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扎心的高俅
翌日。
朝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一个被阳光拉长的影子,在初春寒冷的早晨飞快的奔走在出城的大道上。
远远看到苏轼那个坐落在湖边的小院的时候,男子咬了咬牙,奋力的冲了过去。
顿顿顿
水缸前,男子拿着瓢大口的吞咽着冰冷的清水,一口气将半瓢凉水送入了肚子,这才舒坦的呼出一口热气,将余下的水往地上一泼,小心放下瓢,怕惊动了主人似的,站在院子里张望了一会儿。这才走入饭堂。
暴走半个时辰,精神一整天。
没错,来的是高俅。
就拿他在苏轼身边的工作来说,和跑腿的伙计没多大区别。早晨从衙门里的公文需要知州批复的公文带来,有邸报的时候也将当日的邸报带来。然后将苏轼昨日批复的公文带走,至于断案之类的……都是推官的事,苏轼可不会越俎代庖。
其余的就是一些琐碎的事,比如说将一些私人信件交给行商,或者投送给驿站。
总的说来,高俅就是专门为苏轼一人服务的‘同城1小时达’。
当然,大宋也没有小时的概念,高俅从苏轼的住处到衙门所花费的时间也在半个时辰左右,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一小时达,也没错。
虽是跑腿之类的无关紧要的工作,但高俅不气馁。
对他来说,人生正在上升期。
他从一个专门保护主人路途安全的武夫,变成了如今的私人书办,也可以说成为书史,完全得益于他的努力。高俅的学问一般,主要是没有得到过系统的学习。但他识文断字,还能写一手不错的字,在苏轼身边的这些年,他的书法在苏轼这为书坛大家的熏陶下,突飞猛进。
当然,他的字都是临摹苏轼的字。
在外行人看来,和苏轼写的差不多。
只有内行人才能判别真伪,但不论怎么说,高俅的字有很浓烈的苏轼风格,甚至高俅最近还谋到可替苏轼给不重要的信件回信的工作。
他正是干劲满满的时候。
进入苏轼的书房,第一眼就落在了书案上的信件,很突兀的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就一行字:“驿站快马递送,钱财自负。”
也就是说这是一份苏轼认为很重要的私人信件,亲自回信且不说,还要用朝廷驿站的快马运送。价格自然不便宜,而且还是苏轼自己承担运费,足以说明苏轼对通信之人的重视。大宋是一个将商业开发到了封建社会极致的王朝,朝廷的驿站也是可以收发私人信件,但需要自己承担运费。快马运送,价格更贵而已。当他看到苏轼通信对象的那一刻,高俅傻眼了,忍不住抽了自己一个耳光,沮丧道:“让你狂。”
信是写给周元的。
那天李逵对他发怒的景象还历历在目,高俅也回去好好回忆了自己给周元的回信。当初接到信件的时候,他还以为是学士的仰慕者。虽说周元在信中的口气非常谦卑,以弟子礼节写的一封信。可年轻人给学士写信,哪个不是虚心求教,执弟子礼?
在冥思苦想之后,高俅想起来了,这段时间他帮学士回信的文字都有这么一句:‘……学士夙夜操劳,凡事勿扰。切记!’
高俅也被自己的大胆吓了一跳,这应该有点算是教训的口吻吧?
要是用李逵的口语化来解释的话,不就是:“别闹,玩去!”
于是周元就认定了学士身边有小人,这个小人高俅现在也知道了,就是自己。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得罪了一个进士,高俅慌得一逼。想要去给周元解释吧?没得机会。他总不至于跑去沂水县亲自给周元说他当时一不小心弄错了书稿,将不该说的话写了下来。
那得花多少钱?
苏学士每月才给他发两贯钱,看着不少,但是除去住的房子不要钱之外,出门在外样样要钱。他这些年来也没有存下多少。倒不是他连坐船去沂水县的路费都凑不出来,关键是上门认错,总不能空着手去吧?
