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家族
字体: 16 + -

一四六章 多情的女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村人大跌眼镜的事还在后头。敢为兄弟俩换了媳妇的半个月后,村中忽然传出一条消息,王秀才要娶刘秀才的女儿为妻。俩人年前就悄悄定了婚,这几日就要回来与各自的父母商量嫁娶之事。这事传到进财耳朵里,他立时冒出一个念头,定是有人暗中造谣中伤先生。俩人年纪悬殊且有隔着辈份,先生不可能娶刘玉琼的。

    刘秀才闲下来到家中小坐了一会儿,进财了解了族长的难言之隐后才明白,村人所传不虚。刘玉琼已到了出阁的年纪,刘秀才多次到里叫她,她都不肯回来,看样子女儿也许有了心上人。刘秀才是个想得开的人,时代不同了三媒六证的过程只是个形式而已,只要女子喜欢,嫁给谁都无妨。门当户对八字合不合的事,他并不讲究。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女儿偏偏看上了他的好友王秀才。要是随了女子的愿,他以后还有何脸面在村中指手划脚劝导别人。他以前常和王秀才称兄道弟,要是做了他的泰山,他如何能拉下这个脸面。村人都在等着看族长的笑话,刘秀才心中苦闷却无法向外人道及,同病相怜,他这才到进财家中坐了一会儿。

    刘玉琼比启智年长几岁,村中像她这样年纪的女娃,娃娃早都抱在怀里了。眼看女儿的年纪已到了山梁上,刘秀才做爹的急了,刘玉琼却一点也不急。她用还没完成学业的话,胡乱搪塞着心急如焚的爹。刘秀才也不好说什么,当初是他把女子送到学堂去的,婚事只能等她完成学业再说。刘玉琼从学堂毕业本该老老实实回到家里待字闺中,可她却说她是新时代的知识女性要婚姻自主,晚点嫁人没啥关系。刘秀才心里清楚,女儿这几年念书把心给念野了,出嫁的事只能再往后推一推了。

    已是二八佳人的刘玉琼像株荷花样亭亭玉立,眉宇间流露出一丝与年龄不相称的淡淡的哀愁。她白晰的面孔得体的举止,搭眼一瞅就知道是诗礼之家走出来的女子。当刘玉琼回家过年路过四周的乡村时,家景殷实的男人们都在悄悄打听,这是谁家调教出来的好女子。当他们得知这女子一直在城里念书时,没人愿意上门提亲,谁愿意娶一位整天不着家的女人做媳妇。宛如空谷幽兰样的刘玉琼尽管长得楚楚动人却鲜有媒人登门提亲,这样一来正如她所愿。如今她已是县知事身边的文书,更没人敢去家里提亲了。

    到公署做事的头一天,刘玉琼穿着件月白色的斜襟上衣和黑裙子,从院门里一走进来就迷不住了不少年纪与之相仿的同僚。当同僚们个个都向她献殷勤时,王秀才才发现这女子已长大成人了,再也不是先前那个在他膝下跑来跑去缠着他讲故事的小女娃了。

    还在学堂读书时,刘玉琼就不时地往公署里跑动着。这也难怪,倘大的县城就他们几个同乡,给家里捎句话带个东西啥的相互都离不开对方。一来二去对公署里的人事渐渐熟悉之后,完成学业的刘玉琼顺理成章地留在王秀才身边做了文书。刘玉琼言语不多做起事来却井井有条深得王秀才器重,然而两人的师生关系并未就此改变。两人的爱慕之心,是从一片不经意的小树叶开始的。

    那天刘玉琼看到先生一连几晚都在看一本书名叫《茶花女》的外国小说,这是本什么书竟让先生如此着迷。王秀才看完后,刘玉琼迫不急待地拿在手上看起来。没看这本书之前,她不敢相信世上竟有如此伟大的爱情,有如此痴情的女子。她为苦命的玛格丽特泪流满面,为阿尔芒不知情的背判而伤心难过。看完这本书刘玉琼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对苦命的恋人,他们的故事比梁山泊与祝英台还要感人。做为对先生的答谢,刘玉琼特意在一片风干的树叶上写了首抒怀的新体诗,夹在书中送还了先生。一天夜里,王秀才不经意地看到了这首写在树叶上的新体诗:

    思茶花

    遥远的欧罗巴有一株,

    带着馨香的茶花。

    在凄风苦雨中,

    摇曳着长大,

    历经浮浪子弟的践踏。

    漫长的雨季里,

    有我在远方牵挂着她。

    你看,

    花瓣上那闪着晨光的朝露,

    是我星夜里,

    思念她的泪花。

    不要为枯萎的花朵而难过,

    短暂的生命,

    也有爱的伟大。

    王秀才看着树叶上这首写得伤感的小诗,摇着头笑了笑。这女子小小年纪就多愁善感,大了如何是好啊,那还不得变成第二个林黛玉啊!第二天一早王秀才见到刘玉琼,开着玩笑着说:“好一株伤心的茶花啊!”

