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民营经济
1261年,10月20日,小雪。
东海市,胜利公社。
由于明年立春就是第一批义务兵退伍的日子了,也就说到时候就有两千五百个新晋的顷田户需要安置,所以在61年这一年,东海商社大肆圈地,新增了几千个顷田农场,好把最后一批志愿兵家属安置完,顺便再留出一片空地,用来安置明年的退伍兵。
在这个背景下,胜利公社接连新增了三批社员,总户数已经达到了119户,占地好几平方公里,即使以旧标准评价,也是个大地方了。
新分到整齐的一百亩土地的社员们自然欢呼雀跃,人人喜得所愿。而已经安顿了两年的老社员们则心态各异,有的纯粹是为多了新邻居而高兴,有的则担心这么多新增农场会不会进一步拉低粮价,还有人不但不担心,还非常兴奋,又有钱赚了!
胜利公社东侧的一处小土坡上,一个中年男人正带着几个年轻小子在拿着锄头挖着什么,不久后,一个小子挖出了一片黄黏土,大呼小叫起来。
中年男人上去捻了捻,果然不错,又招呼小子们就地继续挖起来,果然下面藏着一大片这种黏土。于是他高兴地点了点头,说道“好,就是这个,黑子,今晚给你加两个白面炊饼!”
那名叫“黑子”的小子立刻咧嘴笑了起来,连连说着“谢谢东家,谢谢东家!”
中年男人找到了黏土,心情愉悦,于是抬起头一边观察起附近的地形,一边琢磨了起来。
“还是建在那条沟边吧,买条小船,多少能运些东西,取水也容易些。”
这时候,一匹马从远方奔驰了过来,中年男人认出了来人,迎了过去。等双方一靠近,他立刻喊道“星子!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怎么,东家们准了没有?”
“准了,准了。”马上的男子拿着一叠纸翻身跳了下来,正是胜利公社的社主任祝星子。
祝星子把那叠纸塞给他,说道“本来是要十贯授权费的,但咱们原先是商社劳工,所以只要一百文材料费就够了。看,不但给了八卦窑的授权,还添了一份图纸,如何,比你空想还是强多了吧?对了,大力,你找到合适的土了?”
“大力”欣喜地看着那份图纸,说道“嗯,有,一大堆黄土呢,怎么都够用了。哈,有这图纸,建起来就方便多了。不过,这建窑用的砖和水泥,还是要先买一批回来。那煤什么的,还是找老莫家买就行了。”
“行,没问题,”祝星子看向那一处小土坡,彷佛看到了钱一样,“越快越好,公社那边还有一批砖和泥存着,你先拉来用。最近车坏了一辆,俺去找老孙修修,等修好了就接着往这拉!”
“好嘞,俺也快点!”
这“大力”姓赵,名为赵大力,原先也是东海商社的劳工,后来也参加了顷田计划来到了胜利公社,不过地没怎么好好种,反而被社主任祝星子拉去一起干起了盖房子的生意,也就是他那“胜利建设公司”。
说到这“胜利建筑公司”,就不得不佩服祝星子了。当初他跟同村的刘三旺合伙,想在本地搞个房地产生意,说来也巧,当时储蓄所正开始开展个人贷款业务,由于他和刘三旺是前劳工,所以各有三十贯的贷款额度。他们两人也是有魄力的,把积蓄和贷款一凑,出钱去北边穷村一次雇了十个小子回来,开始买建材自建房屋。
不过他俩都没什么专业建筑知识,只有祝星子以前在机械组的时候帮着组里垒过墙,虽说买来的建材都是成套的,也不敢贸然下手。还好,当初建设部派了一帮人过来,帮公社建设一批公用建筑,他俩带人上去端茶递水,才偷师到不少建筑技巧,开始试着自己建房子。