礼物不要钱啊!
加上路费的巨大压力。
他实在舍不得因为一个人的记恨,而花费巨资败家。
高俅决定假装不知道得罪周元,反正他堂堂朝廷官员,总不能和自己这个白丁过不去吧?
可当他看到苏轼亲自给周元写信的那一刻,他真的紧张了,担心了,难不成周元是学士非常看中的学生?
没错,老儿子老儿子,最小的才疼爱。
周元或许文采上比不过秦观、黄庭坚,也不如晁补之、张耒,但这家伙仗着自己年纪小,获得了小师弟的名头。至于这个小师弟是否会和苏轼的小儿子苏过有冲突,这就不是高俅会去考虑的问题了。他决心和周元化干戈为玉帛,消除对方心中的误会。
高俅犹豫再三,瞅了瞅卧房的方向,这才从苏轼存放信笺的地方摸出一张信纸来,埋头就写:庆怀师兄,小弟高俅。
想了想,觉得不妥。
揉吧揉吧,团在一旁。又抽了一张信笺,写到:‘师兄如面,弟惶恐难辞其咎……’虽然觉得这么弄,有点败人品,但高俅不觉得丢脸,反正自己就算是天天想做文人,也没文臣文士会认同接纳他。毕竟,没有功名,一切都是虚妄。
踌躇再三,才写下了一份感情真挚,内容空洞却不乏有深刻认错态度的悔过书。小心翼翼的塞进了苏轼写好的信封里,这才稍稍安心了一些。
这会儿功夫,也已经是日上三竿的时候了。
作为夜猫子,苏轼睡到了自然醒,悠悠然起来,洗漱之后出现在了书房之中。看到高俅的时候,随意问了一句:“过儿和人杰自习过后有没有说干什么去了?”
过儿?
高俅太熟悉了,就是苏过,学士家的三公子。
但是‘人杰’是谁?
家里来客人了?
为什么他不知道?
可是他不知道,学士为什么要问他?
苏轼见高俅没有回话,这才抬起眼皮,缓缓地放下手中的茶盏道:“忘记告诉你,人杰就是李逵,你们昨天见过面,不认识了?”
高俅这才想起来那个黑黑的少年郎,身上仿佛藏着恶煞般的神奇小子,说他神奇,是因为高俅看出来了,这小子是想来学士这里蹭名声,要蹭学士的名声,也要问问俺高俅答不答应?还敢取‘人杰’的字,忒不要脸的小子,高俅想想就觉得生气。
可高俅不记得自己早上见过李逵啊!
至于苏过,他倒是见过,高俅在书房的时候,苏过喜欢在廊下读书。两人一个温习学问之道,一个整理苏轼的公文和书信,谁也不打扰谁。他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无奈道:“学士,李逵他没来过。”
“惫懒的小子,去把他给我找来?”
苏轼一听就不乐意,他可能猜到了李逵这小子为什么学问稀松平常了,主要是这家伙太懒散,不努力。天才如自己,年少的时候,也是日日苦读。而李逵这小子仗着些许天分,却不知努力为何物,岂不是伤仲永?
甚至比伤仲永还不如。
伤仲永是被他爹害了,而李逵完全是自己害自己。
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将来还有什么成就可言?
高俅无头苍蝇般出门去找人,好不容易问了一圈之后,才在王朝云的口中得知,李逵走了,昨天晚上就走了,说是回城。
听了这话,让高俅内心无比嫉妒。他都跟着学士这么多年了,学士也没有留宿过,反倒是莽汉一样的李逵,却将学士的好意丢在了水坑里,也不知道珍惜。想到李逵前日才来,昨日就被学士安排在家里住下,这份眷顾,为什么没有落在自己身上?
