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翌日清晨,乔香梅早早便叫起了管义,拿了那张画像和她一同进城里去。
她实在是不放心把儿子一个人丢在家中,毕竟以他们母子现在的处境,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被那“大人”的手下盯着。
而冯锦也几乎是一夜都没有睡好,心里总想着拓跋子推昨天说的那话,盘算着如何才能说服乔香梅让她放下所有的戒备,同时还得保证所有人都平安无事。
“子推,咱们再去一趟香梅大嫂家吧,再劝劝她,看她愿不愿意跟我们一块儿回平城。”
早饭桌上,冯锦拿勺子搅动着碗里的粥,却没什么胃口。简单舀了几勺送进嘴里之后,便不肯再吃了。
拓跋子推知道她心里着急,干脆也放下了碗筷,连声应着叫她放心“好,咱们现在就出发。就算不亮明身份,多与她讲讲其中的利害关系,也一定会有办法的。”
四人再次驾车从客栈往城边的村子走,还没走出多远呢,福来一晃神瞧见路边有两个人影十分熟悉,赶紧拽住了缰绳。
“怎么了福来?”拓跋子推见车停得急,连忙掀开帘子问他。
福来指了指路对面一对儿母子的背影“爷,您瞧瞧,那是不是昨儿咱们去的那家的大嫂和孩子啊。”
冯锦在车里听见这话,转身把窗子上的帘儿撩起来,果真看见乔香梅正带着管义走走停停,手上好像还拿着一张纸,正沿着街道问路似的。
“是,是他们。”她拽了拽拓跋子推示意他从这边儿看,待确定了之后,便冲着母子二人的背影喊了一声,“香梅大嫂!”
乔香梅听见冯锦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拉着管义一回头,面上是掩不住的欣喜之色,小跑着就过来了。
“锦儿姑娘,我正找你们呢。”
冯锦一听也笑“巧了不是,我们也正要去找大嫂,这不就碰上了。”
乔香梅见她并没有为自己昨天的失礼而感到生气,反而还一大早儿的就又要去找自己,更有些羞愧似的。
斟酌了片刻之后,她还是向着冯锦开了口“我今日是有事儿想与姑娘说的,关于你们昨天说的,我也考虑清楚了。”
拓跋子推忙从背后揪了揪冯锦的衣裳,冯锦会意,便道“大嫂,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你若方便,带着孩子跟我们回客栈去细说吧。”
她不知道乔香梅为何又忽然改了主意,但当务之急是找个安全些的地方好说话。
见乔香梅点了点头,拓跋子推叫福来将母子二人扶上了马车,又伸过手去把车窗遮了起来。
管义有些局促地坐在车上,打量着马车的纹饰。
他小时候出行,也总是乘着这样的马车。可自打去年父亲去世之后,他和母亲的生活一落千丈,出门的时候别说马车了,就算是租一辆驴车也要掰着手指头算好久的账。
拓跋子推变戏法儿似的从荷包里摸出来两块儿油纸包着的糖,把其中一块儿悄悄塞给了冯锦,另一块儿笑着递给管义“出来这么早,吃饭了没有啊,一会儿回了客栈叔叔叫人给你买些点心吧。”
管义接过糖,有些害羞地朝他笑了笑“谢谢叔叔,我和娘吃过了。其实我们平时也不吃早饭的,今日是要出来,娘说会走很长一段路,所以才吃些东西垫一垫。”
“这孩子,什么都往外说。”乔香梅轻轻拉了一下管义,孩子很不好意思地噤了声。
“大嫂,你们是走路过来的啊,这儿离你住的地方可有一段路程呢。”冯锦有些讶异地看了过来,在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之后微微蹙起了眉,“我们也是太磨蹭了,若是早些出门,说不定你们就不用走过来了。”