还算他们有点良心,没一开始就把这三把刀手艺往外卖,而是先拿自家屋子练手。这建房看上去简单,上手可就难了,细节一大堆,得知道该买哪些工具,知道要打地基,知道怎么混水泥,怎么用铅锤测垂直水平……就算都知道了,上手砌砖的时候也常常手一抖就歪了。好在本来要求也不高,就算手艺再差,就他们现在建的那种不到三十平米的小屋子,在几年内也看不出问题来。
当刘三旺家的小屋建成之后,立刻在全公社引起了轰动。
当时,各地公社方兴未艾,社员们地有了,牛大多也有了,就差田地附近的一间房子了,不少人都对此动了心。祝星子趁机宣布这房子是可以再建的,只要十贯一间,又引发了热议。不过最初一段时间大部分社员都没什么钱,只有少数几家凑了钱出来,请他们去建房。
在59年末到60年初的那个冬天,祝星子和刘三旺两人几乎没赚到什么钱,卖出去的几间房子大部分都买材料和给工人发工资了。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各家的作物相继收获。毕竟是一百亩地,即使是第一年他们对轮作制度还不太熟,也依然产出了超过以往的收获。再加上当年只有半税,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了不错的收益,少的也有十几贯的结余,多的更有好几十的,一时整个公社充满了欢声笑语。
既然有了钱,那么解决住房问题的愿望自然就高涨了。
祝星子和刘三旺两人接订单接得忙不过来,急忙又多雇了五个小子过来,还眼疾手快,把第二批社员里的赵大力忽悠了过来一起干。
这赵大力原先是建设部的劳工,虽然主要是烧砖烧石灰的,但对盖屋也有些了解,这种简单的小屋更是不在话下,相比两个门外汉,几乎算得上专业对口了。有他加入之后,这个胜利公社的建筑队就更是如虎添翼,同时开工三间屋子,几乎每旬都能盖好一间,质量相比最初的凑合也改善了不少。
到了60年底,他们一算账,这一年除去人工成本和建材成本,竟然结余了一百四十多贯,每人都能分到四十多贯,比种田赚的要多得多得多了!
这可不得了啊,这还只是第一年,等明年,社员更有钱,肯定想盖更多的房子,第二批社员也会成长起来,以后还有第三批、第四批……这都是哗啦啦的铜钱和储蓄券啊!
当年的除夕,他们三家一起,叫上做工的十五个小子,杀猪宰羊,吃香喝辣,好不快活,结结实实过了个好年。
到了61年,生意果然越发红火,盈利是节节攀升。他们还赶了个时髦,清明节后祝星子去储蓄所还款的时候,听说商社出了个新政策,就是民间商行可以注册公司了。虽然不太明白这“公司”具体有那些条条框框,但一听,似乎是合伙做生意的东西,注册了之后可以把名号记在书本上,让买书的人都看到。
祝星子当时就起了兴趣,现在有钱了,当然就该追求一点雅事了,这书上留名,不正是好事吗?反正每年一贯也不贵。
要是再早一年,他是死活不会出这笔钱的,但现在可不一样了啊!
于是“胜利建筑公司”就这么成立了。
但不知道是不是资本的本性,刚有钱的时候,祝星子还比较大方,但随着账户数字每月递增,他反而开始斤斤计较起来。
他让刚上了高小的女儿帮着一算账,发现建筑公司每年支出的大头,除了人工费,就是砖块和水泥的费用了。他们盖一间标准的小屋,差不多要一千五百块砖,建设部给的价格是一文一块,这就是两贯出去了。
多大的一笔钱啊!
这砖头不就是把黄土一捏再烧出来嘛,用得到一文一块吗?
不过,他又不能跟建设部去讲价,毕竟地位不对等,爱买不买。所以,他跟刘三旺、赵大力商议了一番之后,就想着自己开个窑烧砖,好节省成本。
赵大力更是提出,要建一个新式的八门轮窑,俗称“八卦窑”的,更省燃料,产量也更大。等窑建成,不但可以节省一笔买砖的费用,甚至还可以省掉不少木料的购买成本,因为砖便宜了,那就干脆墙就全用砖砌起来,不用木板了!