高俅双眼冒着嫉妒的怒火将李逵昨日已经离开的消息禀告了苏轼,苏轼舒展的浓眉顿时聚拢起来,仿佛挤压成一个川字:“去城里将这小子给我叫来。”
高俅因为身份的问题,肯定无法住在苏轼家,他是苏轼请来的书办,也可以戏称为书史,反正就是比奴仆高那么一点点,把他当成家人是不可能的,当成小辈更不可能。而他又不是管家奴仆的身份,更不可能住在主人家。
同时苏轼家也没有奴仆可以让高俅去管,家里一应的家务都是妻子和小妾帮忙,儿子苏过也长大了,体力活也不用求人,自然用不着高俅。
除了男主人就是女主人,让高俅这么一个外人住到家里来,确实不像话。
这也是高俅租住在城里的原因。
高俅受雇于苏轼,最大的好处就是苏轼有太多的藏书,只要不是太珍贵的,他都可以借阅,同时学问上也能求教。但高俅也清楚,自己读书的悟性差了那么点,也没有过多的强求。倒是书法一途,突飞猛进。
遇到李逵这么一个惫懒的小子,还身在福中不知福,拂了学士的美意,高俅恨不得立刻找到李逵,拉着他的耳朵,提面暴吼,好让李逵这小子知道,能够让学士青睐是多大的福缘。他都跟随学士多年,鞍前马后的没功劳也有苦劳,也都没有混上这份机缘,而李逵却将学士的好意浑然不珍惜,这让高俅气地七窍生烟,怒不可赦。
赶到颖州城,高俅根本就不敢懈怠的跑到了李逵落脚的客栈,扭头一看,隔壁的‘艳宾楼’廊下飘扬在空中的绫罗慵懒的随春分轻抚,宛若楚女的窈窕细腰,送出阵阵香风,这是每个大宋男人都懂的颜色和调调……
高俅气地暗骂一句:“混账东西,不学好!”
同时内心嫉妒的心思更重了一些,暗忖:“李逵才多大,就不学好。‘艳宾楼’连他都没有去过。有钱,真香。”
李逵主要是没有崇高理想,自甘堕落;高俅主要是没钱,很扎心的感觉。
朝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一个被阳光拉长的影子,在初春寒冷的早晨飞快的奔走在出城的大道上。
远远看到苏轼那个坐落在湖边的小院的时候,男子咬了咬牙,奋力的冲了过去。
顿顿顿
水缸前,男子拿着瓢大口的吞咽着冰冷的清水,一口气将半瓢凉水送入了肚子,这才舒坦的呼出一口热气,将余下的水往地上一泼,小心放下瓢,怕惊动了主人似的,站在院子里张望了一会儿。这才走入饭堂。
暴走半个时辰,精神一整天。
没错,来的是高俅。
就拿他在苏轼身边的工作来说,和跑腿的伙计没多大区别。早晨从衙门里的公文需要知州批复的公文带来,有邸报的时候也将当日的邸报带来。然后将苏轼昨日批复的公文带走,至于断案之类的……都是推官的事,苏轼可不会越俎代庖。
其余的就是一些琐碎的事,比如说将一些私人信件交给行商,或者投送给驿站。
总的说来,高俅就是专门为苏轼一人服务的‘同城1小时达’。
当然,大宋也没有小时的概念,高俅从苏轼的住处到衙门所花费的时间也在半个时辰左右,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一小时达,也没错。
虽是跑腿之类的无关紧要的工作,但高俅不气馁。
对他来说,人生正在上升期。
他从一个专门保护主人路途安全的武夫,变成了如今的私人书办,也可以说成为书史,完全得益于他的努力。高俅的学问一般,主要是没有得到过系统的学习。但他识文断字,还能写一手不错的字,在苏轼身边的这些年,他的书法在苏轼这为书坛大家的熏陶下,突飞猛进。
当然,他的字都是临摹苏轼的字。
在外行人看来,和苏轼写的差不多。
只有内行人才能判别真伪,但不论怎么说,高俅的字有很浓烈的苏轼风格,甚至高俅最近还谋到可替苏轼给不重要的信件回信的工作。
他正是干劲满满的时候。
进入苏轼的书房,第一眼就落在了书案上的信件,很突兀的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就一行字:“驿站快马递送,钱财自负。”
也就是说这是一份苏轼认为很重要的私人信件,亲自回信且不说,还要用朝廷驿站的快马运送。价格自然不便宜,而且还是苏轼自己承担运费,足以说明苏轼对通信之人的重视。大宋是一个将商业开发到了封建社会极致的王朝,朝廷的驿站也是可以收发私人信件,但需要自己承担运费。快马运送,价格更贵而已。当他看到苏轼通信对象的那一刻,高俅傻眼了,忍不住抽了自己一个耳光,沮丧道:“让你狂。”
信是写给周元的。
那天李逵对他发怒的景象还历历在目,高俅也回去好好回忆了自己给周元的回信。当初接到信件的时候,他还以为是学士的仰慕者。虽说周元在信中的口气非常谦卑,以弟子礼节写的一封信。可年轻人给学士写信,哪个不是虚心求教,执弟子礼?