    刘玉琼微蹙着眉头,白晰的面孔上一双明亮的眼睛如同秋日的河水忽闪着泛出一丝清凉的伤感,她淡淡地说:“茶花女的命太苦了,不由得让人为她落泪!”

    “看不出来咱们小琼还是个有着菩萨心肠的弱女子啊!”王秀才给同僚们开着玩笑,接着他一本正经地对刘玉琼说:“你的诗写得不错!”

    “真得?”刘玉琼微微一笑说:“随手乱写的,让先生见笑了!先生的诗呢,拿出来让我看看!”

    “改天找出来给你!”

    王秀才本想一句话敷衍过去,不料刘玉琼竟一连向他讨要了几次。看样子得不到他的诗词,这女子绝不罢休。这也难怪,王秀才自幼在村里就有神童才子的美称。刘玉琼定是听她爹说了此事,才缠着要一睹他的文彩。对下属不能有戏言,王秀才决定填首词送与她。

    那是在吃过晚饭蛐蛐鸣叫的夏夜,院里蒸腾的热气让人闷热烦燥。公署的同僚们除了个别家境好的在外租房子住,其余的全都住在公署后院蒸笼似的的宿舍里。刘玉琼单独住着一间房子,敢为、三豹、刘良楷三人合住着一间,王秀才独自住着一间。几个同乡的房子全都紧挨着,没事时互相串串门唠唠家常。公署里四面都是高墙,外面的凉风吹不进来里面的热气散不出去,夜里让人觉得越发闷热。三豹受不了这份褥热,早早带着刘良楷到城里巡逻去了。敢为在屋里替先生研墨。刘玉琼穿着件洋布衫子,手支在下巴上认真地看王秀才在油灯下填词。王秀才即兴做了首《山坡羊——舜地》送与了她:

    望贤山上,号角嘹亮,

    义匪兄弟舍命帮。

    十二载,革命路。

    岁月白了少年头,

    不达彼岸誓不言休。

    成,众生福。败,吾独承。

    看完这首词,刘玉琼和敢为的眼睛不由得红了。先生之心谁人能懂?从清庭废除科举到先生投身革命,今已十二载。先生历尽坎坷和同党们把皇帝赶下台,却被一心要称帝的袁世凯给摘了桃子。袁世凯死后政权又落到了北洋军阀手中,就连先生早年的同党阎锡山也背叛了革命杀戮起了同党。先生这个知事已被上头派到他身边的耳目给架空了,他只好委屈求全做着傀儡知事,渴望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先生何时才有出头之日啊?前几日公署里接到了上头征兵役的告示,几个人心里明白这是阎锡山准备征兵到湖南攻打领袖的护法军。先生无力劝阻只好借酒浇愁,人也消沉起来。刘玉琼默默收好先生写给她的词,劝着他:“先生,你会有雨过天睛的那一天的!”

    敢为也劝着王秀才:“先生腹纳百川气吞山河,会有为百姓效力的那一天!”

    “知我者,同乡也!”

    王秀才轻叹一声深邃的眼眸中已是泪光闪闪,两个弟子道出了他心里的苦闷。白天他不得不强装欢颜与同僚们说笑,夜里却辗转翻侧难以成寐。他当初立下的那些誓言,他的凌云之志何日才能实现。原本他心想只要推翻满清朝廷,百姓们就能过上好日子。而今满清是垮台了,可百姓们啼饥嚎寒的日子依然如初,衣不遮体食不裹腹者比比皆是。为实现心中之理想,他孑然一身过着孤苦伶仃的苦行僧日子,难道这一切换来的只是这具行尸走肉的傀儡之身。上头下了命令要他在舜地征兵,依舜地的人丁数目,要二丁抽一三丁抽二。如此重的兵役古所未闻,就连腐朽的满清也没有过。一旦让阎百川的诡计得逞,泱泱华夏又要生灵涂炭,百姓们连个休养生息的机会都没有。面对这种局势他该如何应对?执行上头的命令吧,就等于是背叛了孙文先生的革命。不执行吧,他这个县知事肯定做不成了,他为百姓效力的最后一点愿望也要失去,世间这有比仕途失意更痛苦的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