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的工科生之伪文青
字体: 16 + -

第三章:残废的宠儿

    wed sep 28 23:55:54 cst 2016

    国庆断网,没有更新,实在抱歉,前面几章重新写了一遍,大家可以重头看起,以后还是每晚10点。

    在军训结束之后,大学生活就正式开始了。许天吟也就从此开始了与他的专业――人工智能的亲密接触。刚开始的时候,每周只有三四节课,好不美气。许天吟给自己购买了一辆蓝白相间的山地车,在舍友们的带领下一路骑到了附近妹子最多的西安外国语大学,尝到了西安特色的古法葫芦鸡,在写着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的横幅下拍了在学校之外的第一张照片。

    后来,课越加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大学开始一层一层的撕下自己的伪装,许天吟就像一只泡在温水里的青蛙,丝毫没有察觉。几乎是凭着本能,度过了大学里的前三个学期。本能在某种意义上是很靠谱的,老马可以靠着自己的本能找到正确的方向。但显然,许天吟还只是一只初出茅庐的小马驹,无论是大学还是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对对他都是全新的事物。那么,他在这里迷失方向,自然也是必然了。

    由于深受应试教育的荼毒,由于对大学报了太大的幻想。许天吟竟一厢情愿的认为,大学里课程的成绩并不重要,应该更注重情怀的陶冶,眼见得开阔,最新科学技术的学习。于是,他用了很多时间都了文学书籍,用了很多时间看那些他看不太懂的人工智能书籍,却没有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迷茫与懵懂之中度过了三个学期之后,这样的文字:

    机缘巧合,许天吟成了一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

    于是,许天吟便理所当然的认为从此便走进了人工智能的怀抱,成为了她的宠儿。

    许天吟迫不及待地想得到她的关爱、认可与支持,于是便奋力地朝她扑去,认为大学里唯一真正值得学习的就是人工智能。

    一次下雨天,许天吟看到地上到处都是蚯蚓。联系到高中的生物知识,许天吟想是否可以通过研究蚯蚓来研究智能呢?蚯蚓的结构简单,智能水平低,通过对蚯蚓低级智能的研究,一定能够更好地认识更高级的智能。于是许天吟在操场几小时蚯蚓,所用的工具是从地上捡起一个矿泉水瓶加一根小棍。把瓶口对准蚯蚓的头部,接着用小棍轻轻一拨,或者是先引诱蚯蚓爬到小棍上,然后再把小棍伸入瓶子,轻轻一晃,棍上的蚯蚓就成了许天吟的“小白鼠”。在此过程中,许天吟观察到,一般小蚯蚓比大蚯蚓好抓,一条又长又粗的蚯蚓往往要许天吟反复几次或者是使用蛮力才能战胜,它们似乎能知道,小棍、矿泉水瓶是许天吟为它们布置的陷阱一般;第二次要比第一次难抓的多,如果不能一次就成功将蚯蚓抓住的话,第二次再抓的时候它们便能使用第一次被捕的经验,不再轻易地钻进瓶子,或是爬上小棍。

    最后,许天吟满载而归。走在路上,许天吟计划着将它们饲养起来,用它们来做试验,找到通往智能之路的金钥匙。这一瓶蚯蚓将会像孟德尔的豌豆、摩尔根的果蝇一样被载入史册。

    然而,最后却发现许天吟根本养不活它们,只得把它们扔掉。

    接着,许天吟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一间屋子,里面有俩书架关于人工智能的书籍。当时的感觉无异于一个习武之人进入了少林寺的藏经阁发现了诸如《易筋经》、《大力金刚指》之类的上乘武学秘籍一般欣喜若狂,径直借了几本《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算法》之类的书跑回宿舍,打算好好的读上一番的。结果发现,根本看不懂。于是怎么借来的,又怎么还了回去。

    后来,由于受到“小冰”、“siri”、“图灵机器人”等自然语言处理系统的影响,开始关注自然语言处理,开始看《数学之美》、加了几个与之相关的qq群、下载了python,照着书敲了几行代码。

    还曾经和同学组队,想做一个导盲小车,最后无疾而终。

    参加了华创杯,提出了一个智能盲人眼镜的可穿戴设备的方案,最后无疾而终。

    有一次,跑到e楼去找实验室学习,结果从二楼跑到五楼所有牌子上有智能俩字实验室要么是关门,要么是不招人。不过在经过510试验室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智能系的老师。许天吟把许天吟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让许天吟去学算法。后来认识了孙其功学长,他建议许天吟去学机器学习,结果是许天吟只是草草的看了一俩节吴恩达在斯坦福时录的关于机器学习的公开课,后来就无疾而终了。

    在许天吟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撞的同时,许天吟非但没有尝到人工智能的甘露,而且还碰的满身都是伤――高数、大物、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基础知识都没有学扎实。

    终于,许天吟认识到人工智能对许天吟没有任何一点偏爱或垂青。要想一蹴而就,就要先不断积累,否则再美好的愿望,最终都将会化为泡影。

    人工智能离许天吟那么近,又那么远。

    曾今,许天吟以为许天吟成了她的宠儿。

    现在,许天吟是她残废了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