乔香梅忙摆手“怎么能这么说啊锦儿姑娘,你们好心要帮我,我昨儿却一口回绝了你们,你们不记我的仇就已经是发善心了。今日也是为了孩子,我才想通了,又厚着脸皮再来求你们的。”
“我们也是有自个儿的考量,像你口中说的那位‘大人’啊,一听就是个十恶不赦的贪官,若放任他为祸一方,我们心里也过意不去。”冯锦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见马车停了,率先站起身来,“到了大嫂,咱们进去吧。”
几人进了客栈的大门,福来和卿砚带着管义拐了个弯儿去买东西吃,冯锦与拓跋子推便领了乔香梅进屋。
乔香梅一坐定,就从怀里掏出了一叠纸来“我昨儿不敢说,这是管志刚刚在牢里自尽了之后,那位‘大人’送来的信。他叫我赶快带着孩子回乡来安葬管志,并且不许再回平城。若是没有他的同意,我私自带孩子出现在平城,他就让我的儿子和丈夫一样,活不过那个年。”
“一个在朝中为官的人,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国之不幸!”冯锦十分气愤地接过乔香梅手里的纸,瞧着上头的笔迹皱了眉,“这笔迹倒也并不熟悉。”
按理来说,她每日批阅奏折,对朝臣们的字迹都已经了如指掌。这如果是某个官员的亲笔信,她一定能一眼认出个大概来。
拓跋子推看穿了她的想法,接话道“这种东西,分辨字迹当然是分辨不出来的。他自然不会傻到亲自去写这么一封威胁人的信,给咱们留下把柄和证据。香梅大嫂,你再想想,还有什么细节漏掉了没有?”
乔香梅想了想“要说有的话,就是当时随着信来的还有些金条,不过我没要。管志与贪官为伍,就是再对不起百姓,也还是我的丈夫。丈夫卖命换来的钱,我和孩子花着心中有愧。”
“金条!”冯锦几乎是和拓跋子推同一时间说出口的,二人相视一笑,终于有了一条明朗的线索。
如今大魏流通的货币除了铜钱就是银两,金子这种东西,别说一般人家了,就是真正的富商家中也没有多少。
整根的金条,更是只有正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每年得朝中赏赐。
能拿得出金条来作为封口费的“大人”,寥寥无几。
。
她实在是不放心把儿子一个人丢在家中,毕竟以他们母子现在的处境,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还被那“大人”的手下盯着。
而冯锦也几乎是一夜都没有睡好,心里总想着拓跋子推昨天说的那话,盘算着如何才能说服乔香梅让她放下所有的戒备,同时还得保证所有人都平安无事。
“子推,咱们再去一趟香梅大嫂家吧,再劝劝她,看她愿不愿意跟我们一块儿回平城。”
早饭桌上,冯锦拿勺子搅动着碗里的粥,却没什么胃口。简单舀了几勺送进嘴里之后,便不肯再吃了。
拓跋子推知道她心里着急,干脆也放下了碗筷,连声应着叫她放心“好,咱们现在就出发。就算不亮明身份,多与她讲讲其中的利害关系,也一定会有办法的。”
四人再次驾车从客栈往城边的村子走,还没走出多远呢,福来一晃神瞧见路边有两个人影十分熟悉,赶紧拽住了缰绳。
“怎么了福来?”拓跋子推见车停得急,连忙掀开帘子问他。
福来指了指路对面一对儿母子的背影“爷,您瞧瞧,那是不是昨儿咱们去的那家的大嫂和孩子啊。”
冯锦在车里听见这话,转身把窗子上的帘儿撩起来,果真看见乔香梅正带着管义走走停停,手上好像还拿着一张纸,正沿着街道问路似的。
“是,是他们。”她拽了拽拓跋子推示意他从这边儿看,待确定了之后,便冲着母子二人的背影喊了一声,“香梅大嫂!”