这不,他们说干就干,开始寻找建窑的地点了。不过,祝星子多了个心眼,先去建设部打听了一下,看这事犯不犯忌讳。建设部对此倒是不置可否,现在建材一直是紧俏物资,不在乎这么小个竞争者,他们自己建个小窑,能满足部分市场需求,从整体上看也是好事嘛。所以不但同意,还卖了他一份图纸。
那么,建窑这事就算办成了!
祝星子和赵大力两人又商议了一会儿,划定了建窑的地点,让小子们先将地平整一番。
“那个,”祝星子看了看周围的小子们,然后把赵大力拉到一边,小声地说道“大力,老刘他之前跟俺说了件事,俺觉得顶有道理,等下次咱仨开会就定下来,俺先给你透透风。”
赵大力有些迷糊“什么事啊?”
祝星子咳嗽了一声,说道“那个,以后咱仨,在分红之前,先各拿一份工资。老刘管种地,他的工资就该随着收成来。你管烧砖,俺管盖房,咱俩的工资就跟干的活挂钩,干得越多,拿的越多。”
赵大力摸摸脑袋“也行……可之前干得好好的,怎么要改了?”
祝星子道“老刘提的,是为长远计的。你先记着,等聚起来再商议。”
赵大力懵懂地点了点头,又笑了出来“还议什么,就这样呗。星子哥你一向有主意,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行了呀。”
祝星子摇头道“这哪行,真这么搞,没几年,咱这公司就自己倒了。”
祝星子最近,除了琢磨降成本的事,就是在研究他们这个公司的可持续性。
前几天,刘三旺找上了他,居然主动要求把自己的分红降低一些。祝星子大惊,忙问了原因。原来,刘三旺最近收到不少分红,竟有些心虚,因为今年以来盖房的活基本都是祝星子和赵大力两人干的,他只在地里干活,也照样分享三分之一的收益,觉得心里过不去,于是就有了主动降分成的想法。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深明大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目光长远。老话说得好啊,可以共患难,不能同享福。当初三人一起拼搏,大家都在尽力,所以年末平分红利,谁也都觉得应当的。但是当事业做大了之后,有的人照样拼搏,有的人却坐享其成,这怎么能让人心服呢?
刘三旺这是看透了,他如果再接着拿同样的红利,那么早晚会让另外两人心生不满。这生意要是散伙了,他俩照样能赚这份钱,他可就不一定了。所以,还不如在这时候就先退一步,虽然少赚一点,但是另两人看在情面上,也会一直带着他做这个生意,长远的钱才是大钱嘛!
祝星子听了之后,一面深受感动,一面却觉得这也不是长久之法,于是这几天就一直在思考更好的办法。但是他前半辈子就是个普通的农民,就没经过商,也就是进了商社这几年才长了些眼界,哪里知道这些道道?于是没办法,还是去了储蓄所,请教那里的王秀才——当初给他办贷款的就是这个王秀才,后来每月去还款都要见一面,逐渐也就熟悉了。
最后王秀才给他出了个办法,就是“投资、工资、分红分离”,也就是把赚的钱分三份,一份继续投出去赚钱,一份按照实际的工作成绩分发,第三份才按比例分红。祝星子一想,这办法好啊,既能把生意越做越大,又能多做多拿,即使不做也有一小份分红保底,不正适合他们现在这情况吗?
所以,他就决定,等下次聚会的时候,就正式在他们这个“胜利建设公司”实行这样的制度。
跟赵大力透完口风,他便骑上马回了公社,还有一大堆事要处理呢。
公司买了两辆车,其中一辆是贪便宜在集市上买的私造车,便宜归便宜,但老是坏。这不,昨天出门的时候车枢又断了,还好不是在半路上断的,等明天得推去孙木匠那里修一下。
这个月又有两个小子辞了职去南边打工了,唉,又得去多招几个,这留住人怎么这么难呢?为什么没人老老实实来给我打白工呢?
自家闺女现在上了高小,眼看着读得还不错,将来是大有前途的,不能叫她回来。不过老婆子带过来的那个儿子今年眼看就要读完初小了,成绩也不咋地,要不要叫回来帮忙?
