充沛、气候舒适,而且战略位置重要(虽然现在看来是世界边缘,但长远看来可不是),正是他们最喜欢的地块。
至于关西,虽然也有不少战略要地,但也没必要长久驻军控制,真有事的话直接派舰队过去就行了,何必平时就把军队放在那里费钱又碍人眼呢?这些已经有了相当程度开发的地方,还是让天皇和朝廷自己统治去吧。东海人非但没有取代他们的念头,反而还要扶上一把,这样一个虚弱腐朽而又有一定权威的政权,不正是外来殖民者最喜欢的吗?
上皇听了又是一惊“大关东还是小关东?”
关东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关东就是东京湾周围那一圈平原,而广义的关东则是关原以东,也就是大半个本州岛。呃,面积上差别很大,但其实大关东70的精华都在小关东了,实质上的差距也不大。
这时候当然要狮子大开口了,陈远琪斩钉截铁地说道“当然是大关东了,关东各国生杀予夺皆要出自于我,从此朝廷不得干涉!不过,作为回应,我们东海军也将撤出整个关西,只要朝廷不与我们为敌,我们也绝不会干涉朝廷的行政。如果朝廷需要援军,我们也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出兵帮忙。当然,我们商社在关西还有一些商行、矿山之类的产业,这些还是得保留的,但是商业归商业,绝不会参与一地一国的政事中去。”
他这么高的要价,立刻让上皇皱起了眉头,但因此也有些相信他们的诚意了。于是他又讨价还价道“原先幕府所辖的关东八国可以给汝等,但是汝等须得自己去取,整个大关东可不行。而且,汝等必须向朝廷称臣,定期朝觐。”
陈远琪一笑,面子上的问题倒是关系不大,最多这边也推个傀儡出来,让他成为名义上的关东领主,然后代替东海国这个实体去称臣呗。里子上的东西才是要争的。
他取出一张日本地图,交给院厅中的侍从,让他们举着挂了起来。这副地图是特意变形过的,放大了京都周边的比例,却缩小了其他地区尤其是关东的比例,显得东海国所要取得的部分微不足道“除了关东八国,关西的石见、出云、播磨、尾张,海外的佐渡,山北的青森这六国守护也得由我任命。哦,其中还不一样,佐渡、石见、青森三国是永久的,而尾张、出云、播磨三国只要一次就好,之后还是由朝廷治理。对了,这次倒幕,唐国来了不少义士助阵,战后要给他们论功行赏,还需要安置在各地。”
佐渡、石见两个金银产地不用说,青森是本州岛最北端,没多大价值,不过将来向北开拓需要使用此地。而播磨、出云和尾张三国是用来安置东海人的老朋友北条家和伊东家的,让他们做个缓冲地带,治权并不需要长久掌握。协会好汉们战后会产生一大批地头,大会打算把他们大部分集中在关东,另外的一部分就散播到日本各地,好掺掺沙子。
出乎意料的,上皇对此并未做出太大反对,或许在他的思维里,多几个唐人地头反而是好事。他思考了一会儿,只是说道“再议吧,若是你们倒幕有功,也不是不能考虑。不过,朕听说你们擅长炼银,而日本又出不少银矿……你们须得派遣大匠来,教习朝廷工匠炼银。”
看来他确实是个聪明人啊,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若是没有武力可以依靠,纯靠东海人去倒幕,那么这种讨价还价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如果倒幕成功了,人家自己去拿,你敢不给吗?想摆脱这种傀儡的命运,除非自己掌握可靠的武力。但庄园制度这种封建兵制已经证明不可靠(他们一家现在的状况就是最大的证据),想要有武力就只能募兵了。而募兵就需要钱,朝廷却收不上税赋,眼下能指望的,就是引发这场战乱的元凶之一银矿了。
上皇虽然提出了这个要求,但心里紧张得很,小心翼翼地看着陈远琪,毕竟谁会轻易把自己赚钱的本事送出去的?
但没想到,陈远琪听了这个要求却格外痛快,拍着胸脯说道“没问题,炼银之术,我们一定倾囊相授!”
虽然在一般人的旧式思维中,这种“点石为银”的办法能赚大钱,一定得好好守着才行。但东海人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自己组织人去挖矿炼银还要派兵保护,辛辛苦苦才能赚几个钱?不如就把炼银技术公布出去,让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去自发地采银,等到大量的银矿变成了白银涌入了市面上,把它再赚过来的办法不是多的是?所以炼银术就算他们不要,东海人也会主动公布的,更别说现在还能当筹码用了。
既然谈妥,院厅之中的气氛很快融洽起来。上皇的脸上挂起了笑容,大臣们也开始用汉话奉承了起来……虽然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都熟习中华文化,仰慕上国风采,但有朝一日,真的是一群来自唐国的人在他们的土地上横冲直撞,还给他们带来了梦寐以求的权力,这种感觉还真是五味杂陈呢。
正当他们相谈甚欢的时候,一个侍从却急匆匆地进了院厅之中,见到这么多大人物略一慌神,然后便走到上皇身边,告罪之后附耳说了几句。
上皇听了之后脸色骤变“什么,持明院不见了?”
陈远琪听了这个名字,眼皮一跳。
他之前也了解过,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先后出现了三任天皇。其中第一任就是眼前这位上皇;他做了没几年天皇,就退隐到幕后,让儿子久仁即位;又过了几年,掌权的上皇更偏爱自己的小儿子恒仁,便让久仁退位,让恒仁即位,也就是刚才他们见过的那位龟山天皇。
而久仁退位之后,便出家为僧,法号“持明院”。这一切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被老爸强迫的,所以他对此非常不满,一直试图复位。
后世,这两兄弟的后人形成了两系法统,在幕府的支持下相互争位,并最终导致了日本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
若是说这位前天皇“持明院”不见了,莫非是趁着倒幕军上洛的混乱时机从京中遛走了?啧啧,若是他到了幕府手上,这可就奇货可居了啊……
陈远琪心中快速盘算着,这事乍听似乎对倒幕不利,但仔细想想,对于东海国在日本的长远利益也未必没有好处,只是看如何应对了。
但是上皇此时已经沉不住气了,一反刚才的镇定——毕竟战利品怎么分都是别人碗里的东西,但要是皇位不在自己控制中了,那可就什么都没了——一下子从榻上站了起来,对陈远琪说道“事不宜迟,那就如陈君所言,朝廷立刻下旨诏令天下诸侯共同讨逆!之后,朕再与北条家约战,就在关原一地一决雌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