在冥思苦想之后,高俅想起来了,这段时间他帮学士回信的文字都有这么一句:‘……学士夙夜操劳,凡事勿扰。切记!’
高俅也被自己的大胆吓了一跳,这应该有点算是教训的口吻吧?
要是用李逵的口语化来解释的话,不就是:“别闹,玩去!”
于是周元就认定了学士身边有小人,这个小人高俅现在也知道了,就是自己。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得罪了一个进士,高俅慌得一逼。想要去给周元解释吧?没得机会。他总不至于跑去沂水县亲自给周元说他当时一不小心弄错了书稿,将不该说的话写了下来。
那得花多少钱?
苏学士每月才给他发两贯钱,看着不少,但是除去住的房子不要钱之外,出门在外样样要钱。他这些年来也没有存下多少。倒不是他连坐船去沂水县的路费都凑不出来,关键是上门认错,总不能空着手去吧?
礼物不要钱啊!
加上路费的巨大压力。
他实在舍不得因为一个人的记恨,而花费巨资败家。
高俅决定假装不知道得罪周元,反正他堂堂朝廷官员,总不能和自己这个白丁过不去吧?
可当他看到苏轼亲自给周元写信的那一刻,他真的紧张了,担心了,难不成周元是学士非常看中的学生?
没错,老儿子老儿子,最小的才疼爱。
周元或许文采上比不过秦观、黄庭坚,也不如晁补之、张耒,但这家伙仗着自己年纪小,获得了小师弟的名头。至于这个小师弟是否会和苏轼的小儿子苏过有冲突,这就不是高俅会去考虑的问题了。他决心和周元化干戈为玉帛,消除对方心中的误会。
高俅犹豫再三,瞅了瞅卧房的方向,这才从苏轼存放信笺的地方摸出一张信纸来,埋头就写:庆怀师兄,小弟高俅。
想了想,觉得不妥。
揉吧揉吧,团在一旁。又抽了一张信笺,写到:‘师兄如面,弟惶恐难辞其咎……’虽然觉得这么弄,有点败人品,但高俅不觉得丢脸,反正自己就算是天天想做文人,也没文臣文士会认同接纳他。毕竟,没有功名,一切都是虚妄。
踌躇再三,才写下了一份感情真挚,内容空洞却不乏有深刻认错态度的悔过书。小心翼翼的塞进了苏轼写好的信封里,这才稍稍安心了一些。
这会儿功夫,也已经是日上三竿的时候了。
作为夜猫子,苏轼睡到了自然醒,悠悠然起来,洗漱之后出现在了书房之中。看到高俅的时候,随意问了一句:“过儿和人杰自习过后有没有说干什么去了?”
过儿?
高俅太熟悉了,就是苏过,学士家的三公子。
但是‘人杰’是谁?
家里来客人了?
为什么他不知道?
可是他不知道,学士为什么要问他?