。
东海市,胜利公社。
由于明年立春就是第一批义务兵退伍的日子了,也就说到时候就有两千五百个新晋的顷田户需要安置,所以在61年这一年,东海商社大肆圈地,新增了几千个顷田农场,好把最后一批志愿兵家属安置完,顺便再留出一片空地,用来安置明年的退伍兵。
在这个背景下,胜利公社接连新增了三批社员,总户数已经达到了119户,占地好几平方公里,即使以旧标准评价,也是个大地方了。
新分到整齐的一百亩土地的社员们自然欢呼雀跃,人人喜得所愿。而已经安顿了两年的老社员们则心态各异,有的纯粹是为多了新邻居而高兴,有的则担心这么多新增农场会不会进一步拉低粮价,还有人不但不担心,还非常兴奋,又有钱赚了!
胜利公社东侧的一处小土坡上,一个中年男人正带着几个年轻小子在拿着锄头挖着什么,不久后,一个小子挖出了一片黄黏土,大呼小叫起来。
中年男人上去捻了捻,果然不错,又招呼小子们就地继续挖起来,果然下面藏着一大片这种黏土。于是他高兴地点了点头,说道“好,就是这个,黑子,今晚给你加两个白面炊饼!”
那名叫“黑子”的小子立刻咧嘴笑了起来,连连说着“谢谢东家,谢谢东家!”
中年男人找到了黏土,心情愉悦,于是抬起头一边观察起附近的地形,一边琢磨了起来。
“还是建在那条沟边吧,买条小船,多少能运些东西,取水也容易些。”
这时候,一匹马从远方奔驰了过来,中年男人认出了来人,迎了过去。等双方一靠近,他立刻喊道“星子!这里确实是个好地方!怎么,东家们准了没有?”
“准了,准了。”马上的男子拿着一叠纸翻身跳了下来,正是胜利公社的社主任祝星子。
祝星子把那叠纸塞给他,说道“本来是要十贯授权费的,但咱们原先是商社劳工,所以只要一百文材料费就够了。看,不但给了八卦窑的授权,还添了一份图纸,如何,比你空想还是强多了吧?对了,大力,你找到合适的土了?”
“大力”欣喜地看着那份图纸,说道“嗯,有,一大堆黄土呢,怎么都够用了。哈,有这图纸,建起来就方便多了。不过,这建窑用的砖和水泥,还是要先买一批回来。那煤什么的,还是找老莫家买就行了。”
“行,没问题,”祝星子看向那一处小土坡,彷佛看到了钱一样,“越快越好,公社那边还有一批砖和泥存着,你先拉来用。最近车坏了一辆,俺去找老孙修修,等修好了就接着往这拉!”
“好嘞,俺也快点!”
这“大力”姓赵,名为赵大力,原先也是东海商社的劳工,后来也参加了顷田计划来到了胜利公社,不过地没怎么好好种,反而被社主任祝星子拉去一起干起了盖房子的生意,也就是他那“胜利建设公司”。
说到这“胜利建筑公司”,就不得不佩服祝星子了。当初他跟同村的刘三旺合伙,想在本地搞个房地产生意,说来也巧,当时储蓄所正开始开展个人贷款业务,由于他和刘三旺是前劳工,所以各有三十贯的贷款额度。他们两人也是有魄力的,把积蓄和贷款一凑,出钱去北边穷村一次雇了十个小子回来,开始买建材自建房屋。
不过他俩都没什么专业建筑知识,只有祝星子以前在机械组的时候帮着组里垒过墙,虽说买来的建材都是成套的,也不敢贸然下手。还好,当初建设部派了一帮人过来,帮公社建设一批公用建筑,他俩带人上去端茶递水,才偷师到不少建筑技巧,开始试着自己建房子。
还算他们有点良心,没一开始就把这三把刀手艺往外卖,而是先拿自家屋子练手。这建房看上去简单,上手可就难了,细节一大堆,得知道该买哪些工具,知道要打地基,知道怎么混水泥,怎么用铅锤测垂直水平……就算都知道了,上手砌砖的时候也常常手一抖就歪了。好在本来要求也不高,就算手艺再差,就他们现在建的那种不到三十平米的小屋子,在几年内也看不出问题来。