乔香梅听见冯锦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拉着管义一回头,面上是掩不住的欣喜之色,小跑着就过来了。
“锦儿姑娘,我正找你们呢。”
冯锦一听也笑“巧了不是,我们也正要去找大嫂,这不就碰上了。”
乔香梅见她并没有为自己昨天的失礼而感到生气,反而还一大早儿的就又要去找自己,更有些羞愧似的。
斟酌了片刻之后,她还是向着冯锦开了口“我今日是有事儿想与姑娘说的,关于你们昨天说的,我也考虑清楚了。”
拓跋子推忙从背后揪了揪冯锦的衣裳,冯锦会意,便道“大嫂,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你若方便,带着孩子跟我们回客栈去细说吧。”
她不知道乔香梅为何又忽然改了主意,但当务之急是找个安全些的地方好说话。
见乔香梅点了点头,拓跋子推叫福来将母子二人扶上了马车,又伸过手去把车窗遮了起来。
管义有些局促地坐在车上,打量着马车的纹饰。
他小时候出行,也总是乘着这样的马车。可自打去年父亲去世之后,他和母亲的生活一落千丈,出门的时候别说马车了,就算是租一辆驴车也要掰着手指头算好久的账。
拓跋子推变戏法儿似的从荷包里摸出来两块儿油纸包着的糖,把其中一块儿悄悄塞给了冯锦,另一块儿笑着递给管义“出来这么早,吃饭了没有啊,一会儿回了客栈叔叔叫人给你买些点心吧。”
管义接过糖,有些害羞地朝他笑了笑“谢谢叔叔,我和娘吃过了。其实我们平时也不吃早饭的,今日是要出来,娘说会走很长一段路,所以才吃些东西垫一垫。”
“这孩子,什么都往外说。”乔香梅轻轻拉了一下管义,孩子很不好意思地噤了声。
“大嫂,你们是走路过来的啊,这儿离你住的地方可有一段路程呢。”冯锦有些讶异地看了过来,在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之后微微蹙起了眉,“我们也是太磨蹭了,若是早些出门,说不定你们就不用走过来了。”
乔香梅忙摆手“怎么能这么说啊锦儿姑娘,你们好心要帮我,我昨儿却一口回绝了你们,你们不记我的仇就已经是发善心了。今日也是为了孩子,我才想通了,又厚着脸皮再来求你们的。”
“我们也是有自个儿的考量,像你口中说的那位‘大人’啊,一听就是个十恶不赦的贪官,若放任他为祸一方,我们心里也过意不去。”冯锦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见马车停了,率先站起身来,“到了大嫂,咱们进去吧。”
几人进了客栈的大门,福来和卿砚带着管义拐了个弯儿去买东西吃,冯锦与拓跋子推便领了乔香梅进屋。
乔香梅一坐定,就从怀里掏出了一叠纸来“我昨儿不敢说,这是管志刚刚在牢里自尽了之后,那位‘大人’送来的信。他叫我赶快带着孩子回乡来安葬管志,并且不许再回平城。若是没有他的同意,我私自带孩子出现在平城,他就让我的儿子和丈夫一样,活不过那个年。”
“一个在朝中为官的人,竟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真是国之不幸!”冯锦十分气愤地接过乔香梅手里的纸,瞧着上头的笔迹皱了眉,“这笔迹倒也并不熟悉。”
按理来说,她每日批阅奏折,对朝臣们的字迹都已经了如指掌。这如果是某个官员的亲笔信,她一定能一眼认出个大概来。
拓跋子推看穿了她的想法,接话道“这种东西,分辨字迹当然是分辨不出来的。他自然不会傻到亲自去写这么一封威胁人的信,给咱们留下把柄和证据。香梅大嫂,你再想想,还有什么细节漏掉了没有?”
乔香梅想了想“要说有的话,就是当时随着信来的还有些金条,不过我没要。管志与贪官为伍,就是再对不起百姓,也还是我的丈夫。丈夫卖命换来的钱,我和孩子花着心中有愧。”
“金条!”冯锦几乎是和拓跋子推同一时间说出口的,二人相视一笑,终于有了一条明朗的线索。
如今大魏流通的货币除了铜钱就是银两,金子这种东西,别说一般人家了,就是真正的富商家中也没有多少。
整根的金条,更是只有正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每年得朝中赏赐。
能拿得出金条来作为封口费的“大人”,寥寥无几。
。