苏轼见高俅没有回话,这才抬起眼皮,缓缓地放下手中的茶盏道:“忘记告诉你,人杰就是李逵,你们昨天见过面,不认识了?”
高俅这才想起来那个黑黑的少年郎,身上仿佛藏着恶煞般的神奇小子,说他神奇,是因为高俅看出来了,这小子是想来学士这里蹭名声,要蹭学士的名声,也要问问俺高俅答不答应?还敢取‘人杰’的字,忒不要脸的小子,高俅想想就觉得生气。
可高俅不记得自己早上见过李逵啊!
至于苏过,他倒是见过,高俅在书房的时候,苏过喜欢在廊下读书。两人一个温习学问之道,一个整理苏轼的公文和书信,谁也不打扰谁。他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无奈道:“学士,李逵他没来过。”
“惫懒的小子,去把他给我找来?”
苏轼一听就不乐意,他可能猜到了李逵这小子为什么学问稀松平常了,主要是这家伙太懒散,不努力。天才如自己,年少的时候,也是日日苦读。而李逵这小子仗着些许天分,却不知努力为何物,岂不是伤仲永?
甚至比伤仲永还不如。
伤仲永是被他爹害了,而李逵完全是自己害自己。
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将来还有什么成就可言?
高俅无头苍蝇般出门去找人,好不容易问了一圈之后,才在王朝云的口中得知,李逵走了,昨天晚上就走了,说是回城。
听了这话,让高俅内心无比嫉妒。他都跟着学士这么多年了,学士也没有留宿过,反倒是莽汉一样的李逵,却将学士的好意丢在了水坑里,也不知道珍惜。想到李逵前日才来,昨日就被学士安排在家里住下,这份眷顾,为什么没有落在自己身上?
高俅双眼冒着嫉妒的怒火将李逵昨日已经离开的消息禀告了苏轼,苏轼舒展的浓眉顿时聚拢起来,仿佛挤压成一个川字:“去城里将这小子给我叫来。”
高俅因为身份的问题,肯定无法住在苏轼家,他是苏轼请来的书办,也可以戏称为书史,反正就是比奴仆高那么一点点,把他当成家人是不可能的,当成小辈更不可能。而他又不是管家奴仆的身份,更不可能住在主人家。
同时苏轼家也没有奴仆可以让高俅去管,家里一应的家务都是妻子和小妾帮忙,儿子苏过也长大了,体力活也不用求人,自然用不着高俅。
除了男主人就是女主人,让高俅这么一个外人住到家里来,确实不像话。
这也是高俅租住在城里的原因。
高俅受雇于苏轼,最大的好处就是苏轼有太多的藏书,只要不是太珍贵的,他都可以借阅,同时学问上也能求教。但高俅也清楚,自己读书的悟性差了那么点,也没有过多的强求。倒是书法一途,突飞猛进。
遇到李逵这么一个惫懒的小子,还身在福中不知福,拂了学士的美意,高俅恨不得立刻找到李逵,拉着他的耳朵,提面暴吼,好让李逵这小子知道,能够让学士青睐是多大的福缘。他都跟随学士多年,鞍前马后的没功劳也有苦劳,也都没有混上这份机缘,而李逵却将学士的好意浑然不珍惜,这让高俅气地七窍生烟,怒不可赦。
赶到颖州城,高俅根本就不敢懈怠的跑到了李逵落脚的客栈,扭头一看,隔壁的‘艳宾楼’廊下飘扬在空中的绫罗慵懒的随春分轻抚,宛若楚女的窈窕细腰,送出阵阵香风,这是每个大宋男人都懂的颜色和调调……
高俅气地暗骂一句:“混账东西,不学好!”
同时内心嫉妒的心思更重了一些,暗忖:“李逵才多大,就不学好。‘艳宾楼’连他都没有去过。有钱,真香。”
李逵主要是没有崇高理想,自甘堕落;高俅主要是没钱,很扎心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