当刘三旺家的小屋建成之后,立刻在全公社引起了轰动。
当时,各地公社方兴未艾,社员们地有了,牛大多也有了,就差田地附近的一间房子了,不少人都对此动了心。祝星子趁机宣布这房子是可以再建的,只要十贯一间,又引发了热议。不过最初一段时间大部分社员都没什么钱,只有少数几家凑了钱出来,请他们去建房。
在59年末到60年初的那个冬天,祝星子和刘三旺两人几乎没赚到什么钱,卖出去的几间房子大部分都买材料和给工人发工资了。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各家的作物相继收获。毕竟是一百亩地,即使是第一年他们对轮作制度还不太熟,也依然产出了超过以往的收获。再加上当年只有半税,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了不错的收益,少的也有十几贯的结余,多的更有好几十的,一时整个公社充满了欢声笑语。
既然有了钱,那么解决住房问题的愿望自然就高涨了。
祝星子和刘三旺两人接订单接得忙不过来,急忙又多雇了五个小子过来,还眼疾手快,把第二批社员里的赵大力忽悠了过来一起干。
这赵大力原先是建设部的劳工,虽然主要是烧砖烧石灰的,但对盖屋也有些了解,这种简单的小屋更是不在话下,相比两个门外汉,几乎算得上专业对口了。有他加入之后,这个胜利公社的建筑队就更是如虎添翼,同时开工三间屋子,几乎每旬都能盖好一间,质量相比最初的凑合也改善了不少。
到了60年底,他们一算账,这一年除去人工成本和建材成本,竟然结余了一百四十多贯,每人都能分到四十多贯,比种田赚的要多得多得多了!
这可不得了啊,这还只是第一年,等明年,社员更有钱,肯定想盖更多的房子,第二批社员也会成长起来,以后还有第三批、第四批……这都是哗啦啦的铜钱和储蓄券啊!
当年的除夕,他们三家一起,叫上做工的十五个小子,杀猪宰羊,吃香喝辣,好不快活,结结实实过了个好年。
到了61年,生意果然越发红火,盈利是节节攀升。他们还赶了个时髦,清明节后祝星子去储蓄所还款的时候,听说商社出了个新政策,就是民间商行可以注册公司了。虽然不太明白这“公司”具体有那些条条框框,但一听,似乎是合伙做生意的东西,注册了之后可以把名号记在书本上,让买书的人都看到。
祝星子当时就起了兴趣,现在有钱了,当然就该追求一点雅事了,这书上留名,不正是好事吗?反正每年一贯也不贵。
要是再早一年,他是死活不会出这笔钱的,但现在可不一样了啊!
于是“胜利建筑公司”就这么成立了。
但不知道是不是资本的本性,刚有钱的时候,祝星子还比较大方,但随着账户数字每月递增,他反而开始斤斤计较起来。
他让刚上了高小的女儿帮着一算账,发现建筑公司每年支出的大头,除了人工费,就是砖块和水泥的费用了。他们盖一间标准的小屋,差不多要一千五百块砖,建设部给的价格是一文一块,这就是两贯出去了。
多大的一笔钱啊!
这砖头不就是把黄土一捏再烧出来嘛,用得到一文一块吗?
不过,他又不能跟建设部去讲价,毕竟地位不对等,爱买不买。所以,他跟刘三旺、赵大力商议了一番之后,就想着自己开个窑烧砖,好节省成本。
赵大力更是提出,要建一个新式的八门轮窑,俗称“八卦窑”的,更省燃料,产量也更大。等窑建成,不但可以节省一笔买砖的费用,甚至还可以省掉不少木料的购买成本,因为砖便宜了,那就干脆墙就全用砖砌起来,不用木板了!
这不,他们说干就干,开始寻找建窑的地点了。不过,祝星子多了个心眼,先去建设部打听了一下,看这事犯不犯忌讳。建设部对此倒是不置可否,现在建材一直是紧俏物资,不在乎这么小个竞争者,他们自己建个小窑,能满足部分市场需求,从整体上看也是好事嘛。所以不但同意,还卖了他一份图纸。
那么,建窑这事就算办成了!
祝星子和赵大力两人又商议了一会儿,划定了建窑的地点,让小子们先将地平整一番。
“那个,”祝星子看了看周围的小子们,然后把赵大力拉到一边,小声地说道“大力,老刘他之前跟俺说了件事,俺觉得顶有道理,等下次咱仨开会就定下来,俺先给你透透风。”
赵大力有些迷糊“什么事啊?”
祝星子咳嗽了一声,说道“那个,以后咱仨,在分红之前,先各拿一份工资。老刘管种地,他的工资就该随着收成来。你管烧砖,俺管盖房,咱俩的工资就跟干的活挂钩,干得越多,拿的越多。”
赵大力摸摸脑袋“也行……可之前干得好好的,怎么要改了?”
祝星子道“老刘提的,是为长远计的。你先记着,等聚起来再商议。”
赵大力懵懂地点了点头,又笑了出来“还议什么,就这样呗。星子哥你一向有主意,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行了呀。”
祝星子摇头道“这哪行,真这么搞,没几年,咱这公司就自己倒了。”
祝星子最近,除了琢磨降成本的事,就是在研究他们这个公司的可持续性。
前几天,刘三旺找上了他,居然主动要求把自己的分红降低一些。祝星子大惊,忙问了原因。原来,刘三旺最近收到不少分红,竟有些心虚,因为今年以来盖房的活基本都是祝星子和赵大力两人干的,他只在地里干活,也照样分享三分之一的收益,觉得心里过不去,于是就有了主动降分成的想法。
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深明大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目光长远。老话说得好啊,可以共患难,不能同享福。当初三人一起拼搏,大家都在尽力,所以年末平分红利,谁也都觉得应当的。但是当事业做大了之后,有的人照样拼搏,有的人却坐享其成,这怎么能让人心服呢?
刘三旺这是看透了,他如果再接着拿同样的红利,那么早晚会让另外两人心生不满。这生意要是散伙了,他俩照样能赚这份钱,他可就不一定了。所以,还不如在这时候就先退一步,虽然少赚一点,但是另两人看在情面上,也会一直带着他做这个生意,长远的钱才是大钱嘛!
祝星子听了之后,一面深受感动,一面却觉得这也不是长久之法,于是这几天就一直在思考更好的办法。但是他前半辈子就是个普通的农民,就没经过商,也就是进了商社这几年才长了些眼界,哪里知道这些道道?于是没办法,还是去了储蓄所,请教那里的王秀才——当初给他办贷款的就是这个王秀才,后来每月去还款都要见一面,逐渐也就熟悉了。
最后王秀才给他出了个办法,就是“投资、工资、分红分离”,也就是把赚的钱分三份,一份继续投出去赚钱,一份按照实际的工作成绩分发,第三份才按比例分红。祝星子一想,这办法好啊,既能把生意越做越大,又能多做多拿,即使不做也有一小份分红保底,不正适合他们现在这情况吗?
所以,他就决定,等下次聚会的时候,就正式在他们这个“胜利建设公司”实行这样的制度。
跟赵大力透完口风,他便骑上马回了公社,还有一大堆事要处理呢。
公司买了两辆车,其中一辆是贪便宜在集市上买的私造车,便宜归便宜,但老是坏。这不,昨天出门的时候车枢又断了,还好不是在半路上断的,等明天得推去孙木匠那里修一下。
这个月又有两个小子辞了职去南边打工了,唉,又得去多招几个,这留住人怎么这么难呢?为什么没人老老实实来给我打白工呢?
自家闺女现在上了高小,眼看着读得还不错,将来是大有前途的,不能叫她回来。不过老婆子带过来的那个儿子今年眼看就要读完初小了,成绩也不咋地,要不要叫回